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幀」遺產電影:對帝國盛況的懷戀,並不只有我們

在歷史上綻放過別樣色彩的國家,似乎都很難從往昔的帝國盛景中走出來。而這種立足於貧瘠現實對往昔盛世的回望,成為了文藝創作的重要源泉。

在國內的影視文學創作中,清宮劇已然成為了影視文學創作的一個重要類型。伴隨著自1986年拍攝的電視劇《努爾哈赤》至今,以清史為題材的影視文學創作已經紅火了三十多年,並且在不同時期、不同類型都有著膾炙人口的代表作品:從《還珠格格》到《康熙王朝》,從《宰相劉羅鍋》到《鐵齒銅牙紀曉嵐》,從《甄嬛傳》到《延禧攻略》。


「24幀」遺產電影:對帝國盛況的懷戀,並不只有我們

對於往昔的懷戀與追尋,從過往的璀璨經歷中汲取養分,已然變成創作靈感的重要構成。但我們今天要談的,是同樣有著帝國盛世經歷的另一個國家——英國。

力求消費過去的「遺產電影」

被譽為日不落帝國的英國,一度成為傲立於世界國度之林中的佼佼者,然而隨著國際態勢的變化,顯赫一世的大英帝國也只能看著新興國家的崛起,自己往日的風光不再。這個時候,對於維多利亞的輝煌和帝國傲人風姿的懷戀成為了影視文學創作一個重要方向,遺產電影正是在這一時期誕生。

「24幀」遺產電影:對帝國盛況的懷戀,並不只有我們

“遺產電影”(Heritage film)的提法和相關批評始見於 1980 年代後期到 1990 年代前期的英國。1980 年和 1983 年撒切爾夫人推行了國家遺產法案(The Nation Heritage Acts)“該法案不僅先後推動了‘國家遺產紀念基金’以及監管組織 ‘英國遺產’(1984) 的成立; 還從商業開發、展覽、陳列等方面對文化遺產的公用概念進行了重新定義,鼓勵通過完全市場導向的遺產工業來營銷‘過去’”。

1980 年代後期到 1990 年代前期一大批應時而生的英國古裝片顯然也被視為這一“遺產工業”的重要組成部分。

" 這種常改編自文學經典的電影,其顯著特徵就是博物館美學 (A Museum Look)——顯著地、過分地追求歷史細節的準確、乾淨漂亮的燈光、明顯的陳列與展覽。"

改編自E.M.福斯特(E·M·Foster)的同名小說,由麥錢特—艾弗瑞公司的“鐵三角”——詹姆斯·艾弗瑞(James Ivory)執導,伊斯梅爾·麥錢特(Ismail Merchant)執行製片,魯思·普羅厄·賈布瓦拉(Ruth Prawer Jhabvalas)擔任劇本改編。獲得第59屆奧斯卡最佳編劇、最佳服裝、最佳藝術指導三項大獎以及八項提名,1987年英國學院獎最佳電影獎,第43屆威尼斯電影節金獅獎提名等多項榮譽獎項的影片《看得見風景的房間》正是遺產電影的代表作。於1986年3月7日在美國首映,並獲得2500萬美元北美票房的優秀成績。

「24幀」遺產電影:對帝國盛況的懷戀,並不只有我們

本片講述了發生在維多利亞時代,貴族少女露西與下層青年喬治的愛情故事。作為英國遺產電影的優秀代表作品一直受到觀影觀眾以及評論界的廣泛好評。截止目前,IMDB評分7.5/10,豆瓣評分7.7/102,均達到了高分良作的標準。而2500萬的優秀的票房成績也表達了觀眾對該影片的認可。

「24幀」遺產電影:對帝國盛況的懷戀,並不只有我們

《看得見風景的房間》極盡能事地對維多利亞時期鄉村田園風光、貴族的優美服飾、精緻精巧的裝飾,以及典雅的禮儀,美好的貴族修養做出了盡善盡美地展現。作品中高飽和度、溫暖細膩的色調配合緩慢移動的機位表現的風景鏡頭佔據相當大的篇幅。

象徵式的表達和他國的想象

或是基於商業目的,或是由於其他各種原因,《看得見風景的房間》中對意大利和英國的塑造都出自於臆想的形象構成。即便是看似極度“英國化”的服飾、飲食、建築、風景也更多地像是國外人對所謂的“英國”的刻板式印象。


「24幀」遺產電影:對帝國盛況的懷戀,並不只有我們

影片中的意大利佛羅倫薩帶有非常強烈的文化風格。片中女主角露西的一趟短短的旅程為我們展示了佛羅倫薩優美的風光。聖十字教堂的喬託壁畫、領主廣場的畫像以及配樂中普切尼的詠歎調都帶有十足的“意大利風情”,甚至連同發生在廣場上的流血鬥毆事件都符合大眾印象中對天性浪漫的亞平寧半島的想象。但這種場景與奇觀的展現都帶有十足的刻板意味。那些過分美麗的文化環境顯然太過單薄與誇張,儘管完全滿足了觀眾對奇觀風景的“窺淫癖”,也正是因為這般的奇觀成為一種不合現實的幻想式呈現。


「24幀」遺產電影:對帝國盛況的懷戀,並不只有我們

如果說意大利的“單薄”呈現還是因為故事中意大利的部分佔據比較小的部分,那麼佔據大部分的英國則同樣不可避免的以“單薄”的狀態呈現在觀眾面前。那些花紋繁複的精緻衣著、精心堆砌的華貴器皿,琳琅滿目的壁畫在不斷加固觀眾對英國貴族的傳統印象的同時,也令我頗為驚訝。如果觀眾得以從純粹欣賞的觀念跳出,就不能不意識到,這樣的生活環境實在過於誇張。彷彿只是標註著“英國”標籤的一副畫作。

如果我們從創作團隊深究去的話,就不難發現,出現這樣象徵式表達毫不奇怪,因為這部電影本身就來自於其它國別創作者對維多利亞時期英國的想象罷了。


「24幀」遺產電影:對帝國盛況的懷戀,並不只有我們

導演詹姆斯·艾弗瑞是美國人,製片人伊斯梅爾·麥錢特是印度人,而編劇魯思·普羅厄·賈布瓦拉則是波蘭後裔。“正因為這些反應英國中產階級生活的電影不是由真正的中產階級英國人拍攝,影片的製作者和觀賞者才能有同樣的觀光視角,才能不謀而合,取得默契”。

在標準公司發行的《霍華德莊園》DVD導演訪談特別花絮中,詹姆斯·艾弗瑞坦言自己是在拍攝《風景》時,才第一次踏上英國的土地。當時連他自己都想不通:“為什麼不直接找一個英國導演拍算了?我對英國一無所知,就像一個局外人在往裡看。但是拍了幾部英國電影后,我有種奇妙的感覺,我比英國人更英國。”由此可見,這部極為精緻優美的作品是一種純粹商業影片套路下的成功之作。它完全符合並滿足了所有人(包括一大部分英國人)對英國特定時代的某種“幻想”。而這部作品在北美取得了超越英國接近三倍的票房,就是最佳佐證。

「24幀」遺產電影:對帝國盛況的懷戀,並不只有我們

所以觀眾在影片中看到的所謂“意大利”與“英國”都不是地理概念,而是一種觀念與文化的代表。而更為有趣的是,《風景》作為一部以英國為主角的影片,卻始終對其他文明抱有謙卑有禮的態度。而這樣的態度和選擇正完全契合了全球化環境下的觀眾審美。它對兩個國家的描摹也恰好符合了持觀光客態度的觀眾對這些國家的想象。


「24幀」遺產電影:對帝國盛況的懷戀,並不只有我們

這樣簡單粗暴地以標籤定義兩個國家、兩種文化,是影片缺乏社會深度與立體內涵的表現之一。而其獲得的所謂成功,也只能說是商業運作下的漂亮的票房成績而已。

對圖景過度迷戀導致了影片敘事的失位

大篇幅的極具視覺風格的影像鏡頭其實並不具備表意傾向,遠遠超出甚至是阻礙了敘事與表意方面的追求。例如露西在劇中有兩場重要的與鋼琴有關的戲,第一場露西在意大利貝爾托里尼酒店公寓的那場鋼琴戲。露西僅僅得到幾秒鐘的鏡頭。而後鏡頭跨越露西,對整個酒店暗紅色的精緻裝潢的優雅情調進行了漫長時間的記錄;之後是在裝潢精美的維斯夫人家,鏡頭落在露西身上的時間也只有片刻,而後鏡頭的重心一直半環視的落在擺放的各類精緻器皿以及正在聽琴的身著各種華貴服飾的優雅貴族上。事實上,這些連貫的鏡頭並不具備任何表意功能,只是為了不厭其煩地對維多利亞式的華貴和優美做一次又一次的展示。


「24幀」遺產電影:對帝國盛況的懷戀,並不只有我們

這些如同炫技一般的視覺技巧、過度注重令人感官愉悅的畫面使影片主旨的愛情意涵受到了相當程度的衝擊。例如,在佛羅倫薩眾人乘坐意大利人駕駛的馬車前往林間觀光遊覽的一段戲中,本是露西與喬治兩人的愛情昇華的重要篇章,卻因為鏡頭過於繁冗地描繪參觀眾人的情態與自然的優美風光而大幅度減弱了這部分表現的力度感。對劇情的參與和投入讓位廢了傾情羨慕於對過去美輪美奐的再造,或者說是沉醉迷戀於過去所進行的一切景觀式的打造與設定。對於這些圖形志畫面迷戀性的表達使得整部影片重心偏離,核心凌亂而分散。

「24幀」遺產電影:對帝國盛況的懷戀,並不只有我們

過於注重對文化圖景的依賴也導致整部影片敘事結構都偏向鬆散、片段化的處理。英國學者麥克·法蘭斯和邁耶將這種廣泛展現於英國電影中的特質稱為“閒散傾向”(Dawdling Tendency),並認為這與一種視覺風格相關聯。然而以《風景》觀察,卻只能發現這種片段化的敘事手法使得敘事與整體影像風格脫離,居於其中的人物也是缺乏表現力的。


「24幀」遺產電影:對帝國盛況的懷戀,並不只有我們

在影片前面一部分露西在意大利的旅行之中,露西一人迷路到了佛羅倫薩的領主廣場上,廣場上意外爆發了暴力和謀殺的場景。目睹了這場暴力的露西被嚇到暈厥。可以理解這段在主題意義上是為了凸顯英國傳統的紳士禮儀與意大利血性激情的碰撞,另一方面也確實有助於為露西和喬治的感情建立加入刺激性片段。然而,就整體來講,這部分的衝突與其他大部分風格極不協調。於是很快,為了回到傳統的浪漫戲份,這部分就被揭過不再談起了。

又例如,在影片中後期,有一場在密林中三個男人一起洗澡的長片段。這場令人印象極為深刻的長戲除了表達某種“自由”的概念並無明確目的,更不必說這場戲還通過光線與構圖形成某種同性的隱喻和指向(牧師下水與青年男子歡快嬉水有違常理,而這種曖昧的隱喻並無意義)。顯然是一種純粹片段式的畫面“樂趣” 使然。

「24幀」遺產電影:對帝國盛況的懷戀,並不只有我們

這樣的處理排斥掉了更為“情節劇”性的展現,而呈現以畫面作為過渡,相比起“戲劇感”更注重“畫面感”的處理方式。這種處理導致影片某些部分的展現極為突兀,不明所云。不僅讓敘事變得不夠連貫,也使演員缺乏必要的情感邏輯,更是對整體敘事核心的分散和衝擊。

博物館美學下的電影圖集


「24幀」遺產電影:對帝國盛況的懷戀,並不只有我們

儘管《看得見風景的房間》作為遺產電影的代表作,不論是在電影成就,抑或是票房收入上,都有著卓越的表現,但在我看來,這部受到廣泛好評的作品,僅僅是一個商業運作下成功範例,擁有與極致華美的外表景觀截然相悖的貧瘠內核。導演與製片只是盡職盡責地完成了一幅色彩鮮豔、做工優良的圖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