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各縣市名字的由來,快來看看吧

海南各縣市名字的由來,快來看看吧

海口市

海南各縣市名字的由來,快來看看吧

在漢代,現海口地面屬珠崖郡玳瑁縣(原瓊山縣,今瓊山區的前身)地,隋代以後劃為瓊山縣地。到唐代,這裡設白沙津(現海口市白沙門地方),為瓊州城(今府城)的外灘,設有古渡驛站,是當時瓊州與雷州海渡和貿易的港口。南宋時,這裡設海口浦,範圍包括今天的海甸與海口市區。浦,義為水邊或河流入海之地。可知海口地名出於南宋,用“浦”字表示其地境。1950年4月23日海口解放,同年6月正式設市。後瓊山縣併入海口市,成為現在的海口市。

一句話總結:海口——河流入海之口。

三 亞 市

海南各縣市名字的由來,快來看看吧

在西漢年間(公元前110年)就序列於中國版圖。其建置演變先後為:臨振縣、臨振郡、振州、崖州(宋)、珠崖軍、吉陽軍、崖州(明)等。清代(1905年),升崖州為直隸州,領萬安、陵水、昌化、感恩四縣。

民國元年(1912年)廢直隸州,設崖縣。1958年,崖縣縣治從崖城遷至三亞。1984年5月,撤銷崖縣,以崖縣行政區設立三亞市(縣級)。1987年11月,三亞市升格為地級市。

三 沙 市

海南各縣市名字的由來,快來看看吧

三沙市是中國最年輕的地級市,是2012年經國務院批准撤銷海南省西沙群島、南沙群島、中沙群島辦事處,設立地級三沙市,管轄西沙群島、中沙群島、南沙群島的島礁及其海域。三沙市人民政府駐西沙永興島。

瓊中縣

海南各縣市名字的由來,快來看看吧

瓊中設縣,始於1948年2月,由中共瓊崖特委設置,時隸屬中共瓊崖東區地委管轄,治所設於平南。1949年3月併入瓊崖少數民族自治區行政委員會。1952年劃鄰縣部分黎境,恢復瓊中縣建置,成為毗鄰四周九市縣,位居五指山腹地、瓊島中部的縣。縣名“瓊中”就是由於地理位置而得。

一句話總結:瓊中——瓊島中部。

瓊海市

海南各縣市名字的由來,快來看看吧

自西漢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海南開始建制至民國時期的2000多年間,海南島縣治建制從未有過瓊海。1958年12月經國務院批准,瓊東、樂會、萬寧三縣合併為瓊海縣,因地處瓊州的東海岸,故取“瓊海”為縣名,建治嘉積鎮。1959年11月,萬寧縣復析出。1992年11月6日,經國務院批准,撤銷瓊海縣,設立瓊海市(縣級市)。


萬寧市

海南各縣市名字的由來,快來看看吧

在漢代屬珠崖郡紫貝縣地。唐代(公元631年),以平昌縣拆置“萬安縣”,隸屬瓊州;龍朔二年(662年)增設萬安州;天寶元年( 742年)改州為郡;至德二年(757年)改萬安為“萬全郡”。到南宋(1137年),始設“萬寧縣”。明代(1370年)改稱萬州。民國三年(1914年)復改為萬寧縣,海南解放後,經國務院批准撤銷縣,設立萬寧市(縣級市)。

定安縣

海南各縣市名字的由來,快來看看吧

據《瓊州府志》記載,定安縣西漢時屬珠崖郡地。唐初為瓊山縣地。唐鹹通五年(公元864年)辛、傅、李、趙四將在瓊山縣境南部置忠州、旅廢。元世祖至元二十八年(公元1291年)設置定安縣。意為從此境地安定,黎庶安寧。次年( 1292年)六月立縣,縣治設於新寨嶺下南資都南堅峒麻山界,隸屬瓊州府。

一句話總結:定安——境地安定,黎庶安寧。

文昌市

海南各縣市名字的由來,快來看看吧

據清代所著《廣東考古輯要》載:“唐武德五年分珠崖郡,置平昌縣。貞觀元年改曰文昌,以縣南文昌江設名”。文昌江即今文昌河。看來,說文昌是以水命名是符合歷史上命名習慣的。自唐貞觀元年改名後,文昌市建制並縣名一直沿用。 1995年11月7日,經國務院批准,撤銷文昌縣,設立文昌市(縣級市)。


澄邁縣

海南各縣市名字的由來,快來看看吧

澄邁,古原名為苟中縣、曾口縣,西漢武帝元鼎六年(公元 前30年)為苟中縣,屬珠崖郡,縣治設在今美亭鄉的美中墟。隋大業三年(公元607年)遷縣城於今老城鎮的老城墟,並且取澄江,邁山之首字,易名澄邁縣。據史載,澄邁縣名自此始,屬臨振郡。

一句話總結:澄邁——澄江邁山。

儋州市

海南各縣市名字的由來,快來看看吧

儋州自建制以來,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儋州古名“儋耳”,得名由來未見史料記載,而對“儋耳”一名之解釋是有的。據《 漢書》雲:“儋耳者,大耳種也。”《山海經·海內南經》注:“鎪離其耳,分令下垂以為飾,即儋耳也。”《正德瓊臺志》引《異物志》說:“儋耳之曰,鏤其皮,上連耳匡,分為數支,狀似雞腸,累耳下垂。”《儋縣誌》說的乾脆,“其人耳長及肩。”這種說法未免有誇張之嫌。現代大詩人、歷史學家郭沫若考證,“儋耳之名初見《呂氏春秋 》”(見《 儋州行》),但那時還沒有作為行政建制。

一句話總結:儋州——大耳之鄉。

屯昌縣

海南各縣市名字的由來,快來看看吧

1952年國務院為了便於管理,遂將海南新民縣,以其治所之名,更名為“屯昌縣”。屯昌縣人民政府的駐地在屯昌鎮。據傳,屯昌原為荒地,明末清初戰爭頻繁,我國東南沿海避荒逃難之民,紛紛南逃來此屯荒,墾植,以圖昌興,故名“屯昌”。1958年12月,屯昌縣與定安縣合併,成立定昌縣。至1961年5月再度分縣,複名屯昌縣至今。

一句話總結:屯昌——屯荒,墾植,以圖昌興。

五指山市

海南各縣市名字的由來,快來看看吧

五指山市以其境內象徵海南島的五指山而得名。五指山(市)原名“通什”,黎語原稱“衝山”。“通什”二字是黎語的海南話音譯,讀 hhong da。“通”為樹下,“什”為田地,“通什”的意思是:高山上許多古樹包圍著一片田地。


白沙縣

海南各縣市名字的由來,快來看看吧

1935年國民黨廣東省政府在五指山區設立白沙、保亭、樂東等3縣,白沙始建縣治。1958年11月併入東樂縣,1961年恢復,1987年成立白沙黎族自治縣。白沙這個縣名是根據《清史稿地理志》記載:“儋州有薄沙巡司”的“薄沙”演變而成。

一句話總結:白沙——薄沙巡司。

陵水縣

海南各縣市名字的由來,快來看看吧

陵水於隋大業六年(公元611年)置縣,邑治設於桐樓港(今同多港)。縣名由來有兩種說法,一是縣城東北有“陵楠水”(今港坡河)直通大海,陵楠水簡稱“陵水”,縣以水命名;二是唐代陵水縣設治於博吉村,發源於七指嶺的陵柵水(今陵水河)流經縣治,以“陵柵水”簡稱“陵水”而得名。陵水黎族自治縣人民政府駐地設在陵城鎮。

一句話總結:陵水——以水命名。

保亭縣

海南各縣市名字的由來,快來看看吧

保亭縣是將崖縣、陵水、萬寧、樂會、定安部分黎區劃設的。因清朝曾設“寶亭營”而得名;另有一說是清末馮資材(宮保)徵黎時帶兵駐此,建亭一座,後人稱為“馮官保亭”,日久簡稱“保亭”,縣以亭名。 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政府駐地設在保城鎮。

一句話總結:保亭——“保亭營”,或建亭而命名。

樂東縣

海南各縣市名字的由來,快來看看吧

據《崖州志》載,“樂安水(今昌化江)源出五指嶺,西南流,至樂安汛地”,故“樂安城”以“樂安水”為名,而樂東縣則是由“樂安城”演變而來。 1988年海南建省,屬海南省直接管轄,設置為樂東黎族自治縣。

一句話總結:樂東——由“樂安城”演變而來。

昌江縣

海南各縣市名字的由來,快來看看吧

因昌化縣與浙江省的昌化縣同名,又因昌化江從五指山發源後流經昌化縣,故將昌化縣改名為昌江縣,當時縣治原設在昌化城,迄至1950年5月30日,昌江、感恩二縣解放,成立昌感縣人民政府,縣治遷移設置在今東方縣的北黎鎮。

一句話總結:昌江——昌化江演變而成。

臨高縣

海南各縣市名字的由來,快來看看吧

唐玄宗開元年(公元713--714年)中更今名臨高,宋朝時臨高曾併入瓊州。南宋紹興(公元 1131--1162年)初遷於今治莫村,民國時期,臨高縣隸屬廣東省瓊崖行政公署,南區善後公署,海南特區行政公署。臨高縣於1950年4月21日解放。1958年11月30日臨高和澄邁合併為金江縣。1961年5月又從金江縣分出,恢復臨高縣。

一句話總結:臨高——唐玄宗賜名。

東方市

海南各縣市名字的由來,快來看看吧

東方於1952年建縣,是將原昌感、樂東、白沙、儋縣部分黎區劃設的。因境內黎峒有東方、中方、西方三村,當時設治於“東方村”而得名。1958年為適應“大躍進”的需要,將昌感、東方、白沙三縣合為東方縣(大縣),治所設在寶橋(叉河),不久遷駐八所鎮。1997年3月撤縣設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