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和她的不解之緣


他和她的不解之緣

  張波出生在徐州城北一個閉塞而落後的小村莊,在大多數老師眼裡,他是個學習不算用功、成績中等偏上、資質平庸的小男生。但自從上了初中後,他為自己設定了目標:進城!

  奮發圖強考大學

  那時,對於農村孩子來說,讀書是唯一的出路。為此,他廢寢忘食地學習。

  上世紀九十年代初,對於農村“放養式”長大的孩子來說,能考上高中的人不多,即使是鎮中心中學,能考上的也只有寥寥無幾。

  這個世界,不會偏愛任何不勞而獲的人,當然也不會辜負任何默默努力的人。

  他上高中那會兒,家裡比較窮,生活拮据。為了供他和弟弟上學,家裡就差砸鍋賣鐵了。他那一向好強的父親為了他和弟弟上學,經常卑躬屈膝地借錢。

  “上天對每個人都是公平的,因為每個人都有明天。”他對這句話深有感悟。最終,他和弟弟都如願考上了大學。接下來家裡的負擔就更重了,他們兄弟的學費、生活費,一筆筆不小的開銷壓得父親喘不過氣來。

  一天晚上,父親無奈地對他們兄弟倆說:“我年紀大了,實在是借不來錢了……要麼……休學?”張波從父親那斷斷續續的話語中感受到,但凡父親有一點辦法,也不會做出如此決定。

  父親的那番話,讓他對夢想充滿了迷茫和困惑,但他絕不會輕易放棄的。

  為了籌措學費,1997年8月的一天,父親讓他到50公里外的賈汪區江莊鎮的朋友家借錢。那天陽光似火,熱浪把地面變成了熔爐。一大早,張波騎著自行車懷揣著“希望”出發了,直到中午才趕到父親的朋友家。那天,張波不僅沒有借到一分錢,就連一口水也沒喝。當他快回到家的時候,已經到了傍晚,飢渴難耐的他只好趴在自行車上緩慢向前移動……

  在張波和弟弟的堅持下,在父親的摧眉折腰下,張波和弟弟終於熬到了大學畢業。

  如願以償當老師

  剛畢業時,因沒找到合適的工作,他只能每月二十元租住在徐州王場的一個民房裡,房子不僅非常小,而且陰暗潮溼。每當夜深人靜時,他獨自徘徊在燈火通明的大街上,看見從樓房的窗戶裡射出明亮誘人的燈光,他心裡五味雜陳:偌大的徐州城,難道沒有我的安身之處?哪怕只能放下一張床也行啊!他並未因此而氣餒,反而是更加努力學習。

  天道酬勤,機會總是留給那些有準備的人。當年,徐州面向社會公開招聘小學語文老師,張波過五關斬六將成了小學語文老師。他把第一個月的工資交到了父親手裡後,年邁的父親懷揣著不到2千元零錢,手拿著泛黃的賬本,挨家挨戶還錢,這家十塊,那家二十……那情景,他至今記憶深刻。

  研究出“寫作秘籍”

  天高任鳥飛,海闊憑魚躍。在工作期間,張波始終堅持學習,用知識來充實自己。作為高級教師(教授)的他經過刻苦鑽研,摸索出一套獨特的“寫作秘籍”,他的很多作品相繼在國家、省、市報刊刊登。現在,他還是一位小有名氣的作家哩。

  如今,他的父母和兄弟都在徐州安了家,生活富足,但張波並沒因此而懈怠,他沒有忘記那段艱苦歲月,時刻提醒著自己要保持感恩的心,奮發學習,回報父母,並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程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