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敢上臺可能是另一種聰明的表現

與妻在外慢跑,突然聊到了兩個兒子的個性問題,妻說兩個兒子都像我們,膽子小,大場面都怯場放不開,不願意上臺。

我先允諾,心想好像確實是這樣。

妻又說:看別的小孩上臺一點都不怯場,這都是天生的啊。

我心想倒也真是,自己小的時候也不願意上臺。不過要是真的上臺倒也不怯場,上千人的大場面表演也去過不止一次。再想現在自己常常幾千人的大講話,也沒什麼感覺。吾妻也是電視新聞也上過幾次鏡了,也沒覺得有什麼問題。

跑著跑著,我冒出來一句,可能是“無知者無畏”吧,我家兩個小子可能從小是遺傳了我們的個性,知道太多,知道上臺之後搞砸的結果,就不隨意上臺了,久而久之就不敢上臺了。哈哈,至少說明這兩個小子還是有腦子的。

妻說:你又幫著自己說話了。不過好像真的是,於是就說起自己單位的某某如何如何,我也不再細聽。

打開簡書細想了這個事情,覺得應該再寫點什麼。

再說無知者無畏,想想現在國外疫情嚴重地區,但還不代口罩,整天喊口號要自由的人們,可能他們就是屬於這一類吧。真的說他們有錯吧,可能也未必,只能說他們是更感性的人,更天性的人。

再說有知者呢,可能更多的是敬畏,知道是怎麼樣了,也就更敬畏了。這可能也是屬於理性的人了吧。

有知和無知,無畏和有畏,無論好壞,在人這個矛盾的個體上是共生共存,無非是某個時期某個更強烈的體現罷了,譬如絕對理性的盧梭後來成了浪漫主義之父,又譬如大科學家牛頓最後也不得不走入了神學的桎梏。在人生適當的時間找到適當的出口,能夠繼續走下去才是最重要的,畢竟人生只有一次。

那麼你想做哪一類人呢?其實做哪一類都不重要,每個人都該有自己的性格和特點,做好自己,快樂的生活就好,這也是我希望兩個兒子能體會到的。畢竟有時候快樂就是一碗麵的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