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昌名吃:“藏匿”在東關街上的“八批果子”

文化產業的發展往往決定一個地區的未來發展。聊城市東昌府區歷史悠久、文化燦爛,經濟繁榮昌盛達400年之久,境內名勝古蹟眾多,人文景觀星羅棋佈。

  為展現東昌府區厚重文化底蘊,即日起,大眾網·聊城頻道將推出《文化東昌》系列報道,通過採訪非遺文化項目傳承人以及挖掘地名故事,以圖文並茂的形式,展現東昌府區獨特的文化風貌,讓文化傳承在東昌大地上煥發出勃勃生機。

東昌名吃:“藏匿”在東關街上的“八批果子”

  大眾網·海報新聞見習記者 張毅恆

  “要厚的?還是要脆的?”隨著古城區東關街“早餐”店老闆的吆喝聲,深冬的寒氣被屋內熱鬧的氣氛驅散了,給沉寂一晚的古大街帶來了清晨的勃勃生機。

  一份燒餅,一份甜沫或豆漿,再配上酥脆的八批和外酥裡嫩的四批,是來來往往的食客所必選的組合。在民間,流傳著一句話,叫做:燒餅夾果,吃了沒火。

東昌名吃:“藏匿”在東關街上的“八批果子”

  經營這家22年老店的老闆,名字叫肖風勇,妻子叫高穎,1997年,夫妻雙方都從各自的老單位下了崗,在沒有收入的情況下,接下長輩們的技術,開始從事早餐行業。“從當年以掙錢養家餬口為目的,到現在能和顧客成為老朋友,這也是做這行的意義所在吧。”肖師傅告訴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東昌名吃:“藏匿”在東關街上的“八批果子”

  在交談中,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得知,高阿姨的兒子畢業後,沒有回到聊城,而是在北京上班,一年也只能見面幾次,這也是阿姨為什麼見了一些來買果子的孩子,這麼親切的原因了。“看見他們,就像是看到自己的孩子一樣。”高阿姨說。

東昌名吃:“藏匿”在東關街上的“八批果子”

  凌晨3點左右,高阿姨起床,把前一天發酵好的面用油打浸好,將其倒在面板上,開始了一道道的工序。油鍋倒進1/3的油,開始滋滋作響,豆漿、甜沫兩種配湯被封進保溫桶裡,小菜裝進塑料桶內,由於上年紀的老人不會用微信、支付寶,老闆準備了一些零錢,供來來往往的顧客找零。

  這樣不間斷的客人,一直會持續到九點左右,送走了最後一批客人,會花兩個小時的時間,把碗筷收拾好,回家休息休息,再將第二天的食材準備好,樂而不疲。

  一口老鍋,一個老秤,50多平米的小屋,多年的風風雨雨過去後,還是依舊如初。雖然,城市經濟發展越來越快速,城市規劃越來越靚麗,但小時候的那份熱騰騰且瀰漫香氣的早餐卻一直在記憶中溫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