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鬥什麼時候結束,我們什麼時候離開

——記福建醫療隊赴宜昌戰“疫”的29天

戰鬥什麼時候結束,我們什麼時候離開

醫療隊護理人員與患者合影,併為患者送上一碗手繪“太平面”。新華網發(許賢雄 攝)

  “我們到宜昌,就是要全力救治患者,戰鬥什麼時候結束,我們什麼時候離開。”這是福建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院長、福建省對口支援宜昌防治新冠肺炎前方指揮部副總指揮兼醫療隊領隊康德智的堅守,也是所有隊員的信念。

  在宜昌奮戰的29天裡,福建省對口支援宜昌防治新冠肺炎支援隊與時間賽跑,與生命競速,交上了一份戰“疫”成績單:

  2月12日-3月10日18時,支援隊累計管理病人426名,治癒出院355人(含轉院),醫務人員零感染;累計參與完成核酸標本檢測5127份,重新審核流調報告422份,新發現密切接觸者589人;共對22個公共場所進行消殺,深入13個縣(市、區)指導開展防疫工作。

  抵達即戰 與病魔短兵相接

  疫情肆虐,抵達即戰,這是福建支援隊的戰“疫”速度。

  2月11日,福建省對口支援宜昌防治新冠肺炎支援隊抵達宜昌,連夜開展培訓;12日,醫療隊對接宜昌市第三人民醫院,達成並軌交接共識,隨即深入病區,瞭解病人情況和救治情況;13日,醫療隊首批醫務人員進入該院重症病區開展工作,同步搭建遠程會診平臺……

  “我們到的時候,這裡的醫護人員已連續戰鬥20多天,非常疲憊。我們也很著急,希望早點上到救治一線。”康德智說,醫療隊抵達宜昌後,僅用1天時間培訓,接著就進入病區開展工作,經過三天的並軌運行,2月16日正式主管重症病區,並共管普通病區。

  “最嚴峻的是重症病房的工作,剛開始只有三十幾個醫生,每天10小時或14小時的排班,無論年資高低,幾乎都排上了最辛苦的夜班。”醫療隊隊員、福建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中醫科主治醫師薛文娟說,在最初的一週時間裡,急危重症患者多,醫護人員幾乎一刻不停地在搶救,每個人都像一根繃緊的皮筋。

  為了提高患者治癒率和降低病亡率,醫療隊落實責任到組、責任到人,並在重症病區成立氣管插管、纖維支氣管鏡治療、CRRT操作、深靜脈置管等各類救治小分隊,與病魔搶時間、搶病人。有些危重症患者經有創呼吸機通氣後仍呼吸困難,醫生近距離操作感染風險高,但還是毫不猶豫地對其進行纖支鏡檢查與治療,盡全力救治。

  在對接宜昌市第三人民醫院的29天裡,醫療隊一次又一次迎難而上,守衛生命,累計管理危重症患者22人、重症患者64人,共有危重症轉輕症患者63人。

  遠程會診 用好專家資源合力攻關

  福宜聯手戰“疫”,整合資源合力攻關,是極為重要的一環。

  福建省對口支援宜昌防治新冠肺炎前方指揮部制定的支援與救治模式是:突出重點,全市覆蓋,把主要力量集中在宜昌市第三人民醫院,同時派出專家組開展會診和對宜昌縣級新冠肺炎定點救治醫院巡診。

  “為了整合專家資源合力攻關,我們主動搭建遠程會診平臺,在抵達宜昌的48小時內,就連通國家衛健委專家網、福建省新冠肺炎遠程指導中心和宜昌市13個縣(市、區)定點收治醫院,實現網絡覆蓋。”康德智說,在這次戰“疫”過程中,醫療隊和宜昌當地共建的遠程會診平臺發揮了很大的作用,讓福建、武漢等地的省級和國家級專家資源得以共享,有效推動了新冠肺炎診療工作。

  “藉助遠程會診,對新冠肺炎典型病例做專題研討,可以為下一步診療提供指導性意見。同時,前方對臨床診療進行及時整理和總結,還能為傳染病防控和溫病學等領域的醫教研活動提供第一手臨床資料。”福建中醫藥大學校長、福建中醫藥大學附屬第三人民醫院新冠肺炎中醫專家治療組組長李燦東說。

  事實上,早在2月14日,福建與宜昌兩地醫療專家就首次通過遠程會診平臺,研討危重病人救治方案。此後,醫療隊又多次與武漢市金銀潭醫院連線會診,提供專家救治方案。

  為了把專家資源用好、用足,實現支援全覆蓋,醫療隊還把遠程會診面向全市鋪開,對宜昌市內縣級定點救治醫院開展遠程會診、巡診,最大限度地發揮專家資源力量,既解決了臨床診療問題,又統一了診療規範和模式。

  截至目前,醫療隊共和福建及國家級專家遠程連線13次,討論病例20餘人次。

  守正創新 輸出戰“疫”經驗再衝鋒

  “新冠肺炎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呼吸功能、軀體功能和心理功能等障礙,需要進行多學科綜合治療。特別是對於早期患者來說,進行康復治療更為重要。”康德智說。

  理念先行,在分秒必爭的臨床診療中,康復干預也迅速介入。

  2月19日,醫療隊推出了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首套新冠肺炎患者康復治療與訓練操”,並在宜昌市第三人民醫院首次推廣,建立起了早期、全程與遠程康復治療的新模式。此後,醫療隊又推出心理康復篇,專門為醫患提供五種不同形式的心理康復訓練辦法,目前已經干預醫患近500人次。

  “在隔離病房,我們要詢問患者是否跟著視頻進行康復訓練,訓練過程有無不適等,也要對沒辦法跟著視頻做訓練的患者進行動作示範和輔助訓練。”醫療隊隊員、福建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康復科主治醫師周月珠早在進駐醫院初期,就和隊友們積極開展康復宣傳和相關活動。康復訓練操推出後,她的工作多了起來,每天在病房裡指導、輔助病人開展康復訓練,一組動作下來,被防護服悶出了汗,“臉上的汗水流到了嘴角,鹹鹹的,但聽到患者說練完舒服多了,心裡還是很高興的。”

  守正創新之餘,還有經驗的全力輸出。

  3月1日,醫療隊發佈《新冠肺炎診治療“福宜”方案》,整合分享了實用、創新、有實踐依據的救治方案。同時,為了把這些“乾貨”高效輸出給一線抗疫同仁,醫療隊還特別編制了“福宜”方案救治精要,馬不停蹄地發送到宜昌各定點救治醫院的醫護人員手中。

  竭盡全力的堅守和奮戰,宜昌戰“疫”終於初現曙光:截至3月10日,宜昌市已經實現了11天零新增,新冠肺炎患者治癒率達82.92%。

  “‘宜建’鍾情,福運昌盛。待到春暖花開時,希望我們都可以‘仰天大笑出門去’。但現在疫情沒有解除,戰役仍在繼續,我們仍在衝鋒。”康德智說。(蔣巧玲 許賢雄)

戰鬥什麼時候結束,我們什麼時候離開

醫療隊赴宜昌市中心人民醫院開展病例討論。新華網發(許賢雄 攝)

戰鬥什麼時候結束,我們什麼時候離開

醫護人員指導患者進行康復訓練。新華網發(許賢雄 攝)

戰鬥什麼時候結束,我們什麼時候離開


福建醫護人員與患者合影。新華網發(許賢雄 攝)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