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有人說歷史上南方總打不過北方?有什麼依據嗎?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這是古代的事情了,近代則是另外一回事。

從明代開始,朱元璋是從南京起家,最終北伐統一全國。

民國時期,南京國民政府從廣東出發,佔領南京,最終統一全國。

我黨也是從南方五大蘇區,尤其是江西中央蘇區,建軍又發展壯大,最終統一全國。

為什麼會這樣?

古代北方強大的原因主要以下幾點:

第一,北方遊牧民族的強大。

中國歷史上蒙元、滿清都是北方遊牧民族南下,滅亡漢人王朝。

而宋代北方常年盤踞契丹、女真等強大少數民族組建的遼國、金國,北宋滅亡退到南方成為南宋。

這主要是遊牧民族的戰鬥力強大,尤其騎兵強大。

對於農民文明,想要編組騎兵師極為困難的。

曹操的精銳虎豹騎也不過只有幾千人,漢代遠征匈奴也不過幾萬騎兵。

然而成吉思汗有20多萬騎兵,突厥和匈奴都自稱有30萬騎兵。

可以這麼說,古代任何一個國家包括羅馬、法蘭克、奧斯曼等等帝國,遇到這幾十萬騎兵也得完。

第二,古代經濟中心常年在南方

中國經濟中心真正轉變,是從南宋開始的。

之前三國時期南方開始開發,但孫權核心地區不過是長江一代,福建、江西、湖南南部都是荒野之地,有很多山越民族襲擊東吳軍隊。

東晉開始發展,南宋才真正將南方經濟成為國家的支柱。這是13世紀的事情了。

在這之前,北方有軍事優勢,還有經濟優勢。

第三,古代北方民風彪悍。

歷史上遊牧民族對於北方的侵略很厲害,比如南宋末年北方人口銳減大半。

這種事情,歷史上有很多。

同時,北方遊牧民族肆虐,當地老百姓比較弱的都被殺掉了,留下的通常比較強悍。

這就像自然選擇一樣,弱小的動物被吃掉,強的才能留下來。

當年的趙國為什麼牛逼?

趙國常年和北方匈奴等遊牧民族廝殺?練出來了!

再說三國時期草包公孫瓚為什麼很厲害?

公孫瓚常年和北方的烏桓、鮮卑騎兵作戰。


不過,進入近代以後,這些都逐步不存在了。

經濟實力和科技實力,會決定一個地區的強大與否。

打個比方來說,廣西和廣東是鄰省,歷史上桂軍戰鬥力遠遠強於粵軍,後者根本不是對手。

然而,近代以後,廣東經濟很發達,民國時期經濟總量是廣西的6倍以上。

於是,軍閥陳濟棠的粵軍成為擁兵十多萬,擁有空軍和海軍、還有裝甲部隊。

桂軍戰鬥力雖強,卻也最多和粵軍旗鼓相當了。


薩沙


南方打不過北方有些絕對,但是也有它的合理性。歷史上成功的北伐嚴格說來只有朱元璋一次,是由南至北統一中原。但需要注意的是,朱元璋的對手元朝只是潰敗,並沒有亡國,並且長時間佔據北方草原,史稱北元。而由北至南或者由西北至東南的統一戰爭,幾乎都是以北方獲勝終結,而且對戰對手難逃滅國命運。但是,如果是南方打不過北方,又怎麼會形成南北朝數百年的對峙。南方不善征戰的原因簡要如下:

1. 南方經濟發達,自晉室南渡,中原的傳統經濟勢力便開始了向南方的遷移,儘管後來的都城未必建立在南方,但是南方的大型商業城市卻在逐漸建立起來。由於氣候的優勢,南方的魚米之鄉比北方更具有積累糧食和財富的能力。所以,南方難免會耽於享受經濟帶來的種種福利,卻忽視了戰備和戰鬥力的提高。

2. 北方是良好戰馬和強悍騎兵的集中地。冷兵器時代,可以說優質的騎兵是決定戰場勝負的關鍵。傳統的軍陣在騎兵的快速衝刺下,不僅會陣腳大亂,更有可能互相踐踏,導致自相殘殺。這也是為什麼李世民能夠以數百騎兵大破竇建德的連營。而且,北方的造船技術和運載技術學習的很快,一旦實現了騎兵和大量步兵的運送,江淮天塹便再也不是障礙。

3. 北方城市比南方堅固易守。南方城市大多建立於低窪處,而且多有環大河建立的傳統。這就導致一旦縱水灌城,就只有投降一條路。比如古金陵城就是兵家意義上的死地,三面被自然條件包圍,很容易被圍困,難以堅守。

綜上所述,這種情況大多是自然地理條件決定的,並非南方打不過北方,而是南方更適合生活,不適合戰爭。

 






經典守望者


南方的人口很多都是不堪戰亂移民到南方的,況且北方氣較嚴寒,北方人身體素質較好,常受敵戎侵擾,中原地區的戰爭也時有發生,故北方人較南方人好戰,南方人生活較安逸,性溫良,不易與人爭鬥,但也因為百姓生活安泰,讀書人較多,雖勇武不足北方人,卻有頑強的民族氣節。戰爭中常常是這樣,北方人在邊戎強大時傾向於妥協,而南方人在遭遇北方政權強大而發起的進攻時,奮起反抗,保衛自己的和平生活。


選擇性忽略lin0


地緣不同,南方多河流山脈,丘陵,南方被分割成很多小塊的地緣版塊,無法形成有規模的地方勢力,淮南,淮北,江南,江北,洞庭湖平原,江漢平原,四川盆地,雲貴高原,珠江平原,各個小板塊相互彼此獨立,但每一個版塊的實力都不中心統一全國。

而北方華北平原,河南,山東,河北,相互之間沒有大山大河的阻隔,而且以上三地是中國古代被開發的最好的三個地緣版塊,黃河與泰山,將華北平原分成河南河北山東三大版塊,但黃河的流量遠不如長江,泰山對地緣的分割作用也遠不如秦嶺等,這三個小版塊很容易統一,而統一了華北平原基本上就已經具備統一中國的地緣實力。相反南方,地緣實力最強的江淮地區因長江與淮河的阻隔很難形成統一,就算是南北朝並立的年代,江北與江南,江淮與江漢之間也是矛盾重重,經常分裂對立,宋代之前南方開發呈度不夠高整體地緣實力不如北方,北方的易統一,形成合力,再加上南方的分裂,地緣實力不夠,所以宋代之前南方很少勝過北方。

宋之後由於得到充分的開發南方地緣實力已經增長到比北方還強,所以抵抗蒙古宋比金要做得好,元末起義,雖然南方江南江北,江漢江淮之間依舊沒有很快統一,但由於南方已經得到充分開發朱元璋僅憑江淮勢力就足以震攝四方,清入關後由於地緣實力的原因南方抵擋清軍也比北方表現得更好,清末,由於珠江流域的充分開發,北方的地緣實力已經遠遠落後於南方,而且由於鐵路與海路的興起,南方已經很容易統一,在統一的南方面前北方完全不堪一擊,清政府敗了,北洋軍閥敗了。地緣實力決定一切


葉林的珍藏館


南方打不過北方,雖然有些絕對,但是在歷史上以北統南是一種常態。

原因如下:


其一,北窮南富,南人無意攻佔北方,而南方的財富則對北人有莫大吸引力。


其二,南人步戰,北人馬戰,南人戰力多不如北人。


其三,南方多山,自保有餘,進取不足。


其四,地勢上北高南低,北人居高臨下。


其五,南方地形複雜,政權林立;北方一馬平川,適宜形成大的中央集權王朝。


其六,南人多不適北方寒冷,北人卻能克服南方溼熱。


其七,北人悍勇,嗜血,南人文弱,惜命。


其八,北方多雄關要隘,易守難攻;南方河道縱橫,易於攻取。


其九,南人攻北,後勤壓力大;北人入南,以戰養戰。


這就是為什麼歷史上南人很少能打贏北人的原因,歡迎補充。


朝史暮想,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所幫助。


朝史暮想


這根本就是不正確的!

不要總是說誰打不過誰,都是中國人,真到了民族危亡之際,還分什麼誰能打?



抗日戰爭時期,能上戰場的都去保家衛國了,分什麼南北方,老少爺們兒湊到一起各自寫上遺書交代個家裡地址,扛上槍拼命就完了。

你能說這時候南方人不能打?你能說這時候的北方人瞧不起南方?

同在一個戰壕裡,抱著相同志向的一群人,就算說起哪個地方的,最多的也是交代地址,要是死了,身邊戰友幫忙去家裡報個信兒。



以前看過一個專訪老兵的節目,節目組剛進老兵家,老兵就把節目組拉到一個大木箱子前面說:“這是我的戰友寫給家裡的信,我已經送了一輩的信了,現在老了沒幾年活頭兒了,求你們幫幫忙,繼續把這些信送出去,我不想到那邊的時候沒法子跟我那些兄弟交代……”

那個箱子裡最少還有幾百封信,天南海北的哪裡都有,有的直接沒有地址,只有家裡人的名字,那時候都沒什麼文化,能記住家人名字就不錯了。

你能說,這些信的主人不能打嗎?還是說這些信的主人有南北差異?

同是為了我們這個民族流盡了最後一滴血。

不要在說南北方,真打起仗來,能在一個戰壕裡保家衛國,那就是親兄弟!

可以說,從勇氣上來說,南北方根本沒有差異,但身體素質上還是有一定差異的。

這個地理環境和氣候適應性有很大關係。



比如說自衛反擊戰的時候,南方山地部隊就特別多,北方的部隊上去了基本也是為了拉練,只能說各有長處吧。

南方兵驍勇,適合山地作戰,而且韌性極強,在叢林中戰鬥數月都沒有問題,北方兵就不行了,在叢林作戰時間稍長,身體就扛不住了。

但相反的,平原地區大集團作戰的情況下,北方兵的優勢就凸現出來了。

北方兵作戰勇猛,身體素質可以說是相當出色的,而且北方民風彪悍,打起仗來動不動就玩兒命,反正就是生死看淡不服就幹,幹不過就兌命!


縹緲峰下一粒沙


列舉下:

1、秦自西北統一六國。

2、秦末楚漢爭霸,代表北方的漢勝出。

3、漢末三國,曹魏(後為晉)滅掉了南方的吳和西南的蜀漢。

4、兩晉南北朝,北朝的隋滅掉了南陳。

5、隋末群雄並起,最後勝出的是關隴系的李唐。

6、唐末五代十國,趙匡胤建立宋,滅掉了南唐。

7、北宋末年,北方的金滅北宋。

8、南宋末年,北方的蒙古滅南宋。

9、明朝初年,朱棣打敗侄子建文帝,也是自北滅南。

10、明末,滿清自東北入關,滅明。

僅一次例外,就是朱元璋。


熱帶魚198590252


其實這個“總”字有些過了,畢竟歷史上南方也有過打贏北方的戰例,最典型的當屬淝水之戰。只是從整體而言,北方與南方之間的戰爭,大體而言北方更具優勢。

這些又包括各種環境因素,這個環境因素涵蓋的就多了,比如在外部,北方歷來受胡人南下的襲擾,這也使其為了不被侵擾也不得不進行一系列的強兵策略。例如趙武靈王的胡服騎射等典故。而北方又有相對南方而言不少的產馬地,這也讓北方得以擁有較為強悍的機動兵團。



另外,在宋以前,北方比南方的發展要快,加之地勢因素,在開發程度上也比南方更高。這也意味著在生產力、農業、基礎建設等方面北方更具優勢,這些都在戰爭中表現出巨大作用。而他們也讓北方人口大部分時間段都要多於南方。並且南方山地與河川相對北方又非常的多,也在客觀因素上阻礙了軍事行動力。



而北方也時不時的出現擁有雄才大略的君王。

可以說這是南北之戰的戰爭也是綜合實力的大比拼。而在宋以後,江南一帶的繁榮又減弱了君王的積極進取之心。



另外一點,一些南方戰爭中的一些劣勢,比如東晉、南宋、南明這些原本是中原王朝殘存下來的,因各種因素,自保尚且勉強。而由於北方又是傳統的政治中心,在北方進攻南方的時候,當出現一個統一北方的強大勢力對南方展開大規模行動的時候,又肯定是有備而來,諸如秦滅百越、隋滅南陳、宋滅南唐等等。

而南方有備而來北伐統一天下的戰爭也不在少數,只是相對而言少了些。


黎塞留的野望


亞洲最北方就是通古斯高原了,貝加爾湖以北。。那個地方地區寒冷。生存條件特別艱苦。沒有勾心鬥角只有弱肉強食法則,所以通古斯人都是狼性。。殘酷的環境養出來的都是野蠻的民族,歷史上通古斯人一直南下到蒙古高原,東北平原,和中亞平原。。所以在蒙古高原和東北平原的人。打不過通古斯人就被迫在南下遷徙。中原漢族人幾乎都是農業民族鬥不過北方草原民族。。又被迫南下。。。



姚遠專號


第一地形北邊高屋南面低,從北向南打,叫南下,是一種天然的優勢。

第二人北方人無論身高還是身體素質都要比南方要高。正所謂北方人彪悍,南方人多秀才。

第三騎兵,北方遊牧民族最多的是騎兵,而中原和北方又經常有來往,所以騎兵也是非常重視,優勢就顯而易見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