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直播“復興”電臺,在線寵粉“盤活”新歌?

作者|謝明宏

如果時光倒回2006年,你的耳朵會聽到什麼?

上週排名第七位的“大頑家”吳克群,今天搶佔了榜首。一首《將軍令》用嘻哈曲風告訴大家,不需要盲目跟隨流行。周杰倫的《千里之外》雖然已呈下滑趨勢,但他的《夜的第七章》上榜兩週便衝到第四,奪冠潛力十足。

音樂直播“復興”電臺,在線寵粉“盤活”新歌?

這是一段再熟悉不過的電臺文案,伴隨著主持人悅動的聲線,那是我們揮之不去的華語樂壇記憶。作為新歌的窗口,電臺曾給聽眾帶去了無數個日夜的陪伴和發現好歌的驚喜。

偶爾時間不巧,只聽到一首曲子的副歌。還得心心念念地等下期,或者去別的節目碰運氣。遇到喜歡的歌手做客電臺,更是分分鐘耳朵懷孕,生怕漏掉任何細節。

歲月無痕藏記憶,電臺有聲慰我懷。本以為電臺已隨樂壇的黃金時代遠去,卻不想當它再次以“新面貌”迴歸時,依舊可以讓人大喊真香。真不是新歌不好聽,而是它們長期沒找到合適的傳播渠道。

周深的《避難所》、簡弘亦的《時光荏苒細說成歌》、李鑫一的《第一感》、好妹妹樂隊的《常客》、霍尊的《莊周》、許飛的《悟不空》……QQ音樂的《見面吧!電臺》幾乎成了硬糖君最近的歌單寶庫。

音樂直播“復興”電臺,在線寵粉“盤活”新歌?

這檔由QQ音樂推出的潮流音樂資訊脫口秀,採用“直播+點播”的模式,把最新的音樂作品放送給歌迷,也成為了眾多音樂人宣傳新作品的首選平臺。沒錯,能讓周深被歌迷現點《土雞蛋》,《見面吧!電臺》還有什麼做不到的?

無論是音樂綜藝還是音樂短視頻,音樂的流行爆點,常在於與其他流媒體形式的結合。但以製造了最多“神曲”的短視頻模式看,再好的歌,這麼翻來覆去地配上各種圖像轟炸,也顯得爛俗了。

《見面吧!電臺》用音樂直播“復興”電臺,7.24億的總播放量讓音頻這個一度屈身於“視覺霸權”下的符號,以全新的姿態迴歸大眾視野。既助力新歌的傳播,也找回失落已久的陪伴感。

見面:我們還在這裡

我們都在等待,一個可以見面的日子。近在咫尺,遠隔山海,隔著人間煙火,與音樂擁抱,就會和春天不期而遇。我們還在這裡,等你們見面。

暌違了一個月的時間,當217期《見面吧!電臺》和觀眾“重逢”,樂迷收穫的不只是感動,更有“見面”的信念。主持人若天說出了很多觀眾的感受:“很懷念窗外的世界,也很懷念我們的演播室。”

音樂直播“復興”電臺,在線寵粉“盤活”新歌?

播出至今,嗨聊23019小時,助力426首新歌宣發,對於觀眾來說,超200期的《見面吧!電臺》已經不止是一檔音樂類電臺脫口秀直播,它寄託了歌迷與粉絲的情感,也承載著新歌出圈的職能。在被疫情紛擾的特殊日子裡,隔離不了愛,更隔離不了我們對音樂的期待。

從聯繫藝人到測試技術,《見面吧!電臺》復播的準備工作只用了三五天。除了技術上的專業高效,它似乎也聽到了觀眾迫切的呼聲。當電臺成為一種生活方式,傳統的音樂生態正在悄然改變。

音樂直播“復興”電臺,在線寵粉“盤活”新歌?

首先是用真實狀態構建共同感受。如果好奇喜歡的歌手宅在家裡究竟是什麼樣子,那一定不要錯過《見面吧!電臺》線上演唱會的三期。毛澤少抱著寵物“蛋黃”連麥,分享在家吸貓度日的快樂;寶石Gem秀烤串神器,拆開和若天一起研究構造;那吾克熱把陪孩子當成順便健身,控制飲食後在家也瘦了。

通過“愛豆日程表”和溫馨拉家常,節目呈現了歌手的原生狀態,星粉之間形成了“感受共同體”。春節過後,《見面吧!電臺》帶來了因時制宜的節目升級:線上演唱會由單期單個藝人,轉化為單期七八位音樂人同框。不同的音樂風格齊聚,實現了多元化傳播和用戶覆蓋。

其次是以音樂直播打破了地域區隔。垂直的音樂直播解決了音樂人無法線下演出的燃眉之急,讓他們擁有了不受時間地域限制的演出機會。寶石Gem帶來新鮮出爐的《出征》,兩年沒出歌的游鴻明透露新歌錄製進展,馬雪陽吉他彈唱新歌《我唱》。

音樂直播“復興”電臺,在線寵粉“盤活”新歌?

升級歸來的《見面吧!電臺》依舊保持了新歌放送的即時性,並在特殊背景下顯得格外可貴。優良的社區氛圍不僅重聚了節目的老觀眾,更通過新穎模式和玩法圈了新粉。宅家的樂迷,找到了線下演出的優質替代,在直播間開啟音樂新世界。平均播放量747.2W+的直播,足以證明它對音樂的賦能。

近期,各種“線上音樂節”在各大短視頻、直播平臺如火如荼。也因此更讓我們重新認識了音樂直播在音樂產業中的作用。

直播、短視頻確已成為強勢的音樂推廣、互動渠道。但綜合性的直播、短視頻產品,又無法解決音樂品質和社區氛圍的問題,極易出現劣幣驅逐良幣的情況。如《見面吧!電臺》這樣的垂直音樂直播,或許是兼顧音樂性與大眾性的最終出路。

陪伴:隔屏也有溫度

所愛隔山海,山海亦可平。縱使不能“見面”,電臺依然選擇熟悉的方式擁抱觀眾。讓馬雪陽用騰格爾的腔調唱《三人遊》,高嘉朗做俯臥撐唱《流著淚說分手》,谷藍帝念繞口令用重慶話撒嬌,《見面吧!電臺》幾乎滿足了粉絲所有“不正經”要求。

音樂直播“復興”電臺,在線寵粉“盤活”新歌?

勾連線上與線上,擁抱歌手和粉絲。《見面吧!電臺》不僅溫暖了聽眾的居家時光,更用陪伴感帶來音樂人和歌迷之間的深度互動,建立比傳統媒介更穩固的情感連接。這種連接既有社交溫度,也有社會價值。

它的社交溫度體現在,不辜負每一位粉絲的心願和期許。音樂直播的優勢在於作品生產不是單向的,而是由音樂人和歌迷高效溝通、互動生產的。

而當粉絲主導著節目走向,也就有了被“寵愛”和“重視”的用戶體驗。周深和歌迷挑戰“你畫我猜”,在線解釋飯圈用語。從“列文虎克”到“打投姐妹”,不愧是超話簽到達人;李鑫一吹氣球還加送一個,吹完立刻唱慢歌《你好不好》。硬糖君想關心一下上過節目的歌手們,你們還好嗎?

音樂直播“復興”電臺,在線寵粉“盤活”新歌?

除了優質的音樂內容輸出,《見面吧!電臺》還傳遞著“社會價值”,讓觀眾看到音樂人的赤子之心。人民日報海外版、中國青年報、南方都市報等主流媒體,就曾點贊節目推廣積極的青年流行音樂文化。最新一期,游鴻明談《逆行英雄》創作,為援鄂醫療隊打call。本想重新寫一首,但聽到醫護人員反饋原曲很貼合抗疫心境,就量體裁衣進行修改。

在這種模式下,直播不僅是音樂傳播機制,也是一種價值傳播機制。小眾音樂有了舞臺,新銳創作不再受偏見,音樂評價維度更多元。ANU希望藏族音樂能夠走向世界,成為中國流行音樂的一部分;馬頔為獨立音樂人發聲,做音樂不一定要全職。

音樂直播“復興”電臺,在線寵粉“盤活”新歌?

新歌風向標則是《見面吧!電臺》獨樹一幟的點評方式,業內知名樂評人保證“專業維度”,聽眾熱烈參與保證“用戶維度”。兩者的交互,構建的是正向循環的樂評體系。既有專業的不留情,也有粉絲的小作文,留住了更寶貴的多元聲音。

尤其是在音樂社區氛圍濃厚的QQ音樂,用戶不是雙擊666的老鐵,也不是純粹顏值消費的過客,而是愛音樂懂音樂的人。在一首新歌的“漂流過程”中,《見面吧!電臺》承擔的是分享者的角色。

音樂:攜手才能成長

天下苦無好歌久矣!究其原因,新歌缺乏有力的傳播渠道,星粉互動方式單一,構成了目前華語樂壇的兩大痛點。對於在線音樂平臺來說,突破音樂流媒體的侷限,跨媒體形態、跨產業佈局已勢在必行。

對電臺來說,《見面吧!電臺》打通“音頻+視頻+直播+線下”的電臺生態,形成良性循環強勢出圈。QQ音樂熱搜8次,知乎熱榜3次,微視熱搜24個。矩陣式的擴散,帶來全維度的實紅。不僅靠好歌上熱搜,歌手的爆梗也多次點燃社交媒體討論。

音樂直播“復興”電臺,在線寵粉“盤活”新歌?

對音樂人來說,直播過程中,音樂人可以及時回應聽眾需求,也能分享心路歷程,讓用戶更理解自己的音樂,實現真正的音樂共鳴。高嘉朗回憶創造營生涯,想賽出最好的成績去回報支持他的人。儘管語言平實,但臺下粉絲的抹淚足以說明她們對高嘉朗的理解和心疼。

李鑫一面對粉絲的告白,眼眶逐漸溼潤。粉絲說:“希望鑫一你比我快樂,你快樂我就快樂。”李鑫一說:“你們一定要比我快樂,因為我看見你們快樂,我也才會快樂。”老母親式的關懷,互為精神支柱的星粉關係,這樣動人的場面在《見面吧!電臺》還有太多。

音樂直播“復興”電臺,在線寵粉“盤活”新歌?

對粉絲來說,音樂人的真情實感也讓電臺成為粉絲聚集地,形成了濃厚的社區氛圍。在雙向互動中,真正和偶像攜手成長,獲得沉浸式和強代入的音樂體驗。更懂音樂,也更懂做音樂的人。

音樂形式的升級,源於受眾需求的不斷升級,他們不再滿足簡單的聽歌、看視頻,更希望可以參與到歌手錶演情境中。直播這種現場演出般的互動性和沉浸體驗,也就成為整個音樂傳播中非常重要的一環。作為覆蓋粉絲233W+電臺追星專屬陣地,自發打call的粉絲,也成為節目優質內容的擴散者。

吳克群的資深粉絲在節目連線時,回憶了第一次在電視上看到偶像的樣子——“穿著紅色的T恤,藍色的牛仔褲,一張稚嫩的臉。”吳克群伴隨她成長整個青春,而《見面吧!電臺》不知又將成為多少人和偶像的第一次?

在這裡,不僅可以收穫404位藝人的3028首私房歌單,更可以解鎖豎屏機位的專屬直拍,“星與心願”更為粉絲的點歌大任保駕護航。接聽523通粉絲來電,滿足461位粉絲心願,《見面吧!電臺》持續用“寵粉力”回饋每個觀眾。

從延展性和滲透率來看,垂直音樂的確實是圈層擴散的利器。以優質音樂內容為樞紐,《見面吧!電臺》既有科普板塊教防護,又有健身公開課學塑形,“老師”還都是愛豆。從音樂到健身美妝科普,真正建立起了粉絲和偶像“共生共長”的關係。

音樂直播“復興”電臺,在線寵粉“盤活”新歌?

把聽眾放在首位,穩定輸出優秀內容,一個更健全也更健康的音樂生態,正從QQ音樂的電臺裡打開。在特殊時期,為保障藝人和節目工作人員的直播環境衛生安全,《見面吧!電臺》暫停播出,也讓我們對重逢充滿期待。

因為在那個熟悉的直播間裡,有我想聽的歌,還有我想見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