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歲考入985,2次破格晉升,湖南女院士帶領團隊創下這項"世界第一"!

如果能用一天的時間做兩天的事情,就是多活了一輩子。"16歲上大學,20歲攻讀管理專業碩士學位,28歲破格晉升為副教授,31歲破格晉升為教授,36歲獲得日本東京工業大學經營工學博士學位,53歲當選

中國工程院院士。"高效率"是中南大學1979級校友陳曉紅給自己標記的關鍵詞。儘管擁有別人豔羨的"神一般"的經歷,但她卻說"能用自己的科研力量為國家兩型建設出具一個範本,這種成就感遠大於自己獲得的榮譽。"

16歲考入985,2次破格晉升,湖南女院士帶領團隊創下這項

不是天資聰穎,而是天道酬勤

"並不是天資聰穎,而是天道酬勤。"這是陳曉紅對自己人生經歷的概括。

1963年5月,陳曉紅出生於湖南長沙一個知識分子家庭,父親是中南大學的一名教師,母親在湘雅醫院工作。從小受到父母的薰陶,她特別熱愛讀書,一有時間就會捧著本書聚精會神的看著。

1979年,16歲的陳曉紅以超出重點本科線50分的優異成績,被中南工業大學(現中南大學)計算機系錄取。在大學裡,陳曉紅對計算機在信息管理領域的應用前景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便決定跨專業報考管理學的研究生。大四那年春節,她大年初一就趕到學校,開始了考研複習。為驅趕寒冷,她把開水倒在桶裡浸泡雙腳,為思考或計算一道習題,水已冰冷,她還渾然不知。

1983年,陳曉紅成功考入中南工業大學管理科學與工程專業攻讀碩士學位。1986年,碩士畢業的陳曉紅留校任教。1991年,28歲的陳曉紅被破格晉升為副教授,三年後她又被破格晉升為教授。

16歲考入985,2次破格晉升,湖南女院士帶領團隊創下這項

創新就是生命力

上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當時計算機還很少見,但陳曉紅憑著一股韌勁和實幹,給四五十家大型企業、無數家中小型企業量身定做了管理系統,她研製了我國第一個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決策應用軟件開發平臺SmartDecision",並獲2005年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2009年至2014年,陳曉紅擔任長洲譚"兩型社會"建設改革試驗區領導協調委員會辦公室副主任期間,她帶領團隊率先在全國提出了16項兩型標準和節能減排標準等系列綠色標準,構建全國第一個指導兩型社會和綠色發展的標準體系,填補了"兩型"工程管理標準體系空白,設計並提出106項原創性改革,促使446個示範單位從2011年起每年減少綜合能耗4.6噸標煤,節約用電2.4億千瓦時。

"創新就是生命力。"陳曉紅說,30多年奮戰在科研一線,她還提出了大河西先導區(即湘江新區)"兩型"試驗區的建設方案,並編制了相關綠色規劃。為湘江新區成為中部地區首個國家級新區作出了重要貢獻,其中的梅溪湖片區榮獲2016年聯合國"全球人居環境獎";

帶頭推動綠色管理模式創新,提出了"四維精控"工程管理思想,創立了集成動態智能量化工程管理理論,構建了國際領先的工程智能管理系列方法群,取得30餘種方法創新。研製出國內外首個金屬資源智能管理平臺,開創了金屬資源高效綠色開發智能系統的先河。採集了近10億條資源開發與環境保護大數據,研製出首個資源環境物聯網大數據分析決策系統。突破了採選冶工藝優化與汙染管控的數字化量化關鍵技術,為我國金屬汙染管理技術達到世界先進水平作出突出貢獻……

16歲考入985,2次破格晉升,湖南女院士帶領團隊創下這項

一切為了學生,為了學生一切

"一切為了學生,為了學生一切"這是陳曉紅從教的理念。30多年來,她從未有過寒暑假概念,"白+黑、5+2"地工作,早已成為日常。

陳曉紅時常指導學生論文寫作到凌晨1點以後,出差途中都要利用一切時間,通過手機和網絡開展研討,指導學生。在陳曉紅的悉心培育下她的學生中走出了"感動中國十大教育人物"陶汝琴、"孝愛大使"肖霞、"湖南好人"徐守寶、國家優青和教育部新世紀人才,等一大批紮根基層的優秀學生群體和行業骨幹精英。

16歲考入985,2次破格晉升,湖南女院士帶領團隊創下這項

2017年11月27日,陳曉紅的女兒在朋友圈發出這樣的感慨。"一個人可以努力到什麼程度?別人看到的都是可遇不可求的好運或者雲淡風輕的樂觀心情,而我們清楚一路走來經歷的風雨是多麼堅韌的內心、持之以恆的毅力,多少個夜晚辛勤刻苦的日常,向上、求真、勇攀高峰的意志才能鑄就榮譽,牢記使命,勿忘初心。"也就是在這一天陳曉紅赴北京參加中國工程院院士頒證儀式。"吃得苦、耐得煩、霸得蠻",帶著湖南人特有的性子,陳曉紅一直在用自己的行動發出創新有為的湘湖之聲。

關注"中南大學本科生招生辦"頭條號,獲取關於985、211、"雙一流"建設A類高校——中南大學的最新精彩資訊!

部分素材來源:中南大學官網、中南大學商學院校友事務中心、中南大學校友總會AACSU、中南大學廣播臺、紅星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