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飯時間也能影響血糖,真的嗎?


吃飯時間也能影響血糖,真的嗎?

預計目前全球約有將近5億名糖尿病患者,同時世界上還有接近4億人出現了糖耐量異常,已經成了糖尿病的"預備軍"。預計到2045年,糖尿病患者的數量可能會增長50%,突破7億人大關。糖尿病已經成為世界上最主要的慢性疾病。


雖然口服降糖藥和胰島素等注射藥物治療是糖尿病管理的法寶,但生活方式干預的是永遠不可方式警惕的。生活方式干預對於糖尿病的預防和治療都有重要的作用。


傳統的飲食干預都是告訴患者"這也不許吃、那也不許吃",搞得大家對生活都失去了!這也導致很多患者管不住自己的嘴,血糖控制不佳。

不過飲食干預方法也在與時俱進,不斷更新,全新的飲食干預手段則將晝夜節律的概念引入,指出這一因素對於食物攝入、葡萄糖代謝、體重調節和肥胖具有重大影響。


時間營養學的觀點就像一股清流,重新定義了正常人的飲食與血糖,突破了只講數量和質量現狀,將時間也視作影響血糖控制水平的重要因素。


來自新加坡的一項研究認為,進餐時間會影響人們的葡萄糖代謝。


人類的葡萄糖代謝會隨著晝夜節律發生週期性的變化,血糖通常會在白天隨著進食達到峰值,到了晚上肚子空空的時候逐漸下降。胰島素的分泌和敏感性在白天和晚上差異很大,因此人體的葡萄糖代謝狀況也會隨之起伏。


當人們進餐時間的發生錯亂時,很可能會引起人體內部的節律起搏器與外界線索之間的矛盾,讓身體無所適從,導致糖耐量受損。現代生活節奏的改變,人們的進餐時間越來越晚,大約有1/3的熱量會在晚上六點之後攝入。現代生活中跳過早飯、改吃夜宵的飲食方式很可能打亂人們的晝夜節律。進餐時間和營養成分的改變引起飲食晝夜節律紊亂,可能會導致各種代謝性疾病,其中就包括2型糖尿病。有研究認為不吃早飯與糖耐量降低以及2型糖尿病風險增加有關。


正常的晝夜節律被打亂後,各種代謝性疾病就接踵而至,除了糖尿病之外,還包括肥胖、心血管疾病、胃腸道疾病等。俗話說得好,馬無夜草不肥,或許人們真的該對夜宵說"不"了!

人體的胰島素敏感性在一天按照從早到晚呈現逐漸下降的趨勢,無論是健康人還是糖尿病患者都更容易在晚上出現餐後高血糖,而在晝夜節律被破壞之後,胰島素敏感性的下降將會更為明顯。


總體而言,怕餓的話就吃早飯,別吃夜宵!。


有一項臨床觀察,兩個需要減肥的女性,每天吃的東西無論是數量還是種類都完全一樣,而早上攝入較多熱量那一位的胰島素敏感性就大於晚上吃得多的女性。


或許對於大多數人而言,晚上不吃飯很難,但考慮到晚上吃得太多可能會導致血糖控制變差,甚至增加2型糖尿病的風險,把晚上要吃的美食早點吃完,然後餓著肚子睡覺更實在。


一頓飯裡攝入不同營養物質的時間順序也能影響人們的血糖。高血糖生成指數的食物更容易引起血糖的波動。研究發現在攝入碳水化合物(主食)之前先攝入脂肪或蛋白質(氨基酸)墊墊肚子,可能真的能降低餐後血糖的升高幅度。


正常人中降低餐後血糖波動最佳的進餐順序是先蔬菜、後肉類、最後吃米飯。這一發現對於2型糖尿病的患者具有重要的借鑑價值。


喝綠茶、喝咖啡也顯示出改善餐後血糖升高和提升胰島素敏感性的作用,這可能與綠茶中含有的兒茶素等茶多酚類物質以及咖啡中的咖啡因有關。


最後總結5條具體建議

第一點,進餐時間對2型糖尿病有重要影響,因此要關注進餐的時間,而不能只考慮食物的營養價值。


第二點,同樣碳水化合物豐富的一餐,放在晚上就有可能導致餐後血糖升高,而放在早上就不太會出現這樣的問題。因此,吃晚餐時提高蛋白質和脂肪的比例,就能簡單地改善晚餐後的血糖。


第三點,糖尿病患者應該早點吃飯。


第四點,將麵包、米飯等碳水化合物和脂肪、蛋白質(氨基酸)放在一起吃可以改善血糖反應。


第五點,進食順序對血糖的影響很大,如果你要吃米飯,那麼按照蔬菜、肉類、米飯的順序進食就能降低餐後血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