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信息化管理漫談系列:《孫子兵法·作戰篇》

教育信息化管理漫談系列:《孫子兵法·作戰篇》

引自網絡


近期,立哥認真學習了《孫子兵法》之二——“作戰篇”。該篇全文412字,共6段。主要從兵事之費、補給之難等方面,總結出“兵貴勝不貴久”的道理,提出用兵要避免“拙速”“鈍兵”“挫銳”等情況,最好能“取用於國、因糧於敵”“取敵之利”等以戰養戰的戰略思想。

其實我們看教育信息化,特別是學校教育信息化也面臨著“挫銳”“拙速”等深入難題:一方面,要玩轉教育信息化,必需要有可靠的條件支撐,需要投入滿足教育教學需要的硬件、軟件和教師等資源,“日費千金,然後十萬之師舉矣”。另一方面,推進教育信息化的根本目的,是要服務和發展教育。評估教育信息化的績效,不是看信息化設備、數字資源建設等這些顯性指標,而是要注重信息化對教育問題的解決、教育公平的促進和教育質量的提升

。然而,教育本身就是一個因素多、回饋遲、牽涉廣的複雜性課題,這就客觀決定了教育信息化必將面臨著“苦戰不力”“久戰不勝”的尷尬境地

同時,我們推進教育信息化工作,很多時候主要是依靠“自上而下”的行政制度優勢,這就使得學校、教師在操作層面湧現的體系化融合研究、教學創新卻成果寥寥,存在著“投入大”“收效低”“保養難”“協同差”等問題。

——那麼這些問題怎麼來想法破解呢?其實,我們可以從《孫子兵法》“作戰篇”來尋找一點智慧:

一是“須盡知用兵之害,方能知用兵之利”

教育信息化如同“兵事”一樣,需要大量投入人力、物力、財力。因此,我們推進教育信息化一定要結合自身實際,加強調查研究,不能盲目地照搬照抄,盲目上馬項目。要從真正地從效率、效益上做好規劃設計,確保信息化解決方案,能夠發現真問題、解決真問題。

二是“勝敵而益強之法”

“取用於國、因糧於敵”是勝敵而益強的根本辦法,我們推進教育信息化也要學會解放思想、拓展思路,在建設應用中去尋找造血機能,找到以教育信息化養教育信息化的路徑,爭取合理、科學的雙贏方案。

三是“重取敵而非殺敵”

“殺敵者,怒也;取敵之利者,貨也”,《孫子兵法》再次充分體現了兵家務實謀勝的態度。我們推進教育信息化,其實也要學會和困難問題作長期鬥爭,而不是拘泥於一時一事,患得患失。爭取做到即使身處逆境,也能找出路徑、逐步發展,以量變換質變,積小勝為大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