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是3分鐘熱度,該怎麼辦?

總是3分鐘熱度,該怎麼辦?

本文共2780字 閱讀約需5分鐘


“每次看完你的文章,都會雞血滿滿,但用不了多久,自己就又頹廢了。該怎麼辦呀?”

這是前段時間一位粉絲寫給我的留言。


總是3分鐘熱度,該怎麼辦?


其實這種“偶爾元氣滿滿,經常性頹廢”的狀態,我之前也常有。

老粉大概都會記得,在公眾號裡,我曾經搬出過很多應對頹廢的小點子。

比如,我頹廢的時候,會去刷競爭對手的賬號,看他們最近有了哪些新成就,這樣一被刺激,我就可以爬起來趕稿了。

再比如,我頹廢的時候,還會去翻看自己喜歡的博主(就像泥萌來閱讀我的文章一樣),從那些正能量的人身上,感受積極的力量。

不過說實話,這方法確實有點治標不治本。

因為每次被打完雞血,我還是偶爾會陷入「頹廢」的深坑裡。

但是啊!

破天荒的,從2020年(農曆)起,除了剛開始被疫情影響之外,我好像再也沒頹廢過了...

下面的內容,我會認認真真把自己“告別頹廢”、“告別3分鐘熱度”的心得分享出來,希望能夠幫到大家~


總是3分鐘熱度,該怎麼辦?


先講一下我逐漸發生轉變的故事吧。

2018年,是我從事自由職業的第一年。那段時間,我間歇性頹廢的頻率很密集,經常上午還在工作,下午就開始自我懷疑。

本質上是因為,當時的我,還沒想清楚自己到底要幹嘛。

生存來源大部分靠前同事介紹的約稿。為了能賺到錢,我不挑活兒,什麼類型的稿子都敢接:綜藝節目的公關稿、醫療設備的實驗稿、在線教育的軟文稿,等等等等。

有時候,對著一個實在看不下去的少兒節目,也得硬著頭皮在那兒記錄稿件要點。

我很深刻地記得,當時除了在收到稿費的那一刻,我會感到開心之外,就再也沒有其它感受了。

也就是說,我從來沒有因為「工作本身」感到過滿足和快樂。活兒來了就努力,剩下的時間則繼續頹廢、無聊、懷疑工作的意義。

但2020年,在從事自由職業兩年之後,改變慢慢發生了。

總是3分鐘熱度,該怎麼辦?

前段時間,我很認真地跟男朋友講:

以前我寫文章,是為了完成每個月的指標。後來我拍視頻,是希望能漲粉。在這種情況下,我經常會因為數據不好,就頹廢,就不想幹活兒。

但是現在,好像不一樣了。

每做一個視頻/文章的時候,我想的結果不是數據,我想的結果是:“這個視頻/文章出來之後,到底能不能幫到大家?”

這兩種想法有什麼不一樣呢?

不一樣的地方就在於:後者讓我因為「工作本身」感受到了滿足和快樂。


總是3分鐘熱度,該怎麼辦?


因為「工作本身」感到滿足和快樂,不是指:完成了一個自己不喜歡的任務,但最後賺到了錢。而是指:你在做這件事的時候,從頭到尾都是期待的。

大家還記得我之前提到過柳比歇夫的故事嗎?

他56年如一日地記錄自己的時間開銷,每天從容不迫地專注於工作。有人羨慕柳比歇夫如此長久的自律,也去效仿,但大部分人發現自己根本幹不下去。

為什麼?

因為打雞血最大的問題在於,別人有目標,堅持不是問題。但你沒目標,所以往往走著走著就累了。

-《奇特的一生》

而柳比歇夫能堅持,就是因為他有偉大的目標,他從頭到尾對自己所做的事,都是期待的。

他一生的目標是創立生物自然分類法,而這,可能耗盡一輩子的精力也很難完成的大工程。所以,柳比歇夫不得不如此精細地度過自己的每一天。

舉柳比歇夫的例子,也許有點遙遠了。畢竟我們普通人,可能一生都找不到如此長遠且意義的目標。

怎麼辦呢?

總是3分鐘熱度,該怎麼辦?

可以把先不想目標,而是先去找自己的「人生主題」。

「人生主題」這個詞,我是從寫作私教課的學員那裡學到的。

他說:我們一輩子,想找到一個明確的目標很難。因為每個人生階段,大家都不一定會想做什麼事情。但也正是這樣,我們可以抽離出貫穿在這些事背後的東西。

這背後的東西,就是「人生主題」。

舉個例子:去年,有人找我去批量做號,搞醫美、星座、情感矩陣。做這種工作,可以掌握很多做號的手段,但我拒了,因為入了這個坑就脫離了我的人生主題。

我的「人生主題」是什麼?

不是每個月都做出一個某領域的營銷號,而是每天都感受到自己在思維和認知方面,不斷深入,不斷成長。做營銷號,做得再大,我自己可能都是不喜歡的,但後者,則會讓我感到愉悅和興奮。

在有了「人生主題」,其實就等於有了自己的信仰,有了做事的主心骨。(有信仰的人,是不會輕易頹廢的)

但,這個「人生主題」怎麼找呢?

很簡單,其實就是每做一件事之後,都記錄下自己的感受和情緒,揪出其中讓自己產生振奮的共通點。

比如:

寫了一篇制定年計劃的文章 - 寫完的那一刻就感覺很奈斯,看到大家的評論更high了!


拍了一個讀書筆記的視頻 - 感覺把想表達的知識都融合起來了!我好棒!大家也都說幫到他們了!


拍了一個學歷很重要的視頻 - 雖然表達出了自己的觀點,但視頻出來之後,並沒有覺得自己創造了什麼,也絲毫不激動。×


於是,我的「人生主題」就是在分享知識這條路上行走,是突破自己,也是幫助大家。


總是3分鐘熱度,該怎麼辦?


從2019年開始,我一直在自己的「人生主題」上走,而走著走著,我很幸運地慢慢發現了清晰的人生目標。

給你們看嗷~ 2020年,我在筆記本里寫下了這些東西:

今年,我想把自己每日覆盤的方法好好總結一遍,並且要設計出日周月覆盤的表格,讓大家真的能學會覆盤,能利用覆盤成長。

今年,我要把自己工作以來管理時間的方法都回顧一遍,我想設計出適用於大部分人的時間管理表格,讓大家能真的用到實際生活中。

....

我的這個人生目標,和柳比歇夫的目標比起來,不值一提。

我把它的長度,從(柳比歇夫的)一生縮到了一年,我把它的廣度,從(柳比歇夫的)為全世界服務,縮小到了為一部分渴望成長的年輕人服務。

這樣的目標,和我前兩年定的「要完成N篇稿子」的目標不一樣。

不一樣的地方在於,前者只會讓我產生“完成任務”的感覺,而後者,讓我真的體會到了自己人生的意義。

總是3分鐘熱度,該怎麼辦?

現在的我,不需要打雞血,不需要別人驅動,也能每天努力做事,真的就僅僅是因為:我想早點把自己能做的,對大家有用的東西,創造出來。

人最大的滿足和快樂,不是來源於自己怎麼樣了,而是因為自己的所作所為,別人受益了。這時候,你的心裡有愛,而愛,就是最大的動力來源。

說實話,我是幸運的,通過不斷地摸爬滾找到了這樣的目標。

尋找這個目標的過程並不輕鬆,它是我一直堅持在自己的人生主題上走,才慢慢感悟和發掘到的。

而現在,我真的可以不打雞血,也能持續奔跑下去了。


——

總結一下:

  • 這世界上有兩種人,一種自驅力很強,一種需要被自驅力很強的人影響著才能往前走。如果你是後者,那就去接近前者,讓前者影響你;
  • 作為小人物,如果我們找不到能讓自己堅持一生的目標,其實可以從遵循自己的“人生主題”出發,有了人生主題,你就有了信仰。
  • 找人生主題的要點,就是每做一件事之後,都記錄下自己的感受和情緒,揪出其中讓自己產生振奮的共通點。
  • 堅持在人生主題這條道路上走,走著走著,你終究會清晰地看到人生目標,找到持續行動的意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