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最大的底氣,不是家庭,不是金錢......

原創 有書行深 有書 2019-11-03

女人最大的底氣,不是家庭,不是金錢......


回覆【早安】送你一張專屬祝福卡片

女人最大的底氣是什麼?來自有書00:0014:04

文 | 有書行深 · 主播 | 一凡

有書君說


許多人從小生長在不斷被父母否定的家庭。
可能有的家長是愛孩子的,以至於他們幾乎不能容忍孩子有一點點的瑕疵。

所以他們對自己有多少不滿,就會對孩子有多少期待。

但是我們似乎忘了,其實每個孩子都渴望得到父母的認可,哪怕成年後,亦是如此。

有一種渴望永遠不會消失,那就是渴望你的父母能夠真心地愛你、認可你,並且站在你這邊。


“我一輩子沒有問過我父親一個問題。

有長達二十年的時間因為對原生家庭的不滿,尤其是我跟我父親之間極為不好的關係;

結果確實導致我年輕時候出現很多問題:

討厭別人干預自己,愛較勁。”

這是高曉松在《奇葩說》首次公開提到自己的原生家庭。

在外人看來,高曉松擁有令人羨慕的家庭環境,在那樣高知家庭中長大,他的童年竟會給他帶來如此大的影響。

直到40歲以後,他才慢慢走出來。


女人最大的底氣,不是家庭,不是金錢......

阿德勒曾說:幸運的人一生都在被童年治癒,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癒童年。

“原生家庭”對每個人的影響確實是終生存在的。

家庭中每一個人有意無意的言談舉止,都會隨著時間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孩子的心理、生活習慣和思維方式等。

那麼,“原生家庭”真的會毀掉一個人的一生麼?

前段時間《都挺好》火了,蘇明玉成為繼樊勝美之後新任中國最慘女兒。

她從小生活在一個重男輕女的家庭中。

母親極度偏愛兩個哥哥,偏心到讓所有觀眾都想衝進電視機裡暴打蘇母一頓。

明玉的遭遇雖說令人同情,但更多的是想為她鼓掌,因為她勇敢地反抗了,最後她離開了那個家。

但有一部分人,雖也受原生家庭折磨,卻讓人覺得他們的處境可憐又活該。

就像有書君最近讀的《82年的金智英》,書裡的主人公金智英,也生活在一個重男輕女的家庭。

從小,她受到的偏見和否定不計其數。


女人最大的底氣,不是家庭,不是金錢......

在他們家庭中,剛蒸好的米飯,以爸爸、弟弟、奶奶的順序先盛是再自然不過的事。

形狀完整的煎豆腐、餃子、豬肉圓煎餅,也都會理所當然地進弟弟嘴裡,姐姐和她只能撿旁邊的小碎屑來吃。

要是有兩把傘,一定是弟弟一把,姐姐和她撐一把,吃零食也一樣。

和蘇明玉相似的生活經歷,但她成年後的生活卻和蘇明玉相差甚遠。

蘇明玉成為企業高管、住豪宅、開好車;而金智英最後為了家庭離開職場,丈夫的收入成為全家唯一的經濟來源。

為什麼經歷相似的兩人會形成如此大的差距,就是因為金智英順從了命運的安排。

金智英說:

在自己還年幼的時候,並不會羨慕弟弟的特殊待遇,因為打從他們一出生受到的就是差別對待。

雖然偶爾會覺得委屈,但她們早已習慣這一切,甚至為這一切做出合理化的解釋:

因為是姐姐,所以要讓著弟弟。

一句“因為是姐姐,所以要讓著弟弟”讓人感到心疼,但我們也只能是哀其不幸,怒其不爭了。

每一個重男輕女的家庭,都是女兒們的“隱形監獄”;每一對重男輕女的父母,都給女兒判了“無期徒刑”。

他們給女兒帶來自卑和恐懼,喪失熱愛生活的能力,讓她們不敢愛、不會愛、甚至覺得自己不配得到愛!


女人最大的底氣,不是家庭,不是金錢......

女人最大的底氣,不是家庭,不是金錢......


有書君的朋友,一品,她生長在一個被父母不斷否定的家庭,父母幾乎看不到她的努力。

她說:

我從小生長在一個貧困的家庭中,自己是家中的老大,所以父母對我各方面期望都是非常高的。

但凡有一點點沒達到父母的要求,父母都會覺得我做的不好。

比如100分的卷子,她考了98分,哪怕在班級已經是名列前茅了,但父母就是覺得她考得不好。

為什麼別人能考100分,而你卻不能,就是你能力不行。

比如她是老大,她就要承擔很多家務,但父母忘了她還只是一個孩子,她也想和同學去玩耍。所以當一品做的活一旦少於父母規定的數量時,父親就會罵她,甚至在她的學生手冊家長評語中留言道:她在家好吃懶做,不愛做家務。

作為一名父親,怎能在公眾場合如此胡亂指責自己的女兒,想想都讓人痛心。

一品說:

這件事給我的人生帶來了不可磨滅的影響。

正是因為這件事,在這些年成長中一旦遇到別人對我否定或者質疑我的情況就會觸及到自己內心的傷痛,接受不了。

這些年,她覺得自己過得很失敗。

姜文之前在接受採訪時被問過這麼一個問題:

“你這麼多年遇到最大的失敗是什麼?”

姜文說:“就是我這麼多年和母親的關係怎麼處都處不好。”

當年姜文一次就考上了中央戲劇學院,他興沖沖跑回家告訴媽媽,可是他媽媽看了一眼錄取通知書直接“啪”的一聲扔到一邊。

即便如姜文這樣外表粗狂的男子,在談及自己的原生家庭時,臉上也還是會露出落寞的神情,他的內心也有脆弱的地方。

女人最大的底氣,不是家庭,不是金錢......

曾經看過一句話:有一種渴望永遠不會消失,那就是渴望你的父母能夠真心地愛你,認可你,並且站在你這邊。

正如這段開頭的一品以及後來的姜文,他們一生都在努力、甚至討好,只為換來父母的一聲讚許。

每個孩子都渴望得到父母的認可,哪怕成年後,亦是如此。

有的家長可能是愛孩子的,以至於他們幾乎不能容忍孩子有一點點的瑕疵。

所以他們對自己有多少不滿,就會對孩子有多少期待。

於是,很多孩子就在父母的不認同中長大,以至於他們一生都在苦苦追尋他人的認同。

女人最大的底氣,不是家庭,不是金錢......

《歡樂頌》裡的樊勝美說過這麼一句話:

“一個人的原生家庭,就是一個人的宿命。”

我不否認原生家庭對我們造成的壞影響,但那絕不是我們的宿命。比如明玉,她離開家庭,靠自己的努力闖出了一番天地。可能有人說,那是電視劇,當不得真。

其實生活中像蘇明玉一樣敢於抗爭的女孩很多,就比如上文中的一品。

她雖身受原生家庭折磨,但她依然不放棄自己。

她去找心理醫生諮詢,看心理學書籍,學著自我調節,自我鼓勵,讓自己慢慢接納自己。

在與父母相處的過程中,她也沒有像蘇明玉一樣選擇與父母決裂,而是換了另一種更溫和的方法:

她既然覺得父母不會愛自己,她就教父母怎麼愛自己。

通過她的努力,她的母親真的在慢慢做出改變,母女關係也變得越來越好。

現的一品,她說自己過得很開心、很幸福、也很滿足。有一份穩定且高薪的工作,還有一個可愛的兒子每天陪伴自己。

她學會了享受當下的狀態,每天好好工作、好好吃飯、將最開心的自己獻給孩子。

除了一品,還有我們熟悉的演員孫儷,她也深受原生家庭影響。
孫儷出生在一個不富裕的家庭,父親重男輕女。父母在她12歲時離異。當時,她母親只拿到了2000元的贍養費。母女生活很是艱辛,媽媽白天做售貨員,下班後,她去朋友的公司做清潔工。看著母親這麼辛苦,孫儷對父親的怨恨也是與日俱增。她曾在公開場合說過:失去父親我一點都不害怕。



女人最大的底氣,不是家庭,不是金錢......

我們都知道,孫儷和鄧超過得非常幸福,同樣深受原生家庭折磨,為什麼她能把生活過得這麼好?

就是因為,她學會了接納,接納自己,接納父母,最後孫儷與父親和解。

一品說:

當你學會接納自己、接納父母時,你就會釋懷,甚至還會同情父母。

因為他們沒有能力看到我們,這是他們能力的匱乏。

試著去接納那些苦難,也正是因為那些苦痛,才讓我們更能懂得,什麼才是我們該珍惜的東西。


女人最大的底氣,不是家庭,不是金錢......

前段時間電影《哪吒》中的一句“我命由我不由天”讓無數觀眾為之觸動。

哪吒三歲生辰宴當天,申公豹告訴他身世的真相,他並非父母口中所說的靈珠轉世,而是魔丸轉世,生而為魔。

“生而為魔,那又如何?”“若命運不公,就和他鬥到底”,他不認命,最終解救了陳塘關百姓所有人的性命。

我命由我不由天,不認命,這就是哪吒的命,這也應該是我們所有人的命。

有人住高樓,有人住深溝;有人光萬丈,有人一身鏽。這個世界,一直都是如此。

我們能做的,就是憑自己的努力,讓自己的生活變得更好一點。

我們選擇不了我們的家庭,但我們可以選擇自己的人生。

原生家庭的不幸,不是我們放棄自己的藉口。

一位猶太作家維克多在《追尋生命的意義》中寫道:

環境可能是無法改變的,唯一可以改變的是自己的態度。


當一個人在困境中時他有兩個選擇:


要麼抗爭,要麼順從。

與其責怪自己的父母,不如把這些時間用來鑿破父母設下的監獄的圍牆。

我們的未來,要由自己掌控!


- END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