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線城市,是什麼機構評選出來的?有無權威性?

漢上樑州


首先確定我國官方並未對任何城市劃分“一二三四”線的等級。

我國對城市的行政級別劃分依次為:首都、直轄市、副省級城市、省會、地級市和縣級市。

除此之外,國內外有部分專門針對不同領域研究的機構,會根據其研究指數對城市進行指數級排名。

例如被世界多個國家認可的Gawc等,根據城市發展水平、綜合經濟實力、輻射帶動能力、對人才吸引力、信息交流能力、國際競爭力、科技創新能力、交通通達能力等各層面將全球城市分為一線、二線、三線和四線城市(Alpha、Bate、Gamma、Sufficiency )

近年來,我國也有多個市場研究機構對我國城市進行分級。例如爭議較大的新一線城市研究院發佈的城市商業魅力排名中,也將我國城市劃分為:一線、新一線、二線、三線、四線、五線城市。

至於是否有權威性,需要評選機構和普通民眾達成一定共識後才能體現。對於新晉的評選機構發佈的排名,自然爭議性大於權威性,但即使目前較有權威的排名,最初也遭遇過這個質疑的階段。

因此,是否具有權威還需繼續關注!


西一安鮮


沒有權威性,是媒體級別的榜單。

近年很火的城市分級榜單,捧紅了一批新一線城市。也把90年代簡單的一二三線分級變成了六個級別。

也就是因為級別多了,很多網友對於城市的分級存有異議,甚至因此展開激烈的言語爭執。

那麼引起如此軒然大波的城市分級榜單究竟出自何處呢?該榜其實是來自於第一財經欄目旗下的新一線城市研究所,說直觀點就是一家電視臺的孫公司。

而這家公司的成立,是由成都企業推進合作完成的,據傳是成都某投資集團控股的報業與第一財經合作開發。因此榜單也僅僅是“媒體級”或者“欄目級”的定位,是不具有權威性的,跟百富榜這類榜單一樣屬於民間排名。

眼尖的網友不難發現,自從有了這份榜單,成都每年在15個新一線城市當中都是滿分排名第一,分值比南京、杭州都要高得多,更是比青島、寧波等城市高出一倍的分值,而且西部城市整體比東部分值泡沫都要高得多。於是真有網友去深挖這個研究所的來歷,並拿出證據說明這份榜單的實際運營機構是來自成都的企業。所以像2019年把萬億GDP的東部名城無錫踢出新一線,把4000億級別的西部昆明放在了新一線;把2000億的西部綿陽和7000億的東部唐山都放在三線這些案例也就不足為奇……

另外我們早年間討論的一二三線城市,是通過綜合實力評選的。而這份榜單全稱是“城市商業魅力指數排行榜”,也就是基於經濟領域活躍度和吸引力來作為主要參考值的。跟教育,醫療,收入等等都沒關係,甚至跟人均經濟也沒關係,不然成都這樣人均GDP和人均可支配收入都排名40開外的城市無論如何也排不到第一。

總之這僅僅當做一個參考看待就是了,畢竟是欄目組級別的榜單,而且帶有地域傾向性,厚此薄彼在所難免,看個熱鬧就好,不比較真。


城市發展報告


當前常說的幾線城市是第一財經雜誌下新一線城市研究所欄目商業魅力劃分

  • 首先,評選者只是一個雜誌欄目!
  • 其次,只是城市功能中的商業魅力!
  • 沒有權威性!
  • 北京、上海,廣州、深圳位次因每年標準不一樣而變動!

從國家角度,國外機構引用,全國重點城市共36個,特區2個!

  • 第一檔,省級直轄市4個,北京、天津、上海、重慶;
  • 第二檔,省會、首府、副省級計劃單列市32個
  • 副省級計劃單列市5個,大連、青島、寧波、廈門、深圳
  • 省會22個,哈爾濱、長春、瀋陽、西寧、蘭州、西安、太原、石家莊、濟南、鄭州、南京、杭州、福州、南昌、合肥、長沙、武漢、成都、貴陽、昆明、廣州、海口。
  • 首府5個,呼和浩特、銀川、烏魯木齊、拉薩、南寧。
  • 特區,香港、澳門!
  • 臺灣是中國領土但無具體行政!
  • 例如國外機構2018年中國城市表現力引用,省級直轄市為一線,省會首府副省級計劃單列市為二線
  • 商業魅力新一線城市,蘇州則屬三線城市

重點城市在商業魅力外,其社會政治、軍事交通、文化教育等對國家持續發展、國土安全功能極為重要!

  • 社會政治方面是地區核心
  • 文化教育中心
  • 以在校本專科大學生數量為例
  • 交通樞紐
  • 以鐵路為例看重點城市節點功能!
  • 軍事戰略國土安全
  • 以蘭西為例代表
  • 國務院批覆文件中強調,蘭西處藏疆咽喉寧蒙要衝在穩藏固疆維護國土安全中具有特殊功能
  • 西部戰區陸軍機關駐蘭,聯勤保障中心駐西寧!
  • 這不是商業魅力可體現的功能!

天佑中華紫氣東來


從我對中國城市20年的研究經歷來看,關於城市“分線”排名,以及城市各項指標得分,對城市的運營機構來說,具有一定的現實參考意義,但權威性肯定是缺乏的。

就在昨天(2019年5月24日),由第一財經發布的《2019年中國城市商業魅力排名》已經出來了,大家請看:

和往年一樣,一線城市排名依舊是:北上廣深,新一線城市有了一個變化,昆明成為今年的黑馬城市,入圍了新一線,而無錫連續兩年掉隊了。其他城市排名差別不大,西安進步了幾位,長沙和鄭州位置互調了,成都依舊保持在新一線城市第一位。

要明白這個排名的邏輯,你必須深入的去理解,去每一個城市調研,去體驗每個城市的生活!

1個城市有10000種定義,但是第一財經採取了5個維度,80多項指數來給這些城市打分,意義不是在於給這些城市排名,而是給大家一個選擇城市工作和生活的參考。

因為這個榜單的重要性和媒體的關注度,所以,也成為每個城市營銷的重要機會與平臺。

蔣老師也多次在公開場合提到,第一財經的城市分線,對於區域經濟研究來說,不具備太多參考價值,因為他們是從五個維度:城市商業資源聚集度、城市樞紐性、城市人活躍度、生活方式多樣性、以及未來可塑性。

為什麼缺乏權威性,只具備參考價值

如果長時間出差,遊走在北上廣深四個城市,你一定能感覺到,上海的商業資源聚集度其實是全國最好的,其次是北京,再是深圳和廣州,但是上海的總體分數之所以落後北京,這是因為上海在城市樞紐性、未來可塑性方面,輸給了北京,因為北京是全國的文化、教育、交通中心,以及包括北京中關村,成為中國的科技中心,所以,在未來可塑性,北京得分確實要高很多。

但是北方的城市都有一個共性,夜間活躍度普遍低於南方,也就是說,京津冀的夜間活躍度,沒有長三角和珠三角發達。但是這並不能說明,京津冀城市群,在城市排名上,會輸給長三角和珠三角,這大概是南北生活習慣上的差距。

大家再看二線和三線城市排名

其實這裡面有幾個城市,需要單獨拎出來講,分別是無錫、廈門、大連、福州、濟南

這五座城市,曾經都或多或少,或者與新一線城市的排名非常接近,廈門大家都知道,城市不大,人口不多,但是商業環境和氛圍是不錯的,而無錫作為長三角重要的經濟城市,以及江蘇省第三大城市,GDP過萬億,商業環境是非常好的,可是連續兩年沒有入圍新一線城市,難道就要說無錫的經濟不行嗎?城市排名落後了嗎?

其實不然,新一線城市的排名,也是通過各個大數據指標得出,不能以偏概全,無錫的商業氛圍,在國內至少前15名是可以進的,但是在城市樞紐性和未來可塑性、生活多樣性方面,與一些中西部強省會城市相比(武漢、成都、長沙、鄭州),佔了下風。

從三線城市的整個排名情況來分析:

這項排名也不是以經濟為中心,而是以商業為中心,比方說三亞本身的GDP體量不到2000億,但是三亞的商業資源在三線城市裡面,還是排名靠前的,這是因為三亞整體的商業環境、旅遊環境在國內是非常不錯的,包括交通樞紐性,三亞機場也是全國排名前20位的。三亞對國外遊客的吸引力也是非常強的,所以,除了經濟總量,三亞在商業指數上,表現也是不錯的。

再比如臨沂和唐山,這兩座三線城市的GDP遠遠高於烏魯木齊,但是烏魯木齊的商業指數在這兩座城市之上,這恰恰說明烏魯木齊作為新疆首府,商業資源的聚集度是非常不錯的,我曾經去過三次烏魯木齊,發現烏魯木齊的消費不必北上廣深低,或許是偏執一隅,烏魯木齊的商業環境確實比大多東部和中部三線城市好,接近二線城市水平。

四、五線城市點評

先看常德,GDP總量位居湖南省第三位,本應該是三線城市,但是在新一線城市排名裡面,常德屬於四線城市,最核心的原因,莫過於常德的商業資源受到交通的影響,常德至今還沒有高鐵,作為湖南省第三大城市,高鐵已經在中國有了10年以上的運營歷史,可是常德還沒有通,這大大影響了這座城市的商業發展。

而對比省內的衡陽、岳陽、株洲,特別一提衡陽,一座城市擁有5個高鐵站,分別是:衡陽東、耒陽西、衡山西、祁東、以及新開的西渡站。

交通的便捷,使得衡陽在招商引資和商業資源的吸引上,超過了常德,從城市人的生活多樣性來看,衡陽人的選擇確確實實多於常德,因為距離珠三角更近,所以,衡陽的生活文化會受到廣州和深圳的影響。

所以,可以明顯感知到,四五線城市的消費環境、商業資源是比較落後的,但是隨著時間的推進,慢慢也會有一些新的商業資源注入,與一二線城市形成漏斗形商業模型。

綜上所述:

從一線城市,到新一線城市,再到二線、三線、四線、五線,在經濟數據方面,不具備權威性,但是對城市運營機構以及人們對城市生活方式的選擇,具有一定的參考意義。


蔣昊說經濟


中國幾線城市評定在2013年開始,評定的不是機構,而是媒體,那就是《第一財經週刊》。

第一財經週刊已經改名為《第一財經》,是上海東方傳媒集團有限公司主辦。每年發佈《中國城市商業魅力排行榜》,對中國城市進行劃分。

城市等級劃分方式

劃分標準是上一年的商業資源集聚度、城市樞紐性、城市人活躍度、生活方式多樣性和未來可塑性五大指標。

其中商業資源集聚度佔據比重是0.25

城市樞紐性佔據比重是0.2

城市人活躍度佔據比重是0.17

生活方式多樣性佔據比重是0.18

未來可塑性佔據比重是0.2

一級指數的權重以新一線城市研究所專家委員會打分的方式計入,二級指數以下的數據則採用主成分分析法。


商業資源集聚度主要考量的指標為大品牌青睞指數、商業核心指數和基礎商業指數,160個品牌在各個城市的門店數、餐廳和影院數、超高層逑築數量以及最基礎的城市GDP和常住人口數椐。

生活方式多樣性主要出門新鮮度、休閒豐富度和消費多樣性三方面聚焦衡量。

城市人活躍度與滴滴出行的滲透率、移動設備的活躍度、地鐵的通達度、京東的訂單指數領英活躍度有關。

城市可塑性反應的是城市未來發展潛力,類似於人的未來可塑性,與高校數、創業指數、活躍度、標籤數、領英活躍度有關。

北上廣深已經改寫上北深廣

進入一線城市的北上廣深都是商業中心、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城市人口較為集中,生活方式領導潮流,像上海歷來就有夜巴黎的美譽,是長三角的交通樞紐和經濟金融和文化中心,商業地位十分重要,也是長三角科技中心,依然是年輕人嚮往的主要城市,城市發展潛力無限;北京是全國政治中心和北方交通樞紐,也是金融中心;深圳毗鄰香港,地理位置優越,成為開放前沿,是領導世界潮流,是重要的南方出海港,其科技創新能力驚人,是高學歷年輕人的嚮往;廣州也是毗鄰香港,靠近深圳,是重要的交通樞紐,已經成為珠三角的中心城市之一,是年輕人淘金的地方。

北上廣深,隨著經濟發展和金融發展的節奏不同,目前已經出現了變化,18年成為了上北深廣,上海之所以成為超過北京一等一的城市,就在於上海的金融中心地位更加穩固,科技實力日益增加,年輕人有更多的發展機會;深圳超過廣州可能與深圳的創新活力有關,集中了諸多的偉大企業,導致人口流動更有活力,未來在科技創新方面更有活力,也就是城市的可塑性更加強力,深圳的城市樞紐功能要比廣州弱一些,但生活方式與香港可能更加的接近,多元化更加的具有活力。

新一線城市橫空出世

現在某些原來的二線城市,金融實力和城市樞紐也已經凸顯出來,尤其是城市可塑度非常強,

比較突出的有杭州、武漢、南京、成都和寧波等,但想不到的是排列前五的是成都、杭州、重慶、武漢和蘇州,成都逆襲成為新一線城市的頭把交椅,成都是四川省會城市,以悠閒慢節奏的生活著稱,竟然超過杭州,頗令人意外,可能與成都的西南樞紐地位有關,杭州雖然是人間天堂,也有阿里巴巴,創新活力很好,但是交通樞紐功能可能不如成都重要。

浙江寧波也是新一線城市,寧波的工業創新實力很強,城市可塑度也就增加,江蘇是最多的新一線城市省份,有蘇州、南京和無錫。新一線城市主要集中在發達地區和老牌工業地區,像寧夏和新疆、西藏、甘肅、江西、雲南和廣西都沒有,廣西南寧作為東盟博覽會的主辦城市,未來有可能晉升新一線城市,南寧城市可塑度比較好,城市樞紐也不錯,關鍵是商業集聚度可能不算高,生活多元化可能稍遜於杭州,城市人活躍度倒是不錯,夜生活很豐富,


杜坤維


其實這個每年一次的“城市商業魅力”排行榜,最尷尬的可能就是成都了。一方面成都網民和宣傳輿論部門為又一次排在新一線首位而歡呼雀躍,另一方面又要應對網上來自各地的網友對它的攻擊和嘲笑。

網上被罵得最兇的就是成都。什麼“花錢買榜”呀,什麼“第一財經是他們家”的呀等等,要好難聽有多難聽。因為從GDP也好、城市重要層級來看也好,成都都應往後排,人們懷疑是第一神經從中搞鬼,於是“槍打出頭鳥”了。而成都網友最懷疑的就是隔壁那個“山卡卡”、“農直市”人在帶頭使壞。但同時他們也逐漸的著急和不耐煩了:連續4年都是新一線首位,排在外面給人家守門呀。難免抱怨:究競我們成都好久才能進入舊一線啊?是不是被人吊打當猴耍囉?

其實像重慶、天津這樣的直轄市,它們是不屑於也不關心你那個所謂的“一線”的,它們享受著國家給予的各種政策優惠。相反的,如果哪天傳出國家要設第五個直轄市了,肯定要打破腦殼,相信排名爭當“新直轄市候選城市”的肯定就遠不止15個了。

對於地級市的普通網民來講,他們的城市得了多少分、排名是怎麼來的也不曉得,也不太關心,只要生活安逸就行。像我的家鄉,由去年的所謂“三線”降為了“四線”,我反而感到高興和感謝第一神經,說明房地產大鱷還沒有注意到我們,今年的房價不會太高。我就在網上看到成都人在呼籲:我們不想爭啥子一線哈,除了工資沒漲,啥子都在漲,我們就想平靜的生活。其實我的家鄉就挺好:身處平原,有山有水;GDP總量和人均處於全省前茅;通高速高鐵,物價房價都不太高;氣候宜人,鳥兒天堂。所以何必去爭啥子一線二線呢?

第一財經:看在普通民眾的份上,放過成都吧!


曉康929


評選出所謂的一線、二線乃至三四五線城市的機構,都是民間的機構,因為在我國政府層面並沒有有關一線、二線、三四五線城市的劃分,也沒有定義相關的評選標準,因此評選幾線城市的機構,並非國家的官方機構,而只是民間的機構。比如不久前第一財經·新一線城市研究所就發佈了最新的《城市商業魅力排行榜》,其中裡面所劃分的一線、新一線、二三四五線城市如下表。



其實在我國政府層面劃分城市的方法只有兩種,一種是行政等級劃分,比如分為直轄市、副省級城市、計劃單列市、省會城市、地級市等。另外一種是按照城區常住人口來劃分,有超大城市、特大城市、大城市等。因此對於第一財經•新一線城市研究所劃分的幾線城市,權威性自然是欠缺的。


當然了,也不能完全否認這個《城市商業魅力排行榜》,它並非是隨便亂排名的,是有它的評選標準的,即依託商業資源集聚度、城市樞紐性、城市人活躍度、生活方式多樣性和未來可塑性五大維度指數來評估出來的,每個維度指數也有它相應的計算方法,對於城市運營機構來時,具有一定的現實參考意義。


錦繡中源


大家好,我是勇談。對於幾線城市的分法其實都是媒體的做法,官方對於城市的分法主要是兩種:根據市區常住人口和行政級別。其實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幾線城市的分法最開始是為房地產企業服務的,大家可以理解為幾線城市的劃分是從行業標準開始向大眾標準轉變的。大眾逐漸熟悉這樣的標準後,開始習慣於這樣的分法來區分城市,而作為地方來說也開始默認這種分法。

目前網上主流的分幾線城市的媒體是第一財經,是中國第二大傳媒集團上海文廣新聞傳媒集團旗下媒體品牌

媒體的權威性怎麼來說?這就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媒體不同對於幾線城市的分法也不一樣,不過第一財經通過對城市的商業資源集聚度、城市樞紐性、城市人活躍度、生活方式多樣性和未來可塑性這5大指標來劃分幾線城市的做法,確實得到了不少業內外人士的認同。幾點觀察:

第一、對於自己所在的城市到底是幾線城市不少朋友都很在意,你知道自己的城市是幾線嗎?根據第一財經的劃分方式,目前我國一線城市有4座(北上廣深),新一線15座,二線30座,三線70座,這幾年媒體和資本關注比較多的城市其實還是新一線和二線,也就是45座左右的城市。

第二、多數朋友對於幾線城市的區分主要感覺還是經濟發展情況,也就是我們所說的GDP。雖然說很久以前國家就提出了“不以GDP為綱”但是在實際發展過程中,GDP指標還是能夠準確反映一個地方的發展程度。一般來說GDP產值越高的城市,經濟就越發達,產業越發達。

對於媒體評選的幾線城市,信則有不信則無

官方對於城市的劃分有兩種:行政級別和市區常住人口(切記不是區域人口數量),行政級別來說就是我們所說的:直轄市、副省級城市、省會城市、普通地市和縣市等;對於市區常住人口的劃分國家是這樣的,按照國務院2015年發佈的《關於調整城市規模劃分標準的通知》我國城市按照城區人口規模分為超大城市(1000萬以上)、特大城市(500到1000萬)、大城市(100到500萬也分為3個等級)、中等城市(50到100萬)、小城市(50萬以下);自己所在的城市到底處於什麼位置?大家自己對號入座。

不過有幾點大家是需要注意的,國家發改委和其他國家部門對於城市的一些項目批覆和政策扶持都是按照市區常住人口和GDP來進行的,比如前幾年很多城市都在進行地鐵交通申請,後來國家發改委就把標準提高到市區常住人口300萬以上,GDP3000億以上,當然還有對於財政收入有一定要求。

綜上,幾線城市的劃分是媒體按照一定的測算方式來進行的,但是官方並沒有給出明確回覆。官方對於城市的支持和項目規劃還是按照人口和GDP、財政收入和區域發展要求等來進行統一安排的。原創不易,喜歡記得點贊、轉評、關注,歡迎大家積極訂購勇談的專欄,更多優質內容繼續貢獻中。


勇談房產壹貳叄


毫無權威,自己哄自己,助長地方狹隘主義。媒體,房地產公司從中獲得私利。國家應該管一管,包括各地排名榜,可以由國家權威部門定期發表,其它一律禁止,防治胡編亂造,造謠生事。


東軒99


所謂的一二三線城市,有很多機構進行評比。這些機構可以分為兩類。

一類是以這種排名作為主業進行商業活動的機構。比如說比較出名的第一財經。那這些機構如何利用這種排名掙錢呢?其實和大學排行榜走的是一個套路。那就是像各市政府索要贊助費用。拿了錢就可以排的高一點,檔次可以升一升。另外這一種排名很具有話題性,本身也可以為自己帶來一些商業贊助。

另外一類是一些企業。這些企業對城市進行分類是為了便於進行全國擴張和市場管理。對於不同的發展層次的城市採用不同的市場戰略。這些企業的城市分類排名一般是不公佈的,只在企業內部作為商業資料留存,可以說是一種企業機密。最常見的兩類企業就是房地產企業和零售企業。因為這些行業的特點,市場具有區域分割性,因此有必要對於各個細分市場進行分類研究制定相應的商業戰略。

政府機構對城市也有排名,但不進行分類。比較典型的是中國社科院,每年都公佈城市競爭力研究。中國社科院是一個具有官方背景的機構,其研究成果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官方的態度。但城市競爭力本身和城市分類沒有太大的聯繫。

政府對於城市的分類是通過行政級別來體現的。中國的城市,實際上有兩個級別。一個是直轄市,一個是地級市。在地級市當中又有更進一步的分類。一共有15個城市,其中包含10個省會城市,5個計劃單列市,享有副省級級別。也就是說地位高於一般的地級市,但是比直轄市略低一點。此外其他的省會城市雖然是地級市,但是畢竟作為省會在各方面想有一定的特殊待遇,所以地位高於一般的地級市。從行政角度來看,直轄市高於副省級城市,後者又高於普通省會城市,沒有任何身份的一般地級市地位是最低的。如果要細分的話,中國城市的行政級別就是這4個檔次。

至於現在一二三線城市分類的權威性,這要看從什麼層面來理解。從行政角度上來講,沒有任何權威性。從市場角度上來看,也需要根據不同行業,仔細分析,才能看是否合理。不同的機構的分類和排名是有很大差異的,很難說哪一家一定是對的,哪一家就一定是錯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