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心疼《安家》裡的房似錦,但女性獨立不是比慘大會!

不知道你們有沒有發現,近幾年的國產劇總在女性角色上絞盡腦汁,尤其是現實題材的職場劇猶如井噴一般塑造了一批又一批“女性總攻”的角色。

可以心疼《安家》裡的房似錦,但女性獨立不是比慘大會!


從空白到氾濫,職場女精英的形象幾乎被框進了一套固定的模式,那就是做事雷厲風行,工作不近人情,戀愛坎坷不平,要問為什麼,全怪原生家庭。

不管聚焦於哪一行哪一業,人物的精神內核依舊是換湯不換藥,為鑄就每個女精英的人格魅力,總少不了“重男輕女”的父母和“吸血惡魔”的弟弟雙重buff加持,雖然造成了一定程度的角色趨同,但觀眾總是特別吃這一套,越悲慘越受用,屢次都能戳到中國傳統女性的痛點。

例如最近的熱播劇《安家》就因為女主房似錦的原生家庭頻頻被罵上熱搜,引起了一波對角色定位的討論。有觀眾一針見血地指出“難道沒有原生家庭的拖累,女性就不獨立自主、努力工作了?”

人們對精英女性強大的誤讀,不是從安家開始,也不會從安家結束。

01

趨同的女性形象

關於原生家庭的討論可以說是從樊勝美這個典型角色開始的。

在樊勝美第一次亮相在觀眾面前時,是一個光鮮亮麗的外企資深HR,不管是工作、長相還是性格在大城市中都算是條件不錯的,但在表面風光的背後是一個無底洞一般的家庭。

可以心疼《安家》裡的房似錦,但女性獨立不是比慘大會!


樊勝美的哥哥闖了禍,她為此出錢出力、跑前跑後,最後付出所有被家人掏空的時候,還是不能得到家人的體諒。

而在去年的現象級家庭劇《都挺好》中,蘇明玉也是個事業有成、工作刻苦認真的公司高管,她從小就成績優異,完全有能力考上清華大學,但母親為了不交學費,逼迫她去選擇師範學校。

為了照顧自己的兒子,讓快要高考的蘇明玉去洗哥哥的衣服。

如此的差異化對待迫使蘇明玉早早的脫離家庭,半工半讀為自己的前途打拼。

到了今年的職場劇《安家》,孫儷所飾演的房似錦也不例外,從她一出場就能嗅到以往女精英的派頭。

可以心疼《安家》裡的房似錦,但女性獨立不是比慘大會!


作為房產中介的店長她豪情萬丈地放言“沒有我賣不出去的房子!”那種打了雞血的鬥志就像是吃了千年人參的佟掌櫃。

可以心疼《安家》裡的房似錦,但女性獨立不是比慘大會!


房似錦前期人設並不討喜,但是偉大的編劇說了,現在你們又多麼討厭她,後面你就會有多麼心疼她。於是為了削弱房似錦的稜角,編劇給她安排了一個悽慘的原生家庭。

可以心疼《安家》裡的房似錦,但女性獨立不是比慘大會!


房似錦在家中排行老四,出生時因為是女孩,差點兒被母親丟到井裡。

小時候的房似錦慘到連飯都吃不飽,說到最喜歡的季節房似錦首先想到的就是季節恩賜給她的食物“槐花”。

之後依靠自己的努力在上海站穩腳跟,母親循著錢的味道壓榨房似錦,要求她當家裡的頂樑柱,為全家人做出犧牲。

為了要錢,她堵在房似錦家門口,讓鄰居圍觀,當眾給自己的親生女兒難堪,害得她差點兒丟掉工作。

而弟弟房家棟的演技更是深得母親真傳。在姐姐面前說要錢是母親不對,營造出和姐姐統一戰線的姿態,實則和母親串通起來,道德綁架房似錦為其還房貸。


這樣一比,差點兒被投井、連飯都吃不飽的房似錦要比樊勝美和蘇明玉慘多了。然而國產劇似乎陷入了這樣的誤區,總把那些性格不合理的地方推給原生家庭,試圖用原生家庭做萬能鑰匙來塑造女性的反差和強大,好像每個人奮鬥的因素只是為了擺脫生存上的困境,而非個人價值的追求。

難道成就女性的真的只有悽慘的原生家庭嗎?

02

女性獨立不全是家庭環境的逼迫

把爛牌打成王炸的女性比比皆是,無論何時,無論處在哪行哪業,能被大眾認可的只有自身的硬實力。

我想到第一次在熒屏上認識的張韶涵,那時候她21歲,青澀又懵懂,以女主角的身份出演了《海豚灣戀人》,在裡面扮演一個身世坎坷堅持不懈追求夢想的歌手。

和她本人的經歷類似,張韶涵的原生家庭並不美好,在她小時候因為家裡經濟拮据,吃了不少苦。但是憑著對音樂的一腔熱愛,張韶涵一年之間參加了近20多次歌唱比賽,最終在2001年與福茂唱片簽約,接連出演了多部電視劇,成為了炙手可熱的女星。

2008年,張韶涵的父母離婚,而她因先天性心臟病在國外療養,就在這時她的親生母親卻捲走了她所有的積蓄,並在媒體面前誣陷張韶涵吸毒。面對媒體的圍追堵截,張韶涵只能無力地解釋著:“請相信我,我真的沒有吸毒。”

之後張韶涵忍痛與母親斷絕了關係,此後一段時間被公司雪藏。但在這個低谷時期,她並沒有放棄,也沒有被擊垮,作為一個歌手,她始終熱愛自己的職業,每次迴歸的專輯都會有幾首令人耳熟能詳的經典歌曲。在2018的熱播綜藝《歌手》中,她的一曲《阿刁》演繹出自己出道以來的別樣人生,縱使臺下的人不瞭解她的故事,但僅憑她出色的唱功和直擊靈魂的嗓音,就已經征服了聽眾的心。

回首過往,張韶涵一直信奉著積極的生活態度,對她來說,堅持自己熱愛的事業和自己是誰沒有什麼必然的聯繫,在她的規劃之下,她創建了自己的品牌,還實現了自己童年的夢想,買下了一座小島,成為獨立世界裡的女王。

除了張韶涵,演員賈靜雯在成名前後都經歷過一番痛苦的家庭重組。因為父親早逝作為長女的她同樣在年輕時就承擔起家庭的債務,等到長大成名,一直缺乏父愛的她愛上對自己噓寒問暖的富二代孫志浩。

但這段婚姻最終沒有獲得幸福安寧,經歷多次崩潰之後賈靜雯及時止損,帶著自己的女兒恢復單身。

逆境不會一直存在,能逆風翻盤的人一定蘊藏著獨特的定力和能量,幾年以來賈靜雯工作、健身、旅行,甚至開始寫作,積極地把生活填滿。歲月賦予了她獨特的魅力,也成功吸引到了小她9歲的修杰楷,年近四十的賈靜雯再次披上婚紗,走上了自己創造的幸福之路。

說到這裡,我又想到了另一個寶藏女人,那就是央視的美女主持——董卿。

在一次採訪中董卿曾透露自己的家庭關係:小時候父親對她的要求極其嚴格,不光要求她成績優異,還在物質生活和消費習慣上培養她的獨立,為此董卿從學生時代就保持勤工儉學、打工賺錢,希望得到父親的讚許。

因為父親的高標準,時常覺得很自卑,直到她做了主持人,董卿才慢慢發現自己的優點。她在節目中給大家分享自己的閱讀習慣,不論多忙、多累,不論節目是否在外景拍攝,她都保持每天一小時的閱讀時間。

結合對自我的認知和父親的教育,董卿取其精華,成長成為一個自律、自信又睿智的女人。

有句話說的很對:“18歲之前,你父母決定你活成什麼樣;18歲之後,你自己決定你活成什麼樣。”雖然不幸的人各有各的不幸,但每個成熟女性的智慧和魅力總是相似的,任何人的成長不單是仰賴於家庭,個人的愛好、天賦和社會歷練也是成就一個人獨立性格的關鍵。

03

女性獨立需要克服的誤區

1.獨立≠獨身,責任感≠逆來順受

女性獨立並不是獨身主義,需要女性與自己的家庭劃清界限。在豆瓣上我看過一個關於不婚主義的對話,很有智慧。

我問媽媽:不結婚可以嗎?

媽媽說: 如果外面煙花四起,街坊鄰居家的飯菜香溢出,大街上一家人手牽手出行,你能忍住不哭,就行。

在這裡母親既沒有說可以,也沒有說不可以,只是平靜地告訴女兒你可以選擇,但選擇的結果你也要坦然地接受。

排除堅定的不婚主義,大多數女人總是在家庭和自我中間尋找自由的出口。

(電影《82年生的金智英》)

“妻子”、“母親”、“養家之人”……要想完美的兼顧這些角色,好像勢必要犧牲掉個人的主觀能動性,於是獨立的壁壘就變成了責任感,為了家庭委曲求全的女性只能以這樣的身份來歌頌自己的犧牲和偉大。

事實上這也是一種誤區,責任感要有,但責任感不是逆來順受的藉口。過重的責任感有時不僅會喪失自我,還會給自己的子女帶來很大的壓力。

2.不要被偏見束縛

在職場中常常會有這麼一種偏見:“你工作這麼拼命,一定是因為感情生活很苦很匱乏吧?”之所以有職場得意,情場失意這樣的論調,其實是對女性角色定位的侷限。

然而真正的獨立女性似乎並不懼怕這些角色的束縛,她們更希望從自身探索無限可能。例如溫婉大氣的俞飛鴻,雖然總被不婚主義和女權主義拿來舉例,但她本人從未排斥婚姻也從未將自己樹立為大女人。

對於她來說,婚姻是生活方式的區別,她不會對自己的現狀感到焦慮,同樣不會因為別人的褒貶而對自己產生懷疑。

最後我想說的是原生家庭終究只是一個人的前半生,或許某一天我們將會成為子女的原生家庭,因此我們的未來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這世界上的很多事情都有可能是你的山窮水復,但只有你自己的心態才是真正的柳暗花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