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學書法從《聖教序》入手嗎?

雲逸書院


一:不同習書者有不同的學書目的

對於一般學習書法的朋友來講,都是在學習與傳承傳統文化,提高自己的文化修養。但不同的職業、不同年齡的人學習書法也有不同的直接目的。

成人學書法的目的,大部分人是修身養性,減壓、豐富業餘文化生活。

老年人學書法目的,大部分人是鍛鍊身體,老有所為、老有所樂。

中小學生學書法、學寫字目的,學習書法傳統文化,提高文化修養;學習並掌握漢字書寫方法,提高漢字實用書寫水平。

二:瞭解不同字體,有不同的特點

篆書,秦以前漢字字體的總稱,包括甲骨文、金文、石鼓文、六國古文、小篆等,狹義只指大篆和小篆。學習篆書者,需要學習懂得一些古文字常識。

隸書的特點

隸書,有秦隸、漢隸等。

隸書的筆法相對楷書稍簡單,筆法楷書有八法,隸書只有四法。

隸書的結構特點:字形扁方、左右分展;蠶頭燕尾、波畫突出;化圓為方、化弧為直;強化提按、粗細變化。

隸書相對楷書筆法簡單一些,又比篆書好認,初學者上手較快。

楷書,也叫正楷、真書、正書。由隸書逐漸演變而來,更趨簡化,橫平豎直。這種漢字字體端正,就是現代通行的漢字手寫正體字。

楷書結構特點:字形方整,先緊後松;筆斷意連,上下顧盼;比例恰當,隨字立形;講究分佈,保持平穩。

楷書是現代漢字使用的標準字體,是中小學生學習認識漢字、學習書寫使用漢字的標準字體,也是中小學生初學寫字、初學書法的首選字體。相對篆、隸、草書來說,學習毛筆楷書對寫好硬筆字有直接的幫助。

行書,是介於楷書與草書之間的一種書體。在行書中,寫得比較規整,楷法多於草法,字勢近於楷書的叫“行楷”。反之,寫得比較放縱,草法多於楷法,字勢近於草書的叫“行草”。

行書筆畫連寫,先緊後松,比例適當,大小相間,疏密得體,參差變化,欹正結合,險中求穩。

行書,對於中小學生來說,有一定楷書基礎後,一般小學五、六年級以上的學生可以學習。成年人、老年人均可以學習。

草書,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草書指正體文字的草寫,如草篆、草隸等;狹義的草書指與篆書、隸書、楷書、行書並立的一種書體。我們這裡講的草書指後者。草書可分為章草、小草和大草三種。

草書的結構特點:以點代畫,以符代部,改變筆順、簡化字形;體勢多變,斜正相生,上下連寫,筆簡形存。

學習草書相對楷、行、隸書難一些,難在不認識,要記背草書符號。

三:同一書體,不同書家、碑帖風格不同

隸書: 曹全碑碑秀麗優美,張遷碑古樸壯美,

行書: 二王、宋四家各有特點,有不同的美,

楷書:不同書家不同的美。

所以,我們可以得知,初學書法的人要根據自己學習書法的目的、自己喜歡的書體、自己喜歡的書家風格去選帖。總的來說,就一般而言:中小學生以楷書為首選,中老年人則可以從楷書入手,也可以從隸書、行書或篆書入手,根據自己的喜好選擇。



畫畫那些事兒


可以的,聖教序是有名的臨貼作品之一,現在學書法條件好,臨貼入門進步快也會激發學習的興趣。

我那個年代因為在農村家裡也窮沒有字帖,所以時間久了再臨貼也臨不好了,但我依然堅持了下來,看到也有喜歡讚賞我的書法的,真的很高興。

我這幾天寫行草,臨貼發揮不了我的風格,還是獻醜讓大家看下我的作品吧!

我文筆不好不會表達但盡力回答了,祝願有緣的你和家人身體健康財源廣進!!!





明麗毛筆書法


《初學行書不宜選《集王羲之書聖教序》為入門教程,筆者談兩點建議》很多朋友曾經問到這樣一個問題,有了一定的楷書基礎,初學行書以《聖教序》入門,起點是否有點高。其實恰恰相反,沒有一點基礎的人就直接從聖教序入手更為合適!大家覺得呢?



雲逸書院


我就談談我自己學習書法的歷程,以及我的一些真實感受。

首先要明白《聖教序》有兩種版本,一直是懷仁和尚集王羲之的行書形成版本,一個是褚遂良的《雁塔聖教序》,楷書版本。一般說《聖教序》都指的是懷仁集字《聖教序》。

學習書法,儘量從楷書學起,我自身體會順序:歐顏柳趙(網上大多是顏歐柳趙)。我為什麼這麼講呢?主要是你開始要學顏體的話,對於筆法細節會學的不到位,歐楷比顏楷細節處理得好,對筆畫基礎有很牢靠的鞏固。顏體看似易學,但沒有楷書基礎,不好寫出氣勢,很容易寫出把端莊大氣寫成傻大黑粗。

學好歐楷,便有了基礎,再去臨摹行書,而《聖教序》就是最好的範本。歐楷與《聖教序》一脈相承,又幾乎是同時代的產物,具有絕對的關聯性。

如果不學楷書,直接上手《聖教序》,你寫出來的字絕對是得了“軟骨病”,沒血沒肉;如果你從楷書練習,又不去適當地練習行書,可能會顯得楷書呆滯,無神。同時學習兩種書體,具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學習書法啊,一定要好好臨帖,也更要多多思考,盡信帖等於無帖。臨帖不是寫字,臨帖只是手段,最重要的是總結經驗,得法。

書法無期,慢慢學吧;書法無欺,來不得半點虛偽!











袁文止戈


《聖教序》是懷仁集王羲之字所成,懷仁為王羲之的後裔,奉唐太宗之命用了二十四年的時間,盡集王字,大者摹縮,倚者扶正,都收在“序”之中。由於至今尚未發現有王羲之的真跡流傳於世,因此《聖教序》變成為我們的珍貴法帖。對於初學王體行書者來說可以在有一定楷書基礎上再著手《聖教序》為好。因為:

 

1、《聖教序》縱橫飄逸又變化無窮,也就是說技法特別豐富、多變。沒有一個很好的基礎是很難去把握它的技法,更別說精氣神了。說通俗一點細節特別多,讓你很難去把握。可以說臨《聖教序》如果沒有一個很好的功力是很難掌控的,寫得不好就會變得非常“平”。

 

2、《聖教序》是集王平日所寫的靚字所成,懷仁盡集王字,單字好把握。我們拆解聖教序單字進行探究:發現單字的筆法、形態是值得推敲的,是有一定規律的。

 

3、因此,初學行書可以嘗試從《聖教序》中的單字入手,單字寫好後,再進行整篇臨摹,循序漸進,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北晨Art


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首先了解一下有關歷史。《大唐三藏聖教序》,簡稱《聖教序》,由唐太宗撰寫。最早由唐初四大書法家之一的褚遂良所書,稱為《雁塔聖教序》。後由沙門懷仁從王羲之書法中集字,刻製成碑文,稱《唐集右軍聖教序並記》,或《懷仁集王羲之書聖教序》,因碑首橫刻有七尊佛像,又名《七佛聖教序》。

由此可見,褚遂良版《雁塔聖教序》為楷書,《集王字聖教序》為王羲之行書。初學書法是否從《聖教序》入手這個問題,我的經驗是初學應從楷書開始,所以我的回答是初學書法可以從《雁塔聖教序》入手。至於《集王字聖教序》等有了楷書基礎後再去學習。

有人也許會問,不是說楷書應學顏歐柳趙楷書四大家嗎?怎麼說可以從褚遂良的褚楷《聖教序》入手。問這個問題的人顯然是不瞭解褚遂良及其書法成就。我來再介紹一下書法史上唐初四大家之一的禇遂良其人其書。

褚遂良(596-659),浙江錢塘(今杭州市)人。唐太宗時,歷任起居郎、諫議大夫、中書令等職。唐高宗即位後,歷任吏部尚書、左僕射、知政事等職,封河南郡公。後因反對高宗立武則天為後,被貶職而死。其書法繼二王(羲之、獻之)、歐陽詢、虞世南以後,別開生面。晚年正書豐豔流暢,變化多姿。後人把他與歐陽詢、虞世南、薛稷並稱為唐初四大書法家。碑刻有《雁塔聖教序》《伊闕佛龕碑》《孟法師碑》《房玄齡碑》等,《雁塔聖教序》是其楷書代表作。

不僅如此,唐初的虞世南還是褚遂良的舅舅,在他學書的過程中,受到歐陽詢和虞世南的指導。加上他本人刻苦,認真追摹二王書法,並形成自己鮮明的風格。他的書風又影響了在他之後的顏真卿。上承歐陽洵下接顏真卿。在唐朝及其後的幾百年間褚體可以說佔據著相當的高度。就是現如今,有資料顯示,如果寫一手歐顏柳趙正宗的楷書作品肯定很難擠進書法國展大廳,但憑一手褚體的楷書作品卻屢屢獲得國展獎項。

既然褚遂良楷書這麼厲害,那有什麼特點呢?

《雁塔聖教序》為褚遂良五十八歲時書,是最能代表褚遂良楷書風格的作品,字體清麗剛勁,筆法嫻熟老成。有以下兩個鮮明特點:

其一,褚體《聖教序》鮮明特點在筆畫運筆上採用方圓兼施,橫畫豎入,豎畫橫起,首尾之間起伏頓挫,筆畫粗細分明,行筆迅速,弧形線條居多,即使是短線條,也有一詠三嘆的情調。弧線的大量使用,使原本筆直、堅挺的基本筆畫,增加了柔和委婉。這些用筆都使褚遂良的書法顯得生動活潑,不侷限於原有的形式。《雁塔聖教序》的筆畫纖細而俊秀,即使是複雜的波折轉筆,也是一絲不苟,毫無鬚髮的遺憾,盡現娥娜多姿之態。

其二,褚遂良《聖教序》鮮明特點在字的結體上一改歐楷瘦硬風格,創造了舒朗勁秀的結體風格。仔細看褚體,因其筆畫細緻,整體字的結構看起來有空靈之感,在細筆畫之中又巧妙地施以粗筆畫,起到了穩重作用。無怪乎清代秦文錦評此碑曰:“貌如羅琦嬋娟,神態銅柯鐵幹。此碑尤婉媚遒逸,波拂如遊絲。”

又有後人評《雁塔聖教序》,說初唐四家並稱書壇,但真正地開啟唐代楷書門戶者,非褚遂良一人莫屬。可以說唐朝中後期書壇風貌是由褚遂良啟導的,特別是《雁塔聖教序》更具有創新的時代意義。

看到這裡,答案顯而易見,初學楷書書法從《雁塔聖教序》開始吧!

下面附《雁塔聖教序》碑帖局部照片




趙國俊書法詩文


初學書法,選帖很重要。

《集王聖教序》雖然不是王羲之親筆手書,但也是現存王書字數最多的,選《集王聖教序》做入門發帖,當然是可以的,但也有弊端。

因為《集王聖教序》是刻本,不是墨跡,是集字,不是原作。所以在用筆的細微處,整體的行氣,都存在缺憾,初學者不可不察。

初學者可以先從二王體系的楷書入手如王羲之王獻之父子的小楷,智永,虞世南,褚遂良楷書,都是學習二王書風很好的橋樑。

還有書法史上被認為繼承為主,創新不足的陸柬之、薛紹彭,正因為他們繼承的好,而二王有缺少真跡,所以學二王體系的行書,陸、薛也是很好的選擇。


瀚風堂


初學書法一般而言我是不建議先從聖教序入手的,畢竟大多數初學者書法基礎沒有夯實,從書法教學的角度而言,我是不同意先入手聖教序的。為什麼呢?大家都知道學書法取法乎上的道理,真草隸篆行五體書法而言我更是趨向於初學者先從隸書入手,隸書入手相對簡單,對初學者來說見效快,容易出成果!而行書因為筆法技巧及章法佈局多變,楷書卻又端嚴肅穆法度森嚴,篆書又過於圓轉對稱,對用筆要求較高等原因,相對於隸書來說入手難度係數都較大,初學未必見成效,容易讓初學者產生畏難情緒。

當然了,也不是所有的初學者先入手聖教序不行,只能說因人而異吧!








醉劍無心


學書法,我一直在路上……因為自感資質笨拙,所以,一直跟隨老師。老師是我學書路上的引路人,感謝老師的不吝付出,悉心栽培。以下,也算是我的書法老師們的一些經驗吧,分享給你及熱愛書法的朋友們。

學書法,如果學隸書,那麼建議你從《曹全碑》開始,之後,如果你喜歡厚重風格可選《張遷碑》、《鮮于璜碑》、巜好大王碑》;如果你喜歡秀逸風格,可繼續臨《石門頌》、巜禮器碑》等等。

學書法,如果學楷書,我的書法老師傅紹尉說是從鍾繇的小楷學起,之後再學王獻之、王羲之的楷書。這個我沒有去實踐。廖炳智老師則建議從褚遂良的《雁塔聖教序》開始,這個我也沒有去做。我的楷書是從顏真卿的《李玄靖碑》學起的,因為蘇洪強老師說,巜李玄靖碑》比較古拙和我曾經學過的巜張遷碑》有相同的味道,後來我還學了顏真卿的巜勤禮碑》,這個至今還沒學完……

學書法,如果學行書,我的書法老師傅紹尉也是建議從《王羲之的集字聖教序》開始。所以說,如果你有一定的書法功底,寫行書從《王羲之的集字聖教序》開始完全是正道,還有寫這個碑帖,傅紹尉老師給的建議是寫原大,練習紙可用手工毛邊紙,筆用(見圖)平均一星期寫壞一支。

好吧,以上就是學書法路上,我的書法老師給我的一些指點,如果可以大家一起交流、分享,也可以給我更好的建議。








千葉書院祝秀老師


初學行書可以的,張旭光先生出版了一本《行書八講》,可以系統學習!本人行書學聖教序出來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