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疫情為什麼爆發比中國晚一個月?

悟241036639


新冠狀病毒肺炎是一種流行病,既然叫流行病,其然有一個流行的過程,存在三個階段即:發生、傳播、結束。所以現在去比較不同國家新冠狀病毒COVID-19肺炎的病死率,沒有什麼參考價值,因為疫情沒有結束,仍然處在傳播階段。流行病的爆發還存在三個必要因素即:傳染源、傳播途徑和易感人群。病原體暫時可能不會消失,但是任何疫情都不可能一直持續下去,往往會受一些因素影像,比如季節溫度變化、管控措施、人的免疫力等。將人為因素排除,那麼也不意味著所有人都會死,哪怕是致死率很高的病,因為人病死了就沒法繼續進行擴散,而得病倖存下來的,身體會出現免疫力,最終缺少了易感人群,疫情也就結束了。

(新冠狀病毒,COVID-19)

為什麼外國疫情爆發要比我們晚上一個月左右?

首先這個疫情首先是在武漢發生的,這是事實。至於外界懷疑是在美國,這基本可以歸結為陰謀論領域,因為這是先擬定結論,然後去找證據,先入為主,這是政治不是科學。如果在美國爆發,那麼估計現在美國確診病例不會僅僅1760例(截止3月13日)。因為從流行病學的角度看,COVID-19本身具有很長的潛伏期,通過飛沫和接觸傳播,症狀與流感類似,而且輕症狀患者多,所以極具傳染性,感染數R0介於1.4到5.5之間。這樣一種病毒不用說美國,就是一般擁有基本公共醫療系統的國家都會發現,只不過是時間短長的問題。美國的流感造成的2萬多死亡病例是先檢驗認定為流感後,才記錄的。

(機場檢測)

病毒擴散是有規律的,基本都是由點到面的過程,受箇中因素的影響。感染數R0並非一塵不變,其會受防疫措施,將其數值降低,從而延緩整體疫情的擴散。病毒最開始是在武漢爆發的,由於後續採取了效果最有效的“封城”措施切斷感染的進一步擴散,這為他國防疫爭取到了時間。相關國家與此同時也採取了相應防疫措施來盡最大可能阻止輸入傳播。這也為自己贏得了一定時間,然而畢竟新冠狀病毒有很強的傳染性和潛伏期,幾乎不可能徹底阻斷病原體的輸入。

(韓國消毒)

不過由於病毒由輸入性傳播到社區傳播存在一定的條件。超級傳播者出現在人員聚集場所持續很長時間,這樣造成集體感染,在不加乾乾預的情況下會快速擴散。比如引爆韓國疫情的第31位感染者,參加2次1000人規模的禮拜活動,導致疫情快速傳播。另外一種就是沒有出現超級感染者,但是感染者零星分散,持續緩慢增長,干預措施也隨之加強最後得到控制。日本、新加坡就是這種情況。

(採集樣本)

諸如COVID-19這種類似的病原體,以後必然還是會有的,因為病毒本身也在進化和變異,其是大自然中藥平衡工具,以確保優勝劣汰,適者生存。所以人類需要做的就是儘可能認識自然,掌握規律,最大限度確保種群的生存和延續。

本文圖片來自谷歌圖片,感謝提供,歡迎大家批評指正留言點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