包書皮——隨時光遠去的回憶。還記得耿耿餘淮中關於包書皮的事嗎

每當我回想起我的讀書時光時,我內心總是有一絲安穩的慰藉,有那一絲淺淺的甜在心中瀰漫,具體回味那一絲甜時,又說不出一個所以然。回憶時腦海中也只是閃現出零碎的片段,那種感覺很奇妙!我不知你是否和我一樣有這種感受,也或者那是上天獨予我的恩賜。我有許多讀書時光的故事想講,可又不知從何說起,但當我今日幫小侄女整理書本時,我看著書本的封面,想著我找到了答案。

包書皮——隨時光遠去的回憶。還記得耿耿餘淮中關於包書皮的事嗎

學生時代有幾個時期特別敏感。開學前後;考試前後;寒暑假放假前夕;還有學校要開家長會。我想大家都有所體會吧。開家長會戲稱雙方提前見家長,拜見岳父岳母;假期來臨前按捺不住的躁動;考前的憂慮,考時的緊張,考後等待放榜的焦灼,放榜後的那個傷心;假期最後瘋狂的補作業,中國學生的被動技能,“給我一支筆,我給你一個奇蹟,兩天時間屠完所有作業。”只可惜這只是一個被動技能,只有在假期最後兩天才有效。(當然,學霸是不存在這個問題的。)開學後同學間久別重逢的喜悅,當然還有發到新書時的新奇感。

包書皮——隨時光遠去的回憶。還記得耿耿餘淮中關於包書皮的事嗎

每當拿到新書後,我總是迫不及待的瀏覽書本上新的內容,在老師頭幾天的課堂上,偷偷閱讀書本後面的內容,等新鮮感一過,就沒了興趣。後來我回憶時發現只有開學翻看新書那段時光,是我不反感教科書的時候,後面閱讀教材都是帶有功利性的,沒有最初的悸動。

在新書在封頁上寫好班級,姓名,畫上自己喜歡的圖案(好吧,是塗鴉。),疊的整整齊齊放在抽屜裡(後來就是隨手放……捂臉,捂臉),那時害怕書本卷折,還小心翼翼的給書本包上書皮。

你仔細回想一下,你讀書時遇見要包書皮的同學,大多是在小學時期,越往後,包書皮的人越少。我分析這個問題,想出來幾條原因:

(1)小孩比較調皮,家長害怕他把書損壞,買來書皮保護書。(一般都是男孩子,女孩子細緻基本不會有這種問題。)

(2)小孩喜歡書皮上的圖案,動畫人物,有種喜悅感。

(3)他們還沒有被書本摧殘,還富有童真童趣。

(4)小學書發的少,買書皮花不了多少零用錢,包書皮也費不了多少功夫,初高中動輒幾十本書,摞起來就是一座小山,早就沒了興情雅緻。

但不管怎麼說,這些事都是滿滿的回憶殺。

包書皮——隨時光遠去的回憶。還記得耿耿餘淮中關於包書皮的事嗎

包書的書皮一般有兩種。一種是商定裡面買來的塑料套殼,上面印著美麗的圖案,書本合頁裝訂的一側有一個夾子,防止書皮從書上脫落。還有一種就是自己手工製作的,用報紙或者大的卡紙,裁剪成合適的大小,用膠水或者膠布粘貼成型,套在書本上。只要手工技術好,包的書皮比購買的塑料書皮還好用,就是外觀有點老土,不過手工包書皮是極具成就感的事。

你還記得《耿耿餘淮》中,耿耿和餘淮開學後成為了同桌,開始還不怎麼熟悉,一次考試後,耿耿考的不是很如意,有點失落,餘淮瞧見後對耿耿說“你成績應該不好吧!這次考的很差對嗎?”“你怎麼知道”耿耿疑問的望著餘淮說道,餘淮玩世不恭的答道“因為你包書皮啊。”不知從何時起,包書皮成了成績差學生的專利。

包書皮——隨時光遠去的回憶。還記得耿耿餘淮中關於包書皮的事嗎

《老師好》開頭裡面,王海用書皮把《鹿鼎記》包上,偽裝成教科書,在苗宛秋點名認識新同學時走神,幾次點名后王海才回過神來,苗老師說“王海學習很認真啊!”王海答道“我預習一下課文。”苗老師讓另一個同學念王海手裡的書,“韋小寶在妓院中吃飯,向來只是坐在廚房的門口上,捧著青花大碗,白米飯上堆滿了嫖客吃剩下的雞鴨魚肉……”全班笑成一團,王海自然被老師罰站,苗老師也規定班上同學不準包書皮。

包書皮——隨時光遠去的回憶。還記得耿耿餘淮中關於包書皮的事嗎

電影裡的是笑話,現實中發生就是一出悲劇。但書皮還是承載著我們的一段青春回憶,我們在習慣自己書本的書皮後,隨眼一看,就能找到自己想要的書,我記得我小時候數學書喜歡用“藍貓淘氣”的圖案,而現在,這部動畫片已在各大電視平臺消聲滅跡,取而代之的是幾隻哼哼的粉紅豬,想起來簡直毀三觀。

那牆邊坐著的女孩,微風拂起你的長髮,我多看了你幾眼,那餘暉照耀在你臉龐的畫面,從此在我心中定格。書皮是一種包裝,也是一種偽裝,不管外表再怎樣不同,書本的內容是不會變的。就像學生時期的愛戀一樣,打著各種名義的接近,只為把那份小小的愛意偽裝起來。不斷變化著花樣,不變的是愛看你笑著的容顏。可是青春終將消散,我也只能隨時光回憶那時的女孩。

包書皮——隨時光遠去的回憶。還記得耿耿餘淮中關於包書皮的事嗎

書皮與書本相契的那麼緊密,也是會有分開的時刻。“但我曾保護你,遠離塵世的侵擾,我知曉你的厚度,你知曉我體內的溫度,相逢是緣,我把我最好的青春歲月給了你。”——書皮對它Dear的書本說的話。好了,不皮了,把換個書皮都說的和生離死別一樣,南木宸k你也是夠了,快回去繼續寫——愛別離。

我們不在是我們,我們依然是我們。範式分手體,前段時間爆紅網絡,明星八卦我不談,畢竟“戲子無情”分個手很正常。我只說說這句話吧!人的一生中會經歷無數個蛻變,才羽化成為現在的自己,我們終將和一些東西揮手告別,只是很多時候都是無言中,悄悄的別離。正如徐志摩的《再別康橋》中的詩句一樣“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來/我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雲彩。”當我們回首往事千載,那記憶中的那人和現在的她可能早已千差萬別。

“我們不再是我們,我們依然是我們。”

包書皮——隨時光遠去的回憶。還記得耿耿餘淮中關於包書皮的事嗎

謝謝讀書時光中的遇見,感謝曾經彼此的守望。那個夏天,廣場的鐘聲如約響起,我們就此成為彼此記憶中的人。當我夢迴故地,那鐘聲依舊迴盪在廣場的天空,只是我再回來時,白色鴿子的眸中只有我一人。

包書皮——隨時光遠去的回憶。還記得耿耿餘淮中關於包書皮的事嗎

隨時光遠去的回憶再次重現,在青澀懵懂的時光裡我們守著歲月靜好,唱著“甜甜圓圓圈圈……”,浮華的光景照著匆匆別離的人,樹下望著你遠去的人,在哪矗立了很久,很久。你知否,知否。

分別總是在夏季,可能是因為那時陽光明媚,風景正好,離別的痛苦也會輕幾分。書皮總會用舊,那時也到了別離的鐘聲敲響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