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教師工資有多高?縣長的一年工資趕不上教師一個月的工資

在國內教師薪酬經過一次又一次的漲薪後,依舊工資水平並不高。然而在民國時期,一個教師的工資豐厚程度遠超了城市平均收入水平。基本上一個城市教師月收入都是超過50大洋,而在大學任教的教授級別的教師每月工資更是在幾百大洋。而在當時的中國,一個縣長的月工資才不到30大洋,普遍家庭一個月20多大洋都頂天了。而當時一塊大洋相當於300塊銅板,一個銅板大致可以換1個雞蛋、1斤白酒,可見一個銀元相當於可以供一口之家一週的生活費。可見一個教師的月收入在民國時期到底有多麼高。

民國重視教育水平程度遠超中國許多朝代。

雖然民國時期是中國極為動盪的時期,但是國家對於教育都是不餘遺力的。就北京城各大高校的教授老師,不管是北洋政府把持中國還是民國政府把控政權,教師的工資從來沒有削減過,反而是越來越高。北京大學校長蔡元培月收入甚至達到了500大洋左右,而胡適、陳獨秀、魯迅等人的工資更是幾百大洋,基本上大多數老師的收入水平都是在上百大洋左右。反觀掌握實權的行政長官、警察局長等公務員收入才不到幾十大洋。一些高校教授老師的月收入甚至相當於許多縣長一年的收入。

然而,造成這樣局面的也歸功於民國時期,各個政權開始重視教書育人的重要性。在經歷了洋務運動的失敗,越來越多的政權統治者發現了中國改革變法真正失敗的地方就是缺少大量人才。中國的教育水平相比較國外諸強實在不夠看。也因此各個掌權政府都是非常重視教育行業,甚至為了讓教師們免受生活壓迫,大幅度的提高收入水平。在當時的民國政府重視教育水平的程度遠超中國許多朝代,也因此,我們才能發現中國許多思想家、政治家、科學家大多數都是教師崗位走出來的,沒有飢寒交迫的影響,那麼安心教書、鑽研哲學、科學,也讓民國形成了百業教師為先的浪潮。

海內外華人資助國內高校、國外經濟援助也首先援助教育行業

在民國時期,很多海內外華人多次資助國內政府,但是因為國內政府更替比較頻繁,並且因為戰亂,很多海外華人捐出去的錢大多數進了政府腰包。也因此海內外華人開始把援助資金投向了國內許多高校,僅北京大學每年收到了經濟援助就能達到幾萬甚至幾十萬銀元。

民國教師工資有多高?縣長的一年工資趕不上教師一個月的工資

國外發達國家政府對中國進行經濟援助,首先投入的就是教育領域,而當時的教育總長手裡拿著的資金一直都是非常寬裕,甚至民國財政總長資金短缺都會向教育總長借款,可見當時的國內整體教育行業的待遇高到什麼地步。

民國教師工資有多高?縣長的一年工資趕不上教師一個月的工資

當然拿著高收入,中國的教育先驅們也沒有甘於優渥的生活,依舊許多國內教育者身先士卒去為祖國崛起和變革而犧牲努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