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羽生書中女子108將之26於承珠by羅晏


26、於承珠

出場書目:《萍蹤俠影錄》《散花女俠》《聯劍風雲錄》《武林三絕》

散花女俠初入江湖

如果說起梁書人物的來歷,於承珠絕對是比較顯赫的一個。她的父親是明朝最知名的忠臣于謙,她的師傅是“梁書一號人物”張丹楓。七歲之前,她在父親的呵護下長大,儘管父親忙於公事沒有很多時間陪她,但父女之間的感情卻依然深厚;隨後她被張丹楓夫婦收之為徒,文才武功都得到了很好的培養,十六歲出道江湖的時候,她已經是文武雙全的”散花女俠“。

儘管於承珠得到了張丹楓的真傳,但她畢竟年紀還小,江湖經驗和生活閱歷也極為匱乏,所以當她遇到了為難之事的時候,難免顯得迷茫而不知所措。

父親的死對於於承珠是一個極大的打擊,十六歲的她失去父親之後,對於師傅的依戀愈發嚴重。張丹楓俠骨柔情,風采過人,對於一個十六歲的少女而言,是一座高山,一個偶像,一個可以依靠的師傅,甚至接近於半個父親。在於承珠的心裡,張丹楓就是完美男子的代表。她絕不容忍任何人對張丹楓有所不敬,即使畢擎天對她有很大恩情,當畢擎天表達了自己對張丹楓的不屑之後,於承珠還是忍不住對他刀劍相向,憤然離去。

然而世間張丹楓只有一個,更何況張丹楓是不世出的完美男子,於承珠如果按照張丹楓的標準尋找終身伴侶,註定會以失敗收場。如果說開始時於承珠不知不覺之中按照張丹楓的標準衡量她的每一個追求者,那麼伴隨著她的成長,加上張丹楓的啟發,她最終還是擁有了成熟的愛情觀,也成功地得到了美滿的愛情。

玫瑰花與大青樹

於承珠貌美如花,文武雙全,在行走江湖的少女之中可謂是獨佔花魁,自然也是追求者暗戀者數不勝數。她的第一個追求者,是畢擎天。

於承珠和畢擎天結緣,主要是因為畢擎天冒險收殮了于謙的屍體,並把于謙安葬在了杭州。這對於於承珠來講自然是極大的恩情,於承珠自然因此對於畢擎天非常感激。然而此時的於承珠對於兒女之事並不瞭然,也沒有對畢擎天產生任何愛意,反觀畢擎天,卻情不自禁地喜歡上了於承珠,再加上於承珠對於他有重大價值,所以他想盡一切辦法來追求於承珠。

這是場註定不會有結果的追求。畢擎天野心極大,有顛覆社稷謀取江山之心,擁有政治人物的冷酷和狡詐,這些都不為於承珠所喜。於承珠認清了畢擎天的本質之後,對他只剩下了厭惡,果斷斷絕了畢擎天的痴心妄想。

在面對畢擎天時,於承珠表現得理智果斷,十分清醒。但是在面對鐵鏡心時,於承珠則徘徊猶豫了好久。

如果說畢擎天對於承珠的追求除了出自內心的愛戀,還有利用之心的話,那麼鐵鏡心對於於承珠的追求,則完全出自內心強烈的愛慕。為了於承珠,鐵鏡心不惜數次冒險相救,不惜千里追尋,不惜違心地投入義軍之中,幾乎可以說一切以於承珠為核心。在加上他俊朗的外表,過人的才華,瀟灑的行事風格,鐵鏡心可以說是張丹楓的翻版。

有這樣一個文武雙全類似於張丹楓的人痴戀著自己,於承珠開始是很幸福的,對鐵鏡心也是芳心暗許,充滿了期待。然而隨著相交的深入和世事的變換,鐵鏡心的缺點也逐漸暴露了出來。他驕傲自大,自負才華而瞧不起他人,卻因為自己的狂妄導致了義軍的失利;他偏於浮誇,做事情不腳踏實地,常常陰溝裡翻船;他並沒有俠義心腸,幫助俠義道純粹是為了於承珠,所以最後才會心志不堅出賣義軍。於承珠逐漸發現,鐵鏡心只得了張丹楓只形而未得張丹楓之魂,表面上看起來像張丹楓,實際上卻是完全不同的。

伴隨著鐵鏡心讓於承珠一次又一次的失望,兩個人漸行漸遠。然而鐵鏡心終究曾經讓於承珠心動,於承珠的心裡也未嘗不存在著鐵鏡心有一天終將蛻變的美好期盼,所以她還是放不下鐵鏡心的,內心的失望與期待交戰,讓她彷徨,讓她難過。在於承珠眼裡,鐵鏡心是江南園中的玫瑰,儘管炫目,卻缺乏了一些本質上的美。

而對於鐵鏡心來講,他自認為只有自己的才貌武功才配得上於承珠,非葉成林這種“凡夫俗子”可比,而自己也為於承珠付出了一切,於情於理都應該得到於承珠的青睞。於承珠對他的逐步冷落,讓他不解,讓他不服,更讓他繼續在偏激的路上越走越遠。

終於鐵鏡心為形勢所迫,不得不出賣了俠義道,也讓他和於承珠徹底分道揚鑣。平心而論,出身官宦家庭的鐵鏡心為了父親的安全不得不投靠朝廷,出賣義軍,是有值得理解的地方的,但對於於承珠來說,這卻意味著兩個人的徹底決裂。於承珠儘管同樣出身於官宦家庭,卻在父親死去之後徹底投入了義軍中,是一個純粹的義軍女俠,鐵鏡心的所作所為與她的立場和價值觀是徹底對立的,所以她才留書離去,幾乎宣判了鐵鏡心一番痴戀的無果而終。這件事上,鐵鏡心值得理解,於承珠同樣無可指責。

當於承珠逐步對玫瑰花失望的時候,一棵大青樹出現在了眼前,讓她眼前一亮。

梁羽生書中女子108將之26於承珠by羅晏


葉成林的氣質與張丹楓可謂天差地別。張丹楓風流倜儻,葉成林樸實木訥;張丹楓豪情沖天,葉成林低調內斂;張丹楓文采過人,葉成林短於文墨。如果於承珠按照張丹楓的標準衡量葉成林,恐怕後者只能成為於承珠生命中的一個過客。然而此時的於承珠已經頗為成熟,她並沒有因為葉成林與張丹楓的巨大區別排斥他,反而發現了他的可貴之處。尤其是在狂傲自大、充滿公子哥氣質的鐵鏡心的映襯之下,謙遜卻聰明、充滿了樸實氣息的葉成林更顯得尤為特別,也吸引了於承珠。

此時的於承珠,陷入了艱難的內心交戰之中。從內心來講,文武雙全的鐵鏡心與她可能更為相投,但鐵鏡心卻不具備葉成林的踏實和穩重,更沒有葉成林的奉獻精神和大局觀。玫瑰花更為奪目,大青樹卻更讓人信任。儘管伴隨著鐵鏡心一次又一次讓於承珠失望的表現,葉成林在於承珠心中的地位逐漸超過了鐵鏡心,但作為一個十六七歲的少女,斬斷對鐵鏡心的情絲並不是輕而易舉的事情。在張丹楓的指點之下,在鐵鏡心背叛義軍之後,於承珠終於做出了選擇,她選擇的是樸實的大青樹而不是絢爛的玫瑰花。

這個選擇,顯示了於承珠已經逐步走向了成熟。她不再是那個用張丹楓衡量世間男子的小女孩,而是成長為有明確價值觀和成熟愛情觀的一代女俠。相對於鐵鏡心,葉成林雖然略輸文采,卻和於承珠志同道合,而他的大度、謙遜與無私,更是吸引了於承珠。相對於外在的儀表與風采,於承珠更注重的是內在的品質,選擇葉成林也在情理之中了。

《散花女俠》最後,鐵鏡心為了於承珠救了葉成林和義軍諸人,也再次遇到了於承珠。此時的鐵鏡心無限惆悵,感嘆自己和於承珠有緣無分,卻依然對輸給葉成林頗為不服。於承珠則敏銳地指出了鐵鏡心的缺點,而心中的失望又多了一層。離別之時,於承珠悽然一笑,鐵鏡心終究是她曾經喜歡的人,她也終究對鐵鏡心充滿了期望,可是人生在世總有不稱意之事,鐵鏡心終究還是辜負了她的一片期望。葉成林固然很好,可這一段未了情,終究讓於承珠頗感遺憾。

於承珠和鐵鏡心的有緣無份,歸根結底還是兩個人價值觀和追求不同所致。鐵鏡心出身於官宦之家,封建官家的一套在他心中根深蒂固,他終究還是無法像於承珠一樣完全投身於義軍,自然也無法獲取於承珠的芳心。而他驕傲自大,喜歡賣弄,虛榮心強等種種缺點,更是加速了他們的分離,兩個人各自了情緣,分別得到了合適的配偶,正是最好的結局。

讓情甜苦只自知

於承珠與鐵鏡心經歷了一番曲折終於以分開告終,而於承珠和葉成林也同樣經歷了一番曲折,這個曲折的“源頭”是霍天都。

於承珠和葉成林一起伴隨畢願窮等人討鏢,遇到了威震一方的凌雲鳳。於承珠與凌雲鳳一番交手之後相互佩服,成為了一番知己,而葉成林的大仁大義與照顧大局更是與凌雲鳳極為相投。和解之後的宴會上觥籌交錯,凌雲鳳豪氣沖天,葉成林也難得縱情,而含蓄內斂的於承珠旁觀之下產生了不為人知的想法。

這個不為人知的想法就是讓情。此時的於承珠已經對葉成林有了感情,但這份感情她卻並沒有外露,而葉成林此時也誤會於承珠對鐵鏡心鍾情已深,不敢冒昧表現自己對於於承珠的傾慕。這樣微妙的關係無疑是非常有利於於承珠的“讓情”的,而分析於承珠讓情的原因,主要有兩個:

首先她讓情是出於和凌雲鳳的姐妹情深。於承珠全面瞭解到了凌雲鳳和霍天都的悲歡離合之後,對於凌雲鳳充滿了同情,在霍天都生死未卜的情況下,她希望有一個人能夠代替霍天都撫慰凌雲鳳,而在她看來,葉成林是最好的人選。

其次她讓情是因為她認為凌雲鳳和葉成林是極為相配的。於承珠是一個至純至善,心無塵垢的女子,她儘管對葉成林很喜歡,卻並沒有佔有葉成林的慾望,在她看來葉成林精通文韜武略,和凌雲鳳正是天生一對,作為凌雲鳳的朋友,她應該成全和撮合他們,讓他們成為當代的“李靖紅拂”。為了撮合他們,犧牲自己她也在所不惜。

在這兩個理由的驅動下,於承珠終於下決心成全他們,她刻意製造兩個人單獨相處的機會,聰明的她讓情讓得極為含蓄,不留痕跡,一心忙於大事的葉成林自然意識不到,心細如髮的凌雲鳳也沒有體會到她的一片苦心,至於她心中的五味雜陳,更是隻有她自己才能體會得到。

每當她看到葉成林和凌雲鳳談論用兵之道,相互敬服的時候,她為自己的兩個好朋友感到由衷的高興,同時也為自己的感情無從著落感到悲傷。用一個時髦的詞形容於承珠,那就是“痛並快樂著”。

於承珠的讓情,充分展現了她本性中的善良純潔和捨己為人,儘管“情”是讓不出的,但她美麗的心靈足以讓我們感動和喜愛。

霍天都的出現終於讓凌雲鳳的心有了歸屬,也讓於承珠一番悽苦的讓情就此結束,取而代之的是花好月圓皆大歡喜的結局。幾番辛酸幾番興奮,於承珠和葉成林終於還是走到了一起,他們也成為了梁書中知名的模範夫妻。

佳偶天成,模範夫妻

曾經有一種觀點說於承珠挑選葉成林純粹出於理智,而她對葉成林並沒有太多情感,這種觀點我是不敢苟同的。

從初遇開始,葉成林就展現給了於承珠一個新的天地。他低調內斂卻不缺乏豪情,關鍵時刻能夠挺身而出;他感情含蓄卻不缺乏細心體貼,對於於承珠關懷備至;他樸實無華卻包羅萬象,能力比浮誇的鐵鏡心更為突出。如果用一個詞形容葉成林,那就是大巧似拙。

這些都深深地打動了於承珠,也讓她逐漸擺脫了張丹楓的影子,喜歡上了這個穩重的少年。在於承珠心中,葉成林是同一輩中最好的,所以她才會把葉成林“讓給”凌雲鳳,並因此悽楚難過。從於承珠的心理描寫看,不難發現葉成林在她心中的重要地位。

伴隨著於承珠的成熟和鐵鏡心的墮落,於承珠對於葉成林的感情愈發深厚,而葉成林儘管與凌雲鳳頗為相投,所愛的還是於承珠。兩個人志同道合,共同患難,終於走到了一起。

兩個人結婚之後,成為了一對模範夫妻。葉成林依舊忙於抗倭大業,在海外的小島上修築營寨,對抗倭寇的侵襲。而於承珠則是一心一意輔佐著丈夫,任勞任怨,為抗倭奔走,運用她的智慧和武功幫了丈夫不少忙。嬌豔的少女褪去了往日的容貌,曬黑了面龐,心中卻依舊充滿了快樂。

《聯劍風雲錄》中葉成林坐鎮營寨之中,與朝廷協商以及和其他俠義道聯繫的重任就落到了於承珠頭上。散花女俠再現江湖,只是此時的於承珠早已不是當年那個缺乏江湖經驗的小姑娘,她已經是俠義道的核心人物之一,也是新一代少男少女們的知心大姐姐。

知心大姐姐

《聯劍風雲錄》中的於承珠不僅充滿了智慧,更是洞悉人間冷暖,善解人意,成為了張玉虎龍劍虹陰秀蘭等人的知心大姐姐,也是凌雲鳳的知心妹妹。

在張丹楓沒有出山的時候,於承珠是俠義道的主心骨,她統籌全局,指揮得當,成功地瓦解了俠義道潛在的敵人陰氏母女。其中感化陰秀蘭的細節,更是把她的人格魅力體現得淋漓盡致。

陰秀蘭開始對於於承珠可謂是非常敵視,無論是語言還是表情都充分說明了這一點。但於承珠用她的甜美的笑容和慈和的眼神消除了陰秀蘭的敵意,她首先動之以情然後曉之以理,給陰秀蘭呢展現了一個她從來沒有認識到的境界,最終打動了陰秀蘭,順利地得到了軍餉,也替義軍消除了陰氏母女這個潛在的威脅。

凌雲鳳陷入了婚姻危機,於承珠作為凌雲鳳的結拜妹妹,給予了她很大的支持和幫助。一方面於承珠幫助凌雲鳳分析問題的根源,並提出自己的見解,盡力幫助凌雲鳳和霍天都恢復和諧的夫妻關係;另一方面,當凌雲鳳傷心的時候,也是於承珠安慰著她,和她分擔了憂愁。

此時的於承珠,依然有少女時代的聰明,在增加了不少生活閱歷之後,處理問題已經頗為老練成熟了。但是她依然還擁有當年那個少女的影子,當她被喬北溟步步緊逼,得到張丹楓的及時解救時,不禁喜極而泣。在師傅面前,她依然是一個需要關愛的小女孩。

我的評價

關於於承珠的評價,歷來有不小的爭議,下面來說說我的看法。

於承珠是一位當之無愧的女俠。無論是在《散花女俠》還是在《聯劍風雲錄》中,於承珠都為了義軍積極奔走,為抗倭大業出了大力,散花女俠的美名享譽江湖。

於承珠是一個充滿智慧的姑娘。她洞察力極強,對於每個人的本質看得十分清楚,分析問題也具有獨到之處。

於承珠是一個有傲骨的姑娘,儘管她性格和善含蓄內斂,但是作為于謙的女兒張丹楓的徒弟,她還是有一身傲骨的,面對強敵絕不服輸,面對朋友們也有著一定的矜持。

《散花女俠》中的於承珠沒有經歷生活的洗禮,缺乏生活經驗,處理問題難免不成熟,有一些情緒化的行為,對待鐵鏡心也沒有足夠的大度。到了《聯劍風雲錄》中,於承珠則變成了一個成熟的江湖女俠,處理問題理智而清醒,具有很高的親和力。

梁老沒有交代於承珠的結局,但這個是可以預料的。她終究會伴隨著丈夫繼續扛起義軍的大旗,繼續為自己的理想奮鬥和奉獻。不管是鞠躬盡瘁死而後已還是理想實現皆大歡喜,散花女俠的風采已經傳遍了江湖,也印在了我們讀者的心裡。

舉報/反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