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拿馬猴已經進入石器時代,它們未來會威脅到人類嗎?

lambda59


動物學家發現,巴拿馬的猴子十分不一般。雖然它們和普通的猴子一樣,靠採摘各種果實為食,但是它們卻懂得使用工具去敲打果實。人們甚至看見過,一些公猴會用一種較為鋒利的石器敲開果實,然後再給母猴吃。根據現在的官方說法,現代智人是類人猿通過長期的進化演變而成。而在這個漫長的進化過程中,人類這一物種經歷了多個階段。一開始這些猿人尚未懂得使用工具,但是隨著生活條件的不斷變化,類人猿開始學會製造和使用工具。而工具的使用也就標誌著,類人猿已經在“人”過渡。

人們發現,這些居住在巴拿馬小島上的猴子似乎也在經歷著人類進化所要經歷的歷程。這些猴子常常會用鋒利的石器敲開一些表皮堅硬的果實,而且出門的時候也會帶上自己的工具,看起來就像是一個正在進化的“人”。這些猴子似乎已經脫離了愚昧時期,開始有意識去利用工具為自己提供生活的資源。這一發現讓科學家有驚也有喜。喜是因為,巴拿馬猴子的習性在一定程度上能證明達爾文進化論的真實性,同時也有利於我們探索人類的起源之謎。而驚則是因為,如果這些猴子有一天真的和史前類人猿一樣進化成了真正的“人”,它們的出現會不會對人類文明產生什麼威脅呢?

我們都知道,宇宙中孕育生命的幾率是十分之小的,因此人類這一物種的出現可以說是一個奇蹟般的存在。但是人類的發展歷程卻是十分漫長和艱難的,人類從人猿進化成真正意義上的“人”可謂是經歷了上萬年的光景。所以巴拿馬的猴類若想進化成真正的現代人,還需要經歷很長很長的時間,那個時候的地球又是另一番的光景。而且由於現在的地球環境已經發生了很大的改變,因此現代人猿的進化過程也會受到更多因素的干擾,它們是否能成功進化成“人”還是一個未知的命題。


讀書是福


早在2004年的時候,一群植物學家就在巴拿馬的吉卡隆島上有幸目睹了白麵捲尾猴使用石器工具,但鑑於當時科考目的是去研究植物,也沒有太多的調查、跟蹤這群猴子。但這個消息不脛而走!時隔13年也就是2017年,一群生物學家獲得科考資金再次來到這座與世隔絕的熱帶雨林中,他們此行的目的就是衝著這群傳言已經進入“石器時代”的捲尾猴去的。

小小的白麵捲尾猴可以使用重量超過它們身體一半的石頭,砸開具有堅硬外殼的貝類、堅果和其他食物。它們是已知第四個可以使用石器的非人類靈長類動物,其他三個還有:西非的黑猩猩、泰國的獼猴和南美洲的其他捲尾猴。

所以這樣的發現也不是那麼令人震驚,相比來說黑猩猩更聰明,擁有一套可使用的工具,不僅能使用石器,而且還能製作簡單的工具,例如用樹枝掏白蟻,用稻草釣昆蟲。紅毛猩猩還能給自己搭簡單的房子,要說以後能發展出文明對人類產生威脅,這些和人類親緣比較近的靈長類類人猿才是我們應該擔心的。下面再回到捲尾猴!

其實科學家研究捲尾猴的主要目的是想知道,在250萬年前我們人類祖先是如何第一次使用工具的,也就是說,在怎樣的環境壓力下使得我們習得了使用石器工具。而捲尾猴是個很好的研究對象,它們所生活的地方與世隔絕,擁有自己完整的、不受外界干擾的生態系統,而且這種猴子具有高度的組織性、社會性和對觀察的容忍度,這為科學家們提供了一個理想的系統來研究一個物種進入石器時代的原因。

白麵捲尾猴在美洲的雨林中隨處可見。它們和家貓體型差不多,行動敏捷、有著長而靈巧的尾巴和富有表情的眼睛,它們的社會結構是母系群體,通常包含20只個體,有著各種複雜的行為。不僅會使用石頭,而且還會用棍子保護自己不被蛇咬;通過互相傳遞木棍和石頭來玩遊戲。

那麼這些行為是怎麼來的?這真的代表了它們進入了石器時代,以後能發展出像人類的文明?

我們以前聽過這樣的話:人類和其他動物的區別在於我們會使用工具!這句話很熟悉吧,幾十年前科學家一直這樣認為,但是現在看來這句話是錯誤的,至少它不完整。這是因為我們以前對其他動物的習性瞭解的比較少,近幾十年來,我通過對各種靈長類動物的跟蹤調查發現,使用工具的能力十分普遍,不足為奇。就像上文說的我們的類人猿表親,它們真的很聰明。

那麼人類的進化過程中到底哪個方面代表著我們和其他動物不同。其實經過近幾十年的研究發現,人類物種的進化不是懂得了怎樣使用工具,而是能根據以有的自然現象或者材料,發現其中的規律,並製作出自然界不存在的工具。舉個簡單的例子:我們發現比較尖銳的東西更容易刺穿動物的皮膚,於是就總結了這個道理,並以經驗的方式在社會群體中相傳,於是古人類就把石頭通過碰撞製造出了鋒利的邊緣。我們發現在石頭上綁個木棍擊打力度會大幅增加,雖然不知其中的道理,但這種現象被古人類注意到了,並根據此現象製作了很多自然界不存在的工具。這樣的例子數不勝數。看下圖:

上圖中的工具才是人類有別於其他動物,乃至靈長類表親的區別,這種工作除了認為被製作出來,自然界是找不到的。雖然那種沒有綁木棍的石頭,在自然界可以形成鋒利的邊緣,其他靈長類動物也可能會注意到這類石頭在割東西的時候比較好用,但它們並不會把這種規律和現象總結起來,在氏族內傳播,並以此來製造屬於自己的工具。

反觀捲尾猴使用的工具就是從河邊撿來的比較重的鵝卵石,它們會把這些石頭搬運到一個平臺上,然後用來砸開食物,並且會保存這些石頭以供下次重複使用,並由表現出自己製作工具的現象。所以它們根本談不上進入石器時代。充其量只是一種生存策略和種群見的習得行為。

在捲尾猴所生活的地方,它們喜歡吃的食物都有比較堅硬的外殼,如堅果、螃蟹、蝸牛,所以它們就需要想辦法打開食物的外殼才能獲得美味的食物,所以它們就在無數的嘗試中找到用石頭砸食物這種有效的行為,而捲尾猴的學習模仿能力很強,所以這種行為在種群中傳播並保留下來,也是一件常事,在動物界這種模仿、習得行為是常規操作,真沒啥大不了的。包括它們學會用樹枝驅趕蛇類一樣,也是總結出來的防禦入侵者的有效行為。

如果它們能根據已經掌握的自然工具,並發現其中的規律,來製作屬於捲尾猴自己的工具,那麼就代表著它們已經進入了石器時代。

最後一個問題是它們以後能發展出文明嗎?

基本上是沒有任何希望的,除了要突破以上的因素,製作屬於自己的工具外,它們的大腦還必須同步發育和進化。如果只是掌握了一些看似類人化的技能,但腦容量包括神經元的數量一直都沒有增加的話,那麼它們的文明也會一直停滯不前。

大腦的進化是一個不叫複雜和漫長的過程,需要更多的營養或者能量,所以它們必須突破自己的飲食習慣來獲取更多的營養,食熟肉和掌握火的使用是必須的一個環節。這也是認為人類大腦能快速發育的主要原因。

還有一個內在的決定性因素,就是基因的問題。滿足了以上所有的外在環境和條件,也不一定就能保證大腦超著更加發達的方向發展,因為基因決定了一切。而自然界的進化和基因的突變都是隨機的,這就增加了更多的不確定性。

最後我覺得人類的高度進化也是一種偶然的自然現象,這種事情的發生概率極低,要讓大自然在創造出一個後來居上的智慧生物簡直是難上加難,而且就算有生物出現了這種進化趨勢,它們不見得和人類能同處在一個生態位上,嚴重的競爭就導致我們人類對這種生物殘生的屠殺,這就是大自然,一個生態位是不允許存在多個生物的。


量子科學論


這個暫時不需要擔心,就算是現在的巴拿馬猴已經進入到了人類歷史上的石器時代,距離他們發展出現代文明還早著呢。

一般來說,石器時代被認為是從大約300萬年以前人類製造出的第1件石頭器皿開始算起。從大約300萬年開始到大約1.5萬年前,這一期間被稱為是舊石器時代。

而巴拿馬猴的水平目前還停留在只會使用石頭砸開椰子,蝸牛,螃蟹等食物的外殼。

雖然它們使用石頭的時間佔到了大約一年中的2/3,不過正常情況來看,即使他們能夠順利發展出自己的文明,也得需要300萬年以後。

這300萬年的時間裡人類不知道又發展出如何先進的文明成績了,畢竟,人類在15,000年前才剛剛結束舊石器時代,然後用了15,000年的時間從能夠製造簡單石頭器皿變成了可以上天入地甚至是向外太空探索。

所以,人類文明的發展是一個加速的過程,今天人類一天的文明進步很可能會遠超過1.5萬年前人類幾百萬年的進步,在這個加速的過程中,人類文明必然會和巴拿馬猴子的進化越來越遠。

可能當人類離開地球征服宇宙的時候它們還在茹毛飲血呢。

不過也不能說它們對人類的文明一點威脅都沒有,世事無絕對。

雖然巴拿馬猴現在剛剛會使用石器,但是不要忘了人類文明發展不是一帆風順。四大原生文明之一的巴比倫文明在周邊蠻族的攻擊下煙消雲散,從此消失在歷史長河中;曾經創造過輝煌歷史的華夏文明,進入近代之後也因為閉關鎖國而固步自封,反而在中世紀時期落後野蠻的歐洲文明發展壯大,並且成為世界文明的主導者。

所以,如果人類在未來的某個時間段內,文明因為某些原因出現停滯,給巴拿馬猴追趕的時間那就不好說嘍。

目前人類面臨的最大的威脅就是戰爭,戰爭可以摧毀一個國家甚至是一個文明,隨著科技的進步,戰爭甚至有可能摧毀整個人類社會。

比如,人類的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已經發展到了極致。

全球有1萬多枚核彈頭,這些核彈頭可以輕鬆將人類文明從地球上抹去,所以愛因斯坦曾經說過,我不知道第3次世界大戰人們用什麼樣的方式進行作戰,但我知道第4次世界大戰的時候人類將會以木棍作戰了。

愛因斯坦的意思是,隨著人類武器的威力越來越大,當第3次世界大戰爆發的時候,人類文明將會被摧毀,重回石器時代。

也就是說,第三次世界大戰之後人類的文明不僅會停止,還會大幅度的倒退。在這個退的過程中,巴拿馬猴卻會因為人類文明的衰落而獲得更大的更自由的進化空間,他們的進化速度反而會增加。

那麼,誰能肯定在未來的某一天,它們的文明不會和人類並駕齊驅呢。

到那時候,地球的統治權就不是人類和人類進行競爭了,也許會成為人類和猴類之間的競爭,猩球崛起的故事很可能會在未來的某一天在地球上真實上演。

雖然這個可能性不大,但是如果人類迷信武力,這一切還真是有可能發生呢!


遊者走天下


位於巴拿馬附近海域中的群島上住著一群白麵捲尾猴,2017年,德國的行為生態學家布倫丹與他的同事一同前往了群島中的一座名叫吉卡隆的偏僻島嶼,在這座島嶼上,布倫丹有所發現,他發現這群白麵捲尾猴會使用石頭來砸堅硬的果實來獲取食物,為了有更多的發現,他們在這座島嶼上持續觀察了一年多。

這群猴子除了會使用周圍的天然工具外,還懂得保存稱手的石頭工具,如果它覺得手中的石頭比較好用,它就會保存下來反覆使用。還有一個發現,在持續一年多的時間裡,他們只看到了雄性的白麵捲尾猴使用石頭砸堅硬的堅果、貝類等食物,沒有見到過雌性的白麵捲尾猴從事這一活動,雌性的白麵捲尾猴通常在雄性的身後,撿地上已砸好的食物吃。

它們還會使用木棍來對付蛇等危險的動物,還會將植物揉碎塗抹在身上,研究人員認為它們是把這種植物當藥用。

從以上的這些行為來看,這種猴子的智商確實挺高,不過從有些媒體報道看來,確實有誇大描述的嫌疑了,認為這種猴子已經進入了石器時代。

什麼是石器時代?

石器時代作為人類演化史上非常重要的一段時期,以使用打製石器為鮮明特徵,當然了,所謂的石器時代並不是代表那個時候的人類只會使用石器,其實當時的工具種類已經相當繁多了。

打製石器很關鍵,掌握了這個技巧就可以打製稱手的工具了,根據考古發現,古人類會根據用途來打製不同種類的石器,種類繁多,比如:尖狀器、雕刻器、刀形器、石球狀器、刮削器、砍砸器等等。並且古人類還會聚集在一起共同打製石器,因為在考古過程中發現過類似石器製造場的遺蹟,專家們猜測這些所謂的石器製造場附近可能原料較為豐富,所以吸引了很多人前來找尋石料,找到之後就地開始打製,所以才有了這些遺蹟。

這座偏僻島嶼上的白麵捲尾猴們,它們的手段並不高超,與石器時代還相差甚遠,說它們進入石器時代是完全不對的,它們目前只懂得使用天然的現成的工具,並不會根據用途來打製石器,這與石器時代的顯著特徵有著根本的區別。

而且在這座島嶼上,並不是所有的白麵捲尾猴都會使用石器,只有距離海岸邊較近的猴群會使用石器,分佈在其它地方的猴群們並不擅長使用這些,甚至從未使用過。從這裡也可以看出來,白麵捲尾猴使用石器並不是源自於更深層次的意識驅動,而是一些靈長類動物都會具有的本領。

在自然界中,並不缺乏會使用工具的動物。在2019年,日本媒體報道了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日本沖繩的一家動物園中14只猴子集體出逃。事情的經過是這樣的,由於飼養員忘記將門鑰匙收起來,猴子拿到鑰匙後成功開了門,14只猴子成功地跑了出去。

總結:這座島嶼上的白麵捲尾猴們距離進入石器時代還有很遠的路,其實,並不是所有的生物都會朝著智慧的方向發展,人類的祖先朝著這個方向發展,可以說運氣佔很大比重,不僅是因為食物結構的變化,還有更深層的基因的變化。從普通生物到高智能生物,這其中的路並不易走。


科學船塢


2017年,德國生態學家對外發布了一個發現,他們發現在巴拿馬一座偏僻的島嶼上,島上的小白免捲尾猴會使用工具來獲取果實,似乎已經進入石器時代。

一直以來,會使用工具是人類區別於其他動物的特徵。如今巴拿馬猴會使用工具一度引起人們的恐慌,有人擔心巴拿馬猴會沿著人類進化的方向,進化出高等智力以及文化,威脅人類。

那麼,這種擔心有道理嗎?

巴拿馬猴會演化出智力嗎?

雖然巴拿馬猴已經學會了使用工具,但它們使用工具的方式還比較粗糙,只是懂得利用自然界現有的工具使用,而不會製造工具.

這相當於人類最原始的石器時代,其實人類在演化中,不僅會使用工具,還會製造工具,比如:利用兩塊石頭對撞,製造出砍削器。

隨著人類的進化,人類使用的工具也變得越來越複雜,不僅出現了骨針,還出現了石斧,石刀等結構複雜的工具。

顯然,巴拿馬猴並沒有學會怎麼製造工具,而且自然界中並不只有巴拿馬猴會使用工具,一些黑猩猩也懂得利用石塊來砸碎果實,有些黑猩猩還知道怎麼擰開瓶蓋。

由此可見,即使會使用工具,也不代表著會朝著人類的方向演化。

演化沒有方向

巴拿馬猴不會演化成人類的第二個證據是,演化是沒有方向的。

我們知道,人類是由猿演化而來的,但是演化的過程並不是一條直線,比如:從地猿演化成南方古猿再演化成能人、匠人、海德堡人、智人等。

演化的路徑像是樹木的分支一樣,每到一個節點都會產生新的分支。其中能夠適應環境的分支會被自然選擇所保留,不能適應環境的則被自然選擇所淘汰。人類很幸運,是被自然選擇所保留的那一支。

然而從猿到人的其他分支由於不適應環境,都在演化過程中被滅絕了,比如:尼安德特人。

巴拿馬猴在自己的演化樹上也有自己的分支,它和智人一樣幸運,都被保留了下來。但是它下一步要演化成什麼樣,其實它自己也不知道。就好像我們人類也不知道未來的我們會演化成什麼樣。

因此,擔心巴拿馬猴演化出智力,並對人類產生威脅其實是無稽之談。

巴拿馬猴的腦容量

其實,人類一點兒也不用擔心巴拿馬猴演化出智力,因為智力的演化並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伴隨著大腦一步步膨脹,就像人類一樣。

人類在遠古時期的腦容量,只有現在的1/3還要少,後來由於人類開始攝入高熱量的肉類,以及腸道的縮短,節約了能量,以至於人類有多餘的能量可以用來發育大腦。

但是,人類發育成大腦的過程是極其緩慢的,人類進化了幾十萬年甚至幾百萬年才演化成今天的腦容量。

巴拿馬猴目前主要的食物是各種果實,雖然果實的營養比較豐富,但同等單位的果實沒有肉類所含的能量高,以至於它們獲得的熱量不足以讓它們發育大腦,因為大腦的耗能非常高,只佔人體2%體積的大腦,卻消耗著人體20%的能量。

也就是說,巴拿馬猴的食物,限制了它們的大腦發育。

巴拿馬猴真的演化出了智商怎麼辦?

即使巴拿馬猴真的演化出了智商,人類也用擔心,這是因為智商需要循序漸進的過程。無論任何文明,在該文明最早期時都對這個世界認識有限,不能發展高效的科學技術,更不會製造出對人類有殺傷力的武器。

人類則相反,人類文明演化了這麼久,已經發明瞭諸如原子彈、氫彈、核彈等多種殺傷力武器,一旦發現巴拿馬猴威脅到人類的存在時,人類可以將其消滅。

事實上,目前科學家對巴拿馬猴的態度比較樂觀,儘管大多數科學家認為巴拿馬猴不會演化出智商,但是大家都想要從巴拿馬猴身上,看到早期人類是怎麼進化的,如果可以複製一遍人類的進化過程,或許我們就可以從巴拿馬猴身上直接找到人類進化的答案。

總結

事實上,巴拿馬猴群數量並不多,而且由於人類棲息地的擴大,導致越來越多的巴拿馬猴失去家園,目前它們的數量還在不斷減少中。相對於說巴拿馬猴威脅到人類的存在,不如說人類的行為已經對巴拿馬猴種群產生致命威脅。


鍾銘聊科學


前幾年,美國的科幻電影《猩球崛起》想必大家印象深刻。一個叫凱撒的黑猩猩,因為機緣巧合的因素,擁有了接近人類的高智商。


影片講述了黑猩猩凱撒,在遭受管理員的肆意汙辱和戲弄後,對人類產生了強烈的報復心理,上演了一場猩猩與人類分庭抗禮、爭奪生存權的大戰。

最讓人吃驚的是,凱撒在成為一群猩猩的首領後,利用自己的智慧才智,讓大家都吃了可以變得聰明的藥物,並帶領猩猩團隊逃出人類的控制,與前來圍剿它們的警方鬥智鬥勇,殊死抗爭。

最後,猩猩們佔領了一片廣袤的森林,作為自己生存的家園,形成了與人類社會隔江相望的對峙局面。


當然,影片中所描述的這場顛覆世界的革命,只是導演的憑空臆想,科教虛幻而已,僅僅為了突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主題。

可是,最近網絡爆出的一則傳聞,卻是讓人大跌眼鏡,頗為震動。現實生活中,真的發現了一群正在進化的靈長類動物。

在巴拿馬的一座荒島上,生活著一群名為小白麵捲尾猴的靈長性動物,據說它們會把石頭當作工具來使用。於是有人驚呼,巴拿馬猴儼然已進入到石器時代。


據有關科研資料表現,目前世界範圍上,會使用石器的有泰國獼猴、西非黑猩猩、巴西黑帶捲尾猴,而巴拿馬白麵捲尾猴則是繼它們之後的第四種非人靈長類動物。

有人在島上曾親眼看到,小白麵捲尾猴會用錘子砸碎貝類、堅果和其他食物,而它們使用的石頭重量幾乎卻是自身體重的一半,著實令人不可思議。。

於是乎有人問了,巴拿馬猴一直這樣進化下去,會不會真有那麼一天,達到和人類不相上下的智商,這豈不是要與我們爭奪世界主導權麼,那樣的話,將對人類無疑將是一場史無前列大災難。


其實,這種想法兒只是杞人憂天。人類祖先在第一次拿起石頭工具時,至今已有200多萬年曆史漫長時空,想要達到人類的智慧高度,絕非易事。

還有一個事實也要注意,巴拿馬猴智商並非是佼佼者,自然界中的許多動物也是很聰明的,它們對簡單的工具使用,並不是什麼稀奇事兒。

比如海獺經常會使用石頭將找到的貝類砸碎後食用,烏鴉甚至會用樹枝或者鐵絲將深處的食物勾出來,還有一些經過人類訓化的狗狗,都會做出一些聰明的行為。


何況,要說和人類基因最接近的當屬黑猩猩莫屬了。在動物與自然的紀錄片中,他們的智商有時表現的讓人類吃驚。

它們不僅會使用大量的工具,有時還表現的和人一樣的情感交流,這也是影視作品中,常常用猩猩作為靈長類動物代表的重要原因。

所以,對這些靈長類動物使用簡單工具,並不值得大驚小怪,更不能說明就進入了什麼石器時代,只是一種不自覺的生存手段而已。


因為,除非它們的基因突變,否則即使再怎麼進化,也難突破現有智商的頂點,當然更不能和我們人類相提並論。

再者就是,退一萬步大膽假設,這些靈長類真的可以有突破性的進化,也難於對人類構成什麼嚴重的威脅。

目前,高科技飛速發展,已達到了讓自然界一切生靈望塵莫及的高度。不過,我還是希望世間萬物和諧相處,共同珍愛我們賴以生存的家園。


大美威海幸福銀灘


不會,擔憂是多餘的!

暫且不說他能不能進化到人類這樣的程度,反正一般會威脅到人類生存的東西都會被扼殺在萌芽中。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看過劉慈欣的科幻小說《三體》,其中有一句話“生存是文明的第一要義。”

在物種之間,各種族為了生存會不擇手段,不管什麼時代,一貫如此。

倘若巴拿馬猴真的能進化到這一步,威脅到人類的存在,那麼人類是不允許他們繼續生存的。

《三體》中還有兩個概念,我覺的很適合解 釋這個問題,叫做“猜疑鏈和技術爆炸”

我會在下面的我文章中解釋這兩個概念。

在此執之前,我們先來看看這個巴拿馬猴已經進化到什麼程度了。

巴拿馬猴的進化程度遠不及黑猩猩

2018年中旬,有個關於巴拿馬白麵捲尾猴(後文簡稱“巴猴”)進入石器時代的新聞廣泛傳播,這則訊息在坊間引起激烈討論:它們未來會進化到威脅人類的程度嗎?

首先,這個新聞的撰寫者是根據什麼判斷巴猴進入石器時代的呢?

一段巴猴拿石頭砸碎硬殼食物的視頻。

僅僅是猴子用石頭砸食物的動作就判斷它們進入了石器時代......

說真的,這則新聞極有可能是譁眾取寵,騙點擊率的。

按照它們的說法,用石頭砸硬殼食物就可以進入石器時代,那使用石頭擊碎蚌殼的水獺,用珊瑚碎片擊碎蛤蜊的豬齒魚是不是也進入了石器時代?

更甚者,會開瓶蓋,用石頭敲擊食物,攻克敵人的黑猩猩是不是已經站在時期時代的頂端呢?

顯然不是!

我們人類的石器時代分為三個階段,最落後的屬於舊石器時代。

我們對舊石器時代的定義是:使用打製石器為主的時代叫做舊石器時代,是人類以石器為主要勞動工具的早期。

時間上是從距今260萬年延續到1萬多年以前。

注意是打製石器,並不是像巴猴那樣隨便拿起一塊石頭就使用,我們使用碰砧法,摔擊法,錘擊法等手段把石料打造出最適用的樣子進行使用。

所以像巴猴這樣的個體行為,隨即選擇石塊使用,不能算是我們承認的進入石器時代。

還有,其實黑猩猩可以算是早就進入了舊石器時代,它們會使用工具,使用石塊對它們來說很簡答,在600萬年前就會了,但是直到今天它們還停滯在舊石器時代。

黑猩猩和人類的基因相似度高度96%(具體數值不確定,說法各一),但是正是那不相似的4%,讓人類成為人,猩猩還是猩猩。


也許猩猩可以進一步進化,這個時間可能是十幾萬年,也可能是幾千年,說不定基因突變就突然在某一時刻發生了,也可能直到消亡也不會發生。

相似的,猩猩已經做了600萬年的進化之路的守門員,誰又會曉得這個巴拿馬猴又會等待多久才有資格成為守門員?

也有,某一天他們進化成智慧生命,但是他們所面對的還是如今的人類嗎?

這裡就涉及到我上面說的“猜疑鏈和技術爆炸”了。

猜疑鏈和技術爆炸

  • 猜疑鏈

假設巴拿馬猴偶然基因突變進化成了智慧生命,自我意識鮮明,思想獨立,開始有了“人”的想法,但是又怎麼能知道巴猴走的是哪一條進化路線,他們的會成為什麼樣的個體,對人類有沒有威脅?

當兩個不同的物種(非種族),文明進程不一樣,語言不通,生存環境不同,他們肯定會彼此猜疑,因為不能交流便不能確定彼此間的態度善惡,便會無休止的猜疑,形成一個閉環的猜疑鏈,生存是文明的第一要義,面對客觀可能存在的威脅,高等文明會選擇最保險的方式解除威脅一一毀滅。

有人可能會說,難道不能容忍低等文明嗎,反正他們文明發展程度低。

  • 這就要引入第二個概念:技術爆炸。

人類從狩獵時代到農業時代,用了十幾萬年;從農業時代到工業時代用了幾千年;而由工業時代到原子時代,只用了兩百年;之後,僅用了幾十個年,就進入了信息時代,技術增長並不是穩定的,而是爆炸式的增長。

誰能保證新出現的文明不會出現爆炸式增長?

當主動權不在人類手中時該怎麼辦?

這一切都把解決問題的方式導向一個結果一一毀滅。

所有,且不說巴拿馬猴有沒有機會計劃成智慧生命,即使他們能進化也沒機會活命的。

所以,不必為這種事情擔憂。


書雄


巴拿馬的一個偏僻小島上出現了一群會使用石頭的猴子,這讓吃瓜群眾大吃一驚,據我們所知地球上180多萬個物種雙手使用工具的只有人類,現在出現了一種猴子竟然可以使用石頭砸堅果來吃,因此引起部分人的擔憂它們未來會影響到人類嗎?


在這裡還是先說出結論吧!只要人類文明一直地球上發展繁衍,任何物種都沒有機會走向“前臺”,走到食物鏈的頂端,這並不意味著人類文明多麼霸道,而是我們的發展繁衍佔據了地球上主要的生存資源或者說生存空間,地球現有的資源支撐不起另外的生物文明。

舉一個簡單的例子,人類文明的出現實際上是非常偶然的結果,在6500萬年前如果那顆直徑十公里的小行星沒有撞擊到地球表面,而是和地球擦肩而過,那麼恐龍就絕對不會滅絕。如果恐龍一直佔據著地球上的主要生態位,那麼哺乳動物根本就沒有發展壯大的機會,人類就更不會出現了。


可以說發現猴子使用石頭工具這件事,科學家完全沒有擔憂的意思,而是充滿了興趣。大家對於人類的發展進化歷程可能有一定的瞭解,大在1400萬年前東非出現了一群森林古猿,主要還是生活在樹上,但也可以在地面上行走,大約600萬年前在不同的環境中發展進化走上了兩條路,一個是現代人類的祖先一個是黑猩猩的祖先。大約在二三百萬年前古人類第一次走出非洲,來到世界各地。人類開始直立行走學會製造工具和使用工具,最早使用的就是石器。

因此考古學家把這一段時期稱為石器時代,時間跨度非常大又細分為舊石器時代(距今約250萬年-約1萬年)、中石器時代(距今1萬年間-8千年)、新石器時代(距今5千-2千年),在這整個時期都主要使用打製石器。

而在2017年科學家在巴拿馬的一個偏僻島嶼上發現了會使用石頭的猴子,它們是白臉捲尾猴,科學家通過觀察發現,會使用石頭的主要是雄性個體,它們的體型較大力氣大,而雌性個體會在一旁協助,這個畫面感是很強的。同時也並非所有的白臉捲尾猴都會使用石頭工具,只有部分群體中部分成員會使用,這說明還不是普遍的現象。



當然了即使它們都會使用石頭工具也並不為奇,因為靈長類本來就是十分聰明的動物,會使用石頭砸堅果可以說明它們進入了石器時代,但是白臉捲尾猴真的會照著人類文明的歷程走一遍嗎?其實這是非常難的,生物的進化是沒有方向的,沒有哪個物種會複製其他物種進化之路。基因突變和變異都是隨機發生的,哪種的性狀更適合生存就不一定了。


就像是一些動物靠著尖牙利爪、強壯的體魄立足於大自然中,而人類靠著聰明的大腦發明各種工具立足於地球之上,這些都是不矛盾的。所以說人類不用擔憂任何物種的進化,白臉捲尾猴會使用工具並不奇怪,實際上在此之前的很多物種都可以使用工具,例如黑猩猩用木棍挖白蟻、海獺利用石塊砸碎軟體動物的貝殼。所以說不擔憂!



科學黑洞



在二、三百萬年前,人類進入石器時代,開始使用石器作為工具。現在,巴拿馬至少有一群白臉捲尾猴也跟著做了。 這群猴子們用石頭作為工具來做像砸碎堅果和貝類這樣的事情。這使它們成為第四種使用工具的非人靈長類動物。



這群捲尾猴生活在巴拿馬西南海岸的吉卡倫島上。然而,周圍地區的捲尾猴沒有被觀察到使用石器,只有吉卡倫島的成年雄猴在使用石器。 觀察到這種現象的科學家表示對這種局部行為很驚訝,這很像當年進化中的人類。 研究人員無法確定這些猴子使用石器有多長時間了,但這種行為最早是在2004年被發現的。 研究人員隨後在2017年春天返回,在吉卡倫和附近的兩個島嶼上安裝了攝像頭,希望能真正捕拍到使用石器的猴子。


果不其然,在一年的時間裡,記錄了205天發現猴子多次使用石器,表明這是一種常規做法。 在最活躍的工具使用場所,83.2%的捲尾猴被發現使用工具。 雖然野生靈長類動物被記錄使用像棍子這樣的物體作為工具,但捲尾猴只是加入了少數已經使用自己製作的石器時代的非人靈長類動物。其他包括西非的某些黑猩猩和泰國的某些獼猴,而另一群使用石器的南美捲尾猴可能已經這樣做了大約700年。

捲尾猴可能因為它們生活的特殊環境,它們能夠使用工具。這些猴子“高度陸生,捕食壓力較小,與大陸種群相比,可能面臨資源限制”,這是“石器使用進化的三個重要條件”。 但是除了原因之外,研究人員肯定想知道這些特殊的猴子是如何實現如此重大的飛躍的。然而,答案可能僅僅是狗屎運。



當進入石器時代時(即使是很久以前的人類),有可能會有機會,而不是一條自然的、持續的、進化的使用石器的道路。換句話說,一隻智力高於平均水平的猴子可能已經知道如何使用工具,引導其他猴子簡單地模仿他。即只有很少一群猴子在使用石器,而其他猴子甚至在附近地區都沒有使用。 不管怎樣,把這些猴子加入到可以使用工具的動物名單中,這曾經被認為是人類獨有的技能。


這群猴子在人類的密切關注和監視下,它們要進化到人類的程度起碼要一二百萬年,而人類的科技水平不知道發展到什麼程度了。何況這群猴子分佈範圍太小,遠遠不如人類祖先擴散範圍,能不能在時間的洗禮下存在這麼久還是問題。它們威脅到人類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軍機處留級大學士


當然不可能了,按照正常的進化歷程,人類比巴拿馬猴子早進化了幾百萬年,這麼長的時間的積累,不是巴拿馬猴子突然開竅就可以趕得上的。

按照正常的智力發展水平猴子還有幾百萬年的時間要走。

人類進化到石器時代大概在250萬年以前,開始使用新石器的時候都還在幾百萬年以前,而人類在石器時代的晚期,也就是距今大概約2萬年左右的時間,也就是說人類在石器時代就進化了幾百萬年,巴拿馬猴子如果按照正常的發展水平,也差不多要這個時間。



想象一下,在猴子進化的這幾百萬年裡面,人類在幹什麼,以人類現在的科技發展過程,人類對於世界宇宙的認知肯定是遠遠超出猴子的,所以無論這些猴子怎麼進化,在人類眼中他們依舊還是猴子,他們呢依舊還是動物,供人們觀賞的動物。


所以嚴格意義上來說,人類一直都會使地球上的主宰,在人類的壓制下,其他任何物種都只能是動物之一角色,除非是那天人類把自己搞得滅絕了。

比如:核彈,核汙染,全球氣候變化劇烈,使得不適於人類生存了,要不然人類就是是地球生態鏈的頂端。

我認為人類根本無需擔心猴子的問題,而是要擔心我們人類自身的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