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乳成分能否促進腸道健康?


多年來,我們一直都在多方面的宣傳母乳餵養,母乳餵養不但對於新生兒的營養吸收,免疫力提高等方面有著重要的作用,母乳餵養對於嬰兒腸道菌群的建立,有著至關重要和不提替代的作用,這也是提倡母乳餵養的重要原因之一。

先來介紹下新生兒腸道菌群建立的重要性

現在的研究普遍認為,當在目前子宮內時,新生兒的腸道是無菌的,而當嬰兒出生後,從接觸外界環境,甚至接觸目前產道的那一刻起,嬰兒就開始接觸外界的微生物環境,腸道菌群的建立就已經開始了。

建立健康平衡的腸道菌群,對於新生兒來說非常重要,越來越多的研究證明,好的健康的腸道菌群系統,不但對於新生兒的消化道功能健康,免疫系統建立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及時對於成年後個人體質,疾病抵抗能力等方面,都有著不可忽視的影響。而如果無法建立正常的腸道菌群,腸道有益菌無法建立優勢地位,而致病菌過度繁殖,則可能造成新生兒發生壞死性結腸炎的疾病,這種疾病是導致新生兒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小兒的腸道菌群發展,通常分為3個階段,一般0~14個月屬於第一階段,這個階段嬰兒的腸道菌群的發展期,通常在這個階段, 我們很熟悉的“雙歧桿菌”佔有絕對的優勢;15個月到2歲半期間,小兒的腸道菌群進入了過渡期,這時小兒的腸道菌群變得更加多樣化,雙歧桿菌的比例會逐漸減少,而從31個月開始,小兒的腸道菌群會進入穩定期,細菌種類的比例和變化都隨著時間的推移而越來越小。實際上,3歲以上兒童的腸道菌群,已經與成人的腸道菌群基本類似了。

我們的腸道內是一個巨大的微生態環境,裡面包含了百萬億個細菌,成年人腸道內的這些細菌總重量可達1.5公斤左右,對於維持腸道健康,營養吸收,保護腸黏膜,保持免疫系統健康等多個方面,健康良好的腸道菌群,都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在嬰兒期的腸道菌群建立階段,打好基礎,建立健康正常的腸道微生態系統,是非常重要的。

母乳對於腸道微生態健康的重要性

母乳對於小兒腸道健康微生態系統的建立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寶寶出生後,腸道內的益生菌形成來源主要包括幾個方面,一是外界環境,二是母乳餵養,三是母乳餵養時母體表面的相關微生物。研究顯示,小兒腸道內的有益菌群,有30%來自於母乳餵養傳遞的益生菌,10%來自於母體表面的鏈球菌、葡萄球菌等微生物。

健康的母乳餵養,不但可以有益於嬰兒腸道內的有益菌補充,對於建立良好的微生態緩解,為腸道內的有益菌提供營養,甚至於有效防止致病菌孳生,母乳都有著重要的作用。國外關於乳製品的相關研究報告中發現,母乳中所含的低聚糖(僅次於乳糖的第二大糖分),雖然不能被作為營養吸收,但它可以起到為腸道有益菌提供營養的重要作用,小兒腸道菌群的健康發展,與外界微生物益生菌的接觸和攝入有關,同時也與腸道的內環境有關,母乳中的低聚糖成分、以及其他營養成分,可以為幼兒的腸道菌群建立,提供良好的營養和環境,在新生兒的腸道中,存在著一種特有的有益菌,嬰兒型長雙歧桿菌亞種(B. infantis),這種菌可以促進腸道產生一種酶,而這種酶還會進一步將母乳中的糖蛋白分解成低聚糖,為這個菌和其他腸道有益菌提供營養。

除此之外,母乳中所含有的乳鐵蛋白,還會對腸道內有害菌有一定的抑制和殺滅作用,具有保護腸道黏膜,保持腸道有益菌群穩定性的作用。


李藥師談健康


母乳成分可以促進腸道健康,因為母乳中含有溶菌素高,F噬細胞多,可以直接殺滅新生兒腸道內的有害菌。

並且母乳中含有的乳糖有助於乳酸桿茵,雙歧桿菌生長。

母乳中乳鐵蛋白含量也多,能夠有效地抑制大揚桿菌的活性和生長,保護腸黏膜,使黏膜免受細菌侵犯,增強胃腸道的抵抗力。

另外母乳中還含有很多營養成分,

一是,母乳中含有的乳蛋白和酪蛋白的比例最適合新生兒和早產兒營造吸收的需要。

二是,母乳中含有的半胱氨酸和氨基牛砍酸的成分都較高,有利於新生兒大腦的發育,三是母乳中還有的未飽和脂肪酸的含量也較高,且易吸收。

三是母乳中含有的鈣磷比例適宜,糖類以乳糖為主,有利子鈣質吸收。所以,母乳餵養的寶寶一般不需要補鈣。

四是母乳豐富的分泌型免疫球蛋白可以增強寶寶呼吸道抵抗力,能增強寶寶的抗病能力。

所以,務必要堅持母乳餵養,並且,初乳的營養更加全面。




育兒生活達人


母乳是最適合寶寶的食物,營養成分最全面,也最容易吸收,還含有SIgA等免疫成分,因此,母乳餵養寶寶患腹瀉、消化道感染、過敏等疾病的機會明顯低於人工餵養寶寶。毋容置疑,母乳成份能夠促進新生寶寶的腸道健康,我們要旗幟鮮明地鼓勵推廣母乳餵養。下面舉兩個例子來說明母乳成份對腸道健康的重要作用。

分泌型IgA(SIgA)

母乳中含有豐富的SIgA,尤其是初乳中最多,早產兒母親乳汁中SIgA比足月兒媽媽高。SIgA本質是一種蛋白質,跟我們人體吃進去的其他蛋白質不同的是,母乳中的SIgA在胃液中穩定,不被胃酸和胃蛋白酶破壞,所以能夠經胃“毫髮未損”地進入腸道發揮作用。SIgA到達腸道後,可粘附在腸粘膜上皮細胞表面,封閉病原體,阻止病原體吸附在腸道表面,抑制其繁殖,能夠預防多種有害病毒(如輪狀病毒)、細菌引起的消化道感染。

壞死性小腸結腸炎在早產兒中具有很高的發病率和死亡率,它和腸道菌群引起的炎症有關,發表於Nature medicine(影響因素32.6)的一項研究[1]發現,母乳餵養的早產兒壞死性結腸炎的發病率明顯低於非母乳餵養的新生兒,母乳是新生兒IgA的主要來源,壞死性結腸炎的發展和IgA的減少有關。母乳IgA參與塑造了新生兒寶寶的宿主—腸道微生物群關係,是預防壞死性結腸炎的關鍵和必要因素。



人乳低聚糖

母乳中含有人乳低聚糖(HMOs),是一類未結合複合聚糖,由5種單糖組成,目前已經發現上百種不同結構的人乳低聚糖。人乳低聚糖相當於一種“益生元”,對新生兒腸道穩態和免疫發育起重要作用。益生元的作用是給益生菌提供“食物”,能夠被腸道有益細菌分解吸收,促進有益細菌生長繁殖。

發表於Nature communications 的一項研究【2】表明,輪狀病毒陰性和無症狀輪狀病毒陽性新生兒媽媽母乳中的HMO結果相似,但兩者與有症狀輪狀病毒陽性新生兒的顯著不同。同時還發現,HMO增加輪狀病毒減毒活疫苗的複製,增強針對輪狀病毒的免疫反應,為嬰兒提供更好的保護。


除了上面提到的兩個例子,還有研究【3】發現,

母乳中含有的複雜微生物群落可以幫助嬰兒建立、定植腸道菌群,而母乳微生物群的組成和多樣化與母體因素(分娩方式、胎次和BMI)、哺乳習慣以及母乳的其他成分有關。

總之,目前已經有很多研究從不同方面證實了母乳內各種成份對於促進寶寶的腸道健康有明顯的作用,臨床上也可以看到,相比於人工餵養寶寶,母乳餵養寶寶消化吸收明顯更好,很少出現消化功能紊亂、消化不良、腸道過敏症狀、病毒性腸炎等疾病。建議純母乳餵養至少至6月齡,有條件可延續至兩歲甚至更長,寶寶受益將更多更多。


參考文獻:

[1] KP Gopalakrishna et al.Maternal IgA Protects Against the Development of 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 in Preterm Infants.nature medicine(2019).

[2] S Ramani et al.  Human Milk Oligosaccharides, Milk Microbiome and Infant Gut Microbiome Modulate Neonatal Rotavirus

Infection.nature communications(2018)

[3] S Moossavi et al.  Composition and Variation of the Human Milk Microbiota Are Influenced by Maternal and Early-Life Factors.Cell Host Microbe (2019)






懸壺小兒科


母乳是可以促進嬰兒腸道的健康的,嬰兒出生時腸道系統其實還不夠完成,還需要繼續發育,母乳的成分有利於促進嬰兒建議腸道環境,這也是為什麼1歲以內的嬰兒不建議喂水的原因,如果給1歲以內的嬰兒喂水,會劈壞母乳在腸道中建議的環境,從而損害嬰兒的消化系統。因為母乳對於嬰兒的腸道消化吸收有很重要的作用,所以在嬰兒吃母乳期間哺乳期的媽媽還要注意乳頭的清潔,如果是人工餵養還需要注意奶具的消毒,才不會影響嬰兒的腸道健康。

母乳餵養不僅僅有注意嬰兒的免疫力,抵抗力的建議,還有腸道環境的建立,對於孩子未來的健康乃至成人後的身體健康都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不僅僅是母乳對於嬰兒的腸道健康影響很大,在嬰兒未出生時,孕期女性的腸道健康對於孩子未來的腸道健康也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我們都知道腸道健康會直接影響人的情緒,如果腸道不健康會增加抑鬱症的風險,對於嬰兒也一樣,如果孕期女性經常出現便秘,那麼順產的孩子在產道中也會接觸到這些細菌,會增加未來兒童自閉症的風險,所以孕期預防便秘也十分的重要。


人的免疫系統有很大的部分是在腸道中的,未來孩子的抵抗力,免疫力,出了與吃母乳有著重要的聯繫,與腸道健康也有十分重要的聯繫,比如孩子是否會有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不佳等問題,都應該先看看孩子的腸道健康是否存在隱患,再從營養素的補充上著手。


心理營養師程偉華


母乳中極其重要的一個活性蛋白乳鐵蛋白(LF),是轉鐵蛋白家族中的一種鐵結合糖蛋白,在母乳中的含量最高。對於嬰幼兒而言,免疫系統要在1歲左右才能成熟,而這時乳鐵蛋白是嬰幼兒腸胃的第一道防線。

根據現有人群研究結果表示,母乳中的LF可以預防和輔助治療嬰幼兒的腹瀉、新生兒壞死性小腸結腸炎。

LF對腸胃的保護,是通過抗微生物、促進腸道發育、促進鐵吸收、免疫調節等來發揮健康效應的。

《乳鐵蛋白嬰幼兒健康效應專家共識》中指出:

LF能促進胃腸道中的有益菌如雙歧桿菌,乳酸菌的增殖。這有利於改善嬰幼兒的腸胃消化功能,預防腸胃疾病的發生,有助於營養的攝入吸收,從而促進嬰幼兒的生長髮育。

同時,LF可以保護腸道不被有害菌損傷,改善腸道微生物菌群,維持腸道菌群的平衡。這有利於預防由病毒引起的嬰兒腹瀉等常見疾病。

LF除了對腸胃有保護功能外,也可以預防和輔助治療嬰幼兒的呼吸道疾病、新生兒敗血症等。

溫馨提示:

嬰幼兒餵養,母乳優先,它是最適合也是最安全健康的嬰幼兒食物來源。


謝謝閱讀,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被寫作耽誤的營養師


小寶寶剛剛來到這個世界上,他的胃腸道非常的嬌嫩脆弱,而對於這個時候的小寶寶來說,最好的食物就是母乳了。母乳不僅僅可以提供給寶寶充足的營養物質,還可以促進新生兒的腸道健康。

母乳成分之所以能夠促進寶寶的腸道健康,首先是因為母乳裡面含有大量的opo結構的脂肪,這是一種特殊的脂肪,非常容易被寶寶嬌嫩的腸胃所吸收。



母乳中不僅有大量的蛋白質和脂肪,還有豐富的磷脂可以促進寶寶神經系統的生長髮育。而事實上,母乳的有益之處還有很多,裡面含有的免疫抗體,可以提供給寶寶更多的免疫力,讓寶寶不受外界病菌的侵害。

母乳裡面有著大量的益生元,以及媽媽自身轉移的益生菌,這些可以幫助寶寶的腸道,建立起健康的腸道菌群,對於寶寶今後的生長髮育和腸道健康,有著不可缺少的的重要作用。

母乳中的黃金奶-初乳,可以說是寶寶最珍貴的禮物。初乳跟成熟乳相比,含有更高的蛋白質含量,更多的礦物質,大量的維生素,以及富有免疫活性細胞和活性調節物質,幫助寶寶建立健康腸道菌群,同時不會增加寶寶的腸胃負擔。

所以,千萬別因為初乳看著少,或者顏色發黃就不給寶寶吃,這可是花錢也買不到的!

@健康真相官#真相來了#


婦產科女司機颯姐


首先來說明一下這個問題,母乳相對來說對嬰幼兒的腸道健康是有著一定促進和幫助作用的。

因為在嬰幼兒時期腸道發育不完全,只能先通過母乳來攝入一些營養元素。

母乳中的母乳低聚糖是天然的益生元,能夠為寶寶的腸道健康,尤其是益生菌環境,提供非常好的營養補充,可以促進一些有益菌的生長,讓嬰幼兒的腸道,菌群處在一個非常健康的狀態。


國外的一項研究,針對於嬰幼兒的腸道發展分為三個階段。

第1個階段是發育期,他的時間是維持在出生後的第3個月到第14個月。

第2個階段是過渡期。過渡期的階段是在出生後的15個月到30個月。

第3個階段是穩定期。穩定期指的是出生後的31個月以及以上。

在幼兒發展的3~14個月,這些腸道菌群處於一個發展的階段,這個時候雙歧桿菌佔據了非常重要的地位,而這個雙歧桿菌也是我們人體內有益菌的主要代表。

同時隨著幼兒年齡的增長,腸道的發育越來越好,通過母乳的餵養,能夠很好的強化嬰兒的腸道健康。


那到底母乳餵養需要喂到多少歲呢?

針對這個問題的話美國的兒科學會推薦是母乳餵養,維持6個月到一歲,這個時間。

但是世界衛生組織的建議,餵養的時間持續到寶寶兩歲的時候會更好,而且我國的營養學會,也認為兩歲,這個階段是嬰幼兒斷奶的最佳時間。

同時在今天斷奶的時間段,有慢慢的添加一些容易消化的輔食,以及補充一些相關的益生菌,這樣能夠更好的促進嬰幼兒的生長髮育和身體健康。

所以說母乳的餵養對於腸道健康的幫助還是挺大的。


健身大喇叭


眾所周知母乳餵養好。美國一項最新研究發現, 不僅是母乳, 媽媽乳頭及周圍皮膚上的細菌也有助於寶寶的腸道健康。

  • 加利福尼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研究人員近日在《美國醫學會雜誌·小兒科》刊上撰文說, 他們對107對母嬰展開調查, 在寶寶出生第一年採集母乳、嬰兒糞便和母親乳頭周圍皮膚樣本, 對這些樣本進行細菌分析。

  • 結果顯示, 母乳餵養的寶寶糞便細菌構成不同於喝配方奶粉的寶寶。

一般來說, 寶寶腸道內三成的有益菌直接來源於母乳, 另有一成有益菌來自母親乳頭周圍皮膚。另外, 寶寶添加輔食後繼續母乳餵養, 同樣能收穫大量有益菌, 促進身體健康。

  • 不過, 這項研究沒有涉及配方奶粉餵養的寶寶如何獲得健康的腸道菌群結構。

  • 先前的研究證明, 寶寶早期形成健康合理的腸道菌群結構, 有助降低哮喘、過敏和肥胖幾率, 促進新陳代謝, 增強免疫, 甚至能影響大腦功能。


參考文獻

[1].美研究發現母乳餵養有助嬰兒健康新證據[J].中國食品學報,2017,17(05):72.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