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期和學齡期的孩子,適合"等一等"教育策略,家長們學起來

在教育孩子這件事上,父母也一直都是學生,要學著去應對各種各樣的難題。一些父母也發現了,自己在教育孩子的時候,

一定要保持充分的耐心和包容。

不過有的家長也說了,已經學習了怎麼控制自己的情緒,怎麼幫助孩子控制情緒,但是在面對孩子的問題時,依然還是沒有找到能夠有效解決問題的方法。

幼兒期和學齡期的孩子,適合

不得不說,孩子都是不同的個體,他們的性格、脾氣、成熟度都是不同的,而且每個個體還會隨著人生的進程而不斷變化。這樣一來,家長怎麼去應對呢?

自認為稱職的好媽媽教育出了大家眼中的“熊孩子”

周莉的女兒嘉嘉今年六歲,在大家看來,這個小姑娘就是"熊孩子"。不僅在家裡大吵大鬧,在公共場合也會這樣,常常讓父母覺得特別頭疼,也特別尷尬。

周莉也思考過自己教育女兒的方式,她自認為是個稱職的好媽媽,並沒有特別嬌慣女兒,怎麼女兒就是這樣的性格呢?她覺得特別無奈,不知道該怎麼辦。

幼兒期和學齡期的孩子,適合

其實這和孩子在這一階段的情緒情感發展特點有關係,這個階段的孩子情緒本身就不是很穩定,容易衝動、愛發脾氣。但即便如此,父母還是可以進行制止的。

只是有些家長抱著速戰速決的心態,以打罵、訓斥的方式教育孩子一頓,孩子倒是停止了鬧騰,但是孩子內心除了感覺到了恐懼,其它什麼都沒有感覺到。

而且父母這樣做,還有可能給孩子帶來一些傷害。孩子在這個年齡段,總是被訓斥責罵,會覺得特別害怕,長此以往不管是性格還是智力,都會出現一定損傷。

幼兒期和學齡期的孩子,適合


教育孩子大家不妨試試”等一等“

在這樣的情況下,父母先別急著責罵孩子,不妨嘗試下"等一等"教育策略。什麼是"等一等"教育策略呢?就是問題發生的時候,先給彼此一個緩和的機會。

很多成年人都有這樣的經驗,當和他人發生矛盾衝突的時候,彼此都想馬上解決,不給對方任何思考的時間,結果會讓衝突變得更加嚴重,甚至一發不可收拾。

在孩子的教育上也是如此,當孩子出現吵鬧情緒時,家長可以先接受孩子的情緒狀態,然後再捋清孩子情緒失控的真正原因,這樣才能慢慢控制住孩子的情緒。

幼兒期和學齡期的孩子,適合

對於處於幼兒期的孩子尤其需要如此。這個年齡段的孩子不太懂得表達,很多時候會用哭鬧來表達自己的需求、不滿和不適。家長安撫孩子的情緒,是第一步。

這個時候要求家長"等一等",多一點耐心和包容,其實對於解決孩子的教育問題是大有裨益的。如果連家長都無法控制情緒,那又有多少空間來容納孩子呢?

幼兒期和學齡期的孩子,適合

接下來我們再來說說怎麼用"等一等"教育學齡期的孩子。面對這個階段的孩子,家長們普遍反應,最大的困難就是輔導孩子寫作業,這簡直是"世紀難題"。

輔導孩子寫作業該怎麼運用”等一等"

1) 父母要理解孩子的處境。剛上學的孩子不願意學習,父母要做到理解,給孩子提供充足的幫助。剛開始上學,就等於進入了全新的世界,困難是很多的。

客觀來說父母很難站在孩子的立場上考慮問題,並沒有那麼強大的同理心。但是隻要父母的心中有愛,就能夠做到這一點,對孩子的處境能夠設身處地地考慮。

2) 瞭解到孩子"卡殼"的問題是什麼。有的孩子面對學習出現卡殼,難以繼續進行下去。家長們會對孩子大發雷霆,認為孩子不夠努力,不夠聰明等等。

幼兒期和學齡期的孩子,適合

其實也有可能是孩子無法適應、情緒失調導致的,家長不要一味責怪孩子的問題,而要幫助孩子完成從幼兒園到小學生的轉換,讓孩子更能適應學習節奏。

3) 尋求更多的專業幫助。到了小學階段,家長們已經沒有辦法僅靠揣測、經驗和經歷來幫助孩子了,而是需要藉助更多的專業理論方式,來解決孩子的問題。

在找到問題的關鍵之後,父母需要從之前失敗的教訓中脫離出來,不要深陷在自責之中,讓自己的心態歸於平衡,努力修煉自身的秉性,給孩子帶來好的影響。

幼兒期和學齡期的孩子,適合

總結來看的話,"等一等"教育策略,其實是給了父母、孩子一個喘息的機會。當問題發生的時候,家長先不要心急,給自己也給孩子一點時間。

有人說教育孩子就像是一場修行,其實這對父母來說,未必不是一件壞事。足夠的耐心、包容心、智慧,隨著孩子的成長,父母的內在也在進一步提升。

和孩子一起成長,這對於來說並不難,也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情。

今日話題:你有遇到過事例中提到的"熊孩子"嗎?如果遇到了熊孩子,而父母沒有對他進行管教的話,你會用什麼方法提供育兒幫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