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辨隨筆:憑什麼要求女性“賢惠溫柔”?


思辨隨筆:憑什麼要求女性“賢惠溫柔”?

文 / 金澤香

人人皆知女性頂半邊天,單從字面看,男女各一半委實公平。但結合現實,頗為尷尬。屬於女性的一半似乎成了一種未能兌現的空頭支票,整個社會浮現的仍是或明或暗的男權基調。

由韓國作家趙南柱創作的《82年生的金智英》在去年成為現象級暢銷書,之所以大火在於如實反映了當代女性面臨的種種困境。書中主人公金智英生於普通家庭,是一名普通平凡的女性,她接受了社會對女性的種種設置,也因此引發種種不快。如家裡最好的東西總是歸弟弟所有、在小學被男孩欺負,老師竟視為正常、工作後職場領導多為男性、平時免不了陪客戶應酬,卻不得不忍受黃色笑話和無休止地勸酒、到了一定年紀被長輩催婚催育等。越是日常,越是讓金智英萌生不解。關於性別的迷思成為她無法與社會與周邊與自己和解的導火索,最終因苦思不得其果,生出心理問題。

面對此,常見的論調有:“自作自受,沒事想那麼多幹嘛,大家不都這麼過麼,又不是你一個!”,又如“女人嘛,都是命,不這樣還能怎樣?”

假若我是金智英,聽聞此語只會更加自責,一切問題莫不是怪自己想太多。生活或許是一隻既定的模具,男和女各自有形狀,各人安分守己便是。不過,話說回來,當一個問題上升至宿命,約等同無解。我想亦是這番無解的絕望,令金智英找不到出口,因而觸發幻想症。

本書作者對筆下人物抱持何種態度呢?趙南柱在開篇寫明:“由衷期盼世上每一個女兒,都可以懷抱更遠大、更無限的夢想。”在全書的結尾,趙南柱將女性對性別的訴求提升至兩性層面

“我不禁想起艾瑪·沃特森(Emma Watson)曾在國際婦女節這一天所說的話,她重申自己的核心理念:‘爭取的不是女權,而是兩性都能自由。’並清楚地指出‘女性主義從不等於厭惡男性,但凡相信平等的人,都是女性主義者’(Feminism is not about man hate,it's really not. If youbelieve in equality,you are a feminist)”

“期盼這本書在華人圈能有更多男性讀者,讓男性對女性的處境能夠有所瞭解,相互體諒,幫助彼此。”

落腳點何等精彩!這亦是全書的核心。金智英非獨特個體,而是眾生群相,本義特指女性群體,爾後引申至兩性,即“但凡相信平等的人,都是女性主義者”,作者認為《82年生的金智英》看似寫了金智英的困境,實則反映了所有人皆可能遭遇的性別歧視。男女唯有“相互體諒,幫助彼此”,方可免陷困境,獲得自由。

從女權上升至人權,是作者想表達的宏大期盼。

思辨隨筆:憑什麼要求女性“賢惠溫柔”?

與女性相關的話題,免不了“女性解放”“女權”等主題,因歷史之緣由,其關聯性學說甚多。在此不一一討論。僅從淺顯易見的“被定義”層面而論,當前女性具有哪些被定義,常見的如溫柔、賢惠、可愛、乖巧,反之被評以不溫柔、不賢惠、不乖巧的女性,倒不至於犯了何種錯,但聽來總有不滿的意思,誰不滿呢?長輩和同輩的男性。甚至,此四條被某些人視為考察結婚對象的要點,人人希望妻子溫柔賢惠,他們不是愛上具有此番美德的妻子,而是以一種慶幸走運的心理。更深層的意思是離開母親照料的男性,在此之後又可享受來自妻子的照顧和陪伴。

說來說去,自私主義已不足以概括,用一箇中性點的詞是為“享樂主義”。

近年來,托賴於社會風氣的開化,上述現象在當代有所轉變,不少女性遊走於家庭、職場,並做得風聲水起。也有男性甘於迴歸家庭,當掌管後方的奶爸。角色的變化,鬆動了兩性固有的社會、家庭之分工。不可不說是極大的進步。又即,有些男性在公開場合一再聲稱“愛老婆”“怕老婆”,稱老婆是家裡的大領導,似乎把妻子的位置捧得越高越能體現自己與時代接軌的文明度,言下之意,

將自己與壓迫另一半的粗魯同性劃分開,無形中標榜自身為新好男人。言語固然無問題,一旦付諸於行動,通過各式節目、視頻、社交媒體等呈現的不外是視妻子為家裡大領導的男性,多以說說而已,在家中依然為老爺作派。

有意思的是,似金智英的女性僅為少數,大多數女性要麼認為女人天生該為家務而操勞,這是應盡的本分,要麼認為男人嘴甜點已是表忠心,奈何天生能力不濟,自己繼續賢惠是應當的。這些亦構成女權從18世紀末延續至今仍為熱點話題的原因之一,也就是說,群體認知未達到高度統一,女權推進故而難以普及。

客觀來講,女性不應被定義。她可能是賢惠乖巧的,也可能是霸道張揚的。任何特指不應適用於某一群體。亦如男性,不一定非堅強勇敢莫屬。

認識一個人需根據其本體而論,而非根據既定的模具去嵌套。

又及,各類定義層出,何種定義為好呢?

在我看來,不存在好與壞之分。當一個人尋找另一半,等同一個半圓尋找另一個半圓。縱是遇到人人稱讚的半圓又如何,至少得相互匹配吧。顧不得匹配與否,僅憑陳規而定,不過是不願花費時間與精力罷了。既如此,我倒是奉勸另一方不免多加考量,或不妨及時結束這場互動。畢竟人生短短几十年,你的人生你做主,與其被人評判定義,不如珍惜時間,把握主動權,去認識願交付真心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