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驱逐,加拿大喜迎,这场人才争夺战,加拿大躺赚?

近些年来,随着美国总统特朗普上台,越加收紧的移民政策,让越来越多的美国人前往加拿大寻求庇护,越来越多的美国留学生因毕业后无法留美而转战加拿大。

美国驱逐,加拿大喜迎,这场人才争夺战,加拿大躺赚?

在今年2月特朗普最新的反移民政策生效后,更是对在美国申请家庭团聚移民的申请人以直面攻击,于是,许多人将加拿大视为友好的替代方案。


今年3月,随着新冠疫情在美国的传播愈演愈烈,特朗普强烈地想借此关闭美国边境,虽然他的理由是防止疫情继续蔓延,但却被明眼人解读为是,一种新的“排外举措”。


但就在人们寄希望于美国下届政府能改变这种“反移民”的现状时,即便是当前民主党竞选中的两位佼佼者,似乎他们在如何勾画“未来美国移民政策的蓝图”上,也并没太多高见,至多是一些小修小补。


未来的这场移民人才争夺战,加拿大躺赢了吗?


01 临时工签


由于美国使技术工人更难以续签临时工请愿书(也称为H-1B),因此一些移民正在选择加拿大作为替代方案。


据了解,美国H-1B的中签率大约在27%左右,且印度申请人数通常是中国的10倍,竞争难度可谓激烈。


而加拿大的临时工作签证办理比较迅速,到期之后延签也比较方便,工作期间还可以办理工作转移民,并可申请医疗保险,享受失业保险。


移民政策研究所(MPI)高级政策分析师Julia Gelatt也表示:“加拿大一直很乐意为外籍工人快速办理签证,这或意味着,加拿大正在赢得人才竞赛。”


02 毕业后工签


Gelatt认为,目前加拿大在吸引国际留学生方面做得更好。


尽管美国仍在每年吸引了所有国家中最多的国际留学生,但自特朗普上任以来,入学率一直在下降。与此同时,加拿大的国际学生入学人数呈指数增长。


美国驱逐,加拿大喜迎,这场人才争夺战,加拿大躺赚?


在加拿大,留学转移民非常火热,因为不仅加拿大的学费比美国便宜不少,而且加拿大欢迎留学生留下来申请移民,且毕业后工签还可以积累加拿大工作经验。


相反,美国不断收紧对留美学生的工签发放,致使很多想在北美发展的国际毕业生被迫转战加拿大“曲线救国”,或者完全放弃美国,投身加拿大。


03 家庭团聚移民


2019年8月,特朗普政府宣布“公共负担新规”规定,在过去36个月中,有连续12个月获得政府补贴的任何人,不再有资格获得美国居留权。


并且将养活一个四口之家所需的安置资金也从每年的32,000美元提高到60,000美元。


今年2月,该政策正式生效,这将使移民更难获得美国绿卡,特别是那些已获得食品券或医疗保健等社会援助的人,这当然也对美国家庭团聚类移民构成直接冲击。


但是,家庭类移民仍然是加拿大第二大移民来源,加拿大政府继续将家庭团聚作为优先事项。

在加拿大,所有公民和永久居民都可以通过其居住的省份或领土使用加拿大的全民医疗保健系统。


尽管美国移民的未来变得越来越不确定,但加拿大仍然致力于每年欢迎更多的新移民!


04 难民


特朗普政府对移民政策的改变不仅影响了经济类移民,也影响了难民。


据报道,在2018年11月,有6万海地人在美国被撤销临时保护身份(TPS)之后,从美国经由陆路前往加拿大寻求庇护的人数激增。


而加拿大政府出于人道主义考虑,每年在制定的年度或多年度移民计划中,总是会给难民留出足够的名额。


05 未来美移民政策会有改观吗?


现在很多美国选民正在选择,谁将在2020年11月的选举中接替特朗普。


但是两位民主党候选人翘楚,美国参议员伯尼·桑德斯和前副总统乔·拜登,尽管都在批评特朗普政府过去四年来实施的政策基础上,构建了自己移民纲领,例如终止穆斯林禁令,保护童年时期就来到美国并被称为“梦想家”的移民,以及暂停驱逐出境等。


但是他们似乎都没有针对“改善经济类移民项目”的话题,提出一些明确的改革举措。


唯一的亮点可能就是拜登所提出的,“计划扩大高技能签证的数量,并取消国家对就业签证的限制”。


很明显,美国的情况与加拿大形成鲜明对比。


若按人均计算,加拿大引入的移民人数是美国的三倍。但与美国不同的是,加拿大的大多数移民是通过80多种不同的经济类移民项目申请的。


两国之间的主要区别是边境管制。美国历史上曾有大量非法移民从其南部边境流入,美国民众普遍比较敌视移民。


而在没有大量且持续的非正常移民的情况下,加拿大现在每年能够接待约一百万新来者,包括移民、国际留学生和临时外国工人,同时仍能保持公众对移民的支持。


正因为缺乏民众的支持,所以可以预见,11月美国总统大选的最终获胜者将难以获得推行经济类移民改革所需的政治资本。


这也意味着,加拿大将继续在全球人才竞赛中保持领先地位。


如果您有兴趣将加拿大定为永久居所,并想进一步了解您的移民选择,请填写我们的免费在线评估,我们的团队成员将尽快与您联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