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市下行,易居房產“生態”佈局壓力大

樓市下行,易居房產“生態”佈局壓力大

  出品 | 於見(ID:mpyujian)

  近期,地產服務商“龍頭”易居企業控股正在啟動新一輪的轉型。

  在疫情持續與房地產行業“下行”的大背景下,易居宣佈將“積極推動區塊鏈、人工智能、大數據等前沿信息技術在不動產垂直領域的落地創新和融合應用”。很明顯,易居未來的新方向是地產服務+智能化。

  按照官方表述,易居希望自己在中國房地產行業內的角色是“科技賦能、智慧服務”,鑑於它在一手房代理、二手房、行業數據等幾個業務的佈局,這一轉型方向倒也稱得上是前瞻性十足。

  從此前易居發佈的2019年中期業績財報中我們可以看到,易居在2018年到去年上半年之間的發展十分迅速。一手房代理業務營收達到25.8億,同比增長15.7%;房地產數據及諮詢服務營收達到4.4億元,同比增長15.4%;易居房友(房產經紀網絡服務)業務營收達到13.1億,同比大幅增長681.3%。

  從各個維度上來看,2018年到2019年中期易居的發展都稱得上優秀。

  只是鑑於2019年下半年以來的行業大環境,以及易居在“易居房友”二手房業務上所面臨的競爭,未來易居想要構建的房產“生態”同樣也面臨著巨大的壓力:大數據與科技賦能能否幫助易居抵禦整體性的房產行業下行,又能否幫助它在二手房業務上突破以鏈家等為代表的競對對手護城河?這些都是有待觀望的疑問。

  身處房地產服務戰局中心,易居發力“升級”

  在中國房地產服務領域,易居可以稱得上是行業“標杆”。作為一家擁有二十年發展歷史的老牌房產服務企業,易居歷經了中國房地產行業的一路狂奔,也在遭遇目前國內樓市的降溫。

  房地產行業“拐點”是否到來?這是整個行業都在思考的問題,當然也是易居在思考的問題。基於此,易居給自己在2020年之後的發展圈定了一個全新的“升級”方向。

  就在2020年的第一天,易居就更新了企業全新的司標,同時還對外發布了自身未來的“新十年願景”。

  就在這未來“新十年願景”中,易居提出要成為“中國不動產行業‘科技賦能、智慧服務’的奮鬥者、整合者和領導者”。

  整體來看,易居升級的時間節點正合適。

  近年來,中國房地產行業的發展正在邁入一個全新的階段,過去所謂的“房地產大開發時代”已經不能簡單地概括房地產行業,未來中國樓市將會向著更加理性、科學、精細化管理的方向發展。

  對此,房地產“服務”的升級就顯得至關重要。而立足於房地產服務商的易居正是要基於自身在服務層面的升級,成為“與合作伙伴共生共贏的價值連接器”。

  那麼如何對服務進行優化提升?利用科技的力量降本增效自然是大勢所趨。不論是大數據還是AI、區塊鏈等等前沿技術方向都給易居提供了升級轉型的良好方向,而易居也藉此為自己下一個十年的發展劃定了“遠景”。

  以易居營銷(一級市場代理服務業務)、克而瑞(房地產數據與諮詢服務)、易居房友(二手房)這三大業務佈局而在業內著稱的易居是否能夠藉助科技的力量實現自己心目當中的升級轉型?這點我們可以持續觀望。

  前路固然堅定,但壓力也不容忽視

  需要指出的是,雖然易居已經給自己的下一個十年圈定了方向,但關於中國房地產市場下一個十年的展望卻不全是樂觀的聲音。

  近年來,樓市持續下行成為主旋律,從去年五月一直到現在,國內房地產市場出現了持續性的下滑。從一手房、二手房到土地市場成交,各類數據均下降明顯。與此同時,金融環境也愈發趨嚴,這更讓行業參與者們面臨巨大的壓力。

  易居能否抵住這波行業發展壓力,繼續實現相關業績的增長?這是一個未知數。雖然不可否認易居在客戶基礎與背景實力上非常強悍,但行業性的負面影響到底會對其產生什麼樣的直接影響,這點誰也說不清楚。

  好消息是,易居背後有萬科、恆大、碧桂園、阿里巴巴、華僑城、恆基李家傑、新加坡CDL......這種稱得上是“豪華”的股東名單讓其底氣十足;壞消息是,未來的房產服務“天下”可能要看存量市場的二手房經紀領域,而在這個維度,已然有大量“硬核”玩家搶佔了制高點。

  鏈家系的貝殼找房近年來已經掀起了行業的“腥風血雨”,與58系的明爭暗鬥不時成為輿論焦點;Q房、我愛我家等傳統加盟模式品牌實力依舊強悍;阿里、京東、蘇寧等互聯網巨頭親自下場介入房地產市場......

  在這其中,很難說易居是不是具備更強大的優勢或競爭力。

  2016年進入二手房經紀市場以來,易居房友品牌經紀實現了大幅擴張,門店數量在2018年就已經超過了一萬家。但相比於競爭對手們,易居似乎又沒有什麼更大的優勢。

  需要指出的是,不同於現有的品牌自營、加盟或是互聯網平臺模式,易居房友採取的是一種“分包”模式,它不直接開展二手房經紀業務,也不開設二手房經紀公司,不參與二手房銷售、租賃等業務,而是通過整合資源分包給各類型中小加盟中介公司。

  這種模式是否能夠在目前行業主流的模式中實現突破?這也是個未知數。

  前路依然漫長,易居下一個十年還需要更深入的思考與展望才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