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是戰敗國,相比於滿清,沙俄為什麼可以不賠錢、不割地?

閃擊伯爵2


日俄戰爭爆發在1904年,對於清政府來講,這是一場非常恥辱的戰爭,因為此戰的主要戰場就在我國的東北地區,自家的土地和城市成為日俄兩國互相爭奪的目標,而清政府卻完全沒有能力去阻止,想來也著實可悲可笑。

日俄戰爭持續一年之久,最終以日本的獲勝而結束,而日本獲勝的結果便是獲得了東北地區的控制權。但也許大家不知道的是,當年日本戰後也曾逼迫沙俄賠款,畢竟日本舉國發動了這場戰爭,損失著實不小,而且從日本人當時的戰爭思維來看,向戰敗國索取鉅額賠款是必然會發生的事情,那麼作為戰敗國面對戰勝國索要賠款一事自然也無話可說,戰場上打不贏談判桌上便沒有討價還價的底氣,當年甲午戰爭後李鴻章與伊藤博文的談判即是如此,只能任人宰割。然而不同的是,戰敗後的沙俄除了交出東北控制權,對於日本提出的賠償竟予以斷然拒絕!而日本對於沙俄的拒絕竟然也出乎意料的作出了妥協,並沒有繼續索要,那麼是什麼原因導致日本會做出如此反應呢?筆者認為有以下兩點:

第一點,日俄戰爭,俄國太平洋艦隊雖然幾乎全軍覆沒,但日本也損失慘重,加之俄國態度強硬,不肯服軟,日本無力繼續再戰。

其實日俄戰爭雙方的損失都非常慘,甚至日本的人員傷亡比沙俄還多,沙俄戰死五萬人,而日本卻戰死八萬人,當時沙俄總人口1.4億多,現役陸軍兵力100萬,預備兵力370多萬,而日本當時總人口只有4000多萬,現役陸軍兵力37萬,預備兵力100多萬,對比之下便可發現,論戰爭的動員能力,日本實在無法與沙俄相比。雖然當時戰場靠近日本,論武器裝備與部隊的運輸日本佔據優勢,但是如果戰爭一直持續下去,沙俄決心與日本進行持久戰,那麼日本必然會陷入戰爭的泥淖之中,對於一個新興的列強來說,這是他們最不願見到的。當時日俄戰後談判,日本要求沙俄賠償時,沙俄予以拒絕並堅定的表示:若不同意和談,戰爭還可以繼續下去。

沙俄如此強硬的態度自然令日本毫無辦法,而當時沙俄雖然海軍損失慘重,但陸軍卻依舊強大,當時沙俄集結在東北的陸軍依舊有70多萬,而日本也有70多萬,若繼續打下去,日本的損失將更為慘重,明治維新訓練出的新軍很有可能會全部葬送在日俄戰場上,而這一切都是日本政府所不願看到的。

第二點,日本的經濟實力也不允許日本將戰爭繼續下去。

日俄戰爭對雙方造成的損失不僅是人員及武器上的,更多的是經濟上的。當時德法支持沙俄,英美支持日本,因此西方列強都在背後給予日俄雙方以援助,尤其是日本,它從英美那裡獲取了4億多美元的貸款,而當時日本的全年財政收入才1億美元,如此巨大的財政赤字使得之前繁榮的日本迅速陷入經濟危機之中,如果日本能從沙俄那裡獲取鉅額賠款以填補戰爭所造成的財政危機也可以,但沙俄強硬的態度擊破了日本的幻想,而英美借日本人之手打擊沙俄的目的已經達成,後續對日本的貸款援助已經開始減少,所以日本更加不敢冒險再將戰爭繼續下去,只能接受沙俄的議和。

事實上,這場戰爭對於日本,沙俄,還有清政府來說,都是失敗的,真正獲利的是英美,此戰過後,沙俄實力受到極大削弱,內部分崩離析,沙皇統治出現危機,而日本不僅沒有得到相應對等的賠償,還揹負了鉅額債務,這更加引起日本國內民眾的不滿,直接導致日本桂太郎內閣的垮臺,而英美則趁機向日本販賣軍火,狠狠的賺了一大筆。

其實,通過日俄戰爭後沙俄的表現也可以看出一點,那就是日本雖然在明治維新後實力大增,但依舊難以與老牌帝國作持久戰,這就很容易讓我們聯想到再往前十年的甲午戰爭,同樣是海軍全軍覆沒,沙俄可以憑藉優勢兵力繼續選擇強硬態度來對抗日本,而清政府卻選擇了屈服,假如當時清政府能像沙俄政府那樣不妥協,甲午戰爭的結果一定不會如此屈辱。


鹹魚閒聊


沙俄即便戰敗實力猶存,日本也沒有能力攻擊沙俄本土。戰場上拿不到的東西,談判桌上也別想拿到。

戰前英國大力支持日本遏制俄國,但戰爭勝利後英國夥同美國向日本施壓,最後俄國只是讓出東北南部權益外加退出朝鮮。日本沒有得到一分一毫的賠款,還欠下了英美等國的大批外債,這也使得日本從脫亞入歐向大東亞政策轉變。

(一)頭重腳輕盲目在東方擴張的沙俄

戰爭前夕俄國的總體實力要高於日本,但9九成的兵力部署在歐洲地。在遠東只有不到十萬陸軍,太平洋分艦隊擁有60餘艘作戰艦艇總噸位只有19.2萬噸。

日本陸軍有25萬人可用於日本列島以外作戰,日本海軍擁有80餘艘作戰艦艇,總噸位達到了26萬噸,並且多數是從英國購買的新型艦隻。

更為要命的是西伯利亞大鐵路環貝加爾湖段沒有修通,從俄國西部到中國東北有將近六星期的行程,後勤得不到保障。

八國聯軍侵華時俄國以鎮壓義和團運動為佔領東北。《辛丑條約》簽定後俄軍仍賴在東北不走,俄國沙皇尼古拉二世成立以旅順為中心的"遠東總督區"。實際上把東北當成了俄羅斯領土 ,意圖建立“黃俄羅斯”。

(二)日本人實際上充當的是英美的打手

為了遏制俄國在中國的擴張,英美兩國鼓動日本同俄國開戰。日俄戰爭期間,日本因為國土狹小工業薄弱,不得不發行向英美等過發行外債購買武器物資。

戰爭結束後,日本空有戰勝國之名,未能像甲午戰爭一樣獲得賠款,反而欠下鉅額外債。

日俄朴茨茅斯和約規定:俄國承認朝鮮為日本獨有勢力範圍,並移交給日本旅順租借地和南滿鐵路的控制權。此外,條約還規定將庫頁島南部為日本領土。

結語:日本和沙俄的實力對比並不懸殊,英國和美國有意在日本和沙俄之間搞平衡,決定了日本無法從沙俄身上得到太多好處。但日本藉此一戰成為歐美各國承認的列強,獨霸朝鮮接收了俄國在東北南部的權益。戰後清政府放下甲午一戰的仇恨,外交政策開始轉向日本為日本勢力深入中國內地打下了基礎。


來自邊境之光


因為日本已經打得筋疲力盡,再繼續挺進後勤跟不上了。

沙俄綜合國力遠強於日本,遠東失敗算不上傷筋動骨,他還能撐得住。而日本是在英國支持下發動對俄戰爭的,但英國人可不會做虧本生意,錢可以給,是借不是白送。鬼子為了打這仗,竭盡全力幾乎把整個國家送進當鋪,戰後為了還債差點拖垮經濟,日子過得緊巴巴的,一直到一戰進入戰爭景氣期才緩過氣來。所以日本的勝利是“皮洛士的勝利”,最後接受不賠款條件並不奇怪――割地還是割的,不過是慷他人之慨,讓中國買單。

其實甲午戰爭時,滿清政府如果腰桿再硬一些,再堅持一段時間,日本經濟也會撐不往的。雖然不見得能反敗為勝,但爭一個更好和談條件還是可能的。

問題是,甲午戰爭主要發生在遼東和山東地區,日軍已直逼近幾,對滿清朝廷構成極大精神壓力,滿清統治者從來防家奴甚於外寇,生怕內部有人乘亂而起,當然不敢拼了。

沙皇也不是沒有類似顧慮,當時民粹黨人確實也趁機起事,製造了1905年革命,沙皇政府一度風雨飄搖,尼古拉一世甚至自殺以謝國人。但不同的是,遠東畢竟遠離俄國核心地帶,得失不會嚴重威脅國家安全,他們比較有底氣支撐。


真正鱷魚不哭


兩個戰敗國在都輸的很慘:滿清在甲午戰爭中,北洋艦隊全軍覆沒、以李鴻章的淮軍為主力的大清陸軍也損失殆盡,損失人數在4萬左右;沙俄在日俄戰爭中,太平洋艦隊和波羅的海艦隊全部報銷,沙俄在遠東的軍隊損失人數高達27萬。

從損失的數據上看,俄國遭受到的打擊不見得比滿清小,憑什麼最後滿清要割地賠款,簽訂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而沙俄卻不用賠款,承認日本在中國東北的勢力範圍就行了呢?

為什麼,只因人家沙俄有實力唄。

沙俄雖然外強中乾,但是畢竟人家底子是十分厚實的,是西方列強之一,日本就完完全全是一個暴發戶。

當時沙俄雖然在中國東北與日軍的交戰過程中損失慘重,軍隊的傷亡十分巨大,如果日軍還想繼續打下去的話,俄軍在東北還有一戰之力。不過,此時的日俄兩軍都已經疲憊不堪了,無力在向對方發動攻擊,雙方最好的結果就是坐下來談判分割一下中國東北的利益。

而滿清在甲午戰爭中的情況則大不相同,清軍在朝鮮、東北和山東連戰連敗,不僅軍隊已經損失殆盡,士兵的戰鬥意志也已經崩潰,根本打不下去了。而且,由於日軍掌控了制海權,滿清如果不接受日本的談判條件,日軍是有十足的把握登陸天津,繼而佔領北京的。正因如此,以滿清的尿性就只能簽訂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了,割地賠款一個都免不了。


浮沉的歷史


當時的俄國可不是現在的俄國能夠比的,那個面積真的是非常的大,就連一個小小的城鎮,比日本那個島國的面積大,卻被日本人狠狠的蹂躪了一下,真的是丟了他們沙皇的臉。

但是說起來更丟人的,就是沙俄是和日本人在打仗的地方,就在中國的東北,清政府沒有辦法,都一聲不吭,甚至有很多中國人在為俄國和日本人做的事,結果死了很多中國人,而戰爭的雙方的損失是還比較少。

當時俄國人和日本人打仗就是為了爭中國的地盤,而不是為了你死我活,即使俄國被打敗了,也不是日本人能夠相提並論的。

日本人在甲午海戰之中打敗了中國,並且奪取了很多的資源,尤其是戰爭的賠款,並且霸佔了臺灣,本來他還可以得到遼寧半島的,但是因為俄國人聯合了英國人,他們兩個國家的壓力給了日本很大的壓迫,最終日本人妥協了,把遼寧還了回來。



雖然日本人是妥協了,但是在心裡是非常不服氣的,在心裡已經是埋藏了仇恨的種子,於是日本人比明治維新之前還要更加的努力。雖然得到了大量的戰爭賠款,但並不是用來享樂,而是更加努力的為戰爭進行準備。甚至都向其他人借錢,花費了鉅額的錢財去投入到軍事上的付出,在這新一輪的備戰之中,可以說是日本人又一次進行了賭博,上一次賭博打敗了清政府,贏得了賠款,而這一次他想要更多的利益。


在1904年的那一年裡,日本和俄國的矛盾已經是無法調和了,他們選擇在中國的東北地區進行一場戰爭,這裡要提到一句話,當時在甲午海戰的時候,日本早就已經佔領了朝鮮半島,所以方便他們進行戰爭。

但是他們最主要的還是依靠海軍,日本是一個島國,而俄羅斯的西方艦隊也是特別強大的,當時這本是採用偷襲的手段,憲法之人打了俄國一個措手不及,當時俄國面對這樣的情況,首先是想要找隊友,但是日本人早就和英國人商量好了,並且先進了日本人和英國人結盟的條約。別的國家在英國人的威脅下不敢幫助俄國,俄國的面積是非常大的,俄國的沙皇只能夠從自己俄國本土調到軍隊來運動。


而俄國人剛剛到這裡的時候已經是非常累了,更重要的是沒有辦法和日本人進行,比較偶然得到的賠款,完全是給了他們沙皇去享樂,但是日本人的賠款都是用來建造軍事方面,再加上日本人是早有準備,最終是導致了俄國人的大敗,而這一次戰爭叫做馬海戰爭。

其實俄國並不是有這麼脆弱,最主要是國內發動了工人的起義,在內外交困的情況下,俄國沒有精力關注在遠方來,首先是要安定內部,就像蔣介石的話一樣,攘外必先安內,最終是和日本人談判,俄國人暫時的放棄了一下。


但是日本人如果真的想要佔領德國的話,必須要付出慘烈代價,而且又沒有什麼任何的好處,因為在當時俄國也是一個非常強大的國家,在遠東也沒有什麼非常好的資源,都是苦寒之地,或者就是有一些優良的港口,但是日本這幫人並不缺這些。

在當時日本人打敗之後,肯定是要侵略中國的東北,將俄國人已經趕出了這個地方,對於他們來講是最好的結果了,他們要趁機鞏固他們的實力,不然等俄國人回過頭來那就不好了。


最帥汪公說


這件事兒要扯明白吐槽機可得賣把力氣了,首先還得明確一點,沙俄確實沒有賠錢,但是有割地,只不過割讓掉的土地是用《璦琿條約》從清朝搶走的,裡外裡還他喵是咱們倒黴。至於不賠錢的原因,咱們得從日、美、俄三個國家進行分析,之所以帶上美國是因為他們在這場中參與頗深,還是主要調解方。

日本的需求

其實對停戰這件事兒日本是歡欣鼓舞的,因為這幫傢伙已經打的快破產了,別看他們在遠東擊敗了沙俄。可代價是約180萬青壯在外面足足打了1年半,不能進行任何生產,花掉了足足17億日洋(可不是現在的日元),最要命的是這些錢大部分是以國債的方式籌集而來,是得加上利息還的。


故此相比還有點戰爭潛力的沙俄,日本不是打不贏,而是靠不起了,在朴茨茅斯的談判從某種意義上說是日本請求美國居中調解。這種情況下他們的底氣相當有限,在1905年6月30日日本內閣對談判委員的訓令上看,割地賠款壓根就不是志在必得。

這份《日露講和談判全権委員ニ対スル訓令案》(對日俄講和談判全權委員的訓令)所列的絕對必要條件有三個:

  1. 日本要整個朝鮮半島歸自己處置(俄國曾想過去分一杯羹)。

  2. 兩國軍隊一起從東北地區撤軍(打不動了)。

  3. 要遼東半島的租賃權和哈爾濱到旅順的鐵路(後來皇姑屯事件和九一八都在這埋下種子)。

所謂的絕對必要條件就是談判底線,這三樣必須不打折扣的達到。除此之外日本還有四條相對必要條件:

  1. 賠錢。

  2. 要船,逃到中立國的沙俄軍艦應該給日本(其中就包括十月革命的象徵,阿芙樂爾號)。

  3. 要求割地,庫頁島和周邊島嶼全要。

  4. 日本漁民可以去俄國遠東沿海打魚。

最後內閣還安排了兩條附加條件,所謂的附加條件就是明知道對方不會答應也拿出來試試,即使沒實現也能噁心下對方:

  1. 限制俄國遠東艦隊在太平洋地區的航行。

  2. 撤銷一些沙俄在遠東地區的軍港,改成商業港口。

日本這些條條框框的文字遊戲大夥可能看著比較累,吐槽機總結一下就是前面三條必須實現,後面兩條不必實現,中間那四條能實現一半就行。所以從談判前的氣勢上看,日本的底氣差了點,沒敢想割地賠款全占上。

美國的策略

就整場日俄戰爭來說,美國是支持日本的,在戰爭期間美國總統老羅斯福甚至向沙俄喊話“日本在為我們二戰”。當然,他們支持日本的方式也非常美國,買了一大堆日本國債,成了鬼子的債主。


但是無論美國怎麼支持日本,人家的國家戰略不會改變,當時美國在遠東地區的戰略就是“鏟強扶弱”,在那裡不能存在絕對優勢,只允許有相對平衡。在這樣的大前提下,美國不可能讓日本既拿到賠款又拿到土地,否則平衡就會打破。

所以談判中負責調解傳話的美國明確告訴日本人,想要談和就別想拿到賠款,否則你們就接著打吧!當時日本內閣就慌了,連忙給前方發電報,別管割地賠款的事兒,先把停戰的大前提定下來!

其實這是老羅斯福玩的一手朝三暮四的伎倆,隨後他又告訴日本,沙俄那邊表示可以割讓半個庫頁島。日本內閣趕緊感恩戴德的把這條加進了文字條款,於是整個《朴茨茅斯和約》的主體就完成了。日本三個絕對必要條件全部滿足,四個相對必要條件滿足一個半,給了南庫頁島和允許日本打魚。

沙俄的底氣

對於沙俄這幫半單細胞生物來講,搞這個談判是挺憋屈的,他們的國內外環境惡劣的一塌糊塗,偏偏在這時候仗打輸了。就軍事實力來說他們還能繼續戰爭,談判開始之前已經有數量龐大的歐洲地區陸軍在遠東集結了。

可是沙皇尼古拉二世必須面臨一個選擇,國家外部利益重要還是自己的王位重要,甚至可以更嚴重點說,他的腦袋重不重要?當時羅曼諾夫王朝糟糕的統治已經讓國內遍地革命,那些軍隊可能會拿來救命的。

所以這幫傢伙確實想談和,卻又不缺乏打下去的能力,於是在談判中展現的姿態就強硬一些。說好聽這叫無欲則剛,反正輸了我認,太過分的要求也不行,要是說難聽點這就是流氓精神,我是流氓我怕誰,大不了再打我一頓唄!


估計扯淡到這很多人會問吐槽機為啥不對比清朝,這玩意沒法對比,毛子確實窮兇極惡,人家在戰場把日本給靠到山窮水盡,獲得相對寬鬆的條件很正常。咱們那陣子是叫人按地上隨便摩擦,這咋比啊?就扯淡到這吧!

歷史吐槽機


為什麼?主政的人不同!

沙俄敗了,日本還敢進攻俄羅斯不成。俄羅斯人心中怒火,在海上敗了,要在陸地找回來呢?!

大清朝敗了,西太后李中堂,嚇得估計是大小便失禁了,趕快獻上降表,割地賠款。

割地賠款,會降低西太后與李中堂的生活待遇嗎?顯然不會。割地是把包袱扔給後人,賠款的是民脂民膏,不過是從草民身上多壓榨一些。西太后李中堂依然是快樂逍遙。

日本用盡全國之力,打造海軍。甲午雖然是勝了,國內民生艱難,國庫已經是無銀、無糧了,伊藤博文愁的那是如坐針氈。

李鴻章及時送上降表,伊藤博文樂的:’李鴻章真英雄啊、知己啊、大日本興起的神助攻’。


亮羽飛雲99


站在日俄兩方面思考問題,一,俄方面雖然敗了,遠東力量被消滅了,但沒有傷及俄根本力量,沒有危及俄核心地區安全。二,俄綜合實力仍強,地大物博,不怕繼續打,俄仍可以脫垮日本,仍然不懼怕日本。三,俄統治者還比清統治者強硬,仗敗了仍然告之日本不賠錢,不割地,要打繼續奉陪。一臉不在乎,看你小日本能把我怎樣。

站在日本方面,一,戰爭雖然勝利但是慘勝,特別是陸上戰役損失慘重。二,日本國小資源少無力維持戰爭,日本國內人民反對,戰爭期間向英美等國大量借債。三,見好就收,俄承認朝鮮是日本勢力範圍,在我國東北利益上也做出讓步。

綜上所述俄國所以不賠錢,不割地。日俄戰爭實際上是帝國主義之間重新確立勢力範圍的戰爭,日本從此走上世界大國之列,西方列強開始正視日本,對中國來說危機感更強了,此時的日本已經成為威脅中國生存的最大外來力量。


周藥師說藥


末世滿清,也算是屈辱到家了。原本是滿清發源地的滿洲地區,竟然成了日俄之間打仗的主戰場。最後,日俄戰爭以日本慘勝,俄國失敗結束。

不過,相比中日甲午戰爭,清廷又是割地,又是賠款而言,俄國戰敗之後,並沒有賠款,甚至連割讓的土地都很少。這究竟是為什麼呢?

這個問題還是要從甲午戰爭開始說起。

中日甲午戰爭,清朝慘敗。清朝廷和日本簽訂了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條約中規定,日本取得臺灣、澎湖,以及遼東半島的所有權,並取得朝鮮的控制權。

臺灣、澎湖相對而言,對俄國沒有太大影響。但是,日本取得了遼東半島的主權,侵害了俄國謀取遠東不凍港的戰略。於是,俄國聯合德、法共同干預,迫使日本歸還了遼東半島。之後,俄國又和清政府簽訂了《中俄密約》,達成了租借旅順港的協議,並開始在東北地區大肆修建鐵路,派兵駐防。同時,俄國還將觸角伸向了朝鮮半島。

1900年,義和團運動爆發,八國聯軍入侵北京。俄國除了派兵加入聯軍之外,還派了20萬大軍大肆入侵滿洲。義和團運動之後,俄國十餘萬軍隊留守東北地區,實際上控制了遼東。

遼東,以及朝鮮,原本是日本在甲午戰爭後取得的,而且是日本渴望已久的大陸政策的目的地。結果,被迫歸還後,俄國又佔領了這裡,日本當然很憤怒。

於是,日本與英國結盟,又聯合德國,要求俄國從東北撤軍。而美、法也不希望俄國分割中國的領土,同樣表示反對。俄國迫於壓力,表面同意撤軍,並沒有實際完全執行。最終,日本在英國的支持下,與俄國在中國的東北打了一場日俄戰爭。

日俄戰爭從1904年2月8日,日本未宣戰進攻駐紮旅順的俄國艦隊開始,一直到1905年7月,樺太會戰結束為止,雙方大戰了將近19個月。日本為此付出了17億日元的軍費,以及戰死8萬餘人的代價,國內經濟也陷入低迷狀態。而俄國,也有近7萬士兵死亡,近8萬士兵被俘,其在遠東太平洋方向的海軍,損失殆盡。俄國國內民眾對沙皇統治,也是越發不滿,局勢動盪。

最終,日俄雙方在美國的調停下,於1905年8月10日開始,在美國朴茨茅斯開始停戰談判,並在9月5日達成了和平協議,即《朴資茅斯和約》。

和約中,俄國除了同意將庫頁島南部及其附近一切島嶼,包括一切附屬物的主權割讓給日本之外,並沒有割讓其他土地。特別是,日本雖然耗費了17億元軍費,但是,俄國卻沒有賠償一分錢。

其實,在談判之初,日本提出了讓俄國賠款,以及更多的割地要求。當時,日本國民期望獲得50億日元的賠款,並取得庫頁島全境。更有甚至,希望迫使俄國將伊爾庫茨克以東的領土全部割讓給日本。

因為《朴茨茅斯和約》中,俄國沒有賠款,而且也僅僅只是割讓了庫頁島南部,導致日本國內群情激奮,多地發生暴動,其中非常著名的就是“日比谷縱火事件”。日本政府施行緊急戒嚴令,才算平息了暴動。

為什麼日本政府甘願冒著國內民眾反對、暴動的風險,也要放棄要求俄國賠款、割地的條件,急著簽訂和議呢?應該主要有以下幾個因素。

一、當時的俄國沙皇尼古拉二世,堅拒不同意賠款,也不同意割地。甚至日本提出歸還北緯50度以北的庫頁島,僅需要俄國支付12億日元的補償金,沙皇都不同意。最後,還是經過美、德的調停,沙皇才勉強同意割讓庫頁島南部給日本,因為這個地方在樺太會戰中,已經被日軍佔領。

二、俄國雖然戰敗,歐洲部分並未受損,雖然歐洲部分也是亂作一鍋粥,可根基還在,陸軍還在,日本沒有能力徹底擊敗並佔領俄國。

三、日本在日俄戰爭中,消耗過大,已經處於全員總動員狀態,繼續戰爭就會導致社會崩潰。日本國內的徵兵年齡,從32歲提高到了37歲,由此導致勞動力缺乏,經濟衰退。再加上日軍作戰的17億軍費,其中一多半是靠發行債券借來的,日本政府已經無力繼續支撐大規模作戰。

四、日本已經得到了核心利益。日本通過戰爭,從俄國手中搶回了滿洲,以及俄國在滿洲的包括鐵路、煤礦在內的部分基礎設施。旅順、大連的租借權也轉讓給了日本。雙方還約定,在滿洲地區的軍隊也要共同撤出。同時,日本還得到了朝鮮的完全控制權。日本的主要目的已經達到,賠款和割地是次要目標。

五、日本政府認為協議中他們已經獲得了額外收益,就是取得了在俄國遠東沿岸的捕魚權。

六、美、德等國,雖然曾經勸說尼古拉二世割讓整個庫頁島給日本,但是,他們也不希望日本獲得太多的利益,過於強大,影響自己的利益。所以,他們希望日本做出讓步,儘快簽訂和議。美國就曾勸說日本放棄賠款要求,這給了日本內閣極大的壓力。

正是因為上述多個因素,日本最終放棄了賠款的要求,領土方面也僅僅只迫使俄國割讓了庫頁島南部。

相比而言,在當時體量比俄國更龐大的清朝,卻是輸得一塌糊塗。如果當時的慈禧能夠跟尼古拉二世一樣強硬,清朝應該也不至於那麼慘。畢竟列強們更看中的是長遠的貿易往來,而不是要將一個國家直接置於死地,所以,賠款和割地都是可以商量的,是完全有希望不給,或者少給的。


奕天讀歷史


因為俄國國土面積大,俄國說要錢沒有,不服從新開練,德俄國只是滿洲軍損失大半,但是歐洲大軍還沒調動。有底氣,可是日本撐不下持久戰,陸軍兵力已經損失過半,再打就要崩盤,所以見好就收,搶了南滿把俄國人驅逐出了遼東,已經是筋疲力盡。無力再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