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中的張鬆,獻了西川的地圖給劉備後的結局如何?

楓葉永刀


導讀

公元207年春,屯兵新野的劉備帶領關羽、張飛,三次到南陽郡拜會諸葛亮。被劉備誠心打動的諸葛亮,於是和劉備來了一次經典的隆中對,分析天下形勢。

北讓曹操佔天時, 南讓孫權佔地利,將軍可占人和。先取荊州為佳,後即取西川建基業,以成鼎足之勢,然後可圖中原也。

面對諸葛亮的妙計,劉備只說了一個字“善”。公元208年赤壁之戰後,劉備如願所長的從東吳借的荊州五郡。而西川地勢險要天下皆知,沒有足夠對西川地形的瞭解,貿然入蜀,必然失敗。面對獲取益州的遙不可及,也成了劉備集團的心頭病。

西川內部危機,張松臨危受命拜訪曹操,卻是受辱而歸

當劉備對西川望眼欲穿之時,此時的益州牧劉璋也不好過,漢中張魯和其早就矛盾重重。當張魯謀士閻圃提出:

漢川之民戶出十萬餘眾,財富糧足,四面險固;今馬超新敗,西涼之民,從子午谷奔入漢中者,不下數萬。 愚意益州劉璋昏弱,不如先取西川四十一州為本,然後稱王未遲。

面對這種情況,負有守土責任的劉璋和手下一商量,如果和張魯正面開戰,勝算不大,不如藉此機會聯合曹操對抗張魯,拿下漢中。益州別駕張松正式登場了,這位長得“額頭尖,鼻偃齒露,身高不滿五尺”奇男子,雖然相貌不可恭維,但卻又過目不忘本領,個人才華也很出眾。

他本來就對懦弱無能的劉璋有看法,感覺在其手下埋沒了自己的才華,此刻臨危受命的他,攜帶大量金珠錦綺,前往許都拜會曹操,更是私自繪畫西川地形圖,想借此謀取曹操的青睞。

而曹操此時剛剛打敗馬超,拿下西涼,對朝中的倒曹派進行清洗,可謂權傾朝野,正沉迷在自我滿足之中。張松本人醜陋的相貌,對於這樣益州使臣,曹操根本不放在眼裡,不堪受辱的張松和曹操發生爭執,更是被亂棍打出。

松自思曰,吾本欲獻西川州郡與曹操,誰想如此慢人。松歸館舍,連夜出城,收拾回川。

歸蜀途經荊州,得劉備隆重接待,以獻圖當投名狀

在曹操那飽受冷落和羞辱的張松,在回西川的途中,還未到荊州時,便得到常山趙子龍迎接,等到了荊州地界,關羽已帶人在門前恭候,等到了荊州城時,劉備帶著諸葛亮、龐統這兩位臥龍鳳雛親自迎接。

在劉備的高規格接待下,張松可謂受寵若驚,“自此一連留張松飲宴三日,並不提起川中之事”。這讓早就想改換門庭的張松憋不住了,詢問劉備為何不謀取西川,成就霸業。劉備、諸葛亮、龐統一看上鉤了,於是一場“誘松戲”上演了。

先是諸葛亮抱怨荊州是臨時借來的,不是長久棲息之地,劉皇叔居無定所,可謂辛苦之極,接著龐統為劉備喊冤,堂堂漢室後裔竟然沒有分封一州郡,最後劉備上場,目標只是為了恢復漢室,沒有過多想法訴求。戲都演到這份上了,張松再也憋不住了,乖乖的將西川地形圖獻上。

玄德曰:“備聞蜀道崎嶇,千山萬水,車不能方軌,馬不能聯轡;雖欲取之,用何良策? ”松於袖中取出一圖,遞與玄德曰:“深感明公盛德,敢獻此圖。但看此圖,便知蜀中道路矣。”

張松獻圖得到劉備信任,回益州被劉璋發現斬首

等西川地形圖為劉備囊中之物後,雙方也不在藏著掖著,張松決定為劉備的內應,幫助劉備入蜀,更是將自己好朋友孟達、法正拉進來入夥。

在回到益州後,張松向劉璋彙報曹操不合作的態度,趁此獻計:

荊州劉皇叔,與主公同宗,仁慈寬厚,有長者風。 赤壁鏖兵之後,操聞之而膽裂,何況張魯乎? 主公何不遣使結好,使為外援,可以拒曹操、張魯矣。

這種引狼入室的做法,被利令智昏的劉璋認為是好計策,於是211年劉備率領精兵強將正式入蜀,雖有仁義之德美名的劉備很快就獲得蜀中百姓支持。

然而益州本土豪強對劉備不感冒,當張松正為劉備拿下益州四處奔走的時候,他的哥哥張肅發現其要謀反,怕會牽連家族,將其告發,此時劉璋也回過味來,將張松斬首示眾。以致劉備知道後十分痛心,與劉璋直接撕破臉開戰。

劉備:“君矯殺吾內主乎!

劉璋此刻為時已晚,劉備在張松所獻地圖幫助下,對蜀中地形瞭如指掌,但也是經過兩年苦戰,才徹底打敗劉璋,於214年掌握益州。

因此如果沒有張松所獻西川地形圖,劉備縱使有臥龍鳳雛相助,在拿下益州過程中,只會有更長時間的鏖戰,付出更大代價。

更何況龐統就是在奪取益州途中,死在了落鳳坡,其臨死時還不忘讓手下將西川地形圖交給劉備繼續使用。可謂張松對劉備幫助很大,他本可以獻圖之後,留在劉備帳下等著豐功領賞,但卻想著更大功勞,最終把命搭進去,成了一個失敗的臥底。


小依說說


我是向日葵,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張松因為獻了西川的地圖給劉備,並且因劉備入川,讓劉璋發現張松和劉備有勾結後,將張松處死,以正效尤。

筆者將通過還原歷史闡述分析這個問題。

西川別駕張松(見此圖)


第一,曹操冷落張松,張松投劉皇叔。

劉璋為了益州的自保,派出別駕張松去曹操那當說客,表示願意歸順,但是因為曹操一是沒有收復益州的打算,二是看到劉璋派了個醜陋的政客來做使者,頓時內心不悅,不搭理張松,還命人讓張松速速離去。

張松離開荊州之的時候,心想沒有完成劉璋委派的任務,心裡在盤算怎麼交差,張松定甚一想,決定去見劉備,讓張松沒有想到的事,劉備熱情的招待了張松,使的張松深受感動,不久之後,張松回益州覆命,向主公劉璋悉數了曹操的缺點,罪行,將劉備一頓褒獎,說成了一位正人君子,使的劉璋對於劉備也有點好感了。

因此,曹操和劉備的兩種態度,使的結果也不同,劉備依據張松的引薦,一步步在蠶食劉璋的勢力和地盤。

張松分別見劉備和曹操,產生的結果不同,(上圖)和(下圖)


第二,張松引薦劉備入川,惹爭議。

劉備因為張松的引薦,有了益州劉璋頒發的護照,率領一萬軍馬,浩浩蕩蕩的進入到了川蜀地區,劉璋的手下黃權,王累,還有巴郡太守嚴顏等人都勸劉璋留一手,害怕劉備來者不善,請劉備前來,如同,與虎謀皮。但是,因為劉璋已經答應了劉備入川,不好反悔,又看到劉備沒帶多少兵前來,也就沒有采納手下人的意見。


後續劉備見了劉璋,兩人有點相見恨晚的意思,但是劉備本來可以在這此見面的時候,可以殺掉劉璋,連軍事龐統也對劉備進行了建議,但是劉備基於幾個原因拒絕了,一是劉備手上的人馬太少,劉璋的人馬是劉備的好幾倍,二是害怕影響自己的名譽,所以劉備沒有去做這個事情。

張松引劉備入川圖


第三,張松事敗,被親哥大義滅親,張松被劉璋殺死。

劉備幫助劉璋出兵對付漢中的張魯,但是劉璋卻不借兵給劉備,使的劉備心生不滿,恰逢此時,張松不明白劉備問劉璋借兵的用途,就給劉備去了封信件,信中的主要內容意思是作為內應的我怎麼做,劉皇叔你做的事情,現在我一點也看不懂。

但是這封信不幸落到了張松的哥哥張肅手上,張肅頗有大局觀,他心裡想,如果這封信落到劉璋的手上,劉璋肯定會誅滅我張氏族人,現在我主動交信交給劉璋,雖然讓弟弟的人頭落地了,但能夠保障整個張家上下,就這樣,親哥哥將弟弟的信件交給了劉璋,親手送自己弟弟的上了黃泉路。

劉璋殺了張松,信號很明確,和劉備翻臉了,所以說張松之死,死於自己的手上。

死於自己手上的張松


向日葵愛歷史


《三國演義》中,給劉備獻地圖的張松,是什麼人,結局如何? 聲明 : 流譽原創 抄襲必究



詩曰 : 過目不忘世所稀,背主求榮洩天機。 肅松兄弟志不同,蜀中奇才血染衣。 據《三國志.劉二牧傳》記載 : 曹操南下荊州時,劉璋派別駕張肅,給曹操送去三百人,以及一些雜物,表示服從之意。曹操即拜張肅為廣漢太守。劉璋接著又派張松,前往荊州打探,當時,劉琮已經投降,曹操有點傲慢,加上張松人物猥瑣,曹操沒太理會,張松心中怨恨。這時候,剛好曹操在赤壁吃了敗仗,加上疫病流行,張松返回益州之後,勸劉璋與曹操斷絕往來。



張松對劉璋說,“劉豫州,使君之肺腑,可與交通”。這裡的劉豫州,就是劉備。劉璋這時正信任張松,對張松言聽計從,派法正、孟達迎接劉備,並自助兵力數千人。劉備由江州墊江水(今重慶墊江縣)入蜀,到達涪城(今綿陽市)劉璋的主簿黃權、從事王累都極力阻止,但劉璋不聽。下令沿途接濟、供給,致使劉備如入自家。而且,劉璋還親帶三萬兵馬,前往迎接、設宴會款待劉備,前後達三個多月。看《三國志.袁二劉牧傳》:【 璋主簿黃權陳其利害,從事廣漢王累自倒縣於州門以諫,璋一無所納,敕在所供奉先主,先主入境如歸。先主至江州,北由墊江水詣涪。去成都三百六十里,是歲建安十六年也。璋率步騎三萬餘人,車乘帳幔,精光耀目,往就與會先主所將將士。更相之適,歡飲百餘日。璋資給先主,使討張魯,然後分別。】



次年,即建安十七(212)年,曹操發兵征討孫權,孫權給劉備打招呼,說暫時無法在東線配合了,讓劉備自己視形勢,自我保全。劉備對劉璋說,再增加一萬人,以及軍需物資,自己需要回去支援荊州,但劉璋只派出四千人,劉備要求的其他物資,都只給一半。張松看到這情況,給劉備一封密信說,眼看大事就要成功,為啥捨棄遠走?但這信被張松哥哥--廣漢太守張肅發現,張肅怕連累自己,就舉報了張松,劉璋大怒,下令把張松抓起來,立時殺掉了。



這消息傳到劉備那裡,雙方由此產生矛盾。於是,劉備到了葭菛關,兵峰南指,所向披靡,到十九(214)年,進圍成都數十日,當時城裡還有三萬兵,糧草也能支持一年,劉璋部下、民眾都要求堅守、死戰,但劉璋說 : “吾父子在蜀二十年,無有恩德於百姓,今已苦戰三年,百姓流離失所,都是吾之罪,於心不忍”!於是開城投降,眾人莫不流淚惋惜。



看《三國志.蜀書.先主傳》:【 明年,曹公徵孫權,權呼先主自救。先主遣使告璋,曰:“曹公徵吳,吳憂危急……乃從璋求萬兵及資,欲以東行。璋但許兵四千,其餘皆給半。張松書與先主及法正曰:”今大事垂可立,如何釋此去乎!松兄廣漢太守肅,懼禍逮己,白璋發其謀。於是璋收斬松,嫌隙始構矣。】



據《三國演義》故事,張松這個人,具有過目不忘的奇特本領,張松到曹操那裡時,是辦公室主任(丞相府主簿)楊修接待。因張松對曹操言語不恭,楊修拿出曹操寫的一本書--《孟德新書》,讓張松看,可張松看了一遍,卻說這算什麼新書?吾蜀中小兒都倒背如流,楊修不信,張松就從頭背到尾,一字不差。曹操聽說後,怕被人恥笑,下令把這書燒燬了,就是說,這部作品沒有傳世,成了絕版。



劉備佔領成都以後,把劉璋移徙至荊州公安,歸還屬於劉璋的財物、振威將軍印綬。後來,孫權殺關羽,以劉璋為益州牧,駐節秭歸。劉璋死後,益州南部的雍闓,依附東吳,依託益郡反叛,諸葛亮南征時,被剿滅。


流譽後


這個問題尼山布衣回答:張松獻地圖後的結局很悲催,就是被兄長張肅告發而被劉璋殺害。箇中緣由,且聽尼山布衣慢慢道來。

首先,要搞清楚張松為什麼要西川地圖給劉備?按著《三國演義》的說法,張魯興兵犯劉璋,劉璋闇弱啊,自知不能敵,於是,作為劉璋的侍從別駕的張松主動要求聯絡曹操共同對付張魯,但張松相貌醜陋,被曹操輕視,心生怨恨,反之,在劉備那裡卻受到隆重的禮遇,於是將地圖獻給了劉備,並勸說劉璋結交劉備,但背地裡卻與好友一同密謀出賣劉璋,被兄長張肅發現,張肅為避免牽連,將其告發,結局就是被劉璋殺了。

其次,張松的結局也在意料之中。張松雖然很有才華,有超人的記憶力,可謂過目不忘,但名聲不怎麼樣,作為張魯的身邊人,應該對主人忠心耿耿才是,但他卻選擇了背叛,當了一個可恥的叛徒,叛徒的結果是不會有好下場的。

最後,張松的最終結局也與他的性格有關。那麼,張松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呢?給我的印象是其貌不揚,其才不凡。頭腦靈活,聰明機智,見多識廣,有一個超強大腦,但身材矮小,相貌一般,這也就罷了,關鍵的是不能逞一時口舌之快,放誕不羈,俗話說,“禍從口出”,不得善終也就不足為怪了。


尼山布衣


張松被其兄張肅揭發,全家被劉璋殺了。


其實,張松之死很令人懷疑。劉備假意離開荊州,張松焦急萬分,密寫信件詢問,結果劉備回信落到張肅手上。張肅恐懼牽連全族只能出首告發。

然而,回信如何會送到張肅手上?

劉備不會如此粗糙吧?送信的人,也不會如此不分吧?

張肅:


演義中,法正在劉備支持下殺張肅,為張松全家報了仇。

不過,如果以陰謀論來解釋,就能說得通。

那就是,張松原本的朋友法正故意設局借劉璋的手來殺張松。

法正:



張松,是本地世家,更是本地世家代表人物的張秦兩大家族成員。

法正,是益州外來戶小派別的關隴派。

劉焉劉璋時期,是一切外來戶大團結,東州集團(李嚴吳懿)、關隴派(法正孟達)、劉焉劉璋本系(龐曦)等密切合作,共同壓制益州本地世家。所以,益州世家對劉焉劉璋是極其痛恨的。這是張松第一企圖引曹操,第二企圖引劉備的原因。


前面說了,法正是關隴派,雖然得到劉焉劉璋信任,但他們對劉璋本人的懦弱無能是非常不滿的,因此法正孟達也想引入劉備。

張松與法正有私交,在引劉備入川的目的上基本一致,所以一拍即合。

但是,因為張松法正是兩條線上的人物,法正不能讓張松這個本地世家成為大功臣,否則劉備控制益州後,必定被張松帶著——最少也是相對親近本地世家的,外來戶的利益必然遭到巨大的損失。

所以,於公於私,法正都要除掉張松。

事實上,劉備佔領益州後張肅投奔,劉備在身邊人引導下想起張肅曾舉報張松,因此對張肅棄之不用。法正陰謀得逞了,益州張家連續損失兩位重要人物,一蹶不振。

自廢武功的劉璋:


因此,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不要與不同階層不同陣線者有私交。

好吧,我承認,我邪惡了。


四川達州


張松,字子喬(三國演義中,張松字永年,是由於與蜀中另一名臣彭羕相混淆所致),三國時期蜀郡成都人,為益州牧劉璋的別駕從事。張松曾奉命出使曹操,但不被禮遇,因而改勸劉璋結交劉備,並進一步出賣了劉璋,通過主動將益州獻給劉備,來達到為自己爭一明主的目的。

公元208年,曹操率軍南下,首戰即征討荊州的劉表。益州的劉璋聽聞消息後,主動派人同曹操示好,因此被加封為振威將軍。劉璋為了表示感激,於是派遣了張松的哥哥張肅去拜見曹操。曹操大喜,任命了張肅為廣漢太守。由於曹操和劉璋的關係日趨友善,於是,劉璋又派遣了張松再次拜見曹操。

但是,此時的曹操,已經徹底平定了荊州,完全擁有了睥睨天下的豪情。擁有了荊州水軍的曹操,可以說已經具有了攻取江南之地,徹底統一天下的能力。與江南江東的孫權相比,相對軟弱無能的劉璋及其領導下的益州,其地位自然也就下降了不少。而張松正是在這個時間拜見的曹操,因而在禮節上沒能受到應有的待遇。

被輕視的張松心生怨恨,心灰意冷的離開了曹操的陣營。恰恰此時的曹操遭遇了赤壁大敗,再加上瘟疫橫行,實力大損,只能重新退回到了北方。赤壁大戰的結束,讓天下三分的格局日趨明朗。出於對劉璋軟弱的不滿,張松在歸途中又拜見了劉備,以期望尋得一位明主。

與曹操的冷待相比,劉備的熱情贏得了張松好感和信任。回到益州覆命的張鬆開始勸諫劉璋和劉備結盟,並在出使人選上,大力地推薦了自己的好友法正。法正同張松一樣,認為在劉璋手下難以施展胸中的抱負,於是欣然領命,帶人前去拜會了劉備,並幫助劉備抵禦曹操。劉備對於法正的到來給予了熱情的款待,至此,劉璋與劉備相交,法正也與張松在背地裡達成了一致,即共同擁戴劉備。

公元211年,實力恢復的曹操興兵討伐漢中的張魯,劉璋聞報後,十分驚恐,擔心曹操攻取東川之後,順勢便要攻取自己的西川。趁此時機,張松主動向劉璋獻計,提議邀請劉備入川,經由西川取道,先於曹操攻打漢中,以此來穩固劉璋在西川的統治。劉璋聽聞此策,不過屬下的反對,就任命了法正帶人迎接劉備入川。

法正見到劉備後,就像劉備提出了由張松作為內應,輔助劉備取得取代劉璋,成為益州之主的決策,得到了劉備的認同。結果,由於西涼馬騰和韓遂的叛亂,曹操攻伐漢中的計劃被推後,劉備則也駐軍在涪陵,拱衛益州,未向漢中地區擴展。

公元212年,平定了西涼的曹操,再次出兵征討孫權,並派遣揮下大將曹仁和樂進,於荊州對陣關羽。劉備以救應關羽為名,向劉璋請求軍隊和軍需,準備率軍東去。遠在成都的張松聽聞之後,便寫密信給劉備,勸諫劉備在取得益州之前不要離開。但是,張松和劉備之間的密信卻被張肅截獲,張肅震驚於張松暗中勾結劉備,意圖謀取益州的同時,也舉起了大義滅親的義旗,向劉璋告發了張松,導致了張松就此被劉璋所殺。

張松的死,宣告了劉璋和劉備之間的關係徹底破裂。公元214年,劉備攻下成都,劉璋率眾投降,至此,張松獻川的謀劃最終得以完全實現。但可惜的是,作為主要謀劃者的張松,無緣親眼得見這個成就了,更無緣實現得名主,展才華的抱負了。


深藍妖火


張松簡介:張松(死於212年),字子喬 (《三國演義》中字永年)。蜀郡成都(今四川成都)人。建安十三年

 《三國演義》裡的張松原本也算個人物。他博聞強記,智力超常。《孟德書》,他隨意一翻即成誦如流,讓人佩服。但我又很討厭張松,倒不是因為他“人物猥瑣”,生得個武大郎身材,又是塌鼻樑、大呲牙、尖腦袋的醜像,實在是他那典型的小人嘴臉叫人噁心。


  在中國,小人文化也算得源遠流長,共有犄角,一脈相承。大凡小人無不有強的私慾,總要依附權勢。張松就是如此小人。他本是西川益州牧劉璋的僚屬,官授別駕,負責總理眾務,頗受器重。他不看好劉璋,私慾使他心裡早就打起小九九,思謀著攀高枝。其時,曹操殺呂布,滅二袁,破馬超,雄踞中原。這在張松眼裡,曹操是“戰必勝,攻必取”“天下無敵”的大英雄,是可以依附的大樹。正好漢中張魯興兵犯劉璋,於是機會來了,張松自告奮勇出使曹營求救。其實求救是假,賣主求榮、另擇主子是真。他“暗畫西川地理圖本藏之”,企望送個見面禮,賣個好價錢,換得高官厚祿


。   小人最缺乏的就是忠誠,又都有偽飾的本領,善於鼓動如簧之舌,自我打塗脂抹粉,想做婊子同時還想樹貞潔牌坊。張松在劉璋帳下就勾結了法正、孟達,乾的是招降納叛勾當,人前卻做出一副為君請命的架勢,“昂然而出”,做出效命劉璋的樣子,似乎唯有他最關心劉璋的安危;明明是他早有異心,卻在劉璋面前倒打一耙,反說蜀中諸將“各有外意”,往別人身上噴一身糞,讓人不辨香臭;明明是他賣身充當內奸內賊,卻要標榜“某非賣主求榮”,“乃順天命也”。如果善良的人們沒有相當辨別能力,是難保要吃虧上當的。

張松簡介:張松(?-212年),字子喬 (《三國演義》中字永年)。蜀郡成都(今四川成都)人。建安十三年(208),為益州牧劉璋別駕從事,被派遣至曹操處而不為其所存錄,因而懷怨恨。回蜀後,勸劉璋與曹操斷絕關係,並說璋連好劉備;其後,又說璋迎備以擊張魯,皆為璋所採納。十七年(212),暗助劉備,為其兄張肅所告發,劉璋怒而將他斬殺。   《三國演義》


古人趣說


三國中的張松,獻了西川的地圖給劉備後結局如何?

回答

張松的下場:【圖窮匕首現】下場立馬玩完。

張松做事不密,被親兄廣漢太守張肅檢舉到劉璋處,劉璋下令捉拿張松全家,盡斬於市。

有詩嘆曰:

一覽無餘世所稀,

誰知書信洩天機。

未觀玄德興王業,

先向成都血染衣。

咱們先看作者對張松的描述

“官拜益州別駕:姓張,名松,字永年,其人生得額钁頭尖,鼻偃齒露,身短不滿五尺,言語有若洪鐘。”這樣的描述就註定了這個人物的可悲下場。

🌿🌴🌲🎄🐫








野駱駝9005184025938


張松本來是想把地圖獻給曹操的,可是曹操根本就不把張鬆放在眼裡,還亂棍把他打出去,於是就把地圖獻給了劉備,並在劉璋面前推舉劉備。

張松之所以把西川的地圖獻給劉備,完全是因為他去見劉備時,劉備非但不歧視他,反而厚待於他了,感動之餘就把西川的地圖獻給劉備。

張松把西川的地圖送給劉備,最終結局如何?

張松在《三國演義》中的形象是身材矮小、長的也不好看,整個人看起來比較放蕩不羈,所以當初他打算把地圖獻給曹操的時候,曹操就沒把他放在眼裡。但是他頭腦靈活,見識不凡,還有過目不忘,倒背如流的本事。見曹操不待見他,轉頭就去見劉備,並在離別時把地圖送給了劉備,總體來說,還是比較有才華的。

張松把西川的地圖送給劉備以後,就勸劉璋結交劉備,打開大門迎接劉備進蜀,私底下同好友商量一起背叛劉璋投靠劉備,卻被兄長張肅發現並告發,於是他的結局還是被殺了。

在當時的三國亂世中,劉備無論對誰都是以仁義之心對待和治天下,在得到張松獻給的西川地圖,很快就平定了最終做上那個至高無上的位置。


十佳


張松還沒等劉備取代劉璋,就被劉璋斬了。事情的經過是這樣的:

張松,劉璋手下的別駕從事。

建安十三年,曹操率大軍南下征討荊州。劉璋為求自保,先後兩次派使者前往曹操處向曹操示好。當時曹操尚未得到荊州,為了安撫劉璋,曹操兩次都回應了劉璋,不但封劉璋為振威將軍,也封賞了使者。

當劉璋第三次派張松前往曹操處時,情況發生了轉變。曹操已經兵不血刃的拿下了荊州,無論從實力還是從士氣上,都處在頂峰。因此,曹操對劉璋的態度發生了改變,當然,張松的此次出訪也碰了一鼻子灰。


從荊州回來後,張松不滿曹操對自己的態度,極力勸阻劉璋斷絕與曹操的聯繫,結交劉備。與此同時,張松又那種與法正密謀,打算共同協助劉備,以取益州。

《三國志.蜀書.法正傳》:
松於荊州見曹公還,勸璋絕曹公而自結先主。璋曰:”誰可使者?”松乃舉正,正辭讓,不得已而往。正既還,為松稱說先主有雄略,密謀協規,願共戴奉,而未有緣。

張松叛主,不但引劉備入蜀,還手繪地圖,把益州的地形地物、山川險要,以及兵器府庫、兵力部署等等軍事機密,一一報告給劉備,因此獲得了劉備的重用。

後來,劉備兵至葭萌關,與劉璋翻臉,假意要回荊州。張松不知這是劉備的計謀,打算寫信勸說劉備進兵成都,結果被自己的親哥哥張肅發現,並告發了張松。

因此劉璋一怒之下,斬了張松。

一覽無遺世所稀,誰知書信洩天機。未觀玄德興王業,先向成都血染衣。

三國劉卲寫《人物誌》,談到鑑識人才之難,特別難在“二尤”——尤妙和尤虛的人。其中尤妙指的是特別出眾的人才,不見得很搶眼,“或以貌少為不足”、“或以直露為虛華”,——這些人也許貌不出眾,看來不怎麼樣;也許直率表露,缺乏翩翩神采,但若視為無用卒子,那是大錯特錯。

張松就是典型的“尤妙”者。此人頭腦靈活,見識通達,且過目不忘,倒背如流,確實是一個不可多得的人才。只可惜其貌不揚,個頭不高,且長相猥瑣。

他和法正經常暗自感嘆,劉璋無能,配不上自己的才能

益州別駕張松與正相善,付璋不足與有為,常竊嘆息。

如果張松在此時辭別劉璋,另謀他主,今後的前途也許不可估量。但也許就是因為自己的長相,張松覺得不會遇到能夠重用自己的人。因此,他做了一件不太光彩的事情,就是背叛劉璋。

要知道,劉璋繼承其父劉焉的益州牧後,雖然沒有什麼作為,但對益州的百姓一直不錯,這從《三國志》的記載中就可以提現出來。

明年,先主至葭萌,還兵南向,所在皆克。十九年,進圍成都數十日,城中尚有精兵三萬人,谷帛支一年,吏民鹹欲死戰。璋言“父子在州二十餘年,無恩德以加百姓。百姓攻戰三年,肌膏草野者,以璋故也,何心能安”遂開城出降,群下莫不流涕。

張松不但背叛劉璋,更夥同法正密謀協助劉備取代劉璋,這樣的做法就有些不仁不義了。

為了能讓自己的新主子重用自己,張松費盡心機,親手繪製了益州地圖獻給劉備。(有人說,張松這張地圖原本不是獻給劉備的,是打算獻給曹操的,但曹操沒給張松好臉色,張松也就沒拿出這張地圖)

即便張松沒有被告發斬首。劉備入蜀後,張松可能也不會有更大的發展,對於這樣賣主求榮的小人,與劉備仁義道德的人設是背道而馳的,劉備最多就是給他一個虛銜,以示褒揚罷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