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歲後轉型管理,吃盡血虧才能明白的22件事兒


30歲後轉型管理,吃盡血虧才能明白的22件事兒

閱讀提示:正文共3090字5圖,預計耗時9分鐘


不管是80後還是90後,到了30歲,如果還想在職業上有所進益,就必須要考慮一個很現實的問題。


那就是:做管理還是做技術


沒有狹隘偏激,當你學會看穿問題的本質之後,你就會發現對於一個普普通通的平凡人來說,可以選擇的路其實一直都不多,而且早就被規劃好了。

只是外面亂七八糟且別有用心的信息太多,亂花漸欲迷人眼,讓我們畫地為牢,各自困與當下的迷茫,自我膨脹、自我懷疑、自我蹉跎而已。


這不是很喪的宿命論,雖然階層都是代接代,但好在人生其實是一場馬拉松,起跑線晚了沒關係。


只要及時把思維和心態調整過來,努力跟上,且少走冤枉路,結果未嘗不是一片光明。


做管理還是做技術,其實本質就兩個字-價值,可以獨當一面的價值。


簡單說說技術,覆蓋面太廣,且因為時效性的關係,更新淘汰的關係,這注定是一個長期歷練打磨的活兒,因為只有這樣,才能磨的尖,才能扎的深


故此,技術本文不多贅述。


而管理相對來說的話,比較穩定,因為不管是財務、人事還是具體的項目,自古以來都是跟人打交道的活兒。


而只要穩定,就可以沉澱,就可以有一些"道"和"術"的經驗可以借鑑。


那管理上都有哪些經驗值得借鑑了?


A,對下:狠的下心的善良;


1,必須要有自己的心腹骨幹;


晚清四大名臣中,不管是曾國藩的湘軍,還是李鴻章的淮軍,其實都是自己的鄉黨,父子兄弟,沾親帶故,依之心腹,如臂使指。


簡單來看,貌似只是忠誠的事兒,其實本質還是一個凝聚力,減少內部的阻力消耗,更好的勁往一處使。


注意點:對於自己的心腹骨幹,要適當的放權、適當資源傾斜


2,基層崗位,多選擇1-2年社會經驗的人;


所謂基層職位,簡單來說就是技能也好,能力也好,要求相對較少的一線崗位,除了實習生,儘量不要選擇剛畢業的大學生。


30歲後轉型管理,吃盡血虧才能明白的22件事兒


原因很簡單,未經人事的"天之驕子",管理和培養上都不是最佳選擇,除非你習慣於當家長


而有過1-2年社會經驗的人,就相對好多了,當然,在性價比的前提下,有過相關技能和項目經驗的人,就更好啦。


3,選人,優先於情緒穩定,樂觀積極;


情緒不穩定的人,尤其要慎重,而樂觀積極是加分項。


4,幹掉情緒負面,且抗拒改變的人;


尤其是情緒負面、心態負面,拒絕學習改變,事兒還賊多的人,觀察一段時間,主動談話溝通之後,依舊無法改變的,堅決幹掉。


5,幹掉質疑領導、習慣性提建議的人;


經常質疑領導的決策,習慣性給領導建議、但沒有落地方案的人,堅決幹掉。


6,架空冷落是幹掉人的序曲;


要幹掉人的時候,避免因人事斷檔,導致項目停滯,可以逐步架空轉接下屬的工作,當然前提是主動溝通,釋放善意無果之後。


這麼做,


一是保障人事斷檔前的,業務流程正常運轉;


二是釋放最後的善意,讓ta周圍的人都有活兒幹,都有所成長,掉隊的心慌和眼紅他人成功是逼ta改變的最大動力


如果都到這步了,還是我行我素,堅決幹掉。


7,ab角的良性制約;


就像《亮劍》中772團的陳瞎子和獨立團的李雲龍,對於386旅旅長的陳旅長來說,就是ab角的良性制約。


好處有二,


一是避免"挾能自重",離了他就玩不轉的要挾;


二是利益分化,避免下屬抱團唱反調。


B,對上:私心作祟的忠誠;


8,對比股權,薪酬是唯一要信任的東西;


只信任每月到手的薪酬,股權上的封官許願,某種程度來說跟畫餅沒什麼區別,哪怕已經落紙成文了。


所以要求現在低薪,將來發展好了大把股權分配的話,誰信誰傻X。


當然,在你能力低於市場競爭力的時候,可以接受相對低的薪資,因為你當下的側重點是能力提升,填充閱歷成績


但總體上薪酬和價值付出是等量或趨於等量的交換,股權什麼的,充其量只是錦上添花,尤其是在不成規模的私企裡。


9,及時積極的回應boss的想法,但別急著行動;


因為BOSS95%的想法,都是想起一出是一出,你必須及時積極的回應


30歲後轉型管理,吃盡血虧才能明白的22件事兒


同時做好相關的準備,確保能跟上boss的思維,最好同頻,但別急著安排行動。


10,學會找替身,多花時間跟boss在一起;


儘量把事情安排給下屬做,學會給自己找替身,控制好節奏即可。


然後多花時間跟boss在一起,刷存在感就low了,最關鍵是瞭解boss的想法和思維心態,確保大方向是對的,小方向不出錯


11,當領導的最高奧義:領導boss;


不讓boss找你麻煩的最佳解決辦法,就是去找boss的麻煩,具體就是給boss安排一個符合他身份的角色。


馬斯洛需求理論告訴我們,當人成功到一定地步,所追求的往往是精神層面的東西,比如行業地位尊重、自我使命等等。


讓boss明白並確信,牛X的boss從來關注的都是有理想的大事,要有濃烈的使命感,而不是像包工頭一樣盯著你做事的小角色。


C,格局:"欲窮千里目"的前提;


12,"流程"和"標準化"是重中之重;


這是效率的前提,也是杜絕人為干擾的"

防火牆"


13,人就是一種資源;


手裡有多少能用的人?

有幾個能扛大鼎的人?

有幾個執行類的、事務性工作的人?

有幾個可以損失、優化的人?等等。


善於發現別人的長處,做好利弊平衡,做好取捨劃分。


14,一團亂麻時,首先要做的是觀察;


不要急著動手,毛毛糙糙不說,關鍵是容易出問題。


15,學會並習慣性的設置"防火牆";


這其實也是"替身"的一種,比如:你是總監,跟具體執行類的基層崗位,就必須得有經理或者主管類的"防火牆"。


你在基層面前,可以保持和顏悅色、平易近人,有什麼衝突矛盾啥的,可以讓經理或主管們成為"標靶"。


如果你直接跟基層衝突,你的權威將蕩然無存。


16,均衡是很重要,但當下的側重點更為重要;


成本、目標、安全、發展,把握住一個均衡,但必須以當下的側重點為第一選擇,那什麼是當下的側重點了?


當然是BOSS的要求撒。


這也是為什麼要花時間跟BOSS在一起的原因之一。


17,做好PDCA的管理閉環,儘量少參與具體的事務;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位置,如果你參與到了具體的事務當中,自我降格不說,還搶了下屬的飯碗和風頭,這就是內耗的前因了。


你的時間除了多用在BOSS身上,還要多用在組織和其他部門身上。


30歲後轉型管理,吃盡血虧才能明白的22件事兒


貌似一無是處的唐僧為什麼能當領導?


其實都是有原因的。


18,可以熱情,但不要輕易露底;


《人民的名義》當中,吳老師有句臺詞就很經典。


"熱情、禮貌,但一問三不知"


熱情、禮貌是態度,一問三不知就是不輕易表態露底,因為高層常常代表公司,你的一言一行都是要負責任的。


輕易拿自己的權威和信用來背書、表態、擔保,這太廉價也太冒險


D,權利的遊戲:權利如何獲取和維繫


19,上任前boss的背書;


也就是"借勢",當你毫無權威的時候,可以借勢BOSS的權威。


20,增強流程和專業性;


為啥那麼多KOL和磚家,都喜歡造名詞兒?


比如也許會遲到,但永遠都不會缺席的羅X宇。


因為名詞、和配套流程、前因後果的解釋說明,不僅帶有流量,更帶有權威性,足以讓自己獲得更大的話語權。


話語權本身就是一種權利


21,說話算話的能扛事兒;


寡言重諾,遇到小問題,尤其是部門之間的,如果互相扯皮的話,不妨主動抗下來。


這在部門內也是一樣,大家都知道你這個人說話算話,威信自然就來了,當然,權利更是如此。


22,關於能力;


在你沒坐穩位子的時候,你自己的能力,業務能力也好,管理能力也好,才是最重要的,這是你安身立命之本,持續精進的根基。


具體落地與:


關於工作、人才上的價值評判標準,持續沉澱、優化方法論,注意思維邏輯的嚴謹性


但當你位子坐穩之後,培養他人的能力,才是你的工作核心。


文章的最後,我想說的是,別被那些毒雞湯給燒的,好像年輕人不折騰點事兒,不創個業,走在大街上都不好意思跟打招呼一樣。


從而鄙夷踏踏實實的上班,實實在在的學習沉澱自己,嚮往取巧類的一步登天。


要我說,只要你自己不瞎折騰,踏踏實實、按部就班的努力上進,打磨自己,提升自己,要我說,就已經甩掉N多的競爭者了,少走N多的冤枉路了。


30歲後轉型管理,吃盡血虧才能明白的22件事兒


因為真正的聰明人,都在暗戳戳的下苦功夫,畢竟當潮水褪去,不管穿沒穿短褲,最後比拼的還是你自己實實在在的能力。


人生的轉折點,其實就在於你當下的工作態度。


-THE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