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心理諮詢服務加入到其他行業中,(例如奶茶店,書吧),有多大成功的可能性,或者說,您願意來體驗嗎?

飛誮絕戀


其實現階段大多數人對於心理諮詢這件事情還是比較抗拒的,就算要做心理諮詢,也是採取私密的方式,在公眾面前進行心理諮詢,還是會對人的心理有較大的挑戰,並且可能收效甚微。

如果要通過公眾平臺和空間當做一種媒介去做心理健康知識的普及,也算是功德一件,大眾心理也能夠更好地接受,如果是要通過體驗而最終形成一種商業模式,需要認真思考,不建議如此。



不二心探


目前心理學應用十分廣泛,生活方方面面都可以看到心理學的影子或蹤跡,因此將心理諮詢服務應用到某些行業,還是大有可為的,例如融入奶茶店,每個來奶茶店喝奶茶的顧客,你可以給他們提供一個編碼,然後給他們一張紙條,寫上自己最近遇到的心理問題,然後給予解答,再發還紙條,這樣也可以打造下特色奶茶店呢!

我肯定是願意去體驗下的。


夢三更


你好!

根據這個問題,談談我的觀點

心理諮詢還是不要加入其他行業,特別是這樣的的公共行業,現在本來就有很多人對心理諮詢有誤解,覺得就是交流聊天。但是卻不清楚這是一門獨立要求專業性很強的行業

我現在正在學習認知行為療法,瞭解到,很多諮詢中說的話都是有嚴格規定的,該怎麼提問,該怎麼交流都是有要求的,不是隨便瞎聊的。心理諮詢加入這些公共行業就會顯得不倫不類。假如我作為客人的話,我是來喝奶茶,看書的還是來做諮詢的,最後會不會導致奶茶沒喝好,心理諮詢也沒有做好呢!

還有就是環境的問題,心理諮詢為什麼要去心理工作室。因為心理工作室的佈置也是有嚴格要求的,必須整潔,舒適,諮詢室對來訪者就有療愈作用。來訪者進來就會感到輕鬆舒適,情緒就會得到緩解。其次就是安靜的問題,安靜的環境才能讓諮詢師更加專注的瞭解來訪者的問題,來訪者在安靜的環境裡才能更清楚的說出更多自己的問題,對解決他的問題才會有更好的效果。

作為心理諮詢師有個必須要嚴格遵守的原則,保密原則。為什麼會有這個原則,因為很多來訪者的心理困惑和心理問題都是過於隱私的,無法跟別人說出口,都憋在心裡才導致很多心理問題,而這些事宣洩出去,有時心理問題就迎刃而解。心理諮詢師作為解決心理問題的行業,會接觸到來訪者的隱私,必須要遵守保密原則。不遵守這個原則的心理諮詢師都是不合格的。那麼公共行業有很大幾率會破壞這個原則

在公共行業加入心理學是可以的,但不是專業一對一的心理諮詢,而是作為心理學講解的團體講座,宣傳一些常用的心理知識作為附加值。比如大的奶茶店可以加入心理學這樣的附加值,就是不定期的舉辦一次心理知識方面的宣傳講座來作為吸引顧客。但是要定位清楚只是宣傳知識,沒有療愈功能,不要過度宣傳。也不要打著心理諮詢的名頭。

最後希望各行各業的朋友們不要去過度消費心理諮詢的行業。打著心理諮詢的名號歪曲這樣的行業。我看過國產很多心理諮詢的電影電視劇對心理諮詢都有錯誤的宣傳。前段時間看到一篇文章是說有一個電視節目兩個心理諮詢師比吃餃子,互相猜對方餃子什麼餡的,看完這個文章我真是很無奈,你可以說你是心理大師,心理專家,但不要說你是心理諮詢師。心理諮詢師是幫助求助者解決心理問題的,不是給大眾拿來消費的。

本來很多人對心理諮詢師就有誤解,這樣過多的錯誤宣傳只會讓大眾更加誤解這個行業,而我們國家現在正是對心理諮詢有強烈需求的時候。再次希望各位朋友們不要過度消費心理諮詢這個行業。

我是一個正在學習認知行為療法的心理諮詢師,技術不熟,不執業,只是宣傳心理方面的知識,讓更多的朋友們能更好面對生活中的問題。有問題可以找我,儘自己所能免費提供援助

以上是我的個人觀點

我是專注於認知行為療法的


心理諮詢師心海


目前大眾對心理諮詢的認識還停留在話題性上,作為個樂子,可以看,但發生在自己身上,那可不行。

感覺有點像。。。。。

看別人打架,

笑別人踩狗屎,

都是不發生在自己身上時都很快樂的事。


但本質上,大家對心理諮詢還是有牴觸情緒,不過已經比以前好很多了。

即便拋開牴觸情緒問題,還有環境問題的影響。

因為外界刺激影響,會導致“朝向反射”,致使心理諮詢基本很難進行下去。


1901年俄羅斯心理學家巴普洛夫研究的條件反射實驗的衍生實驗——“朝向反射”實驗。

經典條件反射的實驗還記得嗎?就是餵狗吃飯搖鈴鐺持續一段時間後,不吃飯搖鈴鐺狗也流口水的實驗。這個實驗是在那之後的事。

巴普洛夫

巴普洛夫實驗室的助手訓練狗形成了對聲音的食物性條件反射。事後,請巴普洛夫去參觀指導。奇怪的是每當巴普洛夫一出現,實驗動物已經建立的條件反射明顯受到抑制。巴普洛夫推測,他的出現作為一種新異刺激(陌生人),實驗動物對這種新異刺激產生了一種特殊反射,並抑制了已經建立的條件反射。巴普洛夫把這種特殊的反射稱為朝向反射,並認為這是人和動物所共同具有的一種反射。



整理了一些個人工作成長的乾貨,免費送給大家,希望對你有幫助。

私信回覆【加薪】, 送你職場必備軟實力資料(心理學、管理學、專業領域、名人自傳自我提升)。

私信回覆【大數據】, 送你精挑細選19本大數據領域鉅著,普通人也能看懂。

私信回覆【營銷】, 送你21本品牌營銷領域暢銷書。


月火連城


這個問題問的好!我也曾有過這種想法,如果你有書吧和茶吧經營經驗和經濟實力,附加一個心理諮詢項目也是未嘗不可。心理諮詢打破常規經營,會增加人們最心理學得認識,同時引流到更多人群,讓更多家庭放下心理誤區接受心理諮詢,讓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意識到心理學的重要性,我覺得是可以做的。

可以通過開展讀書活動,系列公益活動吸引青少年,家庭成員關注,建立交流圈子。只有商業化運營得當,是個不錯的主意。



石榴花心靈小屋


心理諮詢,不適合在公共場所,心理諮詢不是談心聊天,公共場合影響對話的私密保密工作。

另外,心理諮詢需要雙方共同探討,非常專心專注,不可被外物影響打斷談話。

每次談話時間次數,在場人員,房間環境,房間大小,房間擺設都有嚴格要求。

應該沒有人去體驗,因為沒有人會把自己的內心暴露在不安全的環境下,有很多的情緒,撕裂,痛哭,沉默,都不要適合在茶飲店。

心理諮詢不像電視上的節目,為了普及心理健康教育那麼簡短,也不是單次就能療愈心理的問題,有的需要三五次,有的需要三兩年,或長期輔導。

如果場合嘈雜潦草,沒有解決心理目標,一旦心理傷口打開,很有可能會讓求助者,再次受傷,而又無法及時縫合。


鴻雁心靈灣


我個人十分願意來體驗。但作為從業者,還有幾個問題和樓主討論一下。


1.受眾問題

相信樓主的受眾應該同時符合2個特徵:問題較輕甚至沒問題、低齡化。

奶茶店、書吧的受眾以年輕人為主,而且對心理諮詢的接納程度較高,但要保證客流,也不能開在位置偏的地方。除去學校免費的心理諮詢服務,社會上的心理諮詢往往價格比較高昂,而對於年輕人來說,這筆開銷還是較難負擔的。如果樓主有這個想法,如何定義自己的受眾客源呢?


2.環境問題

心理諮詢進行的場所,必然是一個舒適的環境。弗洛伊德對諮詢室的佈置有這樣一句名言:“在這間屋子裡,任何一樣東西,都具有象徵意義。”因此諮詢環境給來訪者的第一感覺應該是:安全感、舒適感、審美感。現在的奶茶店、書吧,仍是一個廣義的“公共場所”,經營理念是一對多;正兒八經的心理諮詢往往是一對一的服務,如何保證來訪者在一個公共場所充分專注屬於自己的諮詢,而不受外界環境的干擾?是一個難以解決的問題。


個人的一些觀點:樓主的想法很棒。我認為,題目中的“心理諮詢”可以換成類似“情感傾訴”的服務,這樣就擴大了接受度,而且傾訴可以單次結算(關係、效益),不必建立複雜的諮訪關係。樓主若有其他的想法,歡迎繼續討論!


業餘心理


個人覺得,有必要嚴格區分心理諮詢和利用心理學知識開展其它服務或者開發心理產品的不同。區別在於,心理諮詢是在特定的技術設置(包括保持諮詢師身份、時長、頻率、私密空間、收費、專業工具、倫理禁忌等)下的專業工作,而且是設置和諮詢關係保證了療效,而非心理學知識的傳播在起作用。所以,當具備諮詢與臨床心理學資質的人脫離諮詢設置去幫助他人時(譬如陪聊、生活中討論心理相關問題),或者利用心理學寫作劇本、製作節目時,就已經不屬於心理諮詢範疇了。所以談不上加入不加入![機智]


西蜀黑風


首先可以肯定的說,肯定不行!

心理諮詢活動有其特殊性,其中最重要一點,也是來訪人員非常看重的一點,就是私密性。

其二,諮詢雙方需要儘量把注意力放到整個諮詢過程中,而開放的環境很容易影響諮詢過程。

其三,一個諮詢週期儘量保持穩定的諮詢環境,這點在公共場所也很難實現。

所以,在一個公共且開放的場所是無法進行的。


說的不周全,希望大家補充。


生活來點心理學


心理諮詢本身就是服務於人的,只要有人就需要有心理諮詢。但是人們對心理諮詢的認識和使用,它是需要一個過程的,也是需要條件的,只有在經濟發達,教育發展、人們壓力增大的這種條件下,才可能去主動的使用心裡諮詢這樣的技術。如果周圍大多數人處於封閉、安逸狀態下,心理諮詢這樣的技術,或者說活動很難應用,很難得到人們的認同。這種情況下,你要想用心理技術來帶動你這個行業的發展,可能性也是很小的。但是這也是看你操作,看你怎麼來操作他,運作方式好說不準就可以把它盤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