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簡稱蘇,但為什麼都說江浙滬?不說蘇浙滬?

陶都紫沙


其實叫“蘇浙滬”也是沒問題的,只是“江浙滬”這個說法已經深入人心,成為大家習慣的稱謂而已。每個省份都有自己的簡稱,有時候為了方便,在涉及兩三個省份組合起來時的叫法,我們會用它們的簡稱連在一起來代替,比如廣東廣西就叫“粵桂”、雲南貴州就叫“雲貴”、四川重慶叫“川渝”等。

那為什麼江蘇、浙江、上海連在一起我們更多的稱為“江浙滬”而不是“蘇浙滬”?其實這主要是歷史原因形成的。“江浙”的叫法早在元朝就已經出現,因為在元朝時期就劃分有江浙行省,而在清朝前期,這一帶被劃分為江南省和浙江省兩個省份,此時所說“江浙”的江指的是江南省,後來江南省被劃分為江蘇和安徽兩省,由於江蘇省的發展比安徽省好,影響力更大,而且又有個“江”字,因此某種程度上江蘇更能代表江南省,因此如今我們所說的“江浙”的江基本上指的就是江蘇。



近代以來,上海迅速崛起,成為中國第一大城市,名聲鵲起,上海簡稱“滬”,而且是從江蘇浙江劃分出去的,因此就有“江浙滬”一說。改革開放以來,長三角地區經濟崛起,成為國家實力最強的經濟中心,而它的核心範圍就是蘇南、浙北和上海,剛好就是江浙滬一帶,因此這一稱呼影響力更加的廣泛了,某種程度上江浙滬也可以代表“長三角”。


錦繡中源


江浙滬是大部分地區對於江蘇浙江和上海三地的統稱。但實際上,如果你仔細觀察的話,就會發現三地對於簡稱的順序,還是有一些小心思的。上海在某些媒體和公開場合上,有時候會使用滬蘇浙的簡稱。浙江有的時候也會用浙蘇滬的簡稱。後兩者在其餘地方很少使用,所以不少人對此瞭解不多。但實際上還是反映了很嚴重的地方本位主義。

江浙最早來自於元代的江浙行省,轄境範圍變動較大,但始終包含了現在的江蘇南部和浙江。明代的時候,設立浙江省,管轄範圍和現在大體相當,但並沒有設立江蘇省。以現在的江蘇和安徽管轄地域為主,設立直隸省。朱棣遷都北京以後,在北京設立了新的直隸省,因此又分別加南北以示區別。清軍入關以後,將南直隸省改為江南省。之後不久,江南省分拆為江蘇和安徽兩省。江蘇的地名來自於江寧和蘇州兩府的首字,安徽的地名來自於安慶和徽州兩府的首字。浙江省沿襲明代的設置。至此才出現了江蘇和浙江兩省並立的局面。江蘇雖然和安徽同出一脈,但是實力卻遠在安徽之上,浙江是當時少數能與江蘇相提並論的省份。故而有江浙兩省之稱。這個時候的江浙一詞和現在的含義大體相當。當時的上海,還只是松江府的一個縣城,地位並不高。使用江浙一詞來代稱兩省,而不使用蘇浙,主要是因為沿襲了元代的歷史習慣。那為什麼一直是江蘇在前浙江在後?這實際上是因為江蘇的綜合實力始終勝過浙江。

鴉片戰爭以後,上海開埠,逐步從一個小縣城發展成為了國際化大都市。在民國設立上海特別市以前,上海始終是江蘇的轄地。隨著上海的獨立,政治地位也自然上升,上海也因此得以和江浙兩省並稱。上海的簡稱滬,本意是一種捕魚的工具。因為上海歷史最短,所以自然也就放在江浙之後被稱為江浙滬。當然上海人也有小心思,有些場合要特意強調自己的地位,所以也就有了滬蘇浙的說法。之所以不叫滬江浙是因為發音不順口。滬浙蘇的說法雖然更罕見一些,倒也不是沒有。這往往發生在以上海和浙江為主的協商活動當中。

同樣的,浙江人有時候也有小心思。江浙倒過來就是浙江,容易混淆,所以浙江人有時候也用浙蘇滬的說法。

但是在江浙滬以外地區,一般都使用江浙滬的說法,沒有第2種情況。這個稱呼,既沿襲了歷史,也代表了對實力的一種評價,從發音上講也比較順口,所以廣為流傳。其他的簡稱並不是沒有,而是比較少見。


用戶4325101516


雖然江蘇省的簡稱是蘇,但是目前提起江浙滬,所有人都知道江是指江蘇。之所以稱之為江浙滬,而不是蘇浙滬,主要是歷史原因形成的。

江蘇省歷史上屬於江南省

江蘇歷史上一直是屬於江南省,包括當前的安徽省也都是江南省的區域,後來江南省一分為二,江蘇省分得了江南東道大部分優勢地區,才組成了現在的江蘇省。江南省在我國曆史上絕對佔有濃厚的一筆。

比如當年,乾隆三下江南,這裡的江南就是指的江蘇省以及安徽區域,而當前江蘇一定程度上更能代表江南省,所以當前還普遍稱之為江浙滬,這裡的江指的是江南省。

江蘇省會南京古稱江寧

另外江蘇省當年從江南省分出來之後,名字取自省內兩個城市的名字體簡稱組成,一個是南京,一個是蘇州,南京在歷史上一直是江寧府的存在,所以便稱之為江蘇。

以前在江南省建制之時,江寧府便是首府,地位十分出眾,即便江蘇省劃分出來以後,南京還是作為江蘇省的省會兒存在,省會城市一定程度上也能代表江蘇省,所以稱之為江浙滬,這裡的江也可以指江寧府。

江蘇浙江的命名都與河流有關

最後還有一點,江浙滬當中的浙江指的是浙江省當前的錢塘江,錢塘江古時候的名字便是浙水,而江蘇省境內有長江水道穿境而過。長江代表江,浙江代表浙,兩大河流共同組成江浙。

而上海基本上處在長江和錢塘江的中間區域,所以再加上上海共同組成江浙滬,這裡的江也可以看作是長江。綜上所述,江浙已經傳承很久。

歡迎關注“地理有意思”留言一起探討。

地理有意思


老張來說說自己的見解,以下為原創回答,請勿抄襲。

江浙滬為什麼不稱蘇浙滬呢,這有歷史原因的,源於古代對江南一代的稱呼。



江浙滬這三地名稱中,最老資格的應該是浙江,也就是古吳越地區。我們在看電視時經常會聽到江浙地區這種說法,其實這就是最早版本的江浙滬,古代有句話“江浙熟,天下足”。江浙地區自古是國家的糧倉加錢袋子,知道今天依然是國家的錢袋子,前幾天看到一份各地稅收情況,排在前面的上繳國庫納稅大戶,江浙城市佔了多數。

當然,那時候說的江浙其實不僅已經包括了今天的江浙滬地區,還有安徽這個皖。不過,那時候的上海還只是個小漁村,一直要到清朝末年開埠通商後才發展起來,獨立成了一個簡稱滬或者申的國際大都市。



這裡說的江,不是江蘇省的簡稱,而是指江南省。關於江南省,很多知道點滿清歷史的人都聽說過,原本今天的安徽江蘇是一家,叫江南省,是清朝早期最有實力的一個省。不僅經濟上一個省扛起了國庫30%的收入,江南還人才濟濟,很多出色的官員都來自江南省。

人怕出名豬怕壯,江南省太肥太強滿清皇帝睡不好覺。加上當年滿清入關時江南省是抵抗最激烈的地方,著名的揚州十日就在這裡,嘉定三屠就在隔壁。有人有錢的江南省要是哪天不爽了鬧個事,還真不好辦。



想來想去,康熙決定拆分江南省,這才有了今天的江蘇省和安徽省。江蘇省作為長子繼承了原江南省的大部分衣缽,加上江蘇也還有個江字。這往後江浙就專指江蘇和浙江了。

不過請注意,這時候的滬還是包含在江裡面的,那時不叫上海叫松江府,是江南省下轄的一個面積不大的州府。



後來建國後改革開放時國家提出了長三角發展戰略,長三角也就是古代的江浙地區,但這時唱主角的已經是後起之秀上海,所以加了一個滬,變成了江浙滬。


南京老張


個人認為簡稱而已。

地理書,歷史書上大都稱蘇。稱蘇是正規稱呼,如所有江蘇省車牌都是蘇開頭。

稱呼江的正規形文,形書式,不太多,但我認為關健是全國的省,沒有一個稱江的,叫起來不誤解,所以江蘇省有許多時候被稱江,反正我感覺不是太多。

個人觀點,歡迎評論指正



JYZ拾遺生活


先有“江浙”,後有“江蘇”。

元朝時,佔領揚州後,就設置江浙行省,管理江淮地區,並準備攻佔江東和浙江(錢塘江)地區。實際上,蒙古人南下後,將福建等地也劃入江浙行省。等到完全征服之後,省會最終由揚州遷往杭州。重新調整行省範圍,將江北地區劃入“河南江北行省”。於是,“江浙”就成了一個對江東、江南地區的統稱。

朱元璋佔領南京後,自任江南行省平章政事。這個江南省也就成了後來明朝南直隸,清初又恢復江南省的名字。明朝期間,依然使用“江浙”一詞指長三角及浙江一帶。經過三四百年,“江浙”就像“江東”、“江南”一樣,成了特殊地理名詞。

後來,清朝拆分江南省為江蘇安徽,新的省名江蘇的“江”正好與“江浙”吻合,於是“江浙”又指兩個省,而地區又大部分重合。反而“江南”一詞,在清朝是有特殊含義,並非現在說蘇南浙北,而往往指江南省,儘管江南省已經拆分。但是,直到清末,南京鑄造的貨幣依然使用“江南省造”。“江南科考”指的是南京江南貢院考試(蘇皖兩省鄉試),而不是江南地區各省科考。

等到上海從江蘇分出去之後,為了包含上海,就改為“江浙滬”了。

所以,“江浙”一詞,含義一直在發生變化:

1. 元初:長江及浙江下游地區,淮河以南到浙江流域。

2.元朝:蘇南、浙江、福建等地。

3.明朝:蘇南及浙北經濟、文化發達地區。

4.清朝:江蘇省(上海)與浙江省。

5.現在:江蘇省與浙江省。


RaymondIT


江浙滬各取一個水系名詞,江指長江,指代江蘇之江,浙指浙江,指代浙江省之浙。滬也是上海一個水系。為什麼用江浙滬而不用蘇浙滬道理就在這裡。就是全部以水系作指代。如果以蘇浙滬,那就亂了,因為蘇只代表魚米之鄉,不代表水系。

至於為什麼江排在第一位,這是因為:

第一,中國政治大本營在北方,以北京坐北朝南眼光居高臨下巡視南方,近的是江蘇,遠的是浙江,所以江浙排名先後有其政治上道理。至於滬,那是民國以來從江蘇省屙出來的產物,排在江浙後是應有之理,無法爭議。

第二,從音韻角度看,江浙滬是平仄仄,很順口的。其他說去就拗口了,不符合中國語言規律。

第三,從經濟看,江蘇在三者中一直是領先的大省,北京從南方漕運大米金銀絲綢,主要源於江蘇,不僅是省級排名是這樣,就是城市排名也是江蘇城市在前,浙江城市在後。最典型的名言:上有天堂,下有蘇杭,江蘇的蘇州也要排在浙江的杭州前面。千年來約定俗成,受經濟制的,誰也改變不了的。

第四,江浙滬各取一個水系指代,這樣二省一市位置很清晰,如果改成浙江滬,那前面兩字就重成浙江省去除江蘇省存在餘地。如果變成滬浙江,也是如此。或者變成浙滬江,那太拗口又不倫不類,因為中國省市自治區排列是省大於直轄市而非直轄市壓過省的。

所以江浙滬排列最合政理地理經濟之理與音韻之理,沒有什麼好爭論的。有些地方主義硬拗,那是極少數地方保護主義者想法,卻拗不過歷史與全國人民共識的。


東楚龍野虎


我來非常簡潔地回答一下:

江蘇本來是兩個地區,江寧府和蘇州府。合起來後就叫江蘇。蘇南一帶,也就是舊時的蘇州府,經濟文化發達。在取省的簡稱時,江,是一個通用詞,譬如山、河一樣,不適合做一省簡稱。所以簡稱蘇。

但江寧(南京)畢竟是省會區域,江浙滬顯然更合適。



蘇雷讀書


其實江蘇的簡稱以“蘇或江”單獨代表都可以,只不過在與上海、浙江的組合簡稱中常以“江”字代表江蘇我想應該是出於兩方面的原因,一是表述上的“朗朗上口”,二是避中國人意識形態上的“忌諱”,因為“蘇”的諧音是“輸”,似乎不盡人意,就如當年的鎮江至揚州的長江大橋取名一樣,若取名“鎮揚大橋”實在令人尤其是揚州人深感“不爽”,而若是取名“揚鎮大橋”則又顯得不夠大氣,所以後來確定了“潤揚大橋”的名字,“潤”是鎮江的代稱,必竟中國人幾千年的傳統文化習俗,能避諱的則避之,以上僅是個人的理解,或許有不到之處恭請各位朋友批評斧正。


趙廣州156130073


江蘇的省名稱是"江寧府+蘇州府",江寧就是"南京"舊稱,現在江蘇老大,自然要搶簡稱!

其實因為許多歷史原因,安徽、江蘇從明朝的南直隸……清朝的"江南省"拆分而成!而南直隸、"江南省"是從江南東道、江南西道割了最富裕的地區拼湊而成的!

從地理上說,長江天塹自然分出地域區別!皖南、江西+蘇南、浙江,很長時間就是代表江南,由於政治經濟地位上升、怕形成藩鎮,被割成:江南東道、江南西道!後來分三份:江南西路(江西)、浙江東路、浙江西路……還是尾大不掉,再拆浙江東道……蘇南割走、並閩打壓浙江改成閩浙道……整一個歷史就是拆拆合合N次!但永遠繞不開長江的"江"!

其實最早是:蘇杭寧,後期南京當首都、上海變經濟中心越來越重要……把蘇州扔了!

改成:江(江寧……南京舊稱)、浙、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