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資高,活少?海外勞務須注意五大陷阱

世界有我看,世界由我闖,歡迎關注“小聘看世界”

羅馬尼亞數百中國工人露宿街頭、俄羅斯遣返數十中國建築工人、利比里亞中國勞務人員屢屢身陷絕境……今年下半年以來,發生了多起因中介輸入引發的海外勞務糾紛事件,不法中介問題再次引發關注。中國商務部、外交部曾屢次發出提示,公民出境務工一定要通過經國家批准的具有對外勞務合作經營資格的企業和中介公司,並瞭解出外務工國家的實際情況,謹防上當受騙。

工資高,活少?海外勞務須注意五大陷阱

通過正規的渠道到海外務工,從項目審查到人員備案都有一套嚴格的規定。但為了牟取利益,一些勞務輸出企業違規操作,還有一些根本沒有資質的中介或個人在其中渾水摸魚,他們的騙術有時並不高明,卻屢有人中招。歸納起來大約有五種。

陷阱一:濫竽充數

只有具有國家相關部門頒發的資格證或許可證,才能經營對外勞務,但不少未經認證的中介公司卻大張旗鼓地行騙。今年年初,江蘇解救出6名被困俄羅斯的安徽民工。他們經江蘇如皋一家中介公司介紹到聖彼得堡打工,但那家中介公司根本就不具備資質,幾名民工被轉手多次,權益得不到任何保障。

點評:商務部新聞發言人表示,公民出境務工一定要注意辨別,提高自我維權意識。一定要通過經國家批准的具有對外勞務合作經營資格的企業出境務工,不要因急於出國而心存僥倖,找一些無資質的中介辦理相關出國手續。

陷阱二:高薪誘惑

在報紙和網絡上,經常可以看到這樣的招工廣告:待遇優厚,對打工者要求不高……但真實待遇卻和廣告上的差距甚大。2007年,河北廊坊50多名勞務人員在“月薪9000元”的誘惑下赴馬來西亞,結果發現每月工資僅有1000餘元。

點評:“千萬不要輕信這種高工資的宣傳。”中國駐阿聯酋經商處工作人員表示,這類中介公司往往用高薪做幌子,背後則是收取高額的中介費用。“比如在阿聯酋,外籍勞動力的市場競爭非常激烈,有很多來自印度、巴基斯坦等國的人,勞動力價格低廉,中國的工人沒有明顯的競爭優勢。”


工資高,活少?海外勞務須注意五大陷阱


工資高,活少?海外勞務須注意五大陷阱


工資高,活少?海外勞務須注意五大陷阱

陷阱三:無中生有

發佈虛假的工作信息也是常見的陷阱。2007年,大連一家中介公司以進行水產品加工為名,招聘大量人員赴利比里亞工作。但承諾中的水產公司遲遲沒有開工,工人們連最基本的生活保障都沒有。

點評:“如果要來打工,一定要先和使館經商處核實情況。”中國駐利比里亞大使館表示,凡是關於利比里亞需要大量勞工、可賺大錢的宣傳都是虛假的,切勿輕信。利比里亞內戰剛結束,經濟建設還處起步階段,而且本國失業率高達80%,根本無力吸納境外勞務人員。在利有實力的中資企業數量很少,有自己的招工渠道,根本不通過中介公司。

陷阱四:偷樑換柱

說明是去國外務工,但一些機構或個人卻用旅遊簽證或商務簽證把打工者“哄騙”出國。去年10月,百餘名江西進賢縣的村民在張某的勸說下去安哥拉打工,才三個月就被遣返,原來張某給他們辦理的是旅遊簽證。

點評:大多數國家只有取得工作簽證才能進行工作並取得報酬。旅遊簽證和商務簽證僅為旅遊目的和商務活動而簽發的短期停留簽證,不允許在簽發國工作。商務部明確規定,不能持有旅遊和商務簽證境外務工。

陷阱五:合同搗鬼

勞務合同是保障打工者權益的依據,一些“黑中介”卻在上面做手腳。有的不明確務工內容和時間,有的乾脆連合同都不籤。在羅馬尼亞打工受騙的李保緒在接受採訪時表示,和他同去羅馬尼亞的很多農民根本就沒有簽訂合同,即使被當地中介公司剋扣工資,也無憑據。

點評:按照規定,出國務工者一定要直接和對外勞務合作企業簽訂合同,並認真核對包括工資、食宿、保險等在內的合同條款。專家建議,要保存好合同,以便發生糾紛時有據可查。

工資高,活少?海外勞務須注意五大陷阱

出境務工如何避免上當受騙?

第一、要通過經國家批准的具有對外勞務合作經營資格的企業出境務工。

第二、要認真瞭解對外勞務合作項目的真實性,查驗企業的經營資格證書和本人所在地商務主管部門出具的外派勞務招收備案表。

第三、要直接和對外勞務合作企業簽訂合同。

第四、要謹慎交納費用。

第五、在自身權益受到侵害時要通過合理渠道和方式維權,不要因採取過激行為而觸犯國內外的法律法規。

第六、儘可能通過各種渠道多瞭解出境務工的有關情況,更好地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

小聘看世界歡迎各位看官的評論和留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