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為什麼做事愛拖拉?罪魁禍首,竟然是家長導致

堂姐是個雷厲風行的女人,從前在工作上就是這樣的作風,幾年時間就做到了高層主管的位置。生完孩子辭去工作在家專心帶娃的她更是將這個風格延續至家裡,可家裡唯一的“手下”,五歲的女兒妞妞最近可不太買賬。

堂姐說,我現在每天早上起來開始就起火得很,叫她起床要不停催促,刷牙要把牙膏擠好牙刷遞到她手裡她才慢吞吞的開始刷牙,穿個衣服半天穿不好,我真是看到都著急,上幼兒園經常遲到,有時候你的火都提到嗓子眼了,她不以為意還給你來個回眸一笑,我真是氣也不是不氣也過去。

孩子為什麼做事愛拖拉?罪魁禍首,竟然是家長導致

還有,晚上都很晚了也賴著不上床,每次非要我發火,她才慢條斯理的踱步回房間,真的是每天血壓都在不停飆升。堂姐無奈地又說道,以前手下管那麼多人每天那麼多事情都可以運籌帷幄,現在連個五歲的娃娃也管不到,真是喪氣。我說,這不能做比較,你手下的人都是成年人,為著工資來打工的,妞妞才五歲呢,你沒有想過嗎,她這麼慢吞吞的樣子,都是你每天心急火燎催出來的?

每一個愛墨跡,慢吞吞的孩子,背後都會有一個做事風風火火心急火燎的媽媽。現在的社會競爭壓力很大,成年人每天都面對著高節奏的生活,被生活的壓力磨礪得必須追求更快更強的節奏。

生了孩子以後,父母就開始追求讓孩子事事都要贏在起跑線上,將自己的焦慮轉嫁到孩子身上,恨不得年幼的孩子能和父母一起高效、快速的運轉每一天的生活,但這是不切實際的,父母越是心急、催促,往往會“逼”得孩子磨磨蹭蹭來對抗父母的命令,以及帶來一系列不利於成長的影響。

孩子為什麼做事愛拖拉?罪魁禍首,竟然是家長導致

一、父母太過心急催促,會帶給孩子哪些不良影響

1.自律性變差

家長對孩子自己的事情過於心急,事事都要參與,讓他們按照家長自己的理想去完成,時間一長孩子不會覺得這是自己的事情,會產生一種在為家長完成任務的錯覺,從而也會導致自律性變差,必須要家長鞭笞之下才肯行動,有時候在父母的催促之下,孩子意識不到自己該不該做這些,只能以家長催促的頻率和家長的情緒來判斷,完全忽略這是自己的事情。

2.負面心理暗示

家長有時候在催促時難免會帶有一些批判型的話語,例如你怎麼這麼懶,這麼慢等等,孩子接收到這個信息就會給自己一個心理暗示:我就是懶,我動作慢。逐漸的,孩子心理會形成一種定性,覺得自己是需要被催促的,一旦有這種心態,將來步入校園時,很難有主動學習的心態。

孩子為什麼做事愛拖拉?罪魁禍首,竟然是家長導致

3.逆反心態

之所以會產生“催促”這種行為,前提是孩子不願意當下做這個事情,如果家長不停的催促,只會讓孩子產生逆反心態,為自己的行為找藉口,用拖延來抵抗父母的“命令”,從而形成一個惡性循環。

父母催促孩子,其實是破壞了孩子的內在秩序,打亂了他們的成長節奏,每個人都需要有“自我掌控感”的,當自己覺得人生在掌控之內,就會獲得安全感,父母的催促會讓孩子失去了對事情的掌控感,同時也就失去了安全感,因此導致了他們做事沒有積極性,也會變得焦慮不安。但很多父母意識不到這一點,總是自認為“為了孩子好”而忽略了事物的關聯性,忽略了孩子的感受。

孩子為什麼做事愛拖拉?罪魁禍首,竟然是家長導致

二、這些育兒誤區,會加重孩子“拖延症”

1.反覆嘮叨

有一些家長喜歡反反覆覆的催促孩子,他們沒有發現,其實越是嘮叨,孩子越是聽不進去,這些嘮叨的話並不具有權威性,只會變成孩子的“耳旁風”,讓孩子感到煩躁不安,對於孩子的拖延症起不到一點作用,有時孩子還會因此跟家長反著來,起到反效果。

2.替孩子完成

很多家長面對慢條斯理的孩子,都會有衝動幫孩子完成手上的工作:穿衣服穿鞋太慢,家長就去幫忙穿;吃飯太慢,家長就一勺一勺滿屋子追著喂等等,家長越是幫忙,孩子越不以為意,發展下去就會變成,對時間概念模糊,但總有家長來幫忙完成。

孩子為什麼做事愛拖拉?罪魁禍首,竟然是家長導致

3.逼迫孩子做不想做的事

有時候正想做一件事情,但被別人逼著做另一件事,那就會毀了心情兩件事都不想做了,成年人是如此,更何況是孩子,如果家長不停催促讓孩子完成不想做的事情,孩子只會用拖延來無聲的抵抗,通過延長時間來反抗家長的“控制”。

孩子的成長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他自由內在的節奏,當他自主完成一件事的時候,就是一個學習的過程,也是在他內在節奏控制範圍內的。父母如果不停催促孩子,一味的追求速度,不能停下腳步跟隨孩子的節奏,會讓孩子錯失很多成長中沿途的風景,同時,還會把和孩子相處的時光變成一種互相的折磨。

孩子為什麼做事愛拖拉?罪魁禍首,竟然是家長導致

三、幫助孩子擺脫“拖延症”,家長可以這麼做

1.按時完成給予讚美

對於孩子的事情,父母要保持一種“記功不記過”的心態,不要將孩子做的不足的反覆提及,這樣會加深孩子的心理暗示,當孩子利索的完成一件事,家長一定要表揚、鼓勵,起一個正面強化的作用,孩子自控能力較弱,很容易受到暗示的支配。

2.父母“懶惰”一點

家長一定要避免事無鉅細為孩子做完一切,過於勤快會讓孩子不自覺依賴,從而導致拖延症的加重,孩子的路讓他們自己走,父母沒法陪他們走完一輩子,不如早一點“偷懶”,放手讓他們自由成長,孩子會比你想象的做得更好。

孩子為什麼做事愛拖拉?罪魁禍首,竟然是家長導致

3.讓孩子自己承擔後果

兒童教育家蒙臺梭利指出,在孩子三歲前後會出現秩序敏感期,孩子在此時會形成內在的秩序,如果被人過度催促、打亂秩序,敏感期無法順利過渡,會造成孩子心理失調,嚴重的會伴隨終身,因此家長不妨讓孩子自己承擔拖延帶來的後果,例如約定好吃飯時間,超過時間就收走碗筷,讓他體驗過“餓”的滋味,自然會提高速度。

有一篇非常著名的文章叫做《牽一隻蝸牛去散步》,文中講到上帝給了一個任務,要讓我們牽一隻蝸牛去散步,不能走太快,蝸牛已經盡力了,儘管你催它,罵它,它也只能回應你以抱歉,因為它已經盡力了,你拉它,扯它不能使它走得更快,只會讓它受傷,你不如陪著它慢慢地、靜靜地體味這世間百態的滋味。

教育孩子,就像牽著一隻蝸牛在散步,這篇文章正是送給“忙碌、著急”中的父母,希望做家長的,都不要讓自己的孩子成為一隻流淚的小蝸牛。

面對孩子做事慢吞吞的時候,你通常會怎麼處理呢?歡迎下方留言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