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進國產科技電影持續發展應該採用哪些措施?

氧氣641


  要回答這個問題,首先要有一個參照,在世界範圍內,電影產業做的最成功的是美國,推動美國電影產業發展的因素主要有四個,也可以稱之為“四大支柱”,它們是:雄厚的經濟實力、龐大的國內和國際市場、成熟的產業鏈和類型電影製作經驗。對比這四條,我們的電影產業環境和目前的條件,用六個字來概括:有差距、有希望。

  中美電影產業比較,無論是經濟實力,還是佔據的市場,都有較大的差距。美國不僅有國內市場,還有龐大的國際市場,它的電影收入佔據著世界電影市場的92%以上。2008年,美國電影的全球票房為281億美元,國內電影票房為98億美元,而當年中國只有43億人民幣。語言、宗教、制度方面的相似性為他們的電影產業國際化提供了保障,而中國電影的國際市場尚處在開發階段;美國的電影產業鏈,從融資、資金回收,到後電影產品的開發,都已相當成熟。而中國的電影產業鏈還剛剛建成,處於粗放階段,有些環節還基本沒有發揮效應;另外,美國有成熟的類型電影製作經驗,類型電影就是試過並證明是有效的吸引觀眾的片種,像他們的戰爭片、科幻片、恐怖片、歷史片、喜劇片都是在市場上屢試不爽的片種,而我們的類型電影雖然有成功的例子,但還沒有成規模。

  為什麼說是有希望?而且希望還很大。

  首先是經濟大環境。經濟實力直接決定電影產品的生產數量、觀眾的消費能力和電影終端的建設規模。國家經濟有活力是電影產業能否做大、做強的根本保證。中國經濟高速發展是不爭的事實,儘管遭遇金融風暴,全球經濟出現衰退,近幾年,國產大片能夠投資上億元,甚至幾億元,例如《滿城盡帶黃金甲》《赤壁》的投入都超過3億元,《赤壁》一部電影的投資就相當於以往全年國產影片的總投入,這在過去是不敢想、也不可能的事情,這是整個中國經濟實力增長帶來的效應。

  其次是電影市場。儘管中國目前沒有龐大的國際市場,而且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也不可能有,這裡不僅有電影本身的問題,還涉及到文化、語言的障礙,但中國有可觀的國內市場和同樣可觀的東南亞市場。現在國內電影市場是“兩個爆滿”,一是星級影院晚上7點到10點檔幾乎場場爆滿;二是週二以及週末的三天,影院幾乎天天爆滿,這說明觀影需求沒有問題。上下集的《赤壁》在國內市場就收回了5.9億元的票房,投資方之一中影集團獲得的利潤達1.08億元;一部沒有巨星加盟的影片《畫皮》,在國內市場的票房收入是2.1億元;而純粹的文藝片《非誠勿擾》取得了3.5億元票房,這多少證明憑國內市場也可以回收國產商業大片的製作費用。從2002年到2008年,中國電影票房年均增長保持在25%以上,如果繼續保持這個增長幅度,那麼10年內,中國電影票房將超過300億元。

  再次是類型電影製作經驗。儘管我們的類型片還沒有發展到像好萊塢影片那樣成熟,但可以肯定的是,中國電影也有百姓喜聞樂見的片種。對類型電影,我們不能迷信,以為“一抓就靈”,實際上並沒有那麼簡單。但對於成功的經驗就不能漠視,要善於總結,研究電影的敘事、結構、明星搭配等創作規律,特別要注重中國特色的挖掘。比如說賀歲片《非誠勿擾》的案例,5000萬元投資,3.5億元的收入,它的價值我們還遠沒有認識到,這不止是一部影片的成功,它預示著一個行業的希望。以前,我們有個誤區,認為要掙錢,必須是大投入、大製作、大明星,於是大家一窩蜂去拍古裝武俠片,場面越來越大,明星越堆越多,飛來飛去越來越離譜。但《非誠勿擾》一公映,打破了原先的掙錢模式,用不那麼大的投入,靠導演品牌,靠創意,靠明星的組合取勝。觀眾得到了娛樂,製片方賺到了錢,杭州西溪溼地成了著名的旅遊景點,一舉多得。當前,重要的是要發展有中國特色的類型片,我們的一些影片也已經被時間驗證是有生命力的,比如革命歷史題材電影、武俠片、諜戰片,這些電影樣式也深受廣大觀眾的歡迎。

  那麼,電影產業可持續發展的實現路徑是什麼?首先要打好基礎,營建一個良好的電影生態,這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實現的,需要做“長線”。

  兩個培育

  培育市場和培育人才是中國電影產業可持續發展的動力,也可以說是中國電影產業可持續發展的兩大基石

市場有多大,影響力就有多大!培育市場要從產銷兩端培育,從製作層面看,支持商業大片的拍攝,從產業終端看,建新型影院。

  國產商業大片的製片、製作、營銷逐漸成熟,它已經成為成功的創意產品,對推動中國電影的產業化進程,貢獻巨大。數據表明,目前電影市場份額的主體是由大片來完成的。以2008年為例,國內票房總收入是43億元,票房在1億元以上的國產大片有8部,累計票房15.1億元,在年度電影可統計票房中佔34.8%。由此可見,大片對推動中國電影產業的發展起到了實質性影響。


青海視界耶


促進國產科技電影持續發展要從以下幾點方面努力:

第一,對娛樂圈進行整頓,全面降低天價片酬。把電影資本用在科技扶持等方面,這樣拍出來的效果更好。

第二,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引導全民崇尚科學,進而增強對科技的關注,從而促進科技電影的發展。

第三,要廣納百川,借鑑好萊塢在科技電影方面的經驗,加強國際間的相互合作,取長補短,促進國產科技電影的發展。

總之,要加大投入,要緊跟時代步伐,要讓國產科技電影走上國際化的道路!








娛樂島主


下面由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1.國產科技電影,首先我們要提高的就是畫面的感覺,就需要在電影的後期製作成本上面提高,而不是花重金去請大咖去明星過來,明星固然很重要,但是的話不要把所有的投資成本都花在明星身上。電影才是大家最關注的。

2.關於科技電影的那部分,劇情的話也是我們最關鍵的一部分,不要總是有著拖拖拉拉的劇情,畫面要做好的同時也要把劇情做的連貫一點,能吸引大眾一點,這樣的話才可以跟好萊塢大片去比拼。

3.最主要的一點的話就是我們要加強現在科技科學的研究,只有當我們有過硬的技術和更好的科技水平的時候,我們的電影才會得到提高,而且我們要多請一些能幫助到我們電影的專業級導演,或者是製作團隊來學習,我們不要總是閉關鎖國,要向先進的電影技術學習。



波哥來說道


1.降成本

錢花在該花的地方,這個要慢慢改,可能行業已經這樣了,可能真改不回來了,很多本末倒置了

2.術業有專攻

分工明確,各司所職,各個崗位上都能有合理回報,不是要逼人臺後走到臺前才有出路,不是"露臉"才能露臉

3.主角觀眾

電影電視的主角觀眾們近些年欣賞水準確實提升不少,觀眾們的欣賞取向其實也會反向影響電影電視的拍攝路數


安宇影視


要重視特效後期,加大特效製作成本,這才是核心競爭力


廣漂阿廣


帶上我


從小皮到大123


為振興中國的科技電影持續發展,加快國際化的步伐,不要再小打小鬧,我們要採取以下幾點措施。

①:支持前沿科技應用。

②:繁榮影視創新創作。

③:支持影視新興業態。

④:支持電影產業工業化。

重建或改善周邊的老電影院,有特色的工業遺址,加快推進電影基礎攝製設施建造,多培養一些影視製作,後期製作,和相關的人材。

要打造屬於自己文化的科技推廣,多學習,多思考,在人才方面多培養, 把前沿的科技帶到電影中應用,多舉辦一些活動,把好的作品包裝好以後,在促進科技電影的發展。

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電影市場環境,遏制票房注水,技術鎖場,截留票款,影響產業統計數據,破壞行業風氣的毒瘤等違法行為。

多給新人一些發揮的機會,對那些只拿錢少做事的演員,降低薪水,多學習老藝人的表演精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