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調整本科專業:367個大學專業被撤,你怎麼看?

凡大先生


隨著經濟的發展,經濟結構也在不斷的變換,有些專業難以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自然要被淘汰。企業界淘汰落後產能,大學撤銷專業,也是大學與時俱進的表現。

撤銷的這些專業並不是社會生已經不需要了,而是已經過剩了。前幾年只要哪個專業熱門,各個高校一窩蜂的上這個專業。

比如前幾年比較火的網絡工程專業,基本上每個大學都有這個專業,有的學校甚至在師資達不到條件的情況下,先把專業申報下來,慢慢的再調配師資。

畢竟熱門專業才能吸引生源,學校生存的基礎就是生源,生源不足,學校撥款就會相應減少,學校排名就會下降。

這就造成了大量的熱門專業的畢業生,畢業之後很難找到合適的工作,因為社會的需求就那麼多。

教育部每年都會對專業進行調整,各個學校也會調整自己的專業結構。

那我學校來說,每年都會對本校內的專業進行評估,按照招生、就業等進行專業排名,按照排名進行專業歸類,分為ABC三檔。

如果一個專業連續兩年被評為C檔,則第三年停止招生,如果一直被評為C,則可能會取消這個專業。

所以說,教育部撤銷專業是為了調整專業結構,主要目的是為了符合社會發展需要的人才。


小馬老師說


近日,教育部公佈2019年度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備案和審批結果,本年度各高校新增備案專業1672個、審批專業181個(含130個國家控制布點專業和51個目錄外新專業),調整學位授予門類或修業年限專業47個,撤銷專業367個。

根據清塔的統計數據,2019年度普通高校新增備案本科專業最多的是人工智能,有180所學校新增,每校保守估計2個班,每班45人,一屆就出16200人。排名第二的是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有138所學校,排名第三的是智能製造工程,有80所學校新增。此外,機器人工程、大數據管理與應用、智能科學與技術、網絡與新媒體等同樣是熱門專業。

以人工智能為例,新增人工智能專業最多的省份,前三名分別是山東、江蘇、北京,其中山東有14所學校,江蘇有13所學校,北京有11所學校。新增人工智能專業超過十所的省份還有安徽,河南和四川。



有新增就有撤銷,撤銷最多的專業是服裝與服飾設計,有16所學校被撤銷,第二名是公共事業,管理,有13所學校被撤消,排名第三的是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同樣有13所學校被撤銷。此外,市場營銷經濟統計學,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環境科學教育技術學產品設計都位列榜單前列。



考研小秘書


仔細瀏覽了一下教育部調整的本科專業名單,可以發現很多有趣的東西。我將從兩個關鍵點回答你的問題:


.未來的熱專業是什麼?未來需要什麼樣的人才?

一個最簡單的規律,在實行新的高考制度之前,沿用老概念,那就是理科生越來越吃香。在理科專業裡,醫學,人工智能等專業比較吃香。涉及文科專業,基礎教育,網絡媒體比較吃香。

從表格中我們可以看到2019年普通高校新增備案本科專業:

人工智能:180所。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138所。智能製造工程:80所。

機器人工程:62所。大數據管理與應用:52所。只能科學與技術:36所。

後面看圖吧。


但是從總體來說,理科生比文科生更加好就業。從近幾年的各省市文理科招生人數比例就可以看出來。2019年,以安徽省為例,文史類考生與理工類考生分別為:25.1萬人,26.2萬人,接近1:1。以本科錄取人數進行比較,文史類錄取49313人,理工類錄取142723人,比例接近1:3。


所以作為一線老師建議,如果你文科理科都屬於中等水平,那麼最好選擇理科。


二.國家整體實力不斷提高,和國家不斷調整政策相輔相成。

國家強調科技興國,教育興國,以後對教育和科技的投入力度只會越來越大。從近幾年的人工智能專業研究投入就可以看出來。


百度創始人李彥宏說:未來的時代是人工智能時代。


所以國家在觀察時代,順應時代,引領時代,作為學生,也要懂得不斷髮展,提高自我,才能跟上時代,甚至是走在時代前端,引領時代。


今年可以說是就業形勢最嚴峻的一年,但是在很多高校畢業喊畢業難的時候,一些學生早已經得到了offer,或者保研等。也就是說,無論在什麼時代,都是有能力的人率先突圍,能夠首先看到風口,並且把握機會的人,才能開創一番屬於自己的事業。


作為一名老師,看到現在就業壓力那麼大,同時又看到班裡的一些學生對待學習無所謂的態度,真的很無奈。這些不認真學習的孩子,其實沒有把學習狹隘化了,在當今社會,不管從事各行各業,都要不斷學習,終身學習。就算現在不學習,以後肯定還要學習,但是所付出的成本和代價都數倍數十倍的提升了。


總結一下:我的基本觀點是:

1.儘早做職業規劃,從基礎教育就開始。

2.各科成績都差不多,儘量選理科。

3.變化是唯一不變的東西。多學習,提高能力,在未來,知識不是最主要的,能力才會最主要的。以不變應萬變,不斷學習終身學習,才能不被時代淘汰,甚至走在時代前端。


如果你覺得我說得有道理,就麻煩點個贊吧~


陳老師談教育


2019,新增了很多本科專業,新增備案本科專業1672個、審批181個、撤銷367個,不少熱門專業上榜,根據名單,人工智能、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智能製造工程、機器人工程、等專業都成為爆款專業。

人工智能專業首批建設資格的180所高校,智能製造工程80所,機器人工程60所,大數據管理與應用52所,智能科學與技術36所。

不過我不介紹這些熱門專業,介紹今年增加的冷門專業,介紹一些這些專業。

中獸醫學

教育部發布了《關於公佈2019年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備案和審批結果的通知》(教高函〔2020〕2號),中國農業大學申報的農業智能裝備工程、生物質科學與工程、人工智能、土地整治工程、

中獸醫學、日語6個本科專業獲准增設。

什麼是中獸醫學呢?

就是利用中醫來治療動物,可以對動物針灸,中草藥治療等方法來治療動物,比如學習中獸醫基礎理論、獸醫針灸學、獸醫中藥學、獸醫方劑學、獸醫微生物學等

能在獸醫業務部門、動物生產單位、獸藥廠及相關部門從事動物疫病的診療、防疫檢疫、中獸藥研發、教學、科研等工作的複合型、應用型高級技術人才。

個人覺得這個專業,不太靠譜,什麼年代了,還獸醫中醫,估計找工作不好,中醫學都不好找工作,別說中獸醫了。

智能醫學工程

2020年,北京郵電大學增加了智能醫學工程,最早開始這個專業的是天津大學和南開大學。

智能醫學工程是指以現代醫學與生物學理論為基礎,融合先進的腦認知、大數據、雲計算、機器學習等人工智能及相關領域工程技術,研究人的生命和疾病現象的本質及其規律,探索人機協同的智能化診療方法和臨床應用的新興交叉學科。本質是電子信息或者人工智能的方向,不過偏醫學生物。

和生物醫學工程一樣,雖然是電子信息專業,但是帶個生物醫學,結果找工作不好找了。

本科不如直接讀計算機,電子,人工智能。

傢俱設計與工程

傢俱設計與工程專業,2019年新設立的一個專業,最早是華南農業大學設立的。屬於林業類專業。

主要為我國傢俱與室內裝飾業培養具有從事傢俱設計開發、傢俱製造工藝技術、生產管理與質量控制、市場營銷與國際商貿、室內設計與裝修等方面研究以及教學工作能力的應用型高級專門人才

2020年,東北林業大學也設立了這個專業,感覺這個專業有應該比較偏藝術,實際是一個工科。

職業衛生工程

2020年,中國礦業大學設立了職業衛生工程,這個專業是幹啥的?

中國勞動關係學院設立“職業衛生工程”本科專業,計劃於2019年秋季面向全國招收第一批共32名本科生,主要是為了職業病防治,檢測,評價。

這個專業主要學習安全系統工程、安全人機工程、工業安全技術、安全管理、醫學基礎、流行病學、衛生統計學、衛生毒理學、職業衛生學、工業通風、噪聲與振動控制、工業防毒技術、個體防護技術、職業危害檢測技術、職業衛生評價。

就是就業去哪裡,不知道。

老鐵們,你們覺得這些專業怎麼樣呢?


高校專業那些事


說一個名詞,大家可能都知道,這個名詞是一個傳說:賒刀人。

這是一個職業,並且這個職業可能現在已經消失,隨著歷史的發展,每一個職業都可能消失,中國古典文學中曾經有這樣一個職業被稱為屠龍術。

我們無從得知,在我們的文明,甚至我們向上,在推理上古時期的中國傳說中,出現了那麼多奇形怪狀的動物,是不是真的有屠龍這種技術?

不過可以確認是職業已經消失,並且我們現在的職業也一直在演繹,那麼對於職業的劃分,過去有365行,行行出狀元這樣的一個說法,可是隨著我們文明的進步,許多職業慢慢的就消失了。

在古代我們的職業他的培訓過程大概是沒有現在這種方式,現在的方式大多是通過大學專業的技術教育來完成的,國家對於專業技術的劃分標示著一個時代發展的特色,比如說信息技術時代與信息相關的許多專業應運而生。

因此教育部和許多大學對於職業的調整和劃分,這是一個正常的社會發展現象,可想而知,我們現在所看到的許多的職業在以後都可能會消失。

每個人需要做好的就是尋找能夠養活自己並且自己喜歡的職業就可以了。


義誠老師


教育部調整本科專業:367個大學專業被撤,你怎麼看?

3月3日,教育部公佈了2019年度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備案和審批結果,各高校新增備案專業1672個、審批專業181個,調整學位授予門類或修業年限專業47個,撤銷專業367個。被撤銷專業主要包括了國際政治、社會工作經濟學、服裝與服飾設計、教育技術學、市場營銷等專業居多。對於本次撤銷專業,筆者有三點看法,分享出來,與大家商榷:




首先、不能機械地去理解“撤銷”。這裡所謂的“撤銷”不是直接砍掉這個專業不要了,而是進行整合專業優勢平臺,讓那些開設這個專業比較富有特色、具有較大影響力的大學強化這個專業,而讓那些開設這個專業壓根不怎麼景氣、甚至都招不到學生的大學撤銷掉這個專業,以便集中有限資源和力量更好地發展自己擅長與具有比較優勢的專業。“撤銷”的實質就是優化資源配置,讓更專業和更有能力的大學去幹更專業的事,從而有效防止有限教育教學資源被浪費!



其次、“撤銷”是為了更好地增加。大學、特別是公辦大學,充分彰顯公有制經濟“集中力量辦大事”的突出特徵與優勢,通過有效整合有限的教育教學資源,才能夠騰挪出人力、物力、和財力,集中解決一些亟待解決的更重要、更突出問題,比如某些師範類大學開設的市場營銷專業,明明是專業培養教師的大學,卻去幹什麼跟自己毫無關係的市場營銷人才培養,這樣既不便於發揮其優勢、揚長避短,又分散了精力,結果是師範教育沒搞好、市場營銷培養也搞砸了,真是典型的“邯鄲學步”,賠了夫人又折兵!



再者、學科發展也需要與時俱進。高校學科發展原本就應該是動態的,而不可能是一成不變的。正所謂“人事有代謝,往事成古今”,大學系科調整變化也是非常正常的事情,再說了“時移世易,變法宜也”,大學的各個學科專業也需要與時俱進,滿足社會時代發展的新需要,俗話說得好“舊的不去,新的不來”嘛!所以,筆者覺得,今年被調整的、被撤銷的那些學科專業,都應該是不能較好地適應新的社會形勢所需要的,而新增加的那些系科專業,應該都是社會所急需的!



綜上所述,筆者認為,“教育部調整本科專業,367個大學專業被撤”,充分說明了落伍、不適合就會被調整和淘汰,為了適應社會與時代高速發展的人才需要,培養各類人才的高校系科專業,同樣需要與時俱進,加大調整力度,滿足社會進步需要!


自在人生wub


我覺得這個事情乾的好,為教育部乾的這個實事點贊!

自去年教育部對於高校專業調整後,今年這是第二次調整了。去年呢是撤銷了416個本科專業,今年呢是撤銷了367個,其中不乏有浙大、電子科技等等這樣的名校。

我們國家的大學呢,總想著大而全,不論是什麼學校都會有五花八門的專業,動不動就有70-80個,甚至上百個專業:

比如是個學校,就會有法學、哲學專業,因為是個老師就能講,沒什麼技術含量;甚至一個學校100多個專業,沒有一個拿的出手的;經濟院校也非要有計算機和通信工程專業;師範院校也喜歡有服裝設計,那你們都開始搶飯碗了,讓人家專業的學校情何以堪呢。

學校都設置計算機還不是最離譜的,畢竟現在這個行業缺人,到哪都是香餑餑。但是很多學校還有那種冷門的找不到工作的專業:

比如圖書館檔案管理,曾經人大的學霸就是學的這個,有幾個圖書館需要你去啊。再說了,圖書管理員真不需要985畢業生,一箇中專都能幹得好,只要細心就行。如果你想搞高科技的檔案管理,圖書館顯然不是你發揮的地方。

我覺得對於大學來說,真的很有必要對專業進行刪減,一般可以刪減的有這麼幾類:

1、逐漸被社會淘汰的冷門專業或者是飽和專業,這種是最坑的。

2、沒有好老師,你不擅長的專業。

比如哲學,有幾個老師能講明白?講不明白,那就去掉吧。同樣的還有法學,如果老師自己都搞不懂,不是業內知名人士,那就別誤人子弟。我記得去年就有個學校

3、學校盲目擴招的專業,撤銷一些專業也是讓大學做到專精。

比如首都體育學院你去搞什麼表演;山西大同大學為了湊夠12個門類,非得搞個農學出來;電子科技大學弄什麼財務管理啊,難道計算機和電子信息你都搞清楚了?

4、名稱或者課程設計相近的專業。

有很多專業真的不僅學生和家長傻傻分不清,就是專業人士也容易弄混,而且學的東西也很像啊,比如電子科學與技術、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信息與計算科學、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等等。

不過大家也不要僅僅看到有些專業被撤銷了,其實也有很多學校有新增的備案專業:

其中各高校新增備案專業有1600多個,遠遠超過了撤銷專業的數量,真是有舍就有得,甚至得到的還更多呢。

其中人工智能和大數據是增加最多、最火爆的專業,有100多個學校增加了這些專業。當然了,這個都是我們現在和以後急需的人才,增加真是無可厚非的。

但是我們同時也要警惕,新增加的這些是不是就是合適的,會不會有一些也和上面需要撤銷的4類有一樣的問題呢,畢竟總有些學校的新增專業,你會發現等你畢業的時候,你不會再有師兄弟,因為它已經消失了。所以大家在選擇專業時,對於新增專業一定要慎重選擇,比如我就不太看好中國石油大學新增的思想政治教育。


煮酒論高考


很高興回答教育部調整本科專業:367個大學專業被撤,你怎麼看?這個問題

首先科學發展教育為本,國家與時俱進調整專業適應市場需求屬於正常現象,這次被撤銷的專專業有服裝與服飾設計、公共事業管理、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市場營銷、經濟統計學、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環境科學、教育技術學、產品設計、軌道交通信號與控制、生物技術、文化產業管理等,一些專業的撤就註定要新增一些專業目前新增主要有人工智能專業、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機器人制造、5G技術相關專業等。

如果單看高校增減這些專業,這些專業的熱或冷來形容,還需要進一步分析人才培養規模和社會需求的關係,以及高校是如何舉辦這些新增專業。


校園怡家


日前,教育部印發通知,公佈2019年度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備案和審批結果,確定了同意設置的備案專業、國家控制布點專業和新增目錄外專業點名單。

撤銷367個大學本科專業,是通過嚴格的流程審核。

今年教育部調整本科專業,是經過申報、公示、審核等程序,根據普通高等學校專業設置與教學指導委員會評議結果,並徵求有關部門意見,確定了同意設置的備案專業、國家控制布點專業和新增目錄外專業點名單。

撤本科專業主要有5類,涉及到的高校數量統計情況如下。

在所有的被裁撤專業中,數量超過10所高校的共有5個專業,他們分別是:服裝與服飾設計在17所大學被裁撤,教育技術學在13所大學被裁撤,信息與計算科學在12所大學被裁撤,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在11所大學被裁撤,產品設計在11所大學被裁撤!這些被裁撤的大學專業,雖然在其他的大學還有開設,但是也反饋出來一個大的趨勢,未來將會有更多的大學裁撤這些本科專業。

在裁撤的同時,又有50所高校新增5個以上專業。

從2019年普通高校新增備案和審批本科專業統計結果來看,共有50所高校新增5個以上專業。福建技術師範學院新增數量最多,共新增25個備案本科專業。深圳技術大學共新增12個專業,僅次於福建技術師範學院。新增備案專業數量較多的學科數最多的是人工智能,本次共有180所高校新增,此外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也有138所高校新增。此外,智能製造工程、機器人工程、大數據管理與應用等也異常火爆。

不管是裁撤,還是新增本科專業,都是根據市場就業人才需求而定。

從這次教育部印發的通知來看,重點裁撤的5個專業類別,都是近幾年市場需求量不大,或者們人才供需比例失調的專業。國家每年投入到這些專業培養中的師資力量很大,但市場需求量不足,必然需要及時裁撤。同時從市場就業反饋情況來看,這5類專業的技術含量日趨跟不上市場經濟和科技發展的步伐,裁撤有利於今後招生的導向調整,進而讓將來的就業形勢得到有效改善。

結束語:近幾年,教育部對全國高校專業的調整一直在持續進行,既有不斷裁撤掉跟不上市場經濟需求的專業,同時又有新增加的專業,以解決市場的緊需人才現狀。可以說,這一撤一增,皆圍繞市場經濟對人才需求而定,這完全符合國情,完全符合高等教育與時俱進的特點。


寒石冷月


關於高校專業的調整,包括新增和撤銷,對於新型的實用的理所當然要新增,對於過時的實用價值不高或者基本上沒有意義的專業應該撤銷。

2019撤銷本科專業名單

撤銷較多的專業包括:服裝與服飾設計、公共事業管理、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市場營銷、經濟統計學、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環境科學、教育技術學、產品設計、軌道交通信號與控制、生物技術、文化產業管理,撤銷高校數量都超過了5個。

而且,從2009_2018年,近十年時間,每年都會新增本科專業,當然必須撤銷一些本科專業。

為什麼要撤銷本科專業?

教育部給出的答案:需求導向,按需辦學,人才培養與經濟發展結合




高考生要注意,一定選對專業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撤銷並非就是壞事,新增也不等於高枕無憂。專業對於一個大學生來講可以說是影響一生的,選對專業就像找對象結婚一樣可以相敬如賓、甜甜蜜蜜一輩子,不僅收穫幸福而且前途無量,錢景無限,相反選錯專業就像是找了一個錯愛的人,永遠找不到那種契合的感覺,除了焦頭爛額就是無所適從,最終也是事事不順,虎頭蛇尾,後悔莫及。

那麼什麼才是好專業呢?個人覺得,只要是社會需求的,有發展前途的,工資高的工作就算。當然,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此時的朝陽專業也許過幾年就過時了,過去的傳統專業也被邊緣化了,當下的新型專業逆襲成為了新寵。
(山西此次撤銷的專業一共7個,大部分都是傳統專業,比如採礦工程)


再看一組數據,當下最熱門專業和冷門專業的月薪對比,比一比真得是嚇一跳。比如軟件工程月薪9000,一般都月入過萬;而漢語言文學竟然跌落神壇,從一個“萬金油”專業演變成了倒數第幾,月薪僅僅2000大幾,實在是不堪!




總之,隨著高等教育進入普及化階段,從規模擴張已經轉向內涵建設,從“量變”轉向“質變”,將是高校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面臨的考驗。對於高考考生而言,一定不要“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這個時代不同以往,必須與時俱進,跟上節奏,一旦落伍必然被out,立足實際,抓住機會,選好專業,用心努力,成功一定會事半功倍!不是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