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vo、OPPO、小米爭“芯”恐後的背後意圖

vivo與三星合作,研發雙模5G芯片;OPPO啟動自研芯片“馬里亞納計劃”;小米旗下芯片公司松果重組,欲繼續研發“澎湃S2”......一時之間,SoC芯片行業好不熱鬧。

但進入SoC芯片行業並非是一件“美好的事”。

華為“閉關”十餘年,花了幾百億,才有瞭如今的海思麒麟990處理器。可想而知,這是一件“苦差事”。

那麼vivo、OPPO、小米為何還要“硬著頭皮”上呢?


成為未來4、5家手機廠商中的其中一家

vivo、OPPO、小米之所以急於“造芯”,有以下幾個原因:

一、禁令事件給了國內科技企業“一巴掌”——重研發,才能掌握主動權;


二、存量市場競爭日益激烈,手機市場已進入淘汰期,留給vivo、OPPO、小米的時間並不多;

據Canalys數據顯示,2019年,華為佔據國內市場40%以上,且同比增長35%,是排名前五位廠商中唯一實現正增長的。

vivo、OPPO、小米爭“芯”恐後的背後意圖

而第二至第五位分別為OPPO、vivo、小米和蘋果,且均出現不同程度的出貨量同比下滑。其中,排名第二的OPPO出貨量為6570萬臺,僅為華為的46%。


三、當核心技術受限於他人之時,不但處於被動方,且要繳納高昂的專利使用費;

高通專利費便是一個典型的例子。

僅2017年一年,高通僅是收取專利使用費,便在中國獲利260億元。

而至於即將迎來爆發期的5G手機,據瞭解,對於採用高通單模的5G手機,需向其繳納專利使用費費為2.275%;而多模式(3G /4G/ 5G)手機專利使用費率則高達3.25%。換言之,一部採用了高通5G芯片的3000元左右的手機,需向其至少繳納60元的專利使用費。

顯然,除去營銷費用、研發費用、員工費用等等,再高的利潤空間也所剩無幾,且再加上這麼高的專利使用費,無疑,猶如身上割肉。

vivo、OPPO、小米爭“芯”恐後的背後意圖

這也是為什麼此前蘋果要棄用高通,轉頭與英特爾合作的原因之一。但後面的結果,大家都知道,由於英特爾的“不爭氣”,蘋果只能一面與高通合作5G業務,一面藉著此前收購的英特爾的大部分智能手機調制解調器部門,敲鼓著自己的5G芯片。

可想而知,重度“依賴”高通的國內手機廠商,其專利使用費想必沒有少交。

因此,在種種因素之下,vivo、OPPO、小米不得不開啟“創造”之路,因為拿來主義將成為歷史,只有自身的研究成果才能確保“有利”可圖的同時,確保未來十年裡,在手機行業,仍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以此同時,也相信未來各家拼的是研發力、創造力,至於營銷,只是錦上添花。

也因此,雷軍才會說出這麼一句話,芯片是手機科技制高點,小米想成一家偉大的公司,必須要掌握核心技術。


“造芯”不易

此前,小米花了2年多的時間並花掉了紅米一年的全部利潤,才有了“澎湃S1”,但此後卻進入了停滯期,“澎湃S2”也就一直處於“流產邊緣”。

vivo、OPPO、小米爭“芯”恐後的背後意圖

但也有消息稱,2017年3月,小米第一版澎湃S2(採用臺積電16nm工藝)流片回來,一週後內部確認芯片設計有大問題根本不能亮機,需要大改;2017年8月,第二版澎湃S2回來,依然無法亮機;2017年12月,第三版澎湃S2回來,還是無法亮機;2018年3月,第四版澎湃S2回來,發現芯片有重大bug需要推倒重來;2018年7月,第五版澎湃S2回來,遠未達到量產預期,有大量晶體管無法響應,需要修改設計修復bug。

可見,自主研發芯片不是一般的燒錢。這對於主打性價比的小米而言,或許會“肉疼”吧!也因此,直到近年來,小米旗下芯片公司松果科技才有了些許消息。

也因此,才有做芯片是10億起步,10年結果,成本高,風險高,這樣的說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