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咪知道:這7種行為現在不糾正,娃長大後就真的沒法管了

媽咪知道:這7種行為現在不糾正,娃長大後就真的沒法管了

孩子的行為問題往往與基因、家庭狀況、親子關係、環境、生活經歷、父母的榜樣作用、影視鏡頭等有關。對於區分“正常”的行為和“異常”的行為,父母們應該也心中有數。

越早發現孩子的問題,教育成功的可能性也相對較大。如果孩子的“異常”行為得不到糾正,最終可能導致更麻煩的情緒問題的發生,或演變成品行障礙。

品行障礙:

例如打架鬥毆、翹課、虐待動物、撒謊、偷竊等對他人的持續侵略模式或嚴重違反規則和社會規範行為。


如何知道孩子的行為是否正常?

不管在什麼年齡,如果孩子做出讓自己、他人、動物受到傷害的行為,或者故意損壞物品,都是需要父母干預的。

相反的,如果遇到孩子凡事都過分順從,甚至取悅別人,那也是需要亮紅燈的事情。

實際上,正常行為和異常行為之間的界限並不是很清楚,孩子的氣質、發育水平、家庭價值觀和期望等都有差異,也影響著父母對孩子行為的接受或適應程度。

孩子的氣質類型分為容易型、困難型、發動緩慢型、中間型等四種,具體可以點擊文章查看更詳細的說明:▶為什麼孩子總是和你對著幹?可能是你沒有抓準娃的4種“氣質”


孩子的行為大體分以下三種


1、被需要和被認可的行為

努力幫媽媽做家務、認真做作業......天使娃兒既視感啊!


2、可以被容忍的行為

不幫媽媽做家務、喜歡在地上打滾......這些行為,老母親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也能過!


3、不能被容忍的行為

偷竊、逃學、吸菸、打架等行為......下一秒就要上家法了。


7種異常行為,不能忍!

當父母看到孩子有以下行為時,或許驚愕,或許擔憂,我們又該採取哪條應對的路?


1、挑釁規則

這可能是孩子的一種試探行為,想看看父母忍耐的底線在哪裡,或者是孩子性格本身、學校或家庭教育的問題,也可能是父母對於孩子的期望值太高了,孩子:我做不到啊!

☞當孩子違反或挑釁規則時,父母應該心平氣和地與孩子商量,並且制訂雙方都能夠接受的規則。

媽咪知道:這7種行為現在不糾正,娃長大後就真的沒法管了


2、欺負別人

孩子對別人具有攻擊性。他可能是缺乏自律意識,或者只是以這種方式來尋求家長的關注。

☞如果是兄弟姐妹之間相爭的情況,有可能只是由於妒忌引起的,那父母就要尋求一些方式,來告訴孩子欺負別人是不可取的行為,並在日常注意平衡對孩子們的愛。

媽咪知道:這7種行為現在不糾正,娃長大後就真的沒法管了

3、被別人欺負

受到欺凌導致焦慮、缺失安全感的時候,孩子需要父母的幫助和引導,指引他找到正確的解決方式。

☞例如,告訴孩子這不是他的錯,告訴他被欺負時要及時告訴老師和父母、為他出面解決問題,以實際行動做他堅強的後盾。

媽咪知道:這7種行為現在不糾正,娃長大後就真的沒法管了

4、說髒話

孩子往往會模仿父母以及身邊其他人的行為。

當孩子聽到他人很“帶勁”地說髒話時,他立馬就能學個七七八八。長期如此,他人說髒話的壞習慣也終將變成孩子的壞習慣。

☞明確告訴孩子,低俗的語言和咒罵他人是錯誤甚至可恥的行為。日常生活中,父母也要做個好好說話的榜樣。

媽咪知道:這7種行為現在不糾正,娃長大後就真的沒法管了


5、偷東西

這種行為可能發生在很多孩子的身上。但無論如何,偷東西都是錯誤的行為,需要父母重視起來。

☞讓孩子歸還物品並向被偷者道歉,明確告訴孩子偷盜是違法的行為。

媽咪知道:這7種行為現在不糾正,娃長大後就真的沒法管了


6、撒謊

當孩子意識到自己做錯了事,害怕受到懲罰或者讓父母失望時,會自己或與他人一起用謊言來掩蓋事實,試圖保住自己的“面子”。

此時如果父母採取置之不理的態度,或者過度反應,都可能使孩子容易認為說謊的行為愈演愈烈。

☞讓孩子意識到他沒有講真話只能有更壞的結果,並且心平氣和地引導他告訴父母真相。

撒謊也分輕重,當孩子真的撒謊成性,以致分不清現實和想象時,要積極尋求心理醫生的幫助。

媽咪知道:這7種行為現在不糾正,娃長大後就真的沒法管了

7、害羞,行為幾乎完美

當然,我們也會遇到一些“乖孩子”,害怕與人接觸,做什麼事情都是“天使寶寶”。

☞這些孩子遇到問題會更容易焦慮,父母還是要帶他們多參加一些集體活動。

媽咪知道:這7種行為現在不糾正,娃長大後就真的沒法管了


10種技巧幫助孩子學習良好行為

面對孩子的“異常”行為,長期的正面管教是最好的規範方式。

一對一交流、互動,表揚、鼓勵、獎勵好行為遠遠比限制、懲戒等方式來得有效得多。

研究表明,打屁股、打耳光及其他的體罰方式,以及大吼、羞辱等方式並不能糾正孩子的不良行為,還可能損害其長期的身心健康。

美國兒科學會(AAP)推薦了10種行之有效的策略:

1、明確對錯

“這件事到底做得對不對”,明確地告訴孩子並且教給孩子,什麼才是正確的做法。

2、設置規則

為孩子制定一些行為規則,並要確保他能夠理解。

3、解釋後果

冷靜地告訴孩子不按照規則來做事的後果,且後續執行時不要妥協。但不要用孩子真正需要的東西來“威脅”他,例如一頓飯。

4、傾聽孩子

與孩子談談發生過的事情,學會傾聽孩子的心聲,才能更好地解決問題。

5、關注孩子

平時給予孩子足夠的關注,有好的行為時給予鼓勵,發生不好的行為時及時止損。

6、懂得稱讚

對孩子的探索、成功給予確定的稱讚,把他良好的行為指出來。例如:你自己收齊了玩具,真是太棒了!

7、積極無視

當孩子所做的事情不具有危險性,那麼,忽略,可能是制止這種行為的有效方法,相當於讓事件自然發展下去,讓最自然的後果來教會他。例如:摔壞了玩具,就沒玩具可玩了。

8、預知後果

提前做好應對某些麻煩的計劃。最簡單的例子:為了讓孩子在家學步,在桌子上貼好防撞角。

9、轉移注意力

孩子可能會因為無聊或者不瞭解某件事而做出不良行為,此時可轉移其注意力。

10、暫停一下

暫停一下其實很有用。當孩子做錯事情時,簡要地告訴他做錯了什麼,並且設定一個時間讓他好好冷靜思考。這種方式可以幫助孩子學習自我管理技能,大孩子、青少年也適用。


臨近爆發點,如何處理?

這麼的問題來了,說得好像很輕鬆的,但是萬一自己馬上就要失控了怎麼辦,雞毛撣子就在旁邊,抄?還是不抄?萬一自己真的失控了,娃已崩潰大哭,那又該怎麼辦?

媽咪知道:這7種行為現在不糾正,娃長大後就真的沒法管了


當你還能控制自己時:深呼吸就是你要做的第一件事!(但別忘了,在你開始進行自我調整之前,記住“孩子的安全第一”,可別把孩子丟在一邊。)

自己冷靜下來或者是在朋友那裡調節ok之後再回來,大多能更理智地處理事情。

當你已經爆發過:假如,萬丈怒火已然燎原,娃的幼小心靈已被傷害,那麼你需要做的,就是冷靜過後低下頭向孩子道歉!並且要做出保證。

這種做法並不單單是為了安撫孩子,更是為了給孩子做個勇於承認錯誤的榜樣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