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都城史话·东汉卷》之66:佛教的东来

《洛阳都城史话·东汉卷》之66:佛教的东来

如今,诞生于印度的佛教,已经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佛教是怎么传入中国的,自古以来有多种说法。有人认为佛教的传入在秦汉之际,有人认为在西汉末年。后一种说法还得到一些文献的支持。《三国志•魏书•乌丸鲜卑东夷传第三十》裴松之的注,引鱼豢《魏略•西戎传》,提到汉哀帝时曾经有西域人将佛教传入中国。也有人认为佛教的传入除了传统的丝绸之路之外,还存在着其他的一些途径。有人认为佛教最早传入中国是从海上丝绸之路。也有人认为佛教的传入,是经过缅甸到达中国的西南地区的。

《洛阳都城史话·东汉卷》之66:佛教的东来

以上这些说法,都有一定的道理。佛教的传入应该不是在某一个具体的时间,某一个具体的地点,一次性完成的。相对于这些说法,传统的“白马驮经”之说被更广泛地接受,可以看成佛教传入中国的标志性事件。

关于“白马驮经”最早的文献纪录,是东晋袁宏的《后汉纪》。白马驮经源于汉明帝的一个梦:“初,帝梦见金人长大,项有日月光,以问群臣。或曰:‘西方有神,其名曰佛,其形长大。陛下所梦,得无是乎?’于是遣使天竺,乃问其道术,遂于中国而图其形像焉。”(《后汉纪》第187页,中华书局2002年版)

《洛阳都城史话·东汉卷》之66:佛教的东来

后来,北齐魏收在《魏书·释老志》中有更详细的记载:“后孝明帝夜梦金人,项有日光,飞行殿庭,乃访群臣,傅毅始以佛对。帝遣郎中祭愔(yīn)、博士弟子秦景等使于天竺,写浮屠遗范。愔仍与沙门摄摩腾、竺法兰东还洛阳。中国有沙门及跪拜之法,自此始也。愔又得佛经《四十二章》及释迦立像。明帝令画工图佛像,置清凉台及显节陵上,经缄于兰台石室。愔之还也,以白马负经而至,汉因立白马寺于洛城雍门西。摩腾、法兰咸卒于此寺。”(《魏书》第3026页,中华书局1974年版)

《洛阳都城史话·东汉卷》之66:佛教的东来

汉明帝的使者到了西域,见到两个天竺高僧,就把他们请到了洛阳。伴随着两位高僧一同来到洛阳的,还有用白马驮回的佛教经卷《四十二章经》。为了安顿两位高僧,放置这些佛教经卷,在洛阳城西修建起了第一座官办寺庙,为了纪念白马驮经,这座寺庙就被命名为白马寺。

《洛阳都城史话·东汉卷》之66:佛教的东来

相对于其他的说法,这种说法被广泛接受为佛教传入中国的起点。之所以如此,就是因为其他的说法也不是没有道理,比如汉明帝的大臣能够对汉明帝说到佛,就证明他此前听说过佛教。但是那些事件并没有引起广泛关注。东汉的洛阳城,作为政治的中心,白马驮经必然引起广泛关注。而且,这次佛教的东来,有最高统治者参与的因素,汉明帝的梦虽然有点儿神奇,有点儿机缘巧合的感觉,但是只有引起最高统治者的注意,才会有进一步的传播和扩散。

《洛阳都城史话·东汉卷》之66:佛教的东来

至此后,佛教才真正得以在中国扎下跟来。因而,白马寺才会在中国佛教界占据如此重要的地位,被看成“释源”,被尊为“祖庭”。

如今的白马寺,汉代建筑已经难觅踪迹,东汉末年董卓的一把大火,洛阳城化为灰烬,白马寺也未能幸免。以后从曹魏开始,历代都有重修。现存多为元明清三代的建筑。但是,摄摩腾和竺法兰两位高僧的墓地依然被保留在寺内,分别位于山门的两侧。

《洛阳都城史话·东汉卷》之66:佛教的东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