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赫赫有名的民族品牌,今市值只有小米的四分之一,聯想怎麼了

去年12月份,柳傳志宣佈退休。公告顯示,柳傳志這次辭去了聯想控股董事長、執行董事等職位。柳傳志退休的消息傳到網上以後,引起了網民們的熱議,同時還有多家媒體聚焦該公司。正常來說,柳傳志年紀很大了,宣佈退休也是一件很正常,或者說意料之中的事情。之所以會引起這麼大的轟動,主要還是聯想公司這個號稱全球最大的PC製造商,在近幾年裡出盡了“風頭”。

曾經赫赫有名的民族品牌,今市值只有小米的四分之一,聯想怎麼了


1984年,柳傳志懷揣20萬元,帶領中科院計算所10名科研人員創立了聯想。到了20世紀90年代末,聯想已經成為了國內知名的IT公司之一,還被國人親切的稱為“民族企業”。2003年至2005年,聯想開始向國際市場進發,不僅換了新標識,還斥重金收購了IBM的電腦業務。收購計劃完成以後,聯想成為年收入超百億美元的PC廠商。

嚐到甜頭以後的聯想,開始在收購計劃上越走越遠,但是卻忘了併購容易消化難。由於併購的業務太多且整合不利,2008年的時候,聯想收穫了2.3億美元的虧損。後來,辭職5年的柳傳志重出江湖,扭轉了虧損的情況。然而好了傷疤忘了疼,到了2014年,聯想又在短短一週的時間內,拋出兩大收購方案,分別是23億美元收購IBM的低端服務器業務和29億美元收購摩托羅拉的智能手機業務。而這兩次收購計劃,換來的卻是聯想集團2015、2017財年的兩次虧損。

曾經赫赫有名的民族品牌,今市值只有小米的四分之一,聯想怎麼了

聯想集團近些年發展不好,很多人都認為是楊元慶沒有能力。但其實,楊元慶一直活在柳傳志的陰影下。1994年,聯想的兩大核心人物,柳傳志和總工程師倪光南,在發展路線上產生重大分歧。柳傳志想發揮中國製造的成本優勢,加大自主品牌產品的打造,隨後再慢慢過渡到工業製造與技術研發。倪光南認為應該先搞科技創新,選擇芯片為主攻方向,這就是著名的“貿工技”和“技工貿”兩條路線的爭鬥。

在當時,毫無疑問,作為聯想的實權人物,柳傳志取得勝利,倪光南被掃地出門。看到這,很多人可能會說,柳傳志悔不聽倪光南之言啊,因為現在大家都意識到了科技創新的重要。但客觀來說,柳傳志的想法也並不是錯誤的,但卻死在了執行上面。因為在後續發展中,聯想集團逐漸適應了安逸的“貿工”模式,已經遠遠把“技”給拋到九霄雲外去了。關於這一點,最直觀的體現就是聯想不斷地併購計劃。

曾經赫赫有名的民族品牌,今市值只有小米的四分之一,聯想怎麼了

就這樣,當聯想痴迷於規模的時候,世界早已經發生鉅變。大而不精的套路,已經行不通了,科技創新企業才是唯一獲勝的方法,此方面最鮮明的案例莫過於華為。目前,聯想的市值約為630億港元,不足騰訊、阿里的一個零頭。即便是後起之輩小米公司,市值也已經高達2560億港元了,相當於聯想的4倍以上。

可以預見,假如聯想仍不在戰略上做出改變,不重視研發,只依賴組裝加工,那麼只能被越甩越遠。大家對此怎麼看呢?你們認為聯想輸在哪裡?

這麼多年,輔導眾多企業股權設計融資轉型的客戶!很多企業家沒能抽出時間外出學習,對此整理了對當下企業有很好的幫助的方案和協議以及案例!

1.《1200套股權實操方案》 已更新

2.《500套商業計劃書模版及案例》

3.《4219套企業運營管理手冊》

4.《各行業眾籌案例及實操方案大全》

5.《49套全新商業模式,免費模式》

6.《550企業銷售培訓寶典》

7《50本CEO必看經典書籍https》

8.《36套企業薪酬報告》

9.《29套企業會銷實戰寶典》

10.《290套互聯網行業報告》

11.《1200套合同協議範本》

12.《450套企業營銷策劃案例》

13.《400套企業活動執行方案》

14.《7000套行業研究報告》

15.《合夥人協議範本全套》

16.《最新版公司章程》

17.《400套企業財務管理制度》

19.《企業人事行政管理180套》

20.《200套企業地推方案》

21.《企業績效考核794套》

22.《新品上市文案70套》

23《併購,IPO,新三板資料》

24.《商學院總裁班系統課程教學視屏》

25.《新零售市場研究報告》

26.最新更新《300套創業手冊》

27.最新更新《300套區塊鏈行業研究報告及教程》

點擊左下角的“瞭解更多” 需要以上資料打開鏈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