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南北方分界線上的特大城市南陽,人口1200萬

南陽古稱宛,位於河南省西南部、豫鄂陝三省交界處,為三面環山、南部開口的盆地,因地處伏牛山以南,漢水以北而得名。全市現轄2行政區、4個開發區、10個縣。總面積2.66萬平方公里,在河南省18個省轄市中面積最大、人口最多。歷史悠久,文化璀璨。南陽是國務院較早命名的歷史文化名城。早在50萬年前,與北京猿人同時代的南召猿人,就在這裡繁衍生息;西漢時為全國六大都會之一;東漢時期為光武帝劉秀的發跡之地,故有“南都”、“帝鄉”之稱。

中國南北方分界線上的特大城市南陽,人口1200萬

南陽市灌河景區


南陽市現擁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3處,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79處。

中國南北方分界線上的特大城市南陽,人口1200萬


【面積】2.6509萬平方公里,

【人口】1198.07萬人(2018年)

【郵編】473000

【區號】0377

【區劃】轄宛城區、臥龍區、南召縣、方城縣、西峽縣、鎮平縣、內鄉縣、淅川縣、社旗縣、唐河縣、新野縣、桐柏縣、城鄉一體化示範區、高新技術開發區、鴨河工區、官莊工區。

歷史悠久,文化璀璨。南陽是國務院較早命名的歷史文化名城。早在50萬年前,與北京猿人同時代的南召猿人,就在這裡繁衍生息;西漢時為全國六大都會之一;東漢時期為光武帝劉秀的發跡之地,故有“南都”、“帝鄉”之稱。現擁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3處,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94處,文物藏品達10萬餘件。主要有楚文化系列、漢文化系列、三國文化系列、各類古建築群開發利用系列。楚始都丹陽春秋墓群出土的稀世珍寶聞名遐邇,被譽為“中國長城之父”的楚長城遺址引人關注。南陽的漢文化遺存,當以畫像石、畫像磚、陶狗等“南陽漢文化三絕”為代表,從發現的數量、規模、內容、研究及旅遊價值,均屬全國第一;還有全國最大的古代冶鐵作坊-----瓦房莊遺址,規模可觀的漢宛城遺址,名滿世界的漢代偉大醫學家張仲景的祠墓所在地醫聖祠,享譽海內外的東漢科學家、文學家張衡之墓。三國曆史影響深遠,留存的遺蹟主要有武侯祠、魏公橋、鳳雛臺,還有方城的火燒博望古戰場、新野的議事臺等遺址。古建築有中國封建社會官衙建築中保存最為完好的兩級衙門——南陽府衙、內鄉縣衙,有千年古剎香嚴寺、丹霞寺、水簾寺、菩提寺等,有建築風格好雕繪藝術獨特的社旗山陝會館,有保存完整的荊紫關清代五里長街,有以地宮內發現“金棺銀槨”而引起轟動的鄧州福勝寺梵塔,有因范仲淹在鄧州寫成天下名篇《岳陽樓記》而聞名的“百花洲”等等。南陽人傑地靈,人才輩出,歷史上曾孕育出“科聖”張衡、“醫聖”張仲景、“商聖”范蠡及“智聖”諸葛亮,更滋養了哲學家馮友蘭、軍事家彭雪楓、文學家姚雪垠、科技發明家王永民、作家二月河等當代名人。

中國南北方分界線上的特大城市南陽,人口1200萬

南陽市月季種植園區


風光秀麗,景色優美。南陽地處北亞熱帶向暖溫帶過渡區域,是長江、黃河、淮河的自然分水嶺,自然景觀兼容南秀北雄。號稱“中華大地的脊樑”的伏牛山雄偉壯觀,姿態萬千,2006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命名為世界地質公園。其中的世界人與自然生物圈保護區寶天曼林海莽莽,鬱鬱蔥蔥,生物呈多樣性分佈,一派原始森林風光,為中原地帶唯一保存完整的森林與野生動物類生態區,是豫西南天然的動植物基因庫和避暑勝地;西峽老界嶺是八百里伏牛山的最高頂,這裡山峰奇秀,古樹參天;南召真武頂風景區位於伏牛山腹地,奇峰競秀,滿目湧翠。被譽為二十世紀世界重大科學發現的恐龍蛋化石群規模大、種類全、保存完整,具有重要的科研價值;西峽恐龍蛋生物遺蹟博物館是世界唯一一座恐龍蛋化石原址展館,成為不可多得的科普教育基地。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渠首所在地丹江水庫煙波浩淼,一碧萬頃。千里淮河發源地、中國革命根據地之一桐柏山鍾靈毓秀,風景如畫。母親河白河穿越南陽中心城區,形成了北方城市少有的萬畝碧水揚波的壯觀景象,它與橫臥城區北部的獨山相呼應,構成了一幅“青山橫北郭,白水繞東城”的山水畫圖,成為南陽一張閃亮的城市名片。

中國南北方分界線上的特大城市南陽,人口1200萬

西峽龍潭溝風景


南陽中心城市相繼獲得“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國家園林城市”稱號。內鄉縣衙、西峽灌河漂流、臥龍崗武侯祠等被批准為國家4A級景區。老界嶺、恐龍遺蹟園等被批准為國家5A級景區。

資源豐富,聚寶藏珍。南陽地處北緯32°17′-33°48′,東經110°58′-113°49′,屬典型的季風大陸半溼潤氣候,四季分明,陽光充足,雨量充沛。市內河流眾多,分屬長江、淮河、黃河三大水系,全市主要河流有丹江、唐河、白河、淮河、湍河、刁河、灌河等,水儲量、畝均水量及人均水量均居全省第一位。南陽是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水源地和渠首所在地,也是淮河的源頭。南水北調中線水源地水質穩定達標;單位生產總值能耗下降18.6%。累計造林212萬畝,森林覆蓋率達到39.5%,被評定為全國綠化模範城市,躋身首批國家生態文明先行示範區。南陽素有“中州糧倉”之稱,是全國糧、棉、油、煙集中產地。有6個縣市區是國家商品糧、棉基地,3個縣市區為國家優質棉基地。“南陽黃牛”居全國5大優良品系之首,“南陽黑豬”在全省享有盛名,“南陽柞蠶”居全省首位。林、果、藥和土特產品資源豐富,有松、杉、泡桐等用材林木30多種,蘋果、獼猴桃、柑桔、大棗、板栗、油桐、生漆、銀杏等經濟林20多種。西峽的獼猴桃、山茱萸、南召的辛夷、桐柏的木瓜被命名為“中國名特優經濟林之鄉”,臥龍區的月季被命名為“中國名特優月季之鄉”,桐柏的板栗被命名為“河南省名特優經濟林之鄉”,全市建無公害農產品基地16個。南陽是全國中藥材的主產區之一,盛產山茱萸、辛荑、杜仲、桔梗、丹參、半夏、全蠍、血琥珀八大名產及其它名貴中藥材2000多種。南陽是中國礦產品最為密集的地區之一,已探明各類礦產84種、468處。其中天然鹼、紅柱石儲量為亞洲之冠,藍晶石、金紅石居全國第一,矽線石、石墨、獨山玉、銀礦、銅礦儲量居全省首位;金礦、石油儲量居全省第二位;南陽獨玉系中國四大名玉之一,色彩斑斕,素有“東方翡翠”之稱。

中國南北方分界線上的特大城市南陽,人口1200萬

淅川駐馬山


交通便利,通訊暢達。南陽地處承東啟西、連南貫北的優越地理位置,交通便利,通訊發達。焦枝鐵路縱貫南北,寧西鐵路橫穿東西,許平南襄、滬陝高速公路兩個“十字”形重要通道為市域城鎮與產業發展軸,以鄧州和桐柏、西峽、淅川縣城為四極,以小城鎮為依託,拓展完善公路、鐵路、航空現代立體交通支撐體系,形成“一體兩翼、兩圈兩軸四極”向心發展、合理分工、功能互補、協調推進的城鄉統籌發展新格局。南陽機場是全省三大航空港之一,寧西鐵路客運通車,被交通部確定為國家級公路運輸樞紐城市。南陽飛機場是河南三大民用飛機場之一,可直飛廣州、北京、上海、深圳、桂林、大連、昆明。初步形成了以鐵路、航空、高速公路為骨架,幹線公路為支撐,農村公路為網絡的立體交通運輸格局。國家東西、南北通訊光纜幹線在南陽交匯,4G覆蓋範圍持續擴大,智慧城市雲數據中心建成投用,信息化建設成效明顯,被確定為國家智慧城市試點、“寬帶中國”示範市。基礎支撐更加堅實,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建成通水。寧西鐵路二線建成通車,鄭萬高鐵、蒙華鐵路開工建設,寧西高鐵、呼南高鐵豫西通道爭取工作取得重要進展。特別是經過多年來的不懈努力,鄭萬高鐵已經開通,南陽進入“高鐵時代”。內鄧、三淅、鄧鄂等高速公路建成通車,周南、欒西等高速公路開工建設,高速公路通車裡程位居全省第一。南陽機場通航城市達到17個,年旅客吞吐量達到88萬人次,機場遷建前期工作有序進行。內鄉煤電運一體化、南召天池抽水蓄能電站等重大能源項目加快推進,風電、光伏發電裝機規模達到94萬千瓦,成為國家第一批創建新能源示範市。

中國南北方分界線上的特大城市南陽,人口1200萬

花洲書院


經濟提速,實力增強。2018年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6.6%。在規模以上工業中,分經濟類型看,國有控股企業增加值增長4.7%,集體控股企業增長6.8%,私人控股企業增長7.7%,港澳臺控股企業增長4.1%,外商控股企業增長2.9%。產業集聚效應進一步顯現。高成長性服務業、生產性服務業加快發展。現代物流、電子商務、信息消費等現代服務業發展提速。開放招商成效明顯。“人才迴歸、全民創業”戰略深入實施,京宛對口協作持續深化,京宛科技綜合服務平臺建設完工,水科技產業園、水博園等項目進展順利。開放平臺建設取得重大突破,南陽臥龍綜合保稅區獲國務院批覆成為全省第二個綜合保稅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