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說銀河系正在以每小時200萬公里速度狂飆,是什麼引力如此巨大?

歷史這些事兒


科學家說銀河系正在以每小時200萬公里速度狂飆,是什麼引力如此巨大?

愛因斯坦本來可以成為第一個發現動態宇宙的人,1916年他推出廣義相對論後,史瓦希第一個從廣相的引力場方程中挖掘到了黑洞這個金礦,確定了史瓦西度規。1917年愛因斯坦將廣相應用於整個宇宙,開創了相對論宇宙學,愛因斯坦發現廣相中的宇宙是動態的,但當時普遍認為宇宙就是靜態,不會膨脹和坍縮,因此愛因斯坦在廣相的引力場方程中加了一個常數,也就是現在我們俗稱宇宙常數!

後來弗裡德曼和勒梅特都通過簡化引力場方程的方式得到了動態宇宙的解,而哈勃的觀測則證明了這點,此時宇宙膨脹說在逐漸開始在科學界流行開來,要說誰是第一個提出宇宙膨脹的,還非勒梅特莫屬!但這和銀河系運動有關係嗎?當然有!

人類認識銀河系的歷程

我們已經無從確認銀河系是什麼時候發現的了,因為就像太陽月亮天狼星一樣,抬頭即可看到的天體。但真正認識銀河系卻要從赫歇爾開始說起,因為他試圖用DIY製作的強大望遠鏡將每一顆恆星的位置都記錄下來,然後彙總成一張星圖,結果大家都猜不到,太陽位於星系中央,而整個銀河系就像一張攤破了的印度飛餅!

太陽是位於中心的黃色斑點

赫歇爾後的天文學繼續飛速發展,人類對太陽系的邊界有了新的瞭解,對恆星的形成也有了新的理解,梅西耶也觀測到大量的天體,被記錄在了梅西耶天體列表中,儘管當時發現了大量的河外星系,但因沒有先進的望遠鏡和可靠的測量方法,以至於根本不知道這些天體的距離有多遠!

梅西耶天體列表

1914年天文學家哈洛·沙普利利用威爾遜山天文臺的1.5米反射望遠鏡觀測銀河系中球狀星團的分佈,發現星團的分佈基本上以人馬座為中心的球形,因此他認為人馬座方向就是銀心,這符合觀測,也符合現代對銀心的定義!

南半球倒立的人馬座

1918年沙普利經過4年的觀測後認為太陽距離銀河系中心約5萬光年,後修正為3萬光年。這個結論有些顛覆性,因為在沙普利之前,大家都認為太陽可能在銀心附近。

1917年海爾組織在威爾遜山天文臺安裝了2.54米胡克望遠鏡,1924年哈勃用這個超級望遠鏡將一團光斑的仙女星系分解成了一顆顆恆星,哈勃在其中發現了一顆造父變星,使得他可以通過造父變星的變光週期亮度分佈推測出仙女星系至少距離銀河110萬光年以上,第一個河外星系被發現。

1926年瑞典天文學家林德布拉德提出銀河系由許多子系統組成,解釋了銀河系中恆星的速度分佈,提出銀河系自轉中心在人馬座方向。與沙普利的觀點非常一致!

1928年奧爾特和瑞典天文學家林德布拉德建立了銀河系較差自轉的動力學理論。

1932年奧爾特提出了銀河系中存在大量暗物質的觀點。

1938年奧爾特用恆星統計法研究了太陽附近恆星的分佈,發現了銀河系旋臂結構

1958年-1959年,奧爾特等人又繪製出人類第一幅銀河系的中性氫21釐米波分佈圖,證實了銀河系的漩渦結構,還發現了正在膨脹的3千秒差距旋臂。

當然再往後還有銀河系誕生等多理論,但我們討論銀河系運動已經足夠,就不一一展開了!

銀河系的運動

關於銀河系的運動大家肯定被科普得不要不要了,因為銀河系再過40億年就要和仙女星系相撞了,兩者相對速度高達110千米/秒,因此從這一點來看銀河系至少是朝著仙女星系運動的,或者說仙女星系朝著銀河系運動!

但對於茫茫的宇宙沒有任何參考系,銀河系的運動無法被展現,1977年美國勞倫斯伯克萊國家實驗室的喬治·斯穆特想到一個辦法,利用微波背景那個輻射的偶極異向性來測量銀河系的運動,測得速度約為400千米/秒,加上太陽系繞銀河系速度220千米/秒,兩者反向疊加(逆向測試)得600千米/秒,移動方向指向長蛇座!

銀河系為什麼要衝向那裡?有什麼強大引力的天體嗎?

1979年Chincarini和Rood發現長蛇—半人馬座方向可能存在超星系團,後來沙雅和桑德奇分別發現本星系群都在朝著室女座超星系團方向運動,並且本星系團和室女座超星系團還朝著長蛇-半人馬座方向運動。

1988年一個名為“七武士”的國際天文研究小組通過對鄰近400個橢圓星系的天文觀測發現,銀河系以及鄰近數百萬個星系都以每秒600-1000千米的速度朝南天半人馬座方向的一個未知引力源運動!艾倫·德萊斯勒將其取名為巨引源!

巨引源的位置

巨引源位於銀經307度、銀緯9度,距離銀河系約2.5億光年,規模達4億光年,質量為太陽的10^16倍以上,它所在的區域剛好是銀盤面塵埃帶密集的方向,銀盤塵埃帶大約覆蓋了20%的天區,可見光波段觀測受到了極大的影響!

X射線天文學興起後的觀測發現,巨引源的中心在半人馬座長城(Centaurus Wall)內,長城的交匯點附近是矩尺座星系團(Abell 3627),矩尺座星團的規模也是光學波段觀測到要大得多!由於星系過於密集,相當一部分行星已經在相互吞併。

但巨引源到底是什麼我們仍然不清楚!

銀河系有一天會掉入巨引源嗎?

儘管銀河系距離巨引源高達2.5億光年,但只要假以時日總有一天會掉入巨引源,但在銀河系趕到以前,巨引源早已因宇宙膨脹而走得更遠!因為在2.5億光年的尺度上,巨引源的因為宇宙膨脹而退行速度高達4400千米/秒,而銀河系速度只有600千米/秒,銀河系永遠都追不上!

數億光年內的宇宙地圖,所以大家不必擔心銀河系掉坑裡!


星辰大海路上的種花家


“科學家說銀河系正在以每小時200萬公里速度狂飆,是什麼引力如此巨大?”目前的天文觀測發現,銀河系正在以大約每秒六百公里的速度奔向巨引源,每秒六百公里換算下來也就是時速兩百萬公里左右,那麼這個引力巨大的巨引源是什麼呢?

巨引源

其實早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天文學家就發現銀河系與上億光年範圍內的天體結構都在朝半人馬座方向的一個神秘引力源運動,但是由於銀河系盤面的遮擋,天文學家對這個神秘的引力源的觀測受到了很大的影響,從銀河系與周圍星系的運動情況可以分析出,在距離我們1.5億至2.5億光年遠,長蛇座與半人馬座方向存在一個強大的引力源,這個引力源是如此的強大,可以拖動幾億光年範圍的天體都向其“墜落”,因此也被稱為巨引源。

巨引源也是拉尼亞凱亞超星系團的中心。來說說拉尼亞凱亞超星系團,拉尼亞凱亞超星系團是一種更為龐大的宇宙結構,我們的銀河系以及相鄰的仙女座星系、大小麥哲倫星系等五十多個星系組成了本星系群,而包含我們銀河系所在的這個本星系群以及周圍的多個星系群構成了更為龐大的室女座超星系團,而室女座超星系團僅僅只是拉尼亞凱亞超星系團的一部分,拉尼亞凱亞超星系團包含了十萬多個銀河系般的星系,整個超星系團的範圍達到5.2億光年,或許在拉尼亞凱亞超星系團上面還有更大的宇宙結構,但是由於觀測技術的限制,這只是一種猜想。

巨引源為什麼有如此大的引力

引力源自於質量,所以巨引源應該是一個“質量密集”區。科學分析認為,要想拖動5.2億光年範圍的拉尼亞凱亞超星系團運轉,巨引源的質量至少在銀河系質量的兩萬倍以上,但是現有的觀測結果發現,巨引源所在位置的矩尺座星系團是無法達到這個質量的。

科學家還假設了另外一種情況,造成銀河系所在星系群運動的引力也可能來自於6.5億光年外的夏普力超星系團,同樣由於觀測位置的影響,天文學家並不能確定這種假設。

結語

綜上可知,天文觀測發現,銀河系正在以兩百萬公里的時速奔向一個巨大的引力源,又被稱為巨引源,巨引源位於我們所處的拉尼亞凱亞超星系團的中心,我們知道引力源自於質量,因此巨引源理論上應該是一個“質量密集”區域,但是由於銀河系盤面的遮擋原因,天文學家對巨引源的觀測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因此巨引源的具體情況還不清楚。

感謝瀏覽,我是漫步的小豆子。


漫步的小豆子


無論是相對論還是量子力學都能表明,宇宙中的萬物都會存在某種運動,地球以30公里/秒的速度環繞太陽運動,太陽以230公里/秒的速度環繞銀河系中心運動。與此同時,銀河系也在宇宙中高速運動。

至於銀河系怎樣在宇宙中運動,取決於參照系的選擇。

銀河系的運動

相對於仙女座星系而言,銀河系目前正以110公里/秒的速度在朝著仙女座星系運動。不過,銀河系並不是徑直朝著仙女座星系方向前進,而是以螺旋的方式在靠近。大約在40億年後,兩個星系會發生碰撞,最終將會融合成一個星系。

那麼,在更大宇宙尺度上,銀河系又是怎麼運動的呢?

雖然宇宙中不存在絕對靜止的參照系,但宇宙微波背景可以作為一種很好的靜止參照系。因為宇宙中的每個角落都充滿了宇宙最古老的光子,宇宙微波背景的分佈極為均勻,溫度波動僅有萬分之四。

宇宙微波背景的偶極異向性

通過測量宇宙微波背景的偶極異向性,可以知道銀河系在宇宙中的運動速度。觀測結果表明,宇宙微波背景在獅子座方向上波動+3.5 mK,在寶瓶座方向上波動-3.5 mK。

在宇宙微波背景靜止參照系中,處於平衡狀態的光子在運動方向上發生了藍移,而在相反方向上發生了紅移,所以地球正朝著獅子座方向運動,遠離寶瓶座方向,速度約為368公里/秒。

再扣除掉地球在銀河系中的運動,可以算出銀河系在宇宙中的運動速度為627公里/秒,相當於每小時225萬公里。按照這個速度,銀河系每年會行進200億公里,每476年行進1光年。

銀河系的前進方向靠近長蛇座的中心,如此快的本動速度意味著有股強大的力量在驅動銀河系前進,這會是什麼呢?

包含銀河系的本星系群是本超星系團的一部分,本超星系團的質量中心位於5380萬光年外的室女座星系團,這個巨大的質量中心會把整個本星系群吸引過去。不過,室女座星系團並非驅使銀河系快速運動的真正原因,因為就連室女座星系團也在朝著長蛇座方向運動。

異常強大的引力中心:巨引源

天文學家測量了大量星系的位置和運動,最終發現了長蛇座方向存在一個引力異常強大的中心,它被稱為巨引源,距離銀河系大約1.5億到2.5億光年。據估計,巨引源的質量至少為太陽質量的3億億倍,為銀河系質量的3萬倍。

在巨引源強大引力的作用下,銀河系以及其他幾百萬個星系都在朝著巨引源運動。按照最短的時間估算,銀河系抵達巨引源所需的時間至少為700億年。即便考慮到加速運動,所需的時間仍然要上百億年。

無法抵達的終點

在如此漫長的時間裡,宇宙膨脹會把銀河系與巨引源之間的空間越拉越大,以至於銀河系的本動速度追不上巨引源的退行速度,這意味著巨引源將會離銀河系越來越遠,最終根本無法到達。不僅是巨引源,就連本超星系團中的星系都會因為空間膨脹而四分五散,星系會各自在廣袤的空間中獨行。


火星一號


那我們就一級級來說。

仰望星空看到的所有繁星,沒有一個是禁止的,每一個都在高速的狂飆。就拿我們地球來說,坐地日行八萬裡是真的在發生。地球自轉週期24小時,赤道周長80200裡,站在地球上不動就能日行八萬裡,地球自轉的同時也在繞太陽公轉。

太陽系位於銀河系的一條旋臂之上,距離銀河系中心大約2.6萬光年,整個太陽系都在太陽的帶領下以每秒250公里的速度繞著銀心超大質量黑洞公轉,大約2.5億年繞銀心一圈。

而整個銀河系又從屬於本星系群,在這個星系群中包含了50個左右的星系,包括我們的伴星系大小麥哲倫星系,以及在30/40億年後會和銀河系碰撞融合的仙女座星系等等,本星系群佔據了一塊直徑大約1000萬光年的區域。本星系群中的星系都在繞著共同的質心旋轉運動,並和仙女座星系不斷的在接近,最後碰撞融合。
而繼續往下深究,我們附近的星系包括銀河系還都有一個共同的“目標”那就是宇宙深空中的巨引源,它距離我們大約1.5億公里,而銀河系正在以每秒鐘600公里的速度向巨引源狂奔。

宇宙中天體的運動歸根結底都是引力在起作用,而引力的存在是因為質量的存在。牛頓最先發現萬有引力,認為月球可以掛在天上和蘋果熟透了落在地上是相同性質的力。而愛因斯坦對於引力從更本質上來進行了解釋,那就是時空彎曲的概念,因為質量存在引起時空發生彎曲,物體在彎曲的時空中運動表現出的就是引力。

銀河系的中心有一個超大質量黑洞,質量大約是太陽的430萬倍,但是它只能“約束”差不多20萬光年直徑的宇宙空間。而讓整個銀河系高速運動的巨引源,它的質量至少要在幾萬個銀河系那麼重。最符合身份的就應該是類似於銀心一樣的超大質量黑洞,從目前來看銀河系屬於拉尼亞凱亞超星系團中的一員,這個超星系團直徑超過5億光年,這個超星系團的中心就是被天文學家稱為巨引源的地方,按照目前的速度已經宇宙的膨脹效應,銀河系到達巨引源也要在一千多億年之後了。



科學黑洞


地球繞太陽的公轉速度是30km/s,太陽繞銀河系中心的公轉速度是220km/s,但銀河系也在運動之中


1977年美國天文學家通過微波背景輻射測定的銀河系運動速度為400km/s,反向疊加上220km/s的太陽系公轉速度後銀河系的運動速度就成了620km/s,那麼移動速度如此之高的銀河系目的地是哪裡呢?

答案是2.5億光年外的“巨引源”


最早發現“巨引源”的是一個1988年的國際天文小組,當時該小組通過分析銀河系臨近數百個星系運動方向後發現,它們竟然都在朝著半人馬座方向運動,這意味著半人馬座方向“未知引力源”的質量遠遠超過了這些星系質量的總和,但由於我們身處銀河系內,所以塵埃帶嚴重影響了我們對巨引源的觀測。


後來隨著射電望遠鏡技術的發展,天文學家們得以從可見光波段以外的電磁波頻段觀測宇宙,巨引源就是在這時候被確定為“拉尼亞凱亞超星系團”質量中心的。

然而新技術的出現並沒能揭開“巨引源”的神秘面紗,數學計算表明要想“吸引”銀河系和周圍數百個星系,“巨引源”的質量至少兩萬倍於銀河系才行,但“巨引源”附近的超星系團並沒有這麼大的質量,因此目前也有理論認為巨引源是一個尚未被確認的“大尺度結構天體系統”


按照銀河系目前620km/s的運動速度,到達2.5億光年外的巨引源已經是1000億年以後的事了,但事實上由於宇宙空間的加速膨脹,巨引源本身也在以4400km/s的速度遠離銀河系,甚至於如果宇宙繼續加速膨脹,巨引源這種“大尺度結構天體系統”可能都會被撕碎。

目前關於銀河系最近的“日程安排”是37.5億年後和仙女座星系的碰撞融合,理論上這兩個擁有數千億顆恆星的星系將在引力作用下反覆拉扯,最終變成“銀河仙女系”


宇宙觀察記錄


我們的宇宙從來就不是靜態的

此時此刻地球正在以30km/s的速度繞太陽公轉。


此時此刻太陽系正在以220km/s的速度繞銀河系中心公轉。

此時此刻銀河系所在的本星系群組成了一個半徑5500萬光年的室女座超星系團,所以銀河系正在圍繞室女座超星系團質量中心公轉,不過由於仙女座星系與銀河系的距離只有254萬光年,空間膨脹的力量在這個尺度上還不是引力的對手,因此天文學家確定仙女座星系目前正在以300km/s的速度從側面靠近銀河系,37.5億年後兩個星系就會互相融合。



銀河系與仙女座星系所在室女座超星系團不過是拉尼亞凱亞超星系團中的一部分而已,而拉尼亞凱亞超星系團正在前往“巨引源”的路上


直徑5.2億光年的拉尼亞凱亞超星系團裡有10萬個星系,天文學家在2億光年外的矩尺座星系團中發現了一處巨大的引力異常,正是這種引力異常使得拉尼亞凱亞超星系團向其運動,目前銀河系朝巨引源的運動速度是600km/s,預計需要1000億年才能到達巨引源。

雖然天文學界對巨引源究竟是什麼還沒有一個定論,但現在已經有線索表明巨引源有可能是一個被銀河系遮擋住的“正常的”超星系團。


2013年普朗克衛星測定的暗能量佔比是68.3%,這意味著我們的宇宙將在暗能量的支配繼續加速膨脹,這種膨脹還會撕裂大尺度上的天體系統結構,巨引源這種結構很可能在未來就會被撕裂進而不復存在。


宇宙探索未解之迷


只能說就連最發達的美國天文科學家都是經過30餘年的觀測計算,也只得出了銀河系以每小時200萬公里的速度狂飆,那麼,下一步又飆向哪裡?銀河系裡的2000多億顆恆星會不會位移?圍繞著恆星的行星又會有什麼樣的軌道變化?而這個旋渦狀“鐵餅”式直徑長達10萬光年的銀河系,會不會在急速狂飆的過程中旋渦愈來愈深?如此下去會不會把我們的母恆星太陽拉進旋渦裡去?

是什麼引力讓銀河系這樣的狂飆,粗淺認為是銀河系中心的旋渦引起了銀河系的狂飆。





宇麟321弘揚正能量


科學家說銀河系正在以每小時200萬公里速度狂飆,是什麼引力如此巨大?

要了解銀河系為何以200萬公里/小時狂飆,首先我們要先了解太陽系是如何運動的,這樣有助於我們理解銀河系是如何運動的。

太陽系在銀河系中如何運動的?

圖注:地球在太陽系中的位置

首先,我們從最簡單的天體系統地月系統來看地球的質量比月亮大,月亮圍繞地球做公轉運動,且公轉速度為1.023千米/秒,然後是地球太陽系統,我們都知道地球是太陽旁邊的第三顆藍色小星球,地球圍繞太陽座公轉運動,且公轉速度為30千米/秒,而我們的太陽處在直徑 達10萬光年的銀河系中,只是銀河系中億萬顆恆星之一,我們的太陽帶著我們圍繞銀河系公轉,公轉速度為230千米/秒。

圖注:太陽帶著地球在銀河系中運行動圖

太陽不僅帶著我們在太空中飛奔,而且還做螺旋運動(還好我們不會感覺頭暈,哈哈),螺旋運動是宇宙的常態,從上面我們可以看出月亮、地球、太陽都是圍繞質量和體積比它大的多的天體做公轉運動。況且,我們的銀河系中心存在著一個質量巨大的黑洞,講到這,其實我們也不難猜出我們的銀河系肯定是圍繞著質量和體積更大的天體系統運動。

圖注:太陽系圍繞銀河系公轉平面圖

銀河系在宇宙中是如何運動的?

我們的銀河系和相鄰仙女星系、麥哲倫星雲等50個星系組成了一個規模較小的集團。本星系群中的全部星系覆蓋一塊直徑大約1000萬光年的區域。感受下我們在本星系群中所處的位置,並且在37.5億年後銀河系將會和相鄰的仙女座星系碰撞、融合成一個更大的橢圓星系。

圖注:銀河系在本星系群中的位置

而我們的本星系群有屬於室女座超星系團,它的直徑大約1.1億光年,其形狀類似平底鍋裡的薄餅,覆蓋一塊直徑約為1.1億光年的區域,是在可觀測宇宙中數以百萬計的超星系團中的一個。室女座超星系團有多大呢?我們通過圖片來感受一下它的大小。而室女座超星系團也只不過是拉尼亞凱亞超星系團的一部分

圖注:本性系群在室女座超星系團中的位置

巨引源在哪裡,如何運動?

圖注:拉尼亞凱亞巨引源和銀河系位置

拉尼亞凱亞超星系團,其意為“無法丈量的天堂”,直徑高達5.2億光年,它包含了室女座超星系團,也是銀河系所在的超星系團、孔雀-印地安超星系團以及長蛇-半人馬座超星系團,它包含了拉尼亞凱亞超星系團的重力中心,巨引源(也稱“大引力源”),拉尼亞凱亞是我們目前所觀測到的宇宙最大結構之一,並且其邊緣難以判斷,尤其是由內向外觀測時。發現拉尼亞凱亞的團隊使用電波望遠鏡將本星系群的星系運動繪製成分佈圖。在特定超星系團內,所有星系的運動都會朝向超星系團的質量中心。而在拉尼亞凱亞超星系團,星系都朝向它的重力中心,巨引源移動,因此也影響了銀河系所在地本星系群和其他超星系團內的星系。

圖注:拉尼亞凱亞3D圖

我們的銀河系正在以600千米/秒(約216萬千米/小時)的速度狂奔向2.5億光年外的巨引源;但遺憾的是,我們永遠也無法追上巨引源,因為它正在以4400千米/秒(約1584萬千米/小時)的速度遠離我們,或者可以說是向更大的引力源移動;我們坐地何止日行三萬裡?

保持好奇心,關注我與你分享更多有趣知識,歡迎評論區留言討論,如有不足之處,還請斧正!


羅輯說


任何星球星系都是靠運行才能存活,銀河系也不例外,它在宇宙系自轉運行力和自轉向心力作用下運行

為人類解開這些秘密

第二章:宇宙解秘

宇宙系的誕生運行滅亡,都遵循本君[萬物定理《萬物都是在空間歷史環境條件作用下,而潤育誕生運行滅亡的產物》],都是從無到有,再到獨立運行的《似態體系》

A:宇宙系的誕生

宇宙系本身是沒有的,在《無限空間》自轉運行下,內部大氣空間物質在自轉向心力作用下,形成的《大氣空間物質似態體系》,當它獨立形成後。

a:宇宙系邊緣《防護層》的誕生

宇宙系邊緣空間物質大氣層,在宇宙系自轉和前行的運行過程中,自然包圍著宇宙系跟著運行,它與外界作用形成了內外作用平衡區,既保護宇宙系整體運行,又抗衡外界無限空間的空間物質大氣侵擾,使宇宙系成為完全獨立的運行似態體系。

b:宇宙系《遠空衛軌》的誕生

宇宙系邊緣防護大氣層,它是抵外護內的作用平衡區,任何物質不論體積面積質量大小,在沒有內外大能量作用下,都會圍繞宇宙系邊緣運行。

因此,本君把它命名為《宇宙系遠空衛軌》。

人類在地球系《遠空太空基地》研發的《宇空衛星》,可發射在此軌運行,靠《地異預警衛星》聯網,既可探索探測宇宙系內部,又可探索探測外部無限空間,並以參數,視頻,語音解讀傳給人類。讓人類更好的瞭解探索探測《宇宙系》和外面《無限空間》。

c:宇宙系《核心太陽》的誕生

宇宙系在自轉運行中,形成了以自轉中心為核心的部位,它在宇宙系自轉運行中,所產生的能量都被自轉向心力作用到中心部位,形成宇宙系中心能量區。

本君把這個中心部位能量區,命名為《宇宙核》,人類稱《太陽》。

d:宇宙系《內空》的誕生

在宇宙核太陽能量的作用與反作用下,離宇宙核近的大氣空間,成為能量作用密集區,人類稱太陽系。

本君把這個近空太陽系內部大氣物質空間區域,命名《宇宙系內空》

e:宇宙系《內空衛軌》

在宇宙系內空太陽系內外交接處,在它們內外互作用下,形成了相對隔離平衡作用區。任何物質不論體積面積質量大小,在沒有內外大能量作用下,都會圍繞宇宙核太陽,內空運行。

本君把此太陽系內外作用平衡區,命名為《宇宙系內空衛軌》。

人類研發的《宇空衛星》,可發射到此軌運行,既可探索探測宇宙系內中空空間,又可幫助人類探明宇宙核太陽真實狀況,並以參數,影視,語音解讀傳輸給人類,使人類更真實的瞭解宇宙核太陽和宇宙系內中空。

f:宇宙系中遠空的誕生

在宇宙核太陽的作用與反作用下,整體宇宙系都受它能量的作用,只是距離面積外因不同,空間物質大氣參數不同,

由此,靠近太陽系的宇宙空間和靠近宇宙邊緣空間,因外因作用不同,至使形成兩個不同參數的空間物質大氣層。

由此,中空和遠空就誕生。

g:宇宙系中衛的誕生

在宇宙系中遠空互作用下,形成了相對隔離平衡的大氣物質空間區域,此區域內的任何物質不論體積面積質量大小,都可在宇宙系自轉向心力作用下,圍繞宇宙核,內,中空運行。

本君把此平衡作用區域,命名為《宇宙系中空衛軌》。

人類研發的《宇空衛星》也可發射到此運行,觀看傳輸的參數,影視,語音解讀,讓人類更好了解宇宙系內中遠空。

h:宇宙繫上下自轉中心的誕生

宇宙系在自轉運行中,形成了以上下為中心的兩極自轉中心,與宇宙系自轉中心宇宙核太陽在同一直線上,兩極在自轉過程中,形成了上下中心真空區。

本君把這上下兩個真空區,命名為《宇宙系兩極自轉中心》。人類從觀測中,稱它為《宇宙黑洞》

在上述完全誕生後,宇宙內外就正常運行了,在空間歷史環境條件作用下,便形成了獨立的似態運行體系。

由此:宇宙系就誕生運行了。

B:宇宙系運行

a:宇宙系前行

它的前行取決於它本身的體積面積質量和前行大氣空間阻力與無限空間自轉向心在軌推力和自轉向心拉力的互作用,使它向前圍繞無限空間中心在軌前行運行。

b:宇宙系自轉

它的自轉取決於它形成時的慣性自轉,和在無限空間軌道上向心作用自轉,與在自轉時的大氣空間物質阻力,在它們互作用下形成了它的自轉運行。

c:宇宙系離無限空間中心距離

它離無限空間中心距離,取決它的體積面積質量,在自轉和前行中形成的能量大小與無限空間自轉向心拉力和自轉在軌向前推力的能量大小,當它們兩者在互作過程中,形成了能量持平點距離,就是《宇宙系》圍繞《無限空間》中心運行的距離,

d:宇宙系運行軌道

它所圍繞運行的平衡點距離連線,就是它的運行軌道。

e:宇宙系澎漲收縮

宇宙系是空間物質大氣組成的運行似態體系,在運行中內外產生能量,當內能增大時,就自動澎漲,當內能減小時,就自動收縮。

C:宇宙系滅亡

宇宙系是無限空間運行過程中,在一定的空間歷史環境條件作用下的產物。

a:滅亡外因

當無限空間運行的空間歷史環境條件,不適應宇宙系運行時,就會滅亡。

b:宇宙系滅亡內因

宇宙系是無限空間在自轉過程中,被作用出的自轉運行似態體系,當內部空間歷史環境條件變化到,各機能失效時,或慣性自轉過慢過快時,就會滅亡











楊善坤科研文學


是來自外界還是自身的力量,都很難說!可以說,茫茫宇宙,無所謂死亡,只有質與量轉換而已!包括那些吸進黑洞不知所蹤的物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