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王堆發現“溼屍”,考古隊無人敢動,盜墓賊卻不屑:讓我來

前人所留下的歷史,對於後人而言都是值得考究的。但在大多數時候,由於史料的缺失,人們只是通過一步步的摸索,才能逐漸拼湊出既往的故事。而考古,正是人們挖掘古代歷史的有效途徑,我國也在考古歷程中解開了許多歷史謎團。

我國作為世界文明古國之一,很早就有學者注意到進行古代遺蹟考察和古代遺物研究的重要價值。雖然起初不被接受,隨著人們思想的開化,也不再避諱這樣的事情。來到七十年代時,考古也有了許多重大的進展,馬王堆的出土就是典型例子之一。

馬王堆的出土過程並非很順利,考古隊一度遇到了很大的困難,最終藉助特殊人物的幫助才得以挖掘成功。在當時,究竟發生了什麼樣的特殊情況呢?

考古隊發現大墓葬,過程卻遇尷尬

1972-1974年,考古工作者先後發掘了3座西漢時期墓葬。墓葬的結構宏偉複雜,槨室構築在墓坑底部,由三槨、三棺及墊木所組成。木棺四周及其上部填有木炭,木炭外又用白膏泥填塞封固。出土絲織品、帛書、帛畫、中草藥等遺物3000餘件。此外,還出土有保存完好的女屍1具,以及方劑書籍帛書。

隨後,此墓葬被確認為屬於西漢時期,埋葬著丞相蒼利及其家人,也就是著名的馬王堆漢墓。如今看來似乎只是平常的考古,但對於當時的考古技術而言,已經是受限了。再加上擔心施工技術不佳毀壞墓葬,考古隊並不敢輕舉妄動。到最後,在實在沒有其他部分的情況下,甚至請來了“盜墓者”相助。

考古隊無計可施,土夫子指導下順利出土

所謂的“盜墓者”,其實也是湖南當地的土夫子。

“土夫子”本來是對 長沙賣黃泥為生者的俗稱,因為在當時湖南長沙城裡,以燒煤炭為主,而煤炭裡面又要放上黃泥巴,以此來增加耐燒延時,故而對黃泥巴的需求極大,於是就誕生了以拖著板車以賣黃泥巴為生的一種職業——土夫子,多以男性壯勞力為主,取土地點也多在城邊緣附近.而後也逐漸幹起了盜墓的行當。

盜墓的行為為人所不齒,但在勘測墓葬的技術又確實厲害。在打開墓室之前,土夫子就已推測墓室中有“不腐之屍”,但並沒有人相信。要知道,認識之後屍體會迅速腐爛,何況是這沉睡千年的屍體呢?但最終事實證明,墓室中的女子保存著完整的屍身,並沒有被侵蝕,也就是所謂的“溼屍”。

這個震驚考古界的“溼屍”,就是赫赫有名的辛追夫人。無人知道她因何而死,但在幾千年之後,她依然在棺木中保存著原本的容顏。西漢時期人們的智慧令人歎服,在沒有任何防腐劑的情況下,竟也能將一個逝者的屍身保存得完好無缺。

考古歷史上的奇蹟,意解千年之謎

辛追夫人也被稱為“東方睡美人”,沉睡幾千年之後,被人們發現時,依然是血肉之軀。

開棺後發現女屍被浸泡在棺內約20釐米深的無色液體中(出土後不久漸變成棕黃色)。屍體保護如此新鮮與完整,難道是2000多年前就有了化學防腐藥水?經科學分析,棺內的水是通過土壤、白膏泥和木炭層而滲入墓室,經長期聚集而成的,其中雖帶有少量的硫化汞的防腐物質,具有微弱的抑菌作用,但此絕非是保全屍體的根本原因。

古屍被完好地保存,乃是厚實的棺槨被嚴密封固、深埋地下的結果。因為屍身保存完好,她為世界醫學提供無雙範本,文化貢獻巨大,幾輩子也研究不完。而在最初發現墓葬的時候,考古學家們並不敢相信,還能在這黃土之下發現不朽女屍。


除了不朽女屍之外,馬王堆裡盡國寶,而一號墓主人又是寶中之寶。保存千年以上的古屍,以前有過,但那是木乃伊,是事先處理成的乾屍。而墓主人避創造了世界紀錄,是保存2000餘年而不腐的溼屍,而且形態完整,皮膚保持彈性,部分關節還可彎曲。這是人類歷史上的一個奇蹟。

小結

馬王堆的發現,在考古史上是奇蹟一般的存在,在當時也是引起轟動的事件。其中屍體不朽的秘密,以及陪葬物品的奢華珍貴,都是值得研究的重要歷史內容。

馬王堆發掘已經過去30多年,但是,對其全面研究是我們幾輩子也難以完成的事情。隨著人們認識能力的提高,馬王堆必將還有更多的文化成果貢獻於人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