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看待當年盤踞在川陝邊境的大土匪王三春?

舊史陳言


要不是走投無路,王三春也不會踏上土匪的征程,也不會讓自己的老婆鄧芝芳慘死於亂槍之下。



王三春本名王汝仁,1884年出生於四川巴中,是典型被地主階級剝削壓迫的貧苦人家的孩子。從小跟著父母食不果腹,但父母依舊堅持送王山村去讀書。

在那個時代,還算是正常的生活。但是作為家裡的唯一頂樑柱,王三春的父親積勞成疾最終丟下他們母子倆。

王三春的父親死後 ,他的母親一把屎一把尿地拉扯大。但是當地的族長王宗林是當地的惡霸,不僅不同情他們母子倆,還對他們進行剝削,而母親也受盡了凌辱。

隨著王三春逐漸長大,性格倔強他時不時被族長暴打一番,而他竟然沒被打怕,如彈簧一般越打越反抗。王三春再也不想過這樣的生活,於是一把火燒掉了組長的茅草房,從此踏上了土匪的生涯。

為了躲避族長的追殺,王三春逃到大巴山地帶。召集街頭流浪漢,幹起了土匪勾當。為了獲取自衛武器與搶劫工具,他們夜襲當地另外幾夥的土匪,終於搶來了幾支槍。


在王三春的土匪生涯裡,主要是以劫富為主。但也少不了有土匪的秉性,所以搶奪百姓財產事件也是有的。後來王三春大巴地帶獨據一方。後值國民黨招安,但王三春願意被招安卻不願意被編制,讓國民黨很頭疼。

1933年,中國工農紅軍進入川陝地帶。王三春見中國工農紅軍裝備整齊,紀律嚴明而不敢輕易交戰,之後雙方達成協議,和平共處。

但是國民黨一派不幹了,因為那時處於10年內戰時期,四川軍閥劉湘奉蔣介石之命在此守候。

為了儘快完成任務,劉湘便想借刀殺人,讓王共自相殘殺。但是計謀被識破,王與劉對峙。之後劉不停地打擊王三春,使得王三春帶著手下四處逃亡。

在《一代梟雄》電視劇裡面,王三春是這樣被捉的。王三春糧草皆盡,派手下老曹出去找吃的。沒想到老曹被何輔堂(孫紅雷飾演)捉到,並以條件收買老曹,讓他帶著有毒的饅頭回去。


為的就是一舉拿下王三春。面對老曹帶回來的饅頭,王三春與手下狼吞虎嚥。但老曹卻不讓自己的弟弟吃,叫他去站崗,這一反常行為,引起了王三春的老婆鄧芝芳深疑,他也不敢吃了。

之後每一個吃了饅頭的人都一個個倒下,鄧芝芳才知是計,便雙槍打死了老曹。老曹的弟弟看到自己的哥哥慘死,便舉起機槍狂射殺死了鄧芝芳。

而在這個時候,何輔堂聞訊看到,看到了奄奄一息的王三春等人。在臨死時,王三春問何輔堂,自己老婆鄧芝芳是否還活著的時候。何輔堂明知他已死,還是撒謊告訴他還活著。

王三春與何輔堂早些年就有交情,當初何輔堂是王三春手下,因為何輔堂的足智多謀獲得了王三春的讚賞。

可以說如果沒有王三春,也就沒有後來功成名就的何輔堂,雖說鄧芝芳的手下在混亂中打死了何輔堂的兒子。但鄧芝芳這個女人重情重義,也獲得了何輔堂的尊重。而臨死的王三春對何輔堂說“我信你”時,就足以看出王三春對何輔堂的感情與信任。

但這是電視劇,史上對王三春的死並沒有詳細記載。只是說在幾個月的圍攻下,王三春部隊彈盡糧絕被國民黨抓捕。並於1939年12月31日在鎮巴縣將其處死,結束了他長達幾十年的土匪生涯。

對於王三春被迫走上土匪之路,是情有可原,但他有土匪的秉性禍害百姓就不可取。而未投共導致其悲劇發生,也是他不識時務的表現。死前還惦記自己的妻子這是重情義。


史之策


很多人看完孫紅雷主演的電視劇《一代梟雄》後,對劇中的巨匪王三春恨之入骨,覺得怎麼會這麼壞,實際上這個王三春在歷史上是確有其人,比電視劇裡演得還要殘忍!

王三春盤踞在川陝邊境的巴山地區二十多年,活動範圍很廣,川陝邊境的二十多個縣都是他的“照管”範圍,鼎盛時期武裝力量有四個團,達到5000多人。



王三春長期遊離於革命與反革命之間,做過好事,也做過惡事,但最終還是惡事大於好事,於1939年12月31日被國民黨槍斃。

一、王三春其人

王三春原名王汝仁,1884年生於四川平昌的一個貧窮的家裡。父親早亡,母親楊氏是個跛子。王三春自幼讀書,記憶力很強,一年就讀完了“四書”,父親死後他無力再讀,就跟著母親種地操持家務。



1904年,王三春20歲時成了家,妻楊氏系農家婦女,老實本分。王三春此時還無他想,僅僅是為吃飽飯而籌謀。不久後因爭田地和山林樹木與族長王宗林鬥毆。王宗林能文能武,惡霸一方,無人敢說半個不字,王三春卻不吃這一套,公開與王宗林罵嘴打架、提刀動武。

有人問他:“為什麼不去官府控告!”王三春說:“在這個世道,與其求官,不如求我自己下個狠心。”他把王宗林的一間茅草房放火燒了,說道:“這是放火,老子十年後回來還要殺人呢!”說罷上了巴山,進了老林。

王三春上巴山後,聚集了不少夥計,他們經常埋伏在密林裡搶劫,很快勢力就大了起來。1914年的時候,王三春還主張“打富濟貧”,“有飯大家吃,有錢大家用,搶富不搶貧,搶遠不搶近”。



1929年,王三春已經有了200多支槍,五六百人,並和勢力相當的土匪陳德三互相勾結一氣。該文由魏青衣原創首發於今日頭條。同年四川軍閥劉存厚垂涎陝南,派其部下廖雨辰到鎮巴爭搶防地。王三春見廖勢力強大,主動讓開。

二、為官期間

1930年,廖雨辰被馮玉祥、王志遠等部隊打垮後,已接受陝軍招安的陳德三回到鎮巴駐守。不久,王三春聚集千餘人馬,將陳德三趕走,從此他就坐鎮鎮巴。當時王三春除了招兵買馬,積草存糧之外,還設稅局統一稅收,自收自支不上交。

並且他還設銅元局、制幣廠,實行財政獨立;並設立軍械處,修造槍支彈藥。王三春印的票子是布質石印的,印的很好。他造的銅元比一般銅元小,邊上印有“陝西省鎮巴縣”等字樣,中間有圓圈,裡面有個五角星,當時流通很廣。



根據1932年4月19日《西北文化日報》報道:“鎮巴王三春前用計誘撲之匪首羅玉成,被趙壽山司令以羅匪惡貫滿盈,民眾切齒為由,派員提押來漢,日後可將明正典刑。”當時趙壽山任三十八軍旅長兼西鄉警備司令。

王三春畏懼趙壽山的勢力,於是接受三十八軍招安,並被委任為川陝邊遊擊司令,駐防鎮巴。此時王三春的勢力發展到鼎盛時期,有4個團的編制,5000餘人。

三、王匪惡行

提起王三春,當地人深惡痛絕,這裡隨便列舉幾個王三春犯下的罪行,就令人咬牙切齒,恨不能親手誅之。



有一天王三春的警衛連長王普益打的旗子忽然倒了,按土匪規矩倒旗就要殺人。於是王三春命令部下,在村裡隨便抓來一個村民殺了,然後才把旗子升起來。

王三春與王普益一起飲酒取樂,王三春說:“有猜拳飲酒,吃菜飲酒,你見過殺人飲酒麼?”王普益說:“沒見過。”王三春說:“我叫你見見。”於是命令左右殺一個人,然後一邊欣賞殺人一邊大笑著喝酒。

他坐鎮鎮巴時,對於其他土匪是毫不容情的。他想出了一個“醫治”土匪的刑罰,叫“坐椿”。就是把一根端正的小樹腰折後,把樹樁削得尖尖的,然後把土匪剝光衣服,把尖樁對準肛門,用力插進人的五臟六腑。



四、王匪結局

當時四川一帶由軍閥劉湘掌控,劉湘受蔣介石之命追剿當地的紅軍,委任王三春為第一縱隊長,但劉湘實際上是想借紅軍之手除掉王三春。王三春發覺後,與紅軍秘密聯繫。但王三春又不願投身於革命,又跟國民黨反目。

從1934年開始,國民黨就對王三春追剿,這幾年間王三春一邊潛伏,一邊伺機搶劫,到了1939年王三春被國民黨抓捕,12月31日經蔣介石批准,槍決於天水行營。至此流竄川陝邊境20餘年的山大王,終於結束了這罪惡的一生。


魏青衣


王三春靠幾根青槓棒起家,到擁兵數千,自成一國,為患川陝邊境,他是如何辦到的?最終的結局又是什麼呢?

一,出身貧寒,落草為寇。

王三春乳名仁娃子,四川巴中人,父親早亡,母親是個跛子,靠著幫人說媒和侍弄幾畝薄田,含辛茹苦地將王三春拉扯成人。

王三春20歲時,母親憑藉著多年“媒人”積攢的人脈,終於為他覓得一貧苦人家之女,正待談婚論嫁之時,禍從天降。巴中首富看上了王家的一片山林,欲佔為己有。王三春一怒之下,放火燒了首富的幾間草房,撂下一句話:“老子十年後再回來殺人!”

隨即遁入大巴山內,糾集數名流浪漢,以青槓棒為武器,落草為寇。

(《一代梟雄》劇照)

二,獨霸一方,漸成氣候。

王三春上山後乾的第一票是吞掉土匪羅玉成。

羅玉成手底下有幾條槍,王三春很是眼紅。一日,乘其不備,王三春等幾人在密林深處持青槓棒一擁而上,打死羅玉成,如願以償地得到了他的幾條槍。

不過,王三春僅靠這幾條破槍是難以成事的。隨後,他盯上了土興場的民團,設計搶奪了50多支搶,拉起了隊伍。

民國15年,王三春組建了“鎮槐軍”,扯起“劫富濟貧”的口號(不過只見劫富,未有濟貧),橫行於川陝邊境。表面上“有飯大家吃,有錢大家用,搶富不搶貧,搶遠不搶近”、“兔子不吃窩邊草”。實際上打家劫舍,攔路搶劫,綁票勒索,襲擾鄉鄰。

數年時間,王三春的人馬增至5000多人,擁有了4個團,自封“陝南剿匪總司令”。在其老巢鎮巴縣,設置軍械處、醫務處、服管處等所謂“八大處”。還自設徵稅局,自制銅元,發行貨幣等,儼然成了一個“自治國”。

(鎮巴縣)

三,左右逢源,首鼠兩端。

民國29年,王三春勢力達到鼎盛,仍不改土匪惡習,大肆燒殺搶掠,無惡不作。楊虎城派遣旅長趙壽山率部進剿王三春,雙方在南鄭縣惡戰一場,互有傷亡。趙壽山見進剿不成,轉而招安,封王三春為“陝西漢中區邊防遊擊司令”。但王三春依然我行我素,為非作歹。

時值紅四方面軍入川前夕,共產黨人想盡最大努力爭取王三春,派出地下黨員陳仁三,打入王三春部,任職參謀。陳仁三在王三春內部秘密發展黨員,建立地下黨組織。多次主動接觸王三春後,收到一些效果。但王三春自恃實力強大,不願被共產黨收編,只是答應,不與紅軍正面衝突。

(《一代梟雄》劇照)

1933年9月,紅四方面軍與王三春在黑虎地區狹路相逢,王三春懾於紅軍嚴明的紀律和強大的戰力,加上共產黨人陳仁三前期所做的工作,王三春主動避讓。紅軍兵不血刃地拿下了宣漢、達縣等城市。王三春迫於形勢,也為保存實力,主動派人與紅軍達成“諒解”,由此雙方相安無事。

1933年底,蔣介石命令劉湘對川陝蘇區發動六路圍攻,劉湘隨即委任王三春為第一縱隊隊長,進攻漢源,大肆騷擾紅軍後方。

1934年3月,紅軍與王三春激戰於冉家壩,雙方戰況焦灼之時,背後突然殺出劉湘的部隊,將王三春夾圍於兩軍之間。

王三春遭受重創,率數百人狼狽逃竄。終於醒悟劉湘的“借刀殺人”意圖,也為自己的首鼠兩端付出了慘痛代價。


四,作惡多端,自取滅亡。

王三春和警衛連長王普益喝酒時,認為划拳喝酒不帶勁,隨即下令手下當面殺人,兩人邊喝酒邊觀看。

他綁架寧強縣首富陳百萬的女兒,索要大量金條,當陳百萬帶著贖金去贖人時,他已經將其女殺害並埋屍山上。

他還因部隊旗幟無故倒伏,迷信不吉利,需殺人祭旗,隨意殺死了周圍一老鄉。

如此種種,不一而足。

1939年,王三春因彈盡糧絕,不得不下山活動,被國軍謝輔三部擒獲。羈押數月後,於1939年12月31日在巴縣伏法。


張生全精彩歷史


王三春(1884-1939年)四川巴中人,年輕時遊手好閒,好狠鬥,1905年糾結十幾個二流子與宗族爭山林木材而縱火,逃往川陝交界的大巴山一代,1925年他收繳了巴中土興鎮民團的武裝,50多條槍,正式幹起了打家劫舍的土匪買賣。

圖為民國年間的土匪。

1929年流竄到陝西漢中鎮巴縣的王三春,打死縣長王應欽,搶奪鎮上數百支槍械,收編了散落的土匪,實力逐漸雄厚起來。王三春算是有點頭腦的土匪,他盤踞鎮巴縣自任縣長,自己設立槍炮局造軍火,設立稅收局控制縣裡商業,王三春為草寇有點原則,他不敲詐普通百姓,只打劫過往商賈、富商、貪官汙吏,所以周邊老百姓不太反感他,王三春實力不斷增強。

被土匪綁票的百姓。

王三春不斷招兵買馬,收羅了大土匪羅玉成後,形成數千人的陝南匪幫,他自命“陝南剿匪總司令”,民國時期在陝西共有18股千人以上的匪幫,王三春為其中之一。民國20年代也正是軍閥混戰時期,勢力越來越大的王三春也被各軍閥瞄上了,但他堅持“肯招不肯編”,1932年17軍趙壽山招安王三春為川陝遊擊司令。

今安康市寧陝縣境內大山深處,還有一個土匪寨,曾是王三春其中一個據點。

搖身一變正規部隊的王三春迅速擴充實力,鼎盛時他有4個團,5000多人馬,勢力範圍遍及陝西南部20多個縣,並在各地興修了很多土匪寨。1934年四川軍閥劉湘招安他為四川剿匪第一縱隊司令,而後合作失敗劉湘與王三春反目成仇,雙方大打出手。

殘留的寨牆上,還有瞭望口和槍口。

因兵力懸殊,王三春兵敗後,部隊分散逃往漢中、安康等地,王三春也流竄於陝南沒有底線的搶掠民眾財務,綁架勒索,很快聲名狼藉,1939年3月陝西主席蔣鼎文命令謝輔三率一個師進山圍剿王三春部,4月王三春被抓獲,12月在鎮巴縣被處死。


圖文繪歷史


王三春是民國時期活躍於川陝秦巴山區的巨匪頭目,在川陝邊界盤踞達35年之久。佔據陝南期間,他設稅務局自行徵稅,以銅元為自制貨幣,企圖打造自己的獨立王國,最終被國軍謝輔三部剿殺,1939年12月在陝西鎮巴縣被處死。王三春本名王汝仁,字炳林,出生於四川巴中一戶普通農家。小時候念過幾年私塾,後因父親去世而被迫輟學,母親楊氏含辛茹苦把他撫養成人。孤兒寡母難免遭人欺負,因與族長王宗林為爭奪山林樹木發生鬥毆,王三春一氣之下縱火燒掉王宗林家幾間茅草房,逃往川陝交界的大巴山落草為寇。

憑藉著讀書識字,頭腦靈活,王三春在山中糾集了幾十名盲流,成功偷襲了一小股土匪,繳獲到幾條步槍,從而開始打家劫舍,綁票勒索的土匪生涯。俗話說“土匪不可怕,可怕的是土匪有文化”,王三春有勇有謀,悄悄把目光盯上了土興場的一處民團,那裡有50多條槍和一批彈藥。王三春先派土匪混入村子,探聽虛實,又把人馬埋伏在四周山上,深夜時分在四周放火,讓土匪四處放槍,營造出大兵壓境之勢,嚇得團總以“繳械投降,保全性命”為條件,派人與王三春談判。得到這批軍火後,王三春勢力得到進一步壯大,四處招兵買馬,很快拉起一支二三百人,上百條槍的土匪隊伍。

土匪向來危害群眾,燒殺搶掠,無惡不作,王三春也不例外。據說,他曾發明過一種名叫坐樁的酷刑,是把樹幹削尖,再把人犯衣服脫光,用樹幹尖頭對準肛門捅進去,直接插破內臟而死。土匪們綁到花票(女人),王三春先行奸宿,再賞給兄弟們輪姦,慘遭土匪禍害的女性數不勝數。1925年,王三春與巴中軍閥鄭啟和為爭奪通江地盤展開激戰,鄭啟和在當地經營多年,手下有不少職業軍人,土匪根本就不是正規軍的對手,被迫轉移北上,進入陝南。1929年,王三春攻打陝南鎮巴縣漁渡壩,成功擊斃區長王應欽,繳獲快槍200餘支,隊伍發展到近千人。他與實力相當的土匪陳德三互相勾結,分佔鎮巴。

當時川軍和陝軍在鎮巴一帶交戰,王三春坐山觀虎鬥,待兩方鬥得精疲力盡時,出兵趕跑已被陝軍招安的陳德三部,獨佔鎮巴,自任縣長,開始建設自己的獨立王國。在經濟上,設稅務局自行徵稅,設銅元局自造貨幣;軍事上,擴充勢力,囤積料草,謀求更大的發展;政治上,不受任何勢力和黨派的指揮,面對國民政府和地方實力派伸出橄欖枝時,堅持“受招不受編”的原則。1932年,王三春接受楊虎城部下,西鄉警備司令趙壽山的招安,被委任為川陝邊境遊擊司令,仍駐防鎮巴,下轄四個團,部屬達4000多人。1933年,王三春投靠四川軍閥劉湘,被任命為剿匪司令部第一縱隊隊長,隨即被派往冉家壩與紅軍作戰。劉湘是想借紅軍之手除掉王三春,派出一個旅的兵力緊隨其後進行監視,王三春發覺劉湘的陰謀後與紅軍達成停戰協議,劉湘遂調動兵力進行圍剿,王三春被迫逃往湖北,隨後率領殘部轉戰陝南,再次佔據鎮巴。

1939年3月,陝西省政府主席蔣鼎文派駐防商縣的預備第一師師長謝輔三進剿盤踞於陝南的土匪,謝輔三採用化整為零,聯合友軍的策略,歷時10個月,將王三春殘部圍困在秦嶺北麓的太平峪,王三春被迫繳械投降。1939年12月31日,王三春在鎮巴縣被處死,時年56歲。


歷史茶坊


問怎樣看待王三春這種人?

《紅樓夢》第二回“冷子興演說榮國府”,可以拿來借用。

冷子興作為一個見慣了大場面的古董商人,遇到舊友賈雨村。

兩人於酒肆中閒談,引出了賈雨村言(假語村言):

天地生人,除大仁大惡兩種,餘者皆無大異.若大仁者,則應運而生,大惡者,則應劫而生.運生世治,劫生世危.堯,舜,禹,湯,文,武,周,召,孔,孟,董,韓,周,程,張,朱,皆應運而生者.蚩尤,共工,桀,紂,始皇,王莽,曹躁,桓溫,安祿山,秦檜等,皆應劫而生者.大仁者,修治天下,大惡者,撓亂天下......,清明靈秀,天地之正氣,仁者之所秉也,殘忍乖僻,天地之邪氣,惡者之所秉也......所餘之邪氣,漫無所歸,縱再偶生於薄祚寒門,斷不能為走卒健僕,甘遭庸人驅制駕馭。


王三春明顯是應劫而生的邪氣拉,只是,這個邪氣還不算大的不得了,所謂所餘之邪氣也,他王三春生於薄祚寒門,不甘做那走卒健僕,不甘遭庸人驅制駕馭,遇到強者壓制,不願忍氣吞聲。

看著是為了區區一塊爛山地的價格貴賤問題,憤而上山做匪,其實是天生的命運驅使。

  1. 那個時代,被搶奪土地,甚至被搶奪妻女的在所多有,有人憤而自殺,有人憤而告官,有人忍氣吞聲,王三春他憤而做土匪,就要暴力抒發胸臆。
  2. 那個時代,這種小邪人遍地皆是,遍地土匪嘛!
  3. 那個時代,各種大邪人也狠毒殘酷,比如蔣介石不就辦了王三春嘛!大壓小,天公道。
  4. 那個時代,勞作不可維生!搶劫反而好活,因為治安不力嘛!王三春也就容易招兵買馬。
  5. 那個時代,劫生世危,野蠻暴力當道,誰也別說誰!

王三春這種人,他如果生在運生世治的太平治世,比如現在的世道,他的事業至多也就個偷電瓶車的高手。

因為他沒有文化呀,又生在老少邊窮的地區,見識也少,騙是沒有那個腦殼的。

明搶?嘿,現今這個時代,誰身上裝著錢讓他搶呢?上山做土匪?可能嗎?


當時!走慣了候王將相門戶,見多了才子佳人的大古董商人冷子興聽完了賈雨村言(假語村言)!擊節歎賞!讀者君子,您呢?

要不要唱一句~~~一切都是命運......。


葭明通半瓶歷史


王三春是個很複雜的土匪,一兩句話還真說不清楚,咱們先看看他的生平事蹟吧。

王三春1884年出生於四川平昌縣的普通農民家中,因為父親死的早,王三春是由母親帶大的。

家庭條件並不好,那時候世道又亂,王三春沒有接受什麼良好的教育,就是個普普通通的農民。

他20歲那年,娶了一個農家婦女,老老實實過日子。但是,越是老實越是有人欺負,沒過多久,族長王宗林就和王三春爭起了田產和林地。王宗林是地方一霸,敲詐勒索的事情乾的多了,一般老百姓是敢怒不敢言。

但是王三春不一樣,他受不了,和王宗林打了一架。王三春也知道,和族長對著幹,以後不會有好日子過。於是他心一橫,一把火燒了屬於王宗林的兩間茅草屋,離開了家鄉。

王三春上了巴山,零零散散的結交了一幫人,決心幹土匪。


但是,土匪需要有槍,他們赤手空拳的,啥也幹不了。所以,當務之急是弄槍。

王三春帶著這十幾個人,天天埋伏在林子裡,盯著路過的人,看能不能撈到槍支。巧了,沒過多久,幾個零散土匪路過,都帶著槍。

這是好機會,王三春一聲令下,十多個人手持棍棒一擁而上,搶走了土匪身上的幾支槍。

緊接著,他們得知土興場的民團有50多條槍,就想著弄到手。但是對方畢竟是民團,真幹起來佔不到便宜的。於是王三春想了個辦法,他們在村外連放了好幾個震耳欲聾的大炮仗,聽起來就像火炮一樣。

炸完之後,王三春知道里面的人害怕了,於是假裝進去談判,成功把民團手裡的槍都騙走了。

從1914年起,王三春就憑這這些槍起家,在大巴山一帶幹起了土匪的勾當。王三春還提出了“劫富濟貧”的口號,聲稱“有飯大家吃,有錢大家用,搶富不搶貧,搶遠不搶近”。


就這麼幾年之後,王三春的隊伍發展的越來越大,1930年,王三春率領千餘人馬,攻佔了鎮巴。

他在這裡招兵買馬,大力發展。王三春在鎮巴的“統治”,非常細緻。他不僅自行收稅,還設置了造幣廠,財政獨立;設置槍械廠,自己製造槍支彈藥。

王三春在鎮巴的表現,受到了陝軍的重視。他們決定招撫王三春,委任他為川陝邊遊擊司令,駐守鎮巴。這時候的王三春算是發展到了巔峰時期,擁有4個團,5000多人。

也正是這時候,紅軍入川了。

1933年9月,紅軍在黑虎山遇到了王三春,但是王三春有自己的小算盤,他不打算和紅軍交戰,於是主動退走,觀望戰局。

很快,紅軍攻勢凌厲,拿下不少城鎮。王三春堅持不和紅軍正面衝突,把部隊和物資都轉移到了城口和大竹河等地,老老實實混日子。

1933年底,在蔣介石的支持下,四川劉湘大舉圍攻紅軍,王三春被委任為第一縱隊隊長。之後,王三春帶領部隊攻打萬源,並一路推進騷擾紅軍後方。7月中旬,王三春在返回城口的途中,於紅三十三軍激烈交戰。

雙方正難分難解之時,王三春的後方忽然開來一支部隊,是劉湘手下的範華聰旅和其他兩個團,把王三春夾在了中間。這時候王三春才終於明白,劉湘是想借刀殺人,自己被耍了。

此時紅軍方面也秘密派人給王三春做工作,讓他保持中立。王三春自然樂意,紅軍還給王三春的隊伍送去了菜油草帽之類的物品,王三春回送了一些槍支彈藥。


但是,王三春和紅軍的聯繫,很快就被劉湘知道了。

(四川王劉湘)

因為對紅軍的圍剿失敗,劉湘十分生氣,得知王三春和紅軍有聯繫,於是立刻派部隊圍剿王三春。

王三春帶領隊伍且戰且退,但奈何劉湘部隊人多勢眾,自己的隊伍中又有叛變者。沒辦法,只能向陝南地區轉移。

第二年,王三春又召集了一支隊伍,成功打下了鎮巴,火燒縣城,姦淫擄掠,無惡不作。但是此時的王三春,已經非常不得民心,老百姓恨透了他。國民黨部隊也在一直圍剿他,王三春不敢在一地久留,只能四處轉移。

一直到1939年,王三春的隊伍潰散,只能分散開來,隱藏在老百姓家中躲避追捕。

但是,又怎麼能跑得掉?1939年4月,王三春被抓捕,12月底,王三春被槍斃於天水行營。


王三春的經歷是複雜,落魄過,也風光過;和紅軍有過合作,也和國民黨糾纏不清。不過,這些都掩蓋不了他土匪的本質,殺人越貨,欺壓百姓,罪行累累。


七追風


民國中期,川陝邊境有一個盤踞巴山二十餘年的大土匪,人稱山大王——王三春。

也是一個亂世裡的悲劇小人物吧。

他武裝割據陝西鎮巴等地,活動地盤達二十多個縣。他的武裝力量極盛時期達四個團,五千餘人,曾和陝軍孫蔚如、四川軍閥鄭啟和、田頌堯、劉存厚、劉湘等爭過地盤打過仗,接受過招安,當過陝軍委任的“川陝邊遊擊司令”和四川“剿總”司令劉湘委任的“城口遊擊司令”;也曾和紅四方面軍打過仗又講過妥協;還趕走過大土匪陳德三在鎮巴的統治,計擒過大土匪羅玉成。

他盤踞鎮巴期問,還封官委職,委任過許芝田當鎮巴縣長,設立過稅收局,統一收稅,自收自支不上交;設立過銅元局鑄造銅元和印造布幣,在川陝邊境發行。還在鎮巴城修建過“涇洋橋”等。總之,王三春在經濟上自成一體,軍事上獨霸一方,政治上別樹一旗,在招安問題上堅持“受招不受編”、“受調不受編”的原則。

他以山大王起家,最終於1939年12月31日上午七時以結夥搶劫哨聚山林、抗拒官兵等罪名被槍決於國民黨天水行營。


歷史有妖氣


民國初年,軍閥混戰,執政者如走馬觀燈似的換來換去。

“你方唱罷我登場,城頭變幻大王旗”。處在這一亂世的百姓迫於生計、養家續命不得不流離失所、挺而走險。

亂世出英雄,亦出梟雄,更易出土匪!

處在這一時期的王三春,便是活躍在川陝邊境的知名土匪之一。

王三春,本名王汝仁,小名仁娃子,號三春,生於晚清末年的今四川巴中市。

這位“綠林好漢”自幼出身貧窮之家,父親很早就去世了,其母親就撐起了養育兒子的重任。

王三春幼時在家鄉讀過幾年書,在其父死亡之後迫於家庭壓力而輟學務農。

隨著時間的流逝,王三春也一天天長大。天有不測風雲,終於在他20歲時其人生軌跡迎來了巨大轉折。


(民國時期的土匪)

大事記

——1904年(清光緒三十年),年輕氣盛的王三春因爭奪山林樹木與自己的族長、彼時的巴中首富王宗林發生爭鬥。自知闖禍不淺的他,一不做二不休,索性直接把王宗林的一間茅草房給燒了。

這樣以來老家是待不下去了,王三春便隻身一人逃亡到川陝交界處的大巴山深處避難。

逃難時的王三春結交了一批混跡江湖的流浪漢。他們臭味相投,然後砍了青岡樹製成青岡棒作為自己最早的武器。後在一次偷襲一股弱匪的過程中,成功繳獲三五支步槍,從此憑藉這幾支步槍他們過上了打家劫舍、晝伏夜出的土匪生活。

自此王三春也亦開始了其職業土匪生涯!

這次事件過去不久,王三春又得知土興場的民團有50 多支步槍,於是便又打起了這批槍的主意。在與下屬商量之後,王採用放火疑兵之計,在一個天高月明夜,他和手下弟兄們將土星場包圍並四處防火。這樣以來造成民團負責人以為王有大批人馬,嚇得趕緊繳械投降,並派員與王談判,最終王輕易取得了這批槍支。

經此一役,王的勢力也進一步膨脹起來;經此一戰,也從另一個方面看出王身上具有不凡的軍事才能。

——1925年,王三春在通江河地區活動日漸頻繁,並數次與巴中軍閥鄭啟和爭奪勢力範圍,但終因力量懸被迫向北轉移。

——1926年,王組織“鎮槐軍”,鎮槐軍打著「劫富濟貧」的口號,出沒於川陝交界處,專門打劫商戶及往來通商者;綁票勒索贖金;裹挾窮苦百姓入夥,其隊伍迅速擴大。

——1929年,王南鎮巴縣漁渡壩成功,繳獲鎮巴縣區長王應欽步槍數支。此時的王三春手下已共有槍支200多支,成員五六百名,並與其勢力相當的另一個土匪首領陳德三互相勾結。

——1930年,國民革命軍招安陳德三駐防鎮巴縣,王不服,率領一千多號弟兄將其趕走,獨霸鎮巴縣。
(影視劇中的王三春)

王在鎮巴縣儼然成為中華民國的國中之國,王三春自立為王,成為鎮巴縣名副其實的土皇帝!

(1)政治上,王不受任何外部勢力節制與指揮,每遇國民政府提出招安收編時,其堅持“受招不受編”。

(2)軍事上,存積糧草,不斷壯大自己的武裝勢力,以圖更大的發展。到1932年,王已有4個團的編制,計下屬共約4000多號人,成為當地最大的一支地方武裝力量。

(3)經濟上,自成體系,設立稅局自行徵稅,並自制貨幣。

——時間到了1932年,時任國民革命軍第十七路軍旅長的趙壽山派人去招安,王接受招安,並被委任為川陝邊游擊隊司令,並繼續駐防鎮巴縣。

——1933年,四川軍閥劉湘奉蔣介石之命對紅軍創建的川陝蘇區實行六路圍剿。王投靠劉湘,並被任命為剿匪總司令部第一縱隊隊長。

——1934年,王與紅軍激戰於冉家壩。劉湘趁此機會想借刀殺人坐收漁翁之力,令王打前頭與紅軍交戰,希望一舉除掉紅軍和王部。後被他們識破,王與紅軍主動停戰。之後劉湘見事情敗露便轉頭繼續圍剿王部,由於寡不敵眾,最終王只好流竄湖北。最後王又重新開始重整旗鼓再次佔據鎮巴。


(現今留存秦嶺深處的土匪寨)

這次重新迴歸鎮巴,使得國民政府重新開始變得提心吊膽與不安。

——1939年,時任陝西省政府主席蔣鼎文根據蔣介石命令率部進山剿滅王部,最終彈盡糧絕的王三春只得繳械投降。

至此活躍在川陝兩省交接,秦巴山區長達30多年之久的匪患被徹底解除。

——1939年12月31日,蔣介石下令將王三春在西安槍決。其罪名是“結夥搶劫、聚眾山林、抗拒官兵、搶掠民財、四處為害”,一代梟匪也就此結束了自己的生命歷程。



王三春出身窮苦人家、劫富濟貧,最終卻佔山為王,成為陝南三大匪王之一。燒殺搶奪、禍害百姓,當時提起匪王王三春百姓膽戰心驚。其為人暴力狠毒,剛愎自用,一生殺人無數。

處在清末民國初年,軍閥混戰這一大歷史時期,這既是他的悲哀也是歷史的悲哀。王三春的一生充滿坎坷與傳奇。無論怎樣評價,王的一生註定是個反面人物,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


小司馬說


有道是“亂世出英雄,”民國時期為禍川陝一帶的大土匪王三春,從曾經的“散兵遊勇”式土匪,逐漸發展成為“正規軍”編制。鼎盛時期有五個團,6000多人,長期盤踞大巴山,活動範圍在陝西、四川邊境的20多個縣,打家劫舍、綁票、販毒、欺壓百姓,在這一帶只要小孩晚上啼哭,大人只要說:“王三春來了”小孩嚇得立馬不哭了,說他是“活閻王”一點不為過。1939年,王三春落網,被當時的南京政府批准執行了槍決。



王三春是如何走上土匪這條路的?

“人之初,性本善”。沒有人天生就想當土匪的,王三春也不例外。王三春(1884~1939),本名王汝仁,字炳林,號三春。四川巴中(今屬平昌)人。王三春出生於大巴山一個貧窮人家,10歲時,家中的頂樑柱老爸上山伐竹時,不慎失足跌落山崖摔死了。母親因過度悲傷,加之身體有病,不到半年也就去世了。王三春不得不輟學回家務農,社會的冷漠,生活的艱辛,讓他幼小心靈留下了無法癒合的傷痛,她變得像一頭易怒的小獅子,充滿仇恨打量著世上每一個人。

清光緒三十年(1904年),王三春的家族族長、巴中首富王宗林相中了他的一塊山地,通過中間人想買了這塊地,由於王宗林給的錢太少,王三春拒絕了,王宗林就派人毀了王三春的山林,並揚言“願上哪告去就告去”。憤怒的王三春縱火燒掉王宗林的一間茅草房,砍傷了幾個追上來的家丁,逃往了川陝交界的大巴山,這年王三春剛剛20歲。



王三春跑到了大巴山,不久身邊聚集了五十多名流浪漢和無家可歸的人,這些都是天涯淪落人。當時王三春沒有了回頭路,首富王宗林在鎮東這一帶手眼通天,黑白道通吃,揚言非要了王三春小命不可!

王三春從小頭腦很靈活,雖然文化程度不高,但是喜歡看書,《三國演義》和《水滸傳》看了無數遍,這位他以後做土匪打下了基礎。

有一次,王三春和眾兄弟商量說:“我們要想站穩腳,首先要有槍,槍桿子裡吃的和穿的…”。要想得到槍,只有一個辦法,那就是黑吃黑,搶!

於是他們先砍青岡棒為武器,後偷襲一股弱匪成功,繳獲步槍三五枝,開始了晝伏夜出、打家劫舍的土匪生涯。這正是:“想當初,老子的隊伍剛開張,總共有十幾個人,七、八條槍”的正式寫照。

王三春作惡多端

王三春野心很大,七八條槍十幾個人滿足不了他的胃口。他打聽到鎮東縣城土興場的民團有槍50多枝,他的一個遠房親戚是裡面的人,他通過了解得知民團晚上很鬆懈,槍支就放民團住的旁邊小屋裡,如果迅速包圍民團,這些人一部分拿不到槍,這樣以來,民團威脅要小的多。



於是王三春帶著弟兄在一個月黑風高的夜晚,團團包圍了民團住營,採用諸葛亮的疑兵之計,四周放火,製造“大兵壓境”的效果,想不戰而屈人之兵,此時嚇得團總驚慌萬狀,最後以“全部繳槍,保全性命”為條件,派員與王三春談判,王三春又得到了50支槍,這才帶著“部隊”撤走了。

有槍就是草頭王,王三春招兵買馬組織壯大力量,很快發展到了上千人,這些土匪不勞動,吃香的喝辣的,哪來的?還不是搶老百姓的!

他如果派的任務老百姓完不成,不管三七二十一,統統拉出來點燃茅草屋,大姑娘和小媳婦分給手下輪姦,青壯勞力拉去山中“勞動”。王三春看上年輕的女孩,先奸後殺慘無人道。他殺人的手段極其殘忍,有所謂的點天燈,(將人乳部挖空灌油點燈)放天花,(將人埋到脖子,血往上湧,然後用刀砍,致血花四濺),此外還有刀刺、油炸、活埋,剖腹、挖心等慘不忍睹的手法。王三春的種種惡行,伐巴山之竹,書罪無窮。

人的貪慾是無窮無盡的,王三春為了擴大地盤,想在巴山稱霸一方,這時他瞄準了另一塊肥肉,鎮巴縣南區地方自治武裝,這支隊伍有200支德國造快槍,區長王應欽親自任“武裝部”部長,經過短暫的交火,王三春成功繳獲了全部槍支,王應欽被當場擊斃。隨後又和勢力相當的土匪陳德三互相勾結,在以後日子裡,王三春乘機吞併了陳德三。王三春獨霸鎮巴。

王三春左右逢源,時官時匪

1932年4月,楊虎城的西北軍趙壽山任國民革命軍第十七路軍旅長兼西鄉警備司令時,派員赴鎮巴招安。王接受招安,被委任為川陝邊遊擊司令,仍駐防鎮巴。此時,王三春已有五個團的編制,部屬6000多人。

王三春左右逢源,有奶就是娘,有次他喝高了,罵罵咧咧的說:我管他娘是哪個軍閥當政,反正誰給老子大洋我就聽誰的,”自古官匪一家嗎!哈哈哈哈……”



▲王三春鑄造的錢幣

王三春拿著雞毛當令箭,他在經濟上自成體系,設稅局自行徵稅,設銅元局自制貨幣;據老人回憶,那時候的鎮巴有布質石印的布票子,也有印著陝西省鎮巴縣字樣的小銅元。在軍事上,王擴展勢力,收羅部卒,存積糧草,蓄謀更大發展;政治上不受任何勢力指揮與節制,每遇國民政府或地方實力派收編時,則堅持“受招不受編”。 換句話說,“奉編不奉詔”始終不離草頭王。

王三春盤踞鎮東長達30年,形成了一股斬不盡的惡勢力,老百姓叫苦不迭。1939年3月,西安行營主任兼陝西省政府主席蔣鼎文根據蔣介石命令,令駐防商縣並任西荊公路預備第一師師長的謝輔三率部入山進剿。

謝輔三吸取國民政府軍多次圍剿王部均告失敗的教訓,化整為零,聯合西北軍趙壽山部隊,歷時10個月,終於將王的殘部圍困在戶縣秦嶺北麓的太平峪,彈盡糧絕的王三春只得繳械投降。至此,活動於川陝兩省秦巴山區達35年之久的王三春匪患始告平息。

1939年12月31日,南京政府蔣介石簽署命令,決定處死王三春。隨後王三春在鎮巴縣城被槍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