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很多人不喜歡和領導在一起吃飯?

長沫xu


中國是一個人情社會,而且一直因此沾沾喜喜,兩千年來,最優秀的頭腦都在琢磨經營人際關係、揣摩上峰深意,從而琢磨出琳琅滿目的人際關係學以及各種各樣的職場、官場禮儀,其中,“陪領導吃飯”注意事項就是這些禮儀中非常重要的一項研究成果。

陪領導吃飯向來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兒,事實上,自攢局開始,就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職場老手們在準備同領導的飯局前,會從秘書、特助那裡獲取詳細的領導資料,比如領導是否更喜歡喝紅酒而非白酒,又比如領導喜歡驢肉火燒而非肉夾饃,還有一些領導喜歡在微醺之後看當地的民俗表演...能準備好一桌得體又讓領導喜歡的飯菜,已然非常不容易,但這些都只是基本功夫,更重要的是,飯局上的談笑風生,如何順利進行?既然稱之為局,自然要有套路和目的,而之所以把這些帶到飯桌上來,就是想降低“談判博弈中”的尷尬,如果誰要是把一桌好菜,給弄成了一場群架,絕對大失水準。

酒局、飯局在所難免,有些人天生擅長成為局中的弄潮兒,但如此飯局會消耗大量的精力和腦力,況且,難免有失誤的時候,這就意味著,長期參加飯局的人,或者陪領導吃飯的人,都會有一種不可避免的疲憊感,而對於職場小白來說,“陪領導吃飯”更容易變成一件非常痛苦的事兒了,大家都知道不能隨便說話,就只能悶頭喝酒。

務虛文化,陪領導吃飯為何成了苦差事?

人在職場,猶如人在江湖,多多少少會碰到一些“身不由己”的事兒,顯然,部門聚餐、陪領導吃飯就是職場中“身不由己”的事兒。既然無法避免,就要學會適應,甚至化被動為主動。一般來講,普通職場人陪領導吃飯,最常見的場合就是“部門聚餐”或者“慶功宴”,在如此場合中,每一位職場人都要非常努力地拿捏自己的行為:

首先,飯局只有一個真正的主角,在中國就是職位最高者,而不是請客的人,或者功勳卓著的人,當然,更不會是最能幹、最能說的人,所以,飯局中的話題基本上要由地位最高者提出,其他人就好像是相聲表演中的“捧哏”,要努力地迎合領導,如領導想要展現幽默,捧哏要給予最職業的笑聲,如領導要煽情勵志,捧哏要表情嚴肅地點點頭,總之,要確保領導正常發揮,甚至超水平發揮,最不懂事兒的人,就是隻顧低頭吃喝,而完全忘記理解領導的語句,本來領導想開玩笑,結果捧哏一臉懵逼、面無表情,實在尷尬。

其次,職位最高者可以不用考慮自己的酒量,如果喜歡,可以肆無忌憚地喝酒,畢竟,他不怕醉,也不怕氣氛尷尬,還能樹立“俺是實在人”的形象,但作為捧哏的人,則一定要計算好自己的酒量,把有限的酒量留給最重要的人,對於一些平級的同事,儘量控制,畢竟,捧哏在飯局裡是沒有資格“喝醉”的,自己爛醉如泥的狀態,會被領導視為一種“不成熟”,且缺乏自律精神,更可怕的是,平日裡私下的抱怨、滿腹的牢騷,有可能會藉著酒精的麻醉,而徹底釋放出來,讓領導聽見,想想就非常可怕。

正因為飯局有太多的潛規則,使得很多人都不太願意陪領導吃飯,但顯然,公共性的聚餐,還能輪流敬酒、間歇性地休息,而那些長期陪領導吃“便飯”的人,則需要時刻緊繃著神經。相信很多人都聽說過,類似三星、京東、萬達之類的企業,都有早餐彙報、午餐彙報之類的習慣,拿京東來說,CEO劉強東每天都會參加京東的早餐會,十年來從未間斷,且從不遲到,主要是因為他自己吃這份早餐吃得非常爽,他可以大口吃飯,可以按照自己的節奏吃飯、喝湯、問問題,但其他高管就沒有這份愜意,只能早早地來到餐廳,先把大塊的食物吃完,等到CEO到來之後,主要工作就變成了聽老闆說話以及回答問題,更多的人,選擇只喝湯或者吃小塊的食物,這樣就避免了“滿嘴食物回答問題”的尷尬,當然,早餐、午餐時間非常短,要想有效彙報工作,就要做好充分的準備,以便能在最短的時間內傳遞最重要的信息,還能得到正向反饋,一頓飯吃下來,總巴望著收穫滿滿。

從以上經歷來看,陪領導吃飯的確是個技術活,需要經年累月的修煉,如果艱苦卓絕的修煉,能換來升職加薪,職場人估計也能接受如此環境,但問題在於,陪領導吃飯,始終是一種旁門左道,在一些健康的企業內,基本上不允許僅僅靠“陪領導吃飯”就能向上流動,一旦職場人太過於扎到“人際關係學”中,職場生涯勢必會是很悲壯的。

實事求是,中國職場如何祛除飯局文化?

其實,我們之所以討厭飯局、PPT報告以及辦公室政治這些東西,正在於它們是中國文化的糟粕,當職場人耐著性子,做完這些工作時,只是迎合了一些人性的劣根,卻無法創造出真正的價值,非常負責任地講,中國在科技、數理、芯片方面,全面落後於歐美髮達國家,正在於我們把太多的精力放到研究飯局、領導喜好、人際關係上,長此以往,中國錯過了好幾輪的工業革命,又錯過了好幾代的通信技術,如今貿易戰中被美國吊打是必然的事兒,中國職場、中國企業要找到希望,走上正軌,一定要祛除文化、制度上的糟粕。

有網友總結道,歐洲、美國人喜歡同“事物”打交道,於是,他們率先發明蒸汽機、發現了電能、核能以及電磁感應定律,設計出宇宙最強的iPhone手機;中國人則喜歡同“人”打交道,琳琅滿目的厚黑學、面子文化解析、權謀之術展覽層出不窮,但悲哀的是,我們研究人性,卻不保護人性,不尊重最基本的人權,僅僅把自己作為試驗品,靠隱忍、靠壓抑人性來達到目的。毫無疑問,中國人陪領導吃飯的過程,就是充分壓抑人性、壓抑味蕾的過程,要想擺脫這些文化糟粕,就需要清醒的制度來約束,比如充分降低職位本身的權力,把權力關到制度的籠子裡,大家討論做決策,都要基於數據、邏輯、法律條文等等,任何的晉升都要公開化、透明化,讓大家從“經營領導”的思維中,逐步擺脫出來,畢竟,經營領導對GDP、企業營收、創新發展的貢獻非常小,是一種極無聊的務虛手段。

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樹立科學發展觀,中學課本上的金句,猶如天上的星星,有種永恆的光輝,相信也能照亮一些職場人的前途,大家少走彎路,少陪領導吃飯。(科技新發現 康斯坦丁/文)


科技新發現


這個我最有體會了,我從來不願意和領導一起吃飯,工作餐可以,出去喝酒吃飯從來不願意,也白白失去了很多加薪的機會,但是我從未後悔過,首先和領導一起吃飯,得酒量好,得八面玲瓏,得面面俱到,會說場面話,領導說錯話了要圓得回來,領導上廁所得陪同,領導說話得作醍醐灌頂狀,作小雞啄米狀,一頓飯下來吃啥不知道,就陪著領導玩了,有啥意思?還不如回家吃碗麵條呢來得自在哦,


二大爺130121825


這個題目有趣。

狐狸為什麼不與老虎做鄰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