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的阿瓊坦克現在還有沒有作戰能力?

快馬濁酒的悟空


阿瓊坦克的作戰能力還是有的,畢竟會跑、會開炮,就算是再不濟也是個能動的鐵殼子加大炮,所以怎麼能說沒有戰鬥力呢?但是這個戰鬥力的強弱真就難說了,單從紙面來看,阿瓊追求的是世界一流的主戰坦克標準,但是從實際研發出來的產品看,阿瓊又是一個不符合要求的坦克。

圖為阿瓊MK2主戰坦克,噸位68噸,是世界上最重的坦克之一。

印度陸軍購買了266輛阿瓊坦克,其中包括100多輛MK1型和100多輛MK2型,阿瓊很神奇的一點就在這裡,他是世界上唯一一種初始型號還未形成戰鬥力,就研發出升級改進型的坦克。阿瓊坦克使用的是德制MTU838KA501型柴油機,這種發動機的測試階段是在德國完成,當時完全沒有想到要在印度這種溼熱的氣候中使用,於是在印度這臺發動機完全不能適應環境,出現了嚴重的漏油和熄火問題。

圖為阿瓊坦克,裝甲技術不好噸位來湊,用裝甲厚度和重量彌補裝甲技術劣勢。

阿瓊坦克的動力系統不止這一個問題,該坦克是俄羅斯T72B坦克的底盤,以這種底盤製造的T72B坦克僅僅40多噸,但是印度的阿瓊坦克重達68噸,於是坦克的履帶和行走機構實在是難以承受這個重量,本來高可靠性的底盤,成為一個每行走200公里就要出現機械故障的問題產品,阿瓊坦克也因為機械故障過多,導致了印度陸軍不敢大量採購,怕後勤保障跟不上。

上圖為阿瓊坦克參加閱兵式,下圖為阿瓊坦克的動力包。

阿瓊坦克的問題也不光是自身的問題,還包括印度陸軍的作戰編成問題,在印度陸軍中,負責保障坦克部隊的後勤部隊使用的主要是3噸級卡車,而非其他國家通用的10多噸重卡車,究其原因其實無他,主要是印度無法國產大量的10多噸重卡車。由於卡車噸位不足,印度坦克很少能夠由卡車託運機動,大都是自己行走,這樣就增加了故障率。同時,印度還沒有采購大量步兵戰車,印度陸軍成為世界上步兵戰車比坦克還少的一個特例。

圖為阿瓊坦克公開展示,印度陸軍迄今為止都不願大規模採購這種坦克。

缺少步兵戰車也就缺少步坦協同和機械化作戰能力,同時印度的坦克團還沒有配備足夠的裝甲救援車,使得坦克的戰場保障就成了大問題,不只是發動機不能戰場就地更換,彈藥都很難做到就地補充,可以說,印度真的是把錢花在刀刃上,把大量的經費用於採購坦克,但是對於支持大規模坦克作戰所必須的步坦協同、步兵戰車、重型卡車、裝甲救援車等都沒有充足的配備,於是阿瓊坦克深受其害,作為一個68噸的大傢伙,卻沒有足夠的支撐體系,這也是導致阿瓊故障偏高的原因。

阿瓊坦克不僅是機械系統有問題,他的火控系統也有問題,雖說經過了多次升級,也把俄製火控系統換成了以色列製造,但是依然存在不能在高溫環境下正常使用的問題,阿瓊坦克的火炮穩定機構也有問題,在崎嶇路面、行進間進行射擊時,打擊效果並不好。從防護系統來看,印度也沒有先進的約束裝甲技術,也沒有爆炸式反應裝甲技術,更沒有主動防禦系統的裝備,阿瓊的防禦能力只相當於第二代主戰坦克水平。

所以說,阿瓊坦克自己的戰鬥力還是有的,只不過這個戰鬥力受到了印度自己技術水平不足、萬國牌裝備難以維護、後勤部隊保障能力差的限制,導致阿瓊成為一個“泥足巨人”,空有一身的昂貴裝備,卻難以發揮出最好的戰鬥力。


海事先鋒


印度“自產”的阿瓊坦克從進入部隊服役開始到現在也有接近十年了,但是其滿身的詬病連印度陸軍也直言不諱,張局座曾經對它做出了十分中肯的評價,下面由奇兵為大家詳細分析一下阿瓊坦克的“未來之路”。

現在的印度陸軍已經接受了阿瓊坦克(MBT)的改進型號,型號是阿瓊MK1-A,可以理解為MK2的過度型號,這項改進實驗在2018年12月的時候位於印度拉賈斯坦邦進行最後的驗證試驗,2019年便要開始服役。這些新坦克將在印度南部的阿瓦迪兵工廠進行生產組裝,印度陸軍在未來幾年預計會獲得118輛嶄新的阿瓊MK1-A坦克。改進型的阿瓊坦克主要有14項升級改裝,包括一個目標自動跟蹤器,一個自動齒輪系統和新升級的懸掛系統,配備了120毫米坦克炮後其戰鬥全重達到68噸,被印度陸軍吐槽這輛新的MK1-A仍然太重。

印度最大的能耐和自信就是總想靠著自己並不成熟的技術將世界最先進的科技擊中到一起,可是天下哪有這種好果子吃。

阿瓊坦克我們目前熟知有MK1和MK2兩個版本,MK1技術源自德國豹二,MK2是大改版,這都清楚。早在1980年印度“國防研究與發展組織”就開始著手開發MK1,但是設計從一開始就有重大缺陷,坦克太重,馬力太少(要學虎式?),進而被印度國防部長期擱置,直接導致其研發跨度超過40年。這個速度簡直是沒誰了,主要是最後東拼西湊出來的傢伙還不好“磨合”,重大缺陷太多。

即便如此,印度國防部仍然下令印度陸軍要購買124輛阿瓊MK1坦克。

實際上到目前為止大約有80餘輛阿瓊MK1服役,但是至少有一半由於技術原因停止使用。在2016年就由於坦克傳動系統、瞄準系統、其他故障和性能不佳以及缺少配件被大批量停用,後經統計75%的阿瓊一共存在共約90項獨立技術問題,可見它的服役之路並不順暢。那麼到今天這些問題已經應該基本上“被解決”,也就可以認為阿瓊坦克的作戰能力是有的,但是大小這就難說了。

不管怎麼說阿瓊坦克從外觀看來就是敦實,自重在這嗎。

阿瓊MK2型號要比MK1改進很多,根據印度媒體宣稱一共是93處升級,坦克的零部件國產化達到60%,而MK1只有30%,這也就意味著可以降低對國外進口的依賴,儘可能避免配件保障等方面瓶頸。印度陸軍對改進型的MK1-A型沒有太大的“異議”,但是希望MK2型不要還如此沉重,印度國防與發展組織已經修改了坦克底盤,這使得其戰鬥全重控制在65噸左右,印度陸軍計劃購買118輛MK2型號。

阿瓊坦克的第一輛原型車始建於1984年,主要是用來代替印度陸軍老舊的勝利和T-72主戰坦克。MK1在設計上主要和德國豹2相似,採用複合裝甲,並可以外掛爆炸反應裝甲,裝配120毫米線膛坦克炮,射擊距離遠,精準度較高,人力裝填每分鐘六發,使用德產渦輪增壓柴油發動機,1400馬力,最大公路時速每小時70公里。

外掛裝甲的阿瓊

阿瓊坦克的火控系統可以讓它在移動中達到90%的命中率,然而實驗中它的命中率非常低。

所以就目前來看,阿瓊坦克根們沒有形成戰力,不管從技術性能還是服役規模都不具備作戰能力。個人預計至少要在2020年以後,想必那時各項技術缺陷會得到更穩妥的改進,服役數量也會慢慢增加,阿瓊坦克才會逐漸開始挑起大梁。以上為奇兵個人觀點,歡迎各位親的交流與觀點,感謝您的支持與關注!


戰武奇兵



“阿瓊”坦克有槍有炮是有戰鬥力的 這一點毋庸置疑,目前來看“阿瓊”坦克已經脫離了被人詬病的“白象”形象了,開始往初始實戰化方向發展,目前的MK–1A坦克據說經過了70多項改進,主要的裝甲防護、火控系統、光學瞄準器材、彈種(有可能使用炮射導彈)也得到了加強,但是這些改進措施完成後“阿瓊”坦克也變成了世界上最重的坦克,達到了68噸!再加上拖車公路行駛重量要超過100噸,印度交通基礎設施之差,能否通過100噸重量讓人嚴重懷疑。

“阿瓊”坦克,是印度集成各國先進的子系統和自己研製的子系統結合起來的產物,從1980年代初立項到現在已經快40年了,仍然是磕磕絆絆沒有形成穩定的、完善的使用功能,“阿瓊”開始設計之初瞄準的是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坦克設計,紙面上的性能很先進,可惜印度工業不給力,生產出來的“阿瓊”MK–1型坦克性能非常低劣 !以至於印度軍方都拒絕購買這樣尷尬的局面……那麼“阿瓊”坦克到達有啥不妥之處?

德國“豹2”坦克的MUT873Ka501V柴油機,也叫“動力包”,就是柴油機和變速箱、渦輪增壓裝置…都集中在一起,可以整體安裝,而不是以前那樣動力系統分佈式的。出現故障之後可以迅速的整體吊運出動力艙室,更換一個新的動力包,這樣坦克就可以快速的繼續作戰。

而“阿瓊”坦克立項之初也看中了德國的先進柴油機,使用的是“豹1”坦克的改進型柴油機838Ka501V發動機,理論上來說這種發動機配置給“阿瓊”坦克還是不錯的,但是該發動機在歐洲溫帶環境性能非常優良,到了南亞地區開始水土不服!經常性開車不到100㎞就開始罷工,而且印度與巴基斯坦交界處的“印度沙漠”炎熱異常,發動機系統跑冒滴漏現象嚴重,經常性的潤滑油滴乾,影響到了機械的運轉和極大的磨損損耗,德國技術部門也沒有找到很好的解決方案……發動機相當於人的心臟,心臟不好啥都不能做!“阿瓊”坦克由於發動機性能不佳只能部署在環境條件相對好的地方,坦克不適應國內的各種作戰環境,這對於軍方來說是無奈的,也是不能接受的,所以印度只好進口俄製T90S坦克。
“阿瓊”坦克主炮使用120㎜口徑滑膛炮,據說:也是依據德國的萊茵金屬的L44型120㎜滑膛炮,“萊茵L44”型120㎜滑膛炮是“豹2”坦克的主炮,採用電弧爐+電渣重溶爐雙聯冶煉工藝,炮管自緊性好(晶粒更加細化,排列更加緻密)耐高膛壓、高溫性能非常好使用壽命更長!但是,印度引進之後製造質量是否達到要求不得而知,以印度鋼鐵業水平來判斷,L44炮的仿製工作是非常艱難的!同樣引進該炮的韓國在2013年前後才全面仿製成功,印度也許只能將該炮的技術指標降低之後才行。

另外一個問題就是120炮所使用的炮彈,通常來說目前坦克配置的主要彈種就仨:穿甲彈、破甲彈、爆破殺傷榴彈。坦克的炮彈與一般陸軍用的炮彈不一樣,使用的是“半金屬殼”,就是彈殼的下部是黃銅製造的(三分之一左右)、上部使用的是硝化材料,當炮彈裝填至炮膛內擊發後彈殼前半部分會燒蝕乾淨…這樣就可以在彈殼退出後減少體積、減少坦克車體內所佔用的空間。
但印度的120㎜坦克炮炮彈是否達到要求還不得而知,根據印度自己的說法,國產的120㎜彈在5000米外可以擊穿三層北約重靶(450㎜),可以印度軍工一貫作風讓人表示懷疑!即便是穿甲彈5000米擊穿三層北約重靶水平也不是很高!僅算是一般水平。

總體來說現今的“阿瓊”MK–1A坦克的戰鬥力與早期的俄製T80、豹2型相當,談不上有多少的先進性,其:主炮、發動機,懸掛部分仍然不成熟,火控系統也是外國產品拼湊而成,裝甲是否達到英國“喬巴姆”水平有待觀察,最重要的是“阿瓊”坦克自身重量太重了!機動性堪憂,68噸的重量已經證明了裝甲防護水平的不堪,現代戰爭中坦克的裝甲防護力要是水平不高,到了戰場就是待宰羔羊。


皇家橡樹1972


12月31號,印度負責研製開發國產“阿瓊MK-1”主戰坦克的DRDO發佈消息:MK-1的全面升級型號MK-1A完成了最後的驗證試驗!2019年或完成首批118輛的訂單。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MK-1的全面改進涉及70多個項目,其中更是包括了19個重大改進項目,而這些改進也是應印度陸軍要求。但按照印度陸軍的原計劃,MK-1需要改進的地方多達93處;足可見這款坦克的整體缺陷。

改進升級後的“阿瓊MK-1A”最直觀的改變就是自重增大:達到了68.25噸。比包括T-14、M1A2、勒克萊爾、豹2A7在內的多國最新主戰坦克都要重。這不僅對MK-1A的動力系統是一個極大的考驗,而且似乎並不太符合印度多山地和高原的地勢條件。

據悉,MK-1A的改進包括更換了更先進的熱成像瞄準儀、車長周視瞄準儀、數控線束、導航系統、掃雷犁、通訊系統等。除此以外,MK-1A的履帶有所加寬、負重輪直徑增大。

儘管MK-1A的改進項目之多可能史無前例,但這並不足以證明這款坦克就具備出色甚至常規的作戰能力,畢竟到現在連被陸軍採納的標準都未達到。DRDO主席克里斯托弗表示:他們(陸軍)要求的改裝完成了,而且有可能會被採納。研製者自己都沒有十足的底氣,還能指望這款坦克如何?

就印度國防部目前的態度來看,或許為了維護“國產”的自尊,可能會裝備少量改進後的MK-1A,但數量不會超過兩個團;他們還是打算將重點放在外部採購上。當前能進入印度法眼的大致就勒克萊爾、M1系列以及T-90。

從之前的實車競標測試來看,俄羅斯的T-90在各項測試中的表現都十分出色,甚至在某些方面還略勝於M1A2。但印度的大需求最後或許會參雜進政治因素:美國一直都在加強同印度的合作,尤其是在軍事領域。

我是軍武最前哨!


軍武最前哨


印度陸軍各裝備了一個團的阿瓊MK1和MK2坦克,平時參加閱閱兵什麼的還是沒問題的

阿瓊坦克一共有兩個版本,分別為MK1和MK2。阿瓊MK1就是我們熟知的萬國DIY版,阿瓊MK2要好點,基本上是德國授權豹2A4修改下造型生產。兩個版本印度陸軍各勉為其難的裝備了50多輛,各一個團的數量,而且印度政府還要陸軍再裝備兩個團一百多輛阿瓊MK2,印度陸軍正扯皮著呢。裝備都要強塞,可見這裝備如何。



阿瓊MK1技術來源很複雜。基本上可以講是拿毛子轉讓的T-90S上的裝甲技術,使用英國挑戰者1坦克的線膛炮,法國佬給的的火控技術,組合而成的炮塔,扣在搭載超頻版德國豹1坦克發動機的毛子T-72B坦克底盤上。

就這樣印度前後折騰了三十多年,因為這個搭積木的炮塔比T-72B炮塔重了10噸,所以底盤結構一直承受不了。而且找德國人搶救動力問題,使用超頻版的豹1坦克發動機,發熱量太大,又偏偏是熱帶氣候環境經常爆缸。所以印度陸軍裝備一個團,平時閱兵展覽下後就再也沒要了。



再加上毛子給的猴版T-90S的裝甲技術,連物理厚度都不夠。英國威克斯的挑戰者1上的L11線膛炮穿甲威力更是隻有280mm。所以阿瓊MK1那怕解決底盤和動力問題,落後三十年,成為最差三代坦克也是跑不了了。

所以印度又去搞阿瓊MK2坦克,進度非常快,僅4年功夫就搞出來,可以說讓不明真相的圍觀群眾大吃一驚,不是按慣例說好了三十年後見嗎?實際上阿瓊MK2就是德國轉讓豹2A4生產技術,然後做下整容手術,換層皮而已。


也正因為如此,阿瓊MK2戰鬥全重直線飆升到70噸。但是印度所在的南亞次大陸,屬於熱帶季風氣候,降雨量大,水網密佈。而印度偏偏基礎設施比較差,國內絕大部分橋樑和57%以上的地區都無法通過這個噸位的坦克。所以印度陸軍也不樂意裝備這種坦克,印度政府也是強塞,理由是雖然一半以上地區都無法跑這種坦克,但至少還是有些地方可以用。

不過即使這樣,貓2A4的防禦水平那也是非常可憐,德國自己是全球低價大甩賣。土耳其去年拿來打阿夫林,被庫爾德游擊隊們爆掉20多輛。


五嶽掩赤城


這得看你怎麼定義作戰能力囉。打比方說,有外敵入侵,軍隊損失巨大急需兵員,人家把你拉過去,用最快的速度教會你怎樣打槍,怎樣裝子彈,怎樣扔手榴彈,然後就派你上戰場殺敵。你有沒有戰鬥力?說你沒有,肯定不對,畢竟你會使用槍械了,會扔手榴彈了,能上陣殺敵了,運氣好的話可能你第一天就立功受獎從小兵當上班長了。在戰爭年代這樣的例子是屢見不鮮的。但是,你懂得戰鬥編組嗎?比如說咱們幾個人,有拿步槍的,有拿衝鋒槍的,有扛輕機關槍的,有扛重機槍的,有拿火箭筒的,有負責送彈藥的,有專門背手榴彈的,有弄迫擊炮的,你能將這些人進行合理的戰鬥編組嗎?編組後大家在戰鬥中又應該怎樣進行火力和戰術戰法上的配合呢?再高級別一點的,你這個連隊和其他兄弟連隊又怎樣進行戰術配合呢?往後還有各兵種之間的配合,各軍種之間的配合等等,怎樣防止自己的坦克在戰鬥中不碾著自己的步兵,怎樣防止自己後方的炮兵不轟著自己前方衝鋒的步兵和坦克,怎樣防止自己天上的飛機不把炸彈扔到自己的頭上。這一系列都需要不停的學習,不停的合練,不停的訓練才能一步步提高,一步步達到目的的。有句話叫“眾人拾柴火焰高”,只有各軍兵種形成拳頭,萬眾一心,才能形成強大的戰鬥力。

明白了這個道理,咱們回頭看“阿瓊”坦克有沒有戰鬥力的問題。“阿瓊”作為一輛坦克,只要具備發射炮彈的能力,只要有人懂得操作它,它都是有戰鬥力的。只是它加入印度陸軍服役還不到一年,它的各種性能印度陸軍的坦克兵有沒有摸透?坦克和坦克之間怎樣進行戰鬥編組,坦克和裝甲車、自行火炮、自行高炮、火箭炮、步兵……之間,能不能進行戰術戰法上的配合?陸海空天電各軍兵種之間能不能進行戰略戰術戰法上的配合?這些都需要時間進行磨合。所以,我只能說,“阿瓊”應該具備了初步的戰鬥力,但更高級別的合成戰鬥力,特別是各軍兵種合成戰鬥力,它還不具備。


血染戰旗紅


關於阿瓊主戰坦克,首先肯定是有戰鬥力的,這點毋庸置疑,但前提和誰做比較如和我們的99式比較完爆阿瓊。阿瓊仿製於豹2主戰主戰坦克,是印度第一款現代化主戰坦克,裝備(ERDE)的120毫米線膛炮,運用分離式裝藥系統,採用德制MTU838 Ka501V型10缸柴油機。其火力系統弱於99式坦克,但動力強於99式,大家都懂的,我們在發動機落後於西方。儘管阿瓊進行了多次升級改進,但還是存在很多技術問題,導致其被外界稱為主敗坦克,印度軍方也很是不滿。其實在現代戰爭中單一的兵種已經不是決定性因素了,其是軍事體系和體系的對抗,主戰坦克作用已經大幅下降,但其依然是陸軍無可替代的攻擊武器和突防武器,其前身就是古代的重甲騎兵。




向陽休眠木


印度20年的“維克蘭特”號航母,30年的LCA虎光輝戰鬥機,40年的“阿瓊”主戰坦克,書寫著一個個的傳奇,同時也散發著歲月的光芒。有啥用啊?😂😂研製了40年的拼裝貨連自家的陸軍都不想要,最後被逼著採購了兩個團,陸軍:寶寶心裡苦,但寶寶不說。

印度“阿瓊”主戰坦克被網友戲稱為“T90和豹2酒醉後的產物”,不過說起來“阿瓊”主戰坦克年紀可不小了,1974年立項,1988年進行了第一次全面的實驗,發現了很多的大問題,1991年印度陸軍對“阿瓊”實在放心不下,於是就勸印度準備放棄?這三哥能同意?不行別人越說我不行,我越要做,行 畢竟胳膊擰不過大腿,那就繼續唄。隨後印度為了增加其作戰能力,一再追求各種新型技術,美國敢用的我用,美國不敢用的我還用,結果導致“阿瓊”一直增重到了58噸。尷尬的是,印度的道路,橋樑根本承受不了這麼大的重量,沒事不是還有沙漠嗎?還是可以用用的。印度陸軍說:行 你開心就好。



近期印度又爆出“阿瓊”Mk2型坦克完成全部測試!號稱有70多項改進,其中包括19項重大改進,重量則漲到了68噸,一舉打破現役主戰坦克的世界紀錄。至於說作戰能力,閱閱兵還是可以的,為什麼這麼說,“阿瓊主戰坦克”百分之六十的原材料需要進口,所謂的自主研發無非就是把德國發動機及傳動系統、英國120毫米線膛炮和火炮控制組件、法國熱成像儀等。進行組裝而已。印度有一個大國夢,雖然這個夢像用手畫出絕對圓那麼遙遠。


軍武小咖


印度阿瓊坦克戰鬥力還是有的,有槍有炮,雖然炮有時候掉渣,但是上面還有槍,而且坦克成員也可以拿它當移動堡壘,使用輕武器攻擊。阿瓊坦克只是技術不行,畢竟上面的裝甲是實實在在的金屬,能扛槍彈炮彈,要是用它來對付一些非法武裝、非法組織還是夠用的,畢竟很多非法武裝連槍械都不能人手一支。



但是要是放到戰爭層面上,這個阿瓊坦克確實沒什麼戰鬥力,我們通常說阿瓊坦克不行,實際上就是從這個角度考慮的,阿瓊坦克是一種國家使用的大型裝備,它不是用來對付非法武裝的,你需要根據戰爭的需求設計,它的失敗也只是因為它按照第三代主戰坦克的標準設計,可是達不到這個標準,因此故障百出,沒有辦法大批量裝備到陸軍,所以從這個角度說,它沒有戰鬥力。



阿瓊坦克是1974年3月印度開始批准研發的,那個年代在研發第三代主戰坦克,很多軍事強國看著也是挺眼饞的,那年我們國家第一次獨立設計研發的69坦克剛定型,中間差了好幾個檔次,印度阿瓊坦克甩了我們好幾條街。但是四十多年過去了,我們的坦克更新了一批又一批,印度還是那個阿瓊坦克,一直就沒從工廠裡走出來大量裝備。



印度是個追趕潮流的國家,一直有個大國心態,別的大國有什麼坦克,我就要有什麼坦克。日本國內的道路橋樑不能走太重的坦克,所以日本造了個比較小的10式坦克,印度交通狀況也是一樣,可它不顧國內的交通情況,直接造了個重達五十八噸的坦克,比一些坦克強國的坦克還要重。還有像發動機、觀瞄系統、火控系統都是從歐洲買的,歐洲和南亞的氣候不一樣,歐洲是溫帶海洋性氣候,溫和溼潤,南亞是溼熱,所以買來的很多部件都水土不服,故障百出。所以阿瓊坦克從頭到尾都不像是為印度陸軍準備的。



目前印度陸軍的幾千輛坦克中,只有二百輛是阿瓊坦克,只用來閱兵用,多數用於作戰的坦克都是俄製坦克,所以印度的維修保養體系更適合俄羅斯坦克,阿瓊坦克反而成了局外人,難以被陸軍普遍裝備。


鍋蓋頭司令


2004年研發數十年的阿瓊坦克,正式裝備印度陸軍。它表明:

一,阿瓊坦克基本性能符合現代主戰坦克要求,其機動,防護,打擊,電子,信息等諸多方面,能夠適應未來戰爭需求。換而言之,阿瓊坦克已躋身第三代主戰坦克序列,擁有不遜潛在對手的戰鬥力。

二,印軍16年不間斷接受出廠阿瓊顯示(1)阿瓊性能成熟;(2)換裝部隊完成人員培訓和戰車編組;3)阿瓊與步兵戰車、自行火炮等協同作戰車輛完成磨合,形成整體戰鬥力。

三,多年來,有軍事領域撰稿人喜歡拿印度和阿瓊說事。以冷嘲熱諷迎合民粹,造成國人對印度實力認知錯誤。印度固然沒有自己描繪的那樣強大,也絕非抹黑筆下的那般不堪。比如:印度是世界最大的糧食出口國,中國是世界最大的糧食進口囯。比如,印度的製藥、IT產業遠強於中國。比如,印度音樂、歌舞、文化很有自己特點。孔子曰:三人行,必有吾師。何況印度有這麼多強於中國的地方。建議作者摒棄偏見傲慢,平等待一切囯家,如實寫他人優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