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裁員風波,58同城深陷裁員風波背後:神奇的網站,不再神奇

O2O服務,因其行業的特殊性,受到疫情的負面影響已經開始顯現。

在“58同城宣佈部分員工僅發城市最低保障工資,這算是變相裁員麼?”的投票中,有1960人認為58同城此舉就是變相裁員,佔投票總數超75%。

互聯網裁員風波,58同城深陷裁員風波背後:神奇的網站,不再神奇


1

陷入輿論旋渦

這兩天,在脈脈的職言區裡,58同城是被討論最多的對象。幾位加V認證的58同城員工集體發聲,稱公司正在裁員,單方面強制員工停薪留職2個月,每個月只發基本工資的80%,即1760元。

有員工曬出了待崗協議,其中的甲方信息顯示為“北京城市網鄰信息技術有限公司”,據公開資料顯示,北京城市網鄰信息技術有限公司正是58同城公司的總稱。

根據協議內容,因受冠狀病毒疫情影響,導致市場狀況變化,對甲方生產經營造成重大影響,致使甲方相應崗位停工停產,乙方崗位暫無工作安排。協議顯示,該員工待崗期限到2020年4月30日為止,待崗期間甲方支付乙方待崗工資標準為1760元/月(薪酬標準按照當地最低工資標準的80%支付)。

目前,該員工正在考慮仲裁。他認為,58作為一家一直盈利的大型企業,疫情早期應該推行一些更有責任感的舉措。“雖然能夠理解公司的困難,但這種做法基本上等同於變相裁員,還是不用n+1的那種。”

通常有類似傳聞,大家首先會考慮的,是言論的真實性。

互聯網裁員風波,58同城深陷裁員風波背後:神奇的網站,不再神奇


然而此次情況特殊,疫情之下,人人自危。加之還有博主爆料:58同城此次裁員比例為20%,降薪比例各部門不同,有些部門是隻發放全部工資的60%,一週五天,兩天去公司,三天在家辦公,但其中兩天要請事假(變相扣工資)。

一時間,輿論風向已經變成了一邊倒的指責。

2

“請走”不算“裁員”

為此,有媒體專程向58同城公關部求證,得到的回覆卻是,“消息不實,目前公司的相關人員安排仍是正常的業務調整。”

這樣的答覆不禁讓人想起2019年初,58同城的“打臉”鬧劇。

去年的公司年會上,58同城CEO姚勁波曾公開表示今年不會裁員。然而幾個月後,一封內部信卻讓公司上下都提心吊膽。

“將在年底前降級或者請走10%的副總裁,其他級別也類似。”

原來,在姚勁波的話術裡,不裁員,不代表不淘汰人、不替換人,“請走”不算“裁員”,目的是用淘汰制度驅動員工、提升內部運營效率。

我們暫且不去討論這一決定的對與錯,58同城頻頻傳出裁員消息,似乎正預示著,O2O服務,因其行業的特殊性,受到疫情的負面影響已經開始顯現出來。

3

“神奇的網站”不再神奇

時間拉回到2019年8月22日,58同城發佈2019年Q2財報,在財報增長的背後,58同城的招聘、房產業務持續引領市場。

2019年二季度,中國互聯網招聘市場58同城招聘佔有率達到37.6%。這彰顯出58同城在該領域強大的實力和影響力。

在58註冊並且發佈過招聘信息的企業,或多或少都接到過58同城的營銷電話。值得注意的是,58招聘的服務對象以藍領居多,例如餐館服務員、廚師、快遞員、外賣騎手、商場導購以及司機等。也就是說,勞動密集型企業、流水線型企業、對學歷要求不高的用工企業,基本都會在58同城發佈招聘需求。

本次疫情的爆發直接衝擊了勞動力密集型或者消費密集型的行業,餐飲和商場首當其衝,這也間接導致了58主營業務受到打擊。

不僅如此,自我居家隔離,減少人員接觸等舉措,也導致家政服務板塊58到家、房產交易板塊安居客等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

定位於本地社區及免費分類信息服務的58同城,其利潤來源勢必會因各種交易信息的急剎車而放慢步伐。

公開財報顯示,近一年來,58同城的營收增速不斷下滑,從2018年第四季度的30.6%,到2019年前三季度的22.5%、20.5%以及17.4%,增速已經跌至20%以下。

一方面是業務的縮減,一方面是固定的運營成本支出,這是58同城困難時期面臨的兩難選擇。“停職留薪”是一個比較好的選擇,可以同時兼顧兩者之間的矛盾,代價則是員工的收入大打折扣,以及公司揹負輿論的壓力甚至是罵名。

互聯網裁員風波,58同城深陷裁員風波背後:神奇的網站,不再神奇


4

“激進自救”是對是錯?

58同城是否裁員尚無定論,可以肯定的是,為了縮減運營成本,O2O行業降薪、裁員的公司絕對不止一家。

不久前,土巴兔創始人兼CEO王國彬向全體員工發佈的內部信中稱,“這場疫情,不僅給餐飲、娛樂等服務行業帶來了嚴重的影響,也造成了裝修家居行業的市場寒冬。目前,我們還無法估計疫情對行業造成的損失,或許要超出我們的預期。我們要做最壞的打算,往最好的結果去爭取。”

所謂“最壞的打算”,是否合理合法,業內也有著不同的聲音。

一些人理解公司“待崗降薪”的決定,在他們看來,“疫情期間,中小企業遍地哀嚎,只要不違反勞動相關法律法規的規定,少一些工資也是可以接受的”,“現在如果拿全額工資,幾個月後恐怕就要等到經濟性裁員了。”

當然,反對者也不在少數。

正常情況下,企業與員工解除勞動關係有兩種途徑:

第一種是公司辭退員工,並向其支付經濟補償金;第二種是員工自行辭職。

法律界人士認為,“停薪留職”正是企業為節省人力資源,裁撤公司員工,但又不想負擔相關責任賠付員工賠償金而採取的行動。一般利用各種理由及手段迫使員工主動離職,而不是自行解聘。

目前支持第二種聲音的較多,尤其是揹負房貸、車貸等壓力的員工,企業的動作確實令他們的生活一下子陷入窘境。

這兩天,無論是58同城的官微還是董事長姚勁波的個人微博,都有許多員工在反映類似情況。疫情之下,公司採取措施防範風險本無可厚非,但也需要講究方式方法,變相裁員、強制扣薪,未免既失了規則又失了聲譽。而遭受損失的員工也應該充分理解公司的難處,雙方積極協商解決方案,共克時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