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廷慎用,自己不行,市場萎靡,心理江湖派緣何落敗?


學院派,有名有利;醫院派,有活有地;江湖派,自生自滅。

——我說的

目前,心理理論技術有四五百種之多。但中國心理江湖可以大體分為三大門派:學院派,醫院派,江湖派。


朝廷慎用,自己不行,市場萎靡,心理江湖派緣何落敗?


學院派,屬於政府扶植“名門正派”,由專家教授組成,學歷方面碩導、博導是標配,研究生,博士生算是雜役。主要從事心理教育和理論系統研究,一般都有各類論文發表和高大上頭銜,他們站在系統理論研究的制高點上。很多心理政策法規起草決定者。學院派旱澇保收,有工資獎金,研究項目有經費保障,同時也有受邀走穴賺外快的便利。學院派,一般不涉及具體諮詢或者治療。


朝廷慎用,自己不行,市場萎靡,心理江湖派緣何落敗?

醫院派,也屬於政府扶植“醫療門派”,由精神科醫師,治療師組成,學歷方面專業本科、研究生居多。他們屬於正規政府醫療機構,福利待遇和社會認同度雖然不如正常醫院,但有起碼的設施和資金保障。醫院派主要面對需要長期住院服藥的重型精神疾病患,可謂急難險重,有很大的風險。因為怕被社會歧視,所以醫院派中人一般不願表明身份。


朝廷慎用,自己不行,市場萎靡,心理江湖派緣何落敗?


江湖派,成員最複雜,處境最艱難,前途最迷茫的一派。學歷本科、專科為主,研究生,博士算是高學歷,其中有教育、衛生、心理專業背景的諮詢師,也有其他教育經歷背景跨界而來的諮詢師。近年來,一些傳銷講師,變異宗教,江湖術士、國學教育等披著心理外衣,在各地開工作坊搞培訓賺錢。圈完錢,迅速銷聲匿跡。一些有錢、有閒、有病,追求虛華,無辨別能力的受眾對此一般沒有抵抗力。同時,也讓心理市場聲譽受到極大損害。

江湖派是社會心理市場拓展的主體,但中國心理市場從80年代至今,除了心理諮詢師培訓市場紅火之外(2002年7月啟動,2005年各省集中培訓,到2017年9月取消認證,2018年5月最後一次補考),心理受眾購買市場一直極度萎靡。也就是說,考出來的心理諮詢師們就像學到了“屠龍術”,花費精力財力學成了,找不到“龍”。

所以,心理諮詢市場,只是火了培訓機構,國家培訓了上百萬心理持證諮詢師,這裡面能幹諮詢比例不大,能憑本事吃飽飯的更是鳳毛麟角。國家認證取消後,某些曾是國家重點培訓機構宣佈破產,一些省級心理培訓機構老總,也被迫敗走。

江湖派沒有政府資金保障,而且還受到發展限制,2017年9月心理諮詢師國家認證取消,至今已經近三年時間,仍然沒有新的認證政策出臺,就是很好地例子。全國大多數地區,到2015年才開放了出現“心理諮詢”工商註冊限制,甚至還有再次限制註冊可能。


朝廷慎用,自己不行,市場萎靡,心理江湖派緣何落敗?


江湖派人才濟濟,人多勢眾,但一盤散沙。在理論技術水平方面,與學院派、醫院派統一模式,統一水準不同,相差不多不同。江湖派內部呈現兩極分化,有的人理論及技術水平,不遜於專家教授,更多人碌碌無為,有的則屬於菜鳥水準。

所以,江湖派內部普遍自我認同很低。他們為了增強自己能力,提升業內身份,因為醫院派猶如一個封閉王國,江湖派根本沒有資格和條件加入。所以,有很多江湖派開始靠攏學院派,不斷參加學院派心理理論技術培訓,用培訓資格來增強自身能力和業界資歷。有的人甚至不惜數十萬,不斷參與各類大咖培訓,甚至成為培訓油子。現實情況是,他們一輩子也不會掙回來投入成本。


朝廷慎用,自己不行,市場萎靡,心理江湖派緣何落敗?


有人可能反駁,說這些年國家出臺了眾多鼓勵心理市場發展政策文件。但這些年,你可曾看到政策落地?

作為心理市場一線拓展者,對此並沒有期望了。六七年前,就有人說,所謂鼓勵政策會有三五年延後性,也有可能無法落地,成為一紙空文。

所以,再有新的文件下發後,猶如“狼來了”被欺騙太久緣故,心理江湖派,一般心如死灰,再無波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