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州市復工復產企業新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南(試行)

根據《安徽省復工企業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南(試行)》要求,結合宿州市實際,制定本工作指南。


各地、各企業應根據指南要求,進一步強化企業疫情防控的主體責任。根據各自實際情況制定本企業疫情防控應急預案和工作方案,併成立由企業負責人、管理人員、醫務人員等組成的疫情防控工作組,責任到人、措施到人。同時積極配合當地政府及相關部門,做好各項疫情防控工作。

一、基本防控措施

(一)加強源頭管控,嚴防帶病員工入企。對返崗前人員嚴格進行摸排登記和核查,做到分類管理,詳細掌握每名職工及家庭成員健康狀況和出行信息。

1、鼓勵本地務工人員本地就業。

2、對有湖北等疫情高風險地區旅居史的員工,或曾與確診或疑似病例有密切接觸史的員工,暫不返崗,應實行14天隔離醫學觀察,期滿無異常者方可返崗,必要時可由企業申請進行核酸檢測,排除陽性後返崗。

3、對省內其它各市返宿員工,醫學觀察可縮短至7天,期滿無異常者方可返崗。

4、對持有健康證明的員工,可直接返崗。

5、企業要全面掌握市外返崗員工返程時間,儘可能派車將員工從火車站、高鐵站、汽車站、飛機場等直接接回,並制定實施錯峰上崗措施。

(二)企業復工前要對工作環境要進行全面清理消毒,重點對辦公區、集體住宿區、食堂、衛生間以及其他公共場所,進行徹底清潔,消除衛生死角,復工後每日開展隨時消毒。

(三)嚴格進出人員、車輛排查管理,實施員工離企後接觸人群報備制度,在空曠區域設置臨時隔離觀察點。在出入口醒目位置設置健康提示牌,進出人員必須測量體溫,佩戴口罩,確認員工健康後,方可進入,排隊進入廠區時要保持1.5米距離。對有發熱、咳嗽、乏力等症狀員工,立即引導至臨時隔離觀察點,第一時間向所在地街道(鄉鎮)、屬地行業主管部門報告。

(四)加強員工動態管控,識別業務流程、崗位、住宿等環節中存在傳播風險,採取有針對性的消毒和隔斷措施,加強員工消毒防護用品規範穿戴和使用。規範員工在企業期間個人衛生行為,包括戴口罩、勤洗手等。

(五)加強室內通風換氣,結合實際採用開窗通風或機械通風等方式,有效做好室內空氣流通。

(六)制定發熱、乏力、咳嗽、胸悶等不適症狀員工的應急處置流程,保障相應處置的物資儲備充足。

(七)嚴格區分並標識公用物品和生活設施,進行分區和規範管理,做好消毒。

(八)禁止員工聚集性活動。禁止任何形式的聚餐、集體娛樂活動。避免集中式會議,改用視頻和電話會議,或使用板報通報信息。

二、重點區域防控措施

(一)辦公場所及生產現場

1.加強開窗通風換氣,保持空氣流通。保證排氣扇運轉正常,儘量關閉中央空調,如必須使用空調系統應及時清洗、消毒空調出風口和濾網。

2.在崗人員全程佩戴口罩,要求人員之間接觸警示區距離不小於1.5米。崗位間儘可能避免員工面對面操作,對無法避免面對面操作的崗位,要通過防護穿戴、監督提醒等措施加以控制。縮小崗位人員業務活動範圍,儘量使用電訊設備設施和目標看板進行業務溝通。

3.對座機、手機、電腦鍵盤、各類門把手、水 龍頭、樓梯扶手、電梯按鈕、設施啟動開關等人員可能接觸的物品和區域做好即時消毒。

4.各類物品定位管理,做好標識,分區定期消毒。取消工作場所生活垃圾暫存容器,並及時清理、消毒。

(二)食堂、洗浴間、衛生間等公用場所

1.做好公用場所通風、消毒,對水龍頭、水池、飲水機、扶手、門把手、檯面等公用設施定期消毒。

2.做好手衛生,增加洗手設施、免洗手消毒劑、洗手液、擦手紙等。

3.公用場所分時段的使用,增加人員之間距離、減少隨意走動和接觸。避免集中就餐,可採取錯峰就餐、配送餐或自帶飯盒取餐。

4.環境的清理和垃圾的處置。要求員工及時清理個人物品,工裝經實施消毒措施後,單獨保存。

5.做好食堂員工、保潔及管理人員摸排,加強體溫監測,出現異常情況立即離崗隔離,啟動應急處置。

(三)其他聚集區

1.乘坐交通工具時,員工全程佩戴防護口罩。

2.停止企業內部便利售貨點銷售,自動售貨機邊應備有消毒製劑,安排專人定時消毒。

三、主要業務流程防控措施

(一)人員、物資週轉流程

1.所有物流交接避免人員直接接觸,使用相應的物流器具,嚴格遵守“先交後接”流程,交和接之間留有間隔時間,避免交接人員近距離接觸。

2.外來物品的交接應在交接地點劃定明確的界限,作防護標識線,確保進入線內的物品得到相應的消毒處理或確認物品安全。

3.劃定明確的各類業務外來人員的止步線,與外來人員業務交流後,應在止步線內進行相應的消毒或自身安全確認,再進入辦公區或生產現場。建議企業員工分為對外和對內兩類,對外類員工必要時可接觸外來人員,不接觸對內人員,而對內員工不接觸外來人員,降低輸入性風險。不同區域的對內員工之間儘量不直接接觸,建議用視頻、電話等方式交流,保障員工的安全。

(二)信息互通

1.與轄區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疾控中心保持信息溝通,便於及時獲得最新的防控方案、標準和要求,出現異常情況及時上報。

2.專人負責整理每日防護工作記錄信息,形成崗位相對固定的交流聯繫網絡,以便於發生緊急情況時採取隔斷性措施。

四、應急處置措施

(一)未發現病例,落實“外防輸入”措施

1.加強組織動員和人員管理。明示各區域緊急事件負責人及聯繫方式,確保員工有發熱、咳嗽等情況,第一時間通知區域負責人。

2.開展健康教育和信息告知。

3.建立健康監測制度。每日分區分組早、午兩次對職工開展體溫監測。實行健康日報告,落實因病缺崗追蹤,杜絕員工帶病上崗。

4.加強環境衛生治理、日常消毒和物資準備。

(二)發現1例病例,實施“內防擴散、外防輸出”的防控策略

出現病例的企業,作為疫點。按照未出現病例的要求落實各項措施以外,應做好以下:

1.密切接觸者管理。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確診病例的密切接觸者,開展排查並實施集中醫學觀察。每日隨訪密切接觸者的健康狀況,指導觀察對象監測自身情況的變化,並隨時記錄。做好病人的隔離控制和轉送定點醫院等準備工作。

2.重點消毒。做好病例生活和工作區域等疫點的消毒。

(三)發現2例及以上病例,實施“內防蔓延、外防輸出”的策略,出現2例及以上病例的企業,將可能播散的範圍作為疫區。在採取以上兩種情況的措施以外,進一步落實“疫區封鎖”、“限制人員聚集”等措施。

1.疫區封鎖。對劃為疫區的企業、廠區,必要時採取封鎖措施,限制人員進出,臨時徵用房屋、交通工具等。

2.限制人員活動。企業、廠區內限制生產、就餐等聚集性活動,員工集中隔離觀察,並做好相關管理工作。

五、開展培訓和健康教育

開展員工健康教育知識的宣傳,倡導健康生活方式,傳播科學的防控知識,避免恐慌。加強員工營養,合理安排作息時間。對相關防控人員進行專業培訓,加強企業內部責任區域人員的信息互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