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還記得兒時的《天窗》?

因為新冠肺炎的原因,孩子們現在只能困在家裡上網絡課程。忙完家務後,趁著小傢伙下課的空檔,為了檢查一下這種方式授課的學習效果,我拿起孩子的語文課本認真的讀了起來,今天小屁孩上的課文是著名作家沈雁冰寫的《天窗》,文章寫的是真的好,我相信只要有過上學經歷的人,基本都讀過他的文章,如《白楊樹》《林家鋪子》等;內容真實、語言純樸且很有年代畫面感,不禁勾起了我兒時的記憶。

我生於七十年代末,大概我們這代人是最後一批曾經體驗過這種“天窗”的人了吧?“天窗”代表著光明,曾經仰望“天窗”是狂風暴雨和夜色蒼茫中的我們對外面世界的唯一希望。隨著中國全面小康社會的建設,這種代表著貧窮落後的“天窗”已漸漸消失在歷史的塵埃中。

現在的孩子們很難體會我們的童年是伴隨著這種“天窗”在一起成長的。因為體會不深,所以他們就沒有那種複雜的情感;兒時“天窗”的生活於我們已成為一種濃重的記憶,因為這種記憶,所以才愈發要珍惜現在的美好生活。

附《天窗》

鄉下的房子只有前面一排木板窗。暖和的晴天,木板窗扇扇打開,光線和空氣都有了。

碰著大風大雨,或者北風呼呼叫的冬天,木板窗只好關起來,屋子就黑得像地洞裡似的。

於是鄉下人在屋頂上面開一個小方洞,裝一塊玻璃,叫做天窗。

夏天陣雨來了時,孩子們頂喜歡在雨裡跑跳,仰著臉看閃電,然而大人們偏就不許,“到屋裡來呀!”孩子們跟著木板窗的關閉,也就被關在地洞似的屋裡了;這時候,小小的天窗是唯一的慰藉。

從那小小的玻璃,你會看見雨腳在那裡卜落卜落跳,你會看見帶子似的閃電一片;你想象到這雨、這風、這雷、這電,怎樣猛厲地掃蕩了這世界,你想象它們的威力比你在露天真實感到的要大十倍百倍。小小的天窗會使你的想象活躍起來。

晚上,當你被逼著上床去“休息”的時候,也許你還忘不了月光下的草地河灘,你偷偷地從帳子裡伸出頭來,你仰起了臉,這時候,小小的天窗又是你唯一的慰藉!

你會從那小玻璃上面的一顆星,一朵雲,想象到無數閃閃爍爍可愛的星,無數像山似的、馬似的、巨人似的奇幻的雲彩;你會從那小玻璃上面掠過一條黑影,想象到這也許是灰色的蝙蝠,也許是會唱歌的夜鶯,也許是惡霸似的貓頭鷹——總之,美麗而神奇的夜的世界的一切,立刻會在你的想象中展開。

啊唷唷!這小小一方的空白是神奇的!它會使你看見了,若不是有了它你就想不起來的宇宙的秘密;它會使你想到了,若不是有了它你就永遠不會聯想到的種種事件!

發明這“天窗”的大人們,是應該被感謝的。因為活潑會想的孩子們,會知道怎樣從“無”中看出“有”,從“虛”中看出“實”,比任何他看到的更真切,更闊達,更復雜,更確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