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開幽門螺桿菌的廬山真面目


揭開幽門螺桿菌的廬山真面目

幽門螺桿菌,可謂大名鼎鼎,全國約7億人被它困擾。它與各種胃病、胃癌密切相關。


今天 就讓我們一起來全面瞭解一下它的廬山真面目!


什麼是幽門螺桿菌?

幽門螺桿菌,簡稱Hp,是一種革蘭陰性桿菌,該細菌生存能力極強,能夠在強酸性環境中生存,是目前發現的唯一能夠在胃裡面生存的細菌。由於我國的共餐習慣,大家都是通吃一碗菜,也很少使用公筷,所以感染率高明顯高於分餐制的國家,約有56%的人群感染。


幽門螺桿菌有什麼危害?


幽門螺桿菌感染者,多數並無症狀和併發症,但幾乎均存在慢性活動性胃炎,亦即幽門螺桿菌胃炎,感染者中約15%-20%發生消化性潰瘍,5%-10%發生消化不良,約1%發生胃惡性腫瘤。


幽門螺桿菌的傳播途徑?

幽門螺桿菌可通過糞口途徑,口口途徑傳播。

幽門螺桿菌感染者的糞便中存在幽門螺桿菌,如果汙染水源,健康人飲用了含幽門螺桿菌的水,可以被傳染。

幽門螺桿菌感染者的口腔中也可能存在細菌,一起吃飯、接吻、使用不潔餐具、母嬰傳播、唾液傳播等都有可能傳染幽門螺桿菌。


敲黑板,特別是口對口喂小孩,極容易將幽門螺桿菌傳染給小孩。


如何預防幽門螺桿菌?

理論上,疫苗的預防效果最好,如乙肝疫苗,能有效預防乙肝。但是,目前幽門螺桿菌疫苗還在實驗階段,沒有在臨床上使用。可通過以下措施降低幽門螺桿菌感染率。

少去不衛生的地方用餐,特別是路邊攤,那裡的餐具可能消毒不合格。

進餐時使用公筷,不將食物嚼碎了喂小孩,餐具要定時消毒,高溫可以殺滅幽門螺桿菌,用沸水煮沸10到15分鐘即可。

個人的生活用品一定要分開使用,不要共用牙刷,碗筷等等。

少吃辛辣刺激的食物,少吃鹽,飲食清淡,多吃新鮮蔬菜水果。

多鍛鍊身體,提高自身免疫力。


懷疑幽門螺桿菌感染了,如何檢測呢?

首選14C或者13C呼氣試驗,無創,無痛、準確,30分鐘出結果。

胃鏡下可行快速尿素酶檢測,還可以觀察有無胃炎,胃潰瘍,胃癌等情況。


如何根除?


符合根除指徵的均推薦接受治療,推薦四聯療法,同時口服四種藥物,療程10-14天,根治率可達90%左右。

四聯療法:質子泵抑制劑(PPI)+抗生素1+抗生素2+鉍劑

PPI:PPI(拉唑類)在根除幽門螺桿菌感染治療中的主要作用是抑制胃酸分泌、提高胃內pH從而增強抗生素的作用,包括降低最小抑菌濃度、增加抗生素化學穩定性和提高胃液內抗生素濃度。

PPI藥餐前半小時服用。

抗生素組合餐後服用


阿莫西林抗幽門螺桿菌感染作用強,不易產生耐藥,不過敏者不良反應發生率低,是根除幽門螺桿菌感染治療的首選抗生素。青黴素過敏者可用耐藥率低的四環素或呋喃唑酮替代阿莫西林。

鉍劑:鉍劑的主要作用是對幽門螺桿菌耐藥菌株額外地增加30%-40%的根除率。


感染了幽門螺桿菌就一定得胃癌?

答案當然是否定的。

幽門螺桿菌經口到達胃粘膜後定居感染,會引發慢性、淺表性胃炎,時間再長就會發展成為十二指腸潰瘍、胃潰瘍、慢性萎縮性胃炎等,而後者是導致胃癌最危險的因素。

其實胃癌的病變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是很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

雖然研究表明,幽門螺桿菌陽性的查出率越高,患胃癌率越高,但是,幽門螺桿菌陽性並不是絕對會發展成胃癌,它只是胃癌發病的幫兇,只要出現症狀儘早治療即可,大可不必驚慌。

大約只有1%的感染者最終會發展為胃癌。


孩子感染了怎麼辦?

全球幽門螺桿菌的感染率高達50%,易感人群是老人與小孩,且成人感染者多是在兒童期獲得。

由於根除方案含有大劑量抗生素和鉍劑,療程也較長,對兒童的正常菌落會造成影響,也會產生耐藥性和重金屬蓄積風險,除非符合指徵,一般不建議兒童根除。


不建議14歲以下兒童對幽門螺桿菌的檢查和根治治療。

但如果出現胃十二指腸潰瘍根除幽門螺桿菌獲益大,有消化潰瘍的兒童推薦檢測和治療。


建議吃完藥以後,至少間隔一個月之後複查,複查也是做吹氣試驗,如果是陰性,恭喜你,你已經治好了。


需要注意的是,複查前,要停用各種抗生素、清熱解毒類中藥一個月以上,抑酸劑、鉍劑一週以上,避免出現假陰性。


成人根除後的5年再感染率<5%。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